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势在必行。
关键词:形象直观 拓宽见闻 引导想象 训练审美 模拟过程 创设情境
在现今这个知识经济时代,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势在必行,它的直接优点表现在:
一、形象直观,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所表现的人和物,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凭课文介绍和教师的分析往往给学生是抽象的印象,运用多媒体技术,提供形象、生动的参照物,诱导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观察,激发学生兴趣,给予体验之乐,就能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得以培养,课虽尽而意无穷。
二、创设情境,拓宽见闻
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因此往往对小语教材中课文的形象、意境感受肤浅。在这种情形之下,多媒体技术则能变抽象的语言文字为具体的视觉画面,丰富学生感知,拓宽生活见闻,实现“情境教学”,从而顺利地再现课文中的事物及人物,便于学生理解作品的意境、主旨。
三、引导想象,发展思维
多媒体技术引进小语课堂教学,对丰富学生表象,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理解文章意境,理解人物性格以及创作生动形象的场景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孕育情感,训练审美情感
小语教材中有许多要求学生体会人物内心活动的片断。如何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确定鲜明的形象,关键在于如何缩小学生与教材的心理距离。教学时,单凭词句的分析是不够的。运用多媒体光声的有感模象,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得到血肉丰满、情感充沛、形神兼备的印象,以便准确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内心世界,发挥多媒体的独特功能,诱发学生的“乐学”情绪十分重要。
这么多优点的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又起到了哪些作用呢?结合自己的多年教学经验,小结如下:
一、再现形象,使学生受到“情”的触动
怎样把语文课文讲活?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极强的表现力,将形象展示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兴趣、打动学生的心灵。如讲授第十册中的《丰碑》时,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教师提问:“丰碑”是什么意思?课文中的“丰碑”具体指什么?用多媒体演示:大雪纷飞,在一棵大树下,军需处长被大雪覆盖着,如一座晶莹的丰碑。接着,教师启发学生:军需处长怎么会冻死的?在冻死前是怎样的情形呢?导入重点段的学习。多媒体演示:画面渐渐清晰,出现了老战士的形象,他冻僵了……学生通过朗读分析,理解了军需处长的一心为公、毫不利己的高贵品质。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他的精神,可用多媒体把两个画面结合起来:老战士冻僵了,雪越下越大,覆盖住他的身躯,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运用多媒体,通过两个场景的对比,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使学生的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
二、模拟过程,使学生获得“真”的感受
通过程序设计,模拟过程,使学生获得“真”的感受。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提供周围熟悉的真人真事,更具有感召力。多媒体的模拟功能,能帮助我们实现这一愿望。它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微观和宏观的限制,把文学艺术中的世界展现在论文格式学生面前,既缩短了课堂教学时间,又增加了课堂信息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创设情境,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通过多媒体,创设与课文有关的情境,以增强学生学习的情趣,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例如,在教学第十册《只有一个地球》时,抓住“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一句的中心词“可爱”、“易破碎”进行教学。多媒体演示:音乐声中,桂林山水的美、黄山的奇……一一出现在学生面前。我们的地球多美呀!再用多媒体演示:工业污染使环境受到破坏:河水浑浊,小鱼死亡;树林被乱砍滥伐,山上一片荒芜。我们要保护地球,因为地球太容易破碎。
四、点化难点,引导学生积极创新
一堂课是否优质,主要是看重点和难点能否突破。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多媒体自身的优势为我们更好地突破重难点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化抽象为形象,化概括为具体由于多媒体可以提供声像并茂、视听结合的客观世界的表象,将抽象、概括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可感的东西,使文字与客观事物之间建立了联系,化难为易。
化静为动,化虚为实。以多媒体为载体,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主观感受,可以化虚为实,化静为动。例如,教学第六册《荷花》一课时,引导学生理解“我仿佛也成了一朵荷花”是一个难点。如何突破难点呢?先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欣赏满池荷花。它们姿态各异,看着看着,我仿佛也成了一朵荷花。接着,多媒体演示:我在荷花中翩翩起舞,满池的荷花也随我一起翩翩起舞,蜻蜓向我飞过来,告诉我飞行的快乐;小鱼向我游过来,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随着小作者的观察想象,整个难点的突破是在欣赏的过程中完成的。
作者简介:夏静,女,中共党员,1964年出生,1998年毕业于辽阳市师范学校。参加工作以来,勤勤恳恳,尤其在语文教学中成绩突出,先后被评为市优秀课教师。
