古代体育活动在《诗经》中的存现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itor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诗经》中不仅以诗的语言记录了上古贵族的宫廷祭祀、宴饮、歌舞、婚嫁、征战、亡国等生涯的真实感受,也记录了普通民众的婚丧嫁娶、夫妻恩怨、情人幽会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农耕、渔猎、采摘、养殖、出行的情景,还记录了上古先民的箭术、御术、游泳、划船等体育活动,体现了先民们物我合一的人生观和亲近自然的愿望。本文将远古先民的体育活动在《诗经》中的存现加以整理,并分类研究之。
  关键词:《诗经》 体育活动 剑术 御术 游泳 划船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人类文明的进程中,体育活动一直是人类精神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进化的组成部分。人类正是在为生存而拼搏的过程中,渐渐懂得了投掷、攀登、奔跑、射箭、游泳等技能的重要性,并开始有意识地去培养锻炼这些技能,才形成了最初的体育意识。后来,随着生活资料渐渐丰富,人类有了休闲和娱乐的时间之后,体育才与人类的生存活动相分离,成了一种专业的集观赏与竞技一体的运动。同时,随着人们对自身身体的认知越来越精细,懂得了“流水不腐,户枢不 ”的运动道理之后,也明白了体育活动具有养生健体的功效,就有意识地将体育活动与人类的社会生活联接在一起,于是各种典籍里开始有了关于古代体育活动的记载,如考古发现的周代《令鼎》铭文上记载着:“王归自淇田,王 ;谦仲仆;令众奋,先马走。王曰:‘令众奋,乃克至,余其舍汝十家。’”这里的“奋”,就是奔跑的意思,周王对于跑在前面的人,要给予赏赐十家奴隶作为奖励。对于跳跃运动,春秋时期的人称之为“逾高”、“绝远”等。“逾高”就是跳高运动,“绝远”就是跳远运动,因为春秋时期的战争形式主要是车战,而且战车高大,武士们需要时时地跃上跃下,所以那时的跳高跳远运动就非常发达了。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诗经》的三百零五篇作品中,汇集着中华先民的集体智慧和生活实况,其内容之丰富,堪称上古时期的一部百科全书。《诗经》中不仅以诗的语言记录了上古贵族的宫廷祭祀、宴饮、歌舞、婚嫁、征战、亡国等生涯的真实感受,也记录了普通民众的婚丧嫁娶、夫妻恩怨、情人幽会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农耕、渔猎、采摘、养殖、出行的情景。正因为《诗经》的这一百科全书的特征,《诗经》也记录下了上古先民的箭术、御术、游泳、划船等体育活动,表现了先民们物我合一的人生观和亲近自然的愿望。
   一 表现箭术的诗篇
   在一万年前的中石器时代,人类就已经学会用弓箭来狩猎捕鱼和征战,并将其作为重要谋生手段之一。《礼记·射义》有云:“诸侯岁贡士于天子,天子试之于射宫。”说明射箭活动是商周时期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它既是军事活动中的重要工具,也是民众日常生活中的一种技能。自进入以农耕生产为主的奴隶社会之后,用弓箭猎取食物的手段已显得不那么重要了,但箭术仍然作为一种传统的社会习俗和一项专门的体育竞技项目而存在,同时这种极具表演性的箭术也常常是男性彰显个人魅力的手段,如春秋战国时代著名的射手养由基就是因为“百步穿杨”的故事而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的,从而赢得众人的尊敬。
   《诗经》中有许多关于箭术的描写,如《齐风·猗磋》一诗,描写的就是青年射手高超的骑射技术和飘逸的神采:“巧趋跄兮,射则臧兮。猗嗟名兮,美目清兮。仪既成兮,终日射侯,不出正兮,展我甥兮。猗嗟娈兮,清扬婉兮。舞则选兮,射则贯兮,四矢反兮,以御乱兮。”在这铿锵有力的四言诗中,一个身材魁梧、相貌俊朗、美目流光的青年射手的神采跃然纸上。这个青年射手的箭术非常高明,他可以“射则贯兮,四矢反兮”。这首诗说明古人对射箭者不仅有箭术方面的要求,也有着仪表方面的要求,正如《淮南子》所言:“善射者有仪表之度,如工匠有规矩之数。”射箭比赛开始之前,射手们都有一段展示身段的舞蹈表演作为射箭的准备阶段,这些优美的舞蹈恰恰说明了箭术是兼有体育和艺术两种性质的竞技运动,因此射术才能成为贵族们消遣娱乐、强壮体魄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技艺精湛、形体优美的武士也当然成为人们的偶像。
   射箭不仅作为一种竞技活动存在于西周人的生活里,同时也是一种礼仪活动存在于各种场合中。如《诗经·大雅·行苇》:“敦弓既坚,四 既均。舍矢既均,序宾以贤。敦弓既句,既挟四 。四 如树,序宾以不侮。”又如《诗经·小雅·宾之初筵》:“大侯既抗,弓矢斯张。射夫既同,献尔发功。发彼有的,以祈尔爵。”这两首诗所表现的都是西周宾射的情景,宾射是临时搭配对手的即兴式射箭比赛,以中的之数目来分座次的,而参加周天子举行的宾射活动者,都是射技高明者,因为他们每人可射出四箭,会四矢皆中。这些诗篇也说明箭术竞技活动已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成了周王朝接待来客的一项重要礼仪内容。
   二 表现御术的诗篇
   经考古资料认证,商代车马的资料已相当完整,这说明商代已有成熟的造车技术和驾车技术。在孔门私学里,“御”术是“六艺”之一,处在剧烈行进中的马车全靠御者借助游环等方式控制马匹才能使其平稳行进,所以御术是一种复杂的技能,有了进行专业学习和训练的必要。同时古代的战争多为车战,因此,御术又成为了当时一项较为专业的军事技艺。
   《诗经》中有着大量的对御术的描写,如《郑风·清人》是描写郑国战士御车进行军车演习的场面:“清人在轴,驷介陶陶。左旋右抽,中军作好。”这段诗句描写的是披甲的战马在飞奔,驾车的士兵操控着战车左旋右转,动作熟练又麻利,士兵们欢欣鼓舞士气高涨。仅仅用十六个字就把御术高超的御车武士刻画得十分传神,展现了古代军士御车的情景。
   因为车马弓箭、南征北战是商周社会的重要内容,所以《诗经》里到处闪动着战车和武士的身影。《小雅·车攻》表现的是周宣王的御车习武的场景:“四黄既驾,两骖不猗。不失其驰,舍矢如破。萧萧马鸣,悠悠旆旌。徒御不惊,大庖不盈。之子于征,有闻无声。允矣君子,展也大成。”很显然,诗中所描写的是一次诸侯大会盟,既有众多的随从和豪华的车阵,也有穿戴着红色蔽膝,穿金黄色鞋靴和板指、护臂的诸侯们。这表明,御术已成为当时人臣的必需之技。当时的御术已能保证四匹马的战车在原野上任意奔跑,车上的箭手们也射得很准,车与箭的熟练配合达到了一种完美而震撼的效果,所以才能做到“不失其驰,舍矢如破”、“萧萧马鸣,悠悠旆旌”,才能充分展示周宣王的国威,同时也再现西周时代的体育风貌。
   除了描写军事演习、狩猎中的御术和激烈的征战场面之外,《诗经》中也有表现御车人心情的诗篇,如《小雅·四牡》:
   四牡 ,周道倭迟,岂不怀归?王事靡 ,我心伤悲。
   四牡 , 骆马,岂不怀归?王事靡 ,不遑启处。
   翩翩者 ,载飞载下,集于苞栩。王事靡 ,不遑将父。
   翩翩者 ,载飞载止,集于苞杞。王事靡 ,不遑将母。
   这是一首表现战争间隙中的御车场面,一辆由四匹白色公马所拉的大车疾驰而来,远处有野鸽翻飞,使御车人情不自禁地想起家乡和亲人,这首诗与《诗经》其他描写御术的诗歌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是夸示御车者娴熟技艺的,只是要把一个有着熟练御术的武士的内心刻画出来,使征战者内心的苍凉感跃然纸上。
   三 表现游泳的诗篇
   游泳首先是人类向大自然获取生存资料的一种手段,所以也成了一项历史久远的体育活动,春秋战国时的许多资料里都提到了游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一只铜壶上,有一幅“宴乐渔猎攻战图”,描绘了人鱼共游的情景,图中人的游泳姿式呈流线型,自然优美,类似于现代的自由泳姿势。
   《诗经》是最早记录古人游泳活动的典籍,《周南·汉广》有云:“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这其实是一首表达男欢女爱的爱情诗,诗中所说的“泳思”就是游水,“不可方思”中的“方”就是“船舫”,诗歌显然出自一个热恋中的男性之口,他爱上的是一个经常在江里游水嬉戏的女子,而他们之间隔着如同宽阔而又漫长的汉水一样难以逾越的距离,所以男子对这段爱情感到迷惘痛苦。在这首诗里,可以看到古代游泳活动的一些特征:古人经常在江河里进行游泳活动,通过“汉之广矣、江之永矣”来看,江面是宽阔的,江水是凶险的,但游泳的人似乎很自如,也就是说,游泳者的技术是高超的。更加难得的是,这位泳者是一个女性,而且是一个青年女性,这说明女子游泳活动在《诗经》时代就已经普遍地开展了。《邺风·谷风》亦有云:“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这是一首女子所写的诗,她以渡河游泳来象征自己的生活态度,恰恰说明古代女子是经常游泳的。在古人眼里,游泳渡河的确是一项很好的健身活动,而且是一种勇敢的运动。因此《小雅·小 》中有诗云:“不敢暴虎,不敢冯河。”冯河就是空手涉水,在当时人们的眼里,这种活动是和徒手打虎具有一样的凶险性的,因此古人会把敢于游泳的人看成是典型的勇敢者,而这个时代的青年女性敢于渡汉水,游于江面上,可以看出古人对游泳活动的爱好。