关键词:形象直观 拓宽见闻 引导想象 训练审美 模拟过程 创设情境
在现今这个知识经济时代,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势在必行,它的直接优点表现在:
一、形象直观,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所表现的人和物,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凭课文介绍和教师的分析往往给学生是抽象的印象,运用多媒体技术,提供形象、生动的参照物,诱导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观察,激发学生兴趣,给予体验之乐,就能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得以培养,课虽尽而意无穷。
二、创设情境,拓宽见闻
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因此往往对小语教材中课文的形象、意境感受肤浅。在这种情形之下,多媒体技术则能变抽象的语言文字为具体的视觉画面,丰富学生感知,拓宽生活见闻,实现“情境教学”,从而顺利地再现课文中的事物及人物,便于学生理解作品的意境、主旨。
三、引导想象,发展思维
多媒体技术引进小语课堂教学,对丰富学生表象,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理解文章意境,理解人物性格以及创作生动形象的场景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孕育情感,训练审美情感
小语教材中有许多要求学生体会人物内心活动的片断。如何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确定鲜明的形象,关键在于如何缩小学生与教材的心理距离。教学时,单凭词句的分析是不够的。运用多媒体光声的有感模象,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得到血肉丰满、情感充沛、形神兼备的印象,以便准确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内心世界,发挥多媒体的独特功能,诱发学生的“乐学”情绪十分重要。
这么多优点的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又起到了哪些作用呢?结合自己的多年教学经验,小结如下:
一、再现形象,使学生受到“情”的触动
怎样把语文课文讲活?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极强的表现力,将形象展示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兴趣、打动学生的心灵。如讲授第十册中的《丰碑》时,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教师提问:“丰碑”是什么意思?课文中的“丰碑”具体指什么?用多媒体演示:大雪纷飞,在一棵大树下,军需处长被大雪覆盖着,如一座晶莹的丰碑。接着,教师启发学生:军需处长怎么会冻死的?在冻死前是怎样的情形呢?导入重点段的学习。多媒体演示:画面渐渐清晰,出现了老战士的形象,他冻僵了……学生通过朗读分析,理解了军需处长的一心为公、毫不利己的高贵品质。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他的精神,可用多媒体把两个画面结合起来:老战士冻僵了,雪越下越大,覆盖住他的身躯,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运用多媒体,通过两个场景的对比,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使学生的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
二、模拟过程,使学生获得“真”的感受
通过程序设计,模拟过程,使学生获得“真”的感受。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提供周围熟悉的真人真事,更具有感召力。多媒体的模拟功能,能帮助我们实现这一愿望。它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微观和宏观的限制,把文学艺术中的世界展现在论文格式学生面前,既缩短了课堂教学时间,又增加了课堂信息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创设情境,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通过多媒体,创设与课文有关的情境,以增强学生学习的情趣,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例如,在教学第十册《只有一个地球》时,抓住“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一句的中心词“可爱”、“易破碎”进行教学。多媒体演示:音乐声中,桂林山水的美、黄山的奇……一一出现在学生面前。我们的地球多美呀!再用多媒体演示:工业污染使环境受到破坏:河水浑浊,小鱼死亡;树林被乱砍滥伐,山上一片荒芜。我们要保护地球,因为地球太容易破碎。
四、点化难点,引导学生积极创新
一堂课是否优质,主要是看重点和难点能否突破。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多媒体自身的优势为我们更好地突破重难点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化抽象为形象,化概括为具体由于多媒体可以提供声像并茂、视听结合的客观世界的表象,将抽象、概括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可感的东西,使文字与客观事物之间建立了联系,化难为易。
化静为动,化虚为实。以多媒体为载体,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主观感受,可以化虚为实,化静为动。例如,教学第六册《荷花》一课时,引导学生理解“我仿佛也成了一朵荷花”是一个难点。如何突破难点呢?先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欣赏满池荷花。它们姿态各异,看着看着,我仿佛也成了一朵荷花。接着,多媒体演示:我在荷花中翩翩起舞,满池的荷花也随我一起翩翩起舞,蜻蜓向我飞过来,告诉我飞行的快乐;小鱼向我游过来,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随着小作者的观察想象,整个难点的突破是在欣赏的过程中完成的。
作者简介:夏静,女,中共党员,1964年出生,1998年毕业于辽阳市师范学校。参加工作以来,勤勤恳恳,尤其在语文教学中成绩突出,先后被评为市优秀课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