   古人不仅爱好游泳,也有了自制的游泳工具,如《邺风·匏有苦叶》云:“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深则厉,浅则揭。”“匏”是一种葫芦,当葫芦成熟干燥时,古人就把它挂在腰间,成了游泳时的工具,如果水深过腰时,他们就会靠着葫芦的浮力来渡河。因此可见,古人在学习游泳技巧的同时,也在思考着游泳的安全性问题了。
   四 表现划船的诗篇
   除了游泳渡河之外,划船也是古人的一种渡水方式,人类是能够借助工具达到自己目标的智能动物,当人类已经认识划船横渡江河比游泳渡河具有效率高危险低的特征之后,舟船就出现了,并增强了人类战胜自然的能力,久而久之,划船也成为了一项体育竞技活动而备受人们的青睐。《诗经》中涉及舟船活动的诗篇达数十处之多,如《大雅·械朴》是一首表现水军阵容的诗篇:
   济济辟王,左右奉璋。奉璋峨峨,髦士攸宜。
   淠彼泾舟, 徒楫之。周王于迈,六师及之。
   倬彼云汉,为章于天。周王寿考,遐不作人?
   此诗表现的是周文王出征时的威武场景,关于“淠彼”二字,《郑笺》注释云:“淠淠然泾水之舟,顺流而行者,乃众徒船人以楫棹之故也。兴众臣之贤者,行君政令。”周文王出征讨伐,已有大批的舟船队伍跟从,这说明当时西周的水军已经颇具规模,驾驶舟船的技艺也是武士们的一项基本技能。
   又如《邶风·二子乘舟》有云:“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愿言思子,不瑕有害。”此诗是卫国国人为怀念卫宣公的两个儿子而作的,两位公子为国而死,国人思之,便作了这首诗。有学者认为,诗中所言的泛舟并不是真正的划船,而是一种对死亡的隐晦说法,也是对死亡的一种美丽描绘,这恰恰从一个侧面说明划船活动在古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又如《卫风·竹竿》是一首爱情诗,也用划船作为思念的象征:“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 ,佩玉之傩。淇水悠悠,桧楫松舟。驾言出游,以写我忧。”此诗句里包含着男子对女子的思念,淇水泛舟曾是他们共同经历的一段美好时光,所以当男子看到淇水荡漾,就仿佛又看到了那个在河中荡桨的女子。由此可见,划船不仅是古人的一项军事技能,也是古人爱情生活中的点缀。
   除了上述的体育活动之外,《诗经》中还记录了古人的登山、郊游、出猎、搏斗、乐舞、奔跑等运动,可见西周时代古人已具有了多种多样的体育健身活动。更难得的是,古人已意识到体育活动对于生命的意义,产生了保护生命、渴望生命长久的心愿,并有着通过体育活动将自身融于大自然之中的企盼,因此,《诗经》才有了对身材英武的“赳赳武夫,公侯好仇”的夸赞,才有了“乐只君子,万寿无疆”的真心祝福。
  
   参考文献:
   [1] 孙作云:《〈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中华书局,1966年版。
   [2] 程俊英:《诗经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3] 刘秉果:《中国古代体育史话》,文物出版社,1987年版。
   [4] 李儒科选编:《中国古代体育诗选》,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其他文献
摘要 《红楼梦》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奇葩,它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同样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本文旨在借鉴Fauconnier的概念整合理论,从两个方面来解析《红楼梦》的文学特点以及在翻译工作中需要认知的对象。  关键词:概念整合 《红楼梦》 认知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一 概念整合理论内涵   1 空间映射论  
期刊
摘要 何谓中国文化精神?中国文化精神现状如何?中国文化精神何去何从?本文从中西方文化相异的源头端——中国文化主张“天人合一”,西方文化主张“天人相分”的两种理论的思想渊源、本质及利弊的比较,以及中国文化的“家族本位”和西方文化的“个体为本”的不同文化特征的分析出发,对中国文化精神的现状进行客观的审视,强调在新的历史环境下的中国文化精神必须要完成自我更新,必须要唤醒我们具有新的时代意义
期刊
摘要 历史长河发展至今日,每一个古老的国度都有自己特有的神话,“神话”就像人类童年的“百科全书”,融合了当时的经济、政治、哲学、道德,当然,还有艺术的起源。神话,即是让后人了解不同文明最直观的途径。中西方在艺术领域的异同,归根到底是古希腊与华夏文明之间的差别,而这两种久远的神话至今依然被后人传颂。本文将从神的差异性、图腾的不同形成以及古代文明对中西方艺术的形成几个方面论述古希腊与华夏
期刊
摘要 傅斯年是当代中国著名学者,一生信奉自由社会主义理念,不党不官,却对蒋介石政权忠诚不二,究其原因:一则是传统文化之忠孝、正统思想的深刻影响,二则是自由社会主义思想的复杂心理作用所致。  关键词:傅斯年 政治取向 传统文化 自由社会主义思想 中图分类号:D0 文献标识码:A     傅斯年是当代中国著名学者,在人文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都有卓越的建树,对当代历史学、
期刊
摘要 少儿出版机构如何推出适于目标人群的文化产品,不仅关系到自身经济效益目标的实现与否,更关系到自身社会效益目标的获取。因此,在二元目标叠加的背景下,少儿出版机构就需认真思考一个问题,即怎样展开学前儿童文学作品的立意。目前该类型文学作品立意所面临的问题为:作品立意缺乏承接性、民族性和互动性。为此,要在一定的内在要求和目标取向下来克服。  关键词:学前儿童 文学作品 立意 探究
期刊
摘要 对于语言信息的误解与误判是顺畅交流的重大障碍,语言符号自身的概括性以及语言信息的“失真”是造成这种障碍的根本原因。增强语言信息符号的准确性,保证语言信息内容的客观性是解决交流障碍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误解 误判 语言信息 准确性 客观性 中图分类号:H0-0 文献标识码:A     人们每天都在使用语言来交流,而全球化时代的来临使得不同民族间的交流不
期刊
摘要 山水诗起源于东晋,这得益于文人山水意识的根本性改变。这一时期,诗人从亲和视角的“直观”的观物方式去观察描摹山水,形成精雕细琢的描写风格和自我意识极强的有我之境。  关键词:山水诗 山水意识 观物方式 直观 空观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一   山水意识源远流长,但直到东晋,文人山水审美意识才形成,才出现了真正的山水诗。广义上来
期刊
摘要 本文从文化研究的角度出发,对美国诗人朗费罗《人生礼赞》的两个不同译本进行分析比较,包括译文和译者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理想,译本与原本的出入所在,以及这一改写模式的理论依据。从而说明,翻译研究与译入语的文化及时代特征密切相关,一部翻译作品是一座桥梁,在传递异域文化的同时,也凸显译者和译入语的文化氛围和理想。  关键词:翻译研究 文化转向 亨利·朗费罗 《人生礼赞》 中图
期刊
摘要 本文以林纾翻译小说的代表作《块肉余生述》为例,对译者在翻译语言的选择和翻译策略选择中的创造性叛逆进行例证分析,由此得出一个结论:当译者的创造性叛逆和读者的创造性叛逆及接受环境相契合,进而融入译语文化并成为其中一部分时,译文成为原文的创造和再生,就会征服读者,魅力永存。  关键词:创造性叛逆 林纾 《块肉余生述》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往往渗透出禅意、禅趣,以诗悟禅,以禅证诗,将流连山水、睹物忘返之乐与恬淡充盈、顿悟成佛之趣融会贯通,自成一家,创作出为数众多的佛教诗,开创了初盛唐时期禅理与诗歌相结合、互为阐发的传统,以诗喻佛,形象生动,妙趣横生;以禅证诗,立意深远,品位隽永。  关键词:山水田园诗 佛教诗 以诗喻佛 以禅证诗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