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教学课程中培养创新型人才是一种繁琐复杂的创造性活动,教学课程中需要对课程教材、评价体系、教师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进行创新。拓展教学课程内容对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和改进,创新考试与考核制度方法,摆脱传统教育教学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思维能力和独立性探索能力。
【关键词】创新 人才培养 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建立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提出,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近年来,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和课程教学设施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相比,还存有多方面的不足之处。主要原因在于培养人才的教育模式较为落后。因此,进行培养人才教学课程模式改革创新是势在必行的。
一、创新型人才的特点
创新型人才的主要表现特征是自身拥有创新的意识、创新的精神与创新的能力,并能在创新领域中取得成果的人才。创新人才的特征有以下几个表现方面:
对周遭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拥有较强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和对事物的探索能力;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能力较高,并对其它学科有广泛的了解,能够对新知识进行快速迁移;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团队的协作精神;拥有较强的心理素质,能够承担艰苦的工作;对周遭事物有较高的观察能力和敏感力
二、培养创新型人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利的因素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传统的教学模式单一而枯燥,教学重点主次不明确,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启发和引导性不足,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较为薄弱。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不注重因材施教,捆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和创新精神。
2.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落后
教学内容的需求与课程的教育教学体制不能相互促进,教育教学内容划分过度,不同学科过分强调独立的教学性,从而忽视了培养人才过程的不同学科和课程体制的完整性和相互融合性。
3.没有形成培养人才的创新运行机制
在培养创新型人才过程中,专业的学科内容较为薄弱;教学课程内容不仅缺乏创新性,同时也缺乏人文教育和知识教育,过于重视理论教学从而忽视教学的实际应用性质;教学课程内容更新较慢,无法做到与时代的进步相接轨;教学课程的评价单一枯燥;教学课程缺乏创新性管理,传统教学严重阻碍了学生的独立个性的发展。这样的教育课程模式,严重的阻碍了培养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的实施。
4.缺少教育资源难以实现教育创新的目标
自普通高校增加学生的招收名额,导致了教育经费的投入量不足,教育教学资源短缺。一方面普通学校教师资源的配备量不足[3],教师分配结构也不够合理。教师工作内容量大同时也肩负着教学压力。从而导致教师没有过多的时间进行教学内容的创新和改革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教学过程中所需的教学硬件设备无法按照学生比例进行调配,无法满足教学课程的要求。教学课程过程中无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从而导致了学生学习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
三、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学模式的改革措施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相对比较繁琐复杂的教育体系工程,在创新过程中也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和制约[4]。因此,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具体措施如以下几个方面:
1.改变传统教育理念,加强创新意识
在传统教育理念中,学生能够学到许多知识也能通过学习解决一些问题,但是被剥夺了自主性思考的能力。所以要通过创新教育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2.完善课程制度,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
使各学科内容相辅相成,能够有效培养人才成为多方面领域的高手。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主体,调整优化相关学习专业内容,创新课程教育完善教育课程体制,推动促进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走复合型人才的发展方向。
3.加强教师队伍的创新性意识
教师是进行创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力量。教师的创新能力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创新性能力,增强教师的教学质量培养优秀的教师团队。鼓励教师到基层进行锻炼学习,从而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水平。
4.建立多种考核评价制度
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必须对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转变,创新考核制度的评价模式,评价改革的内容要转变成主体化、综合化和评价方法等多样的改革,从而建立系统化的动态教学评价模式。
总而言之,培养创新型人才不能单方面的理解为,以创新型教学模式代替传统教学模式。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涉及教学中多方面知识的选择与整合,是教学的过程,也是复杂的创造性过程。教学过程中树立学生学习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学习、自主思考和探索,促使自己能够成为独立思考和独立进行探索的创新型人才,这是创新型人才培养课程中必然的改革策略。
參考文献
[1]肖义平.大数据时代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探索[J].高教学刊,2016(1):67-68.
[2]简聃.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公共关系教学改革探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2).
[3]倪自银.融合贯通协同:面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盐城工学院机电类专业为实证[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0(1):81-85.
[4]朱梦冰,刘晶如,杨燕,等.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v.35;No.245(7):186-189.
[5]王宇.关于高校教学改革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讨[J].文教资料,2016(15):142-143.
【关键词】创新 人才培养 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建立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提出,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近年来,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和课程教学设施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相比,还存有多方面的不足之处。主要原因在于培养人才的教育模式较为落后。因此,进行培养人才教学课程模式改革创新是势在必行的。
一、创新型人才的特点
创新型人才的主要表现特征是自身拥有创新的意识、创新的精神与创新的能力,并能在创新领域中取得成果的人才。创新人才的特征有以下几个表现方面:
对周遭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拥有较强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和对事物的探索能力;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能力较高,并对其它学科有广泛的了解,能够对新知识进行快速迁移;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团队的协作精神;拥有较强的心理素质,能够承担艰苦的工作;对周遭事物有较高的观察能力和敏感力
二、培养创新型人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利的因素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传统的教学模式单一而枯燥,教学重点主次不明确,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启发和引导性不足,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较为薄弱。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不注重因材施教,捆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和创新精神。
2.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落后
教学内容的需求与课程的教育教学体制不能相互促进,教育教学内容划分过度,不同学科过分强调独立的教学性,从而忽视了培养人才过程的不同学科和课程体制的完整性和相互融合性。
3.没有形成培养人才的创新运行机制
在培养创新型人才过程中,专业的学科内容较为薄弱;教学课程内容不仅缺乏创新性,同时也缺乏人文教育和知识教育,过于重视理论教学从而忽视教学的实际应用性质;教学课程内容更新较慢,无法做到与时代的进步相接轨;教学课程的评价单一枯燥;教学课程缺乏创新性管理,传统教学严重阻碍了学生的独立个性的发展。这样的教育课程模式,严重的阻碍了培养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的实施。
4.缺少教育资源难以实现教育创新的目标
自普通高校增加学生的招收名额,导致了教育经费的投入量不足,教育教学资源短缺。一方面普通学校教师资源的配备量不足[3],教师分配结构也不够合理。教师工作内容量大同时也肩负着教学压力。从而导致教师没有过多的时间进行教学内容的创新和改革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教学过程中所需的教学硬件设备无法按照学生比例进行调配,无法满足教学课程的要求。教学课程过程中无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从而导致了学生学习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
三、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学模式的改革措施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相对比较繁琐复杂的教育体系工程,在创新过程中也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和制约[4]。因此,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具体措施如以下几个方面:
1.改变传统教育理念,加强创新意识
在传统教育理念中,学生能够学到许多知识也能通过学习解决一些问题,但是被剥夺了自主性思考的能力。所以要通过创新教育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2.完善课程制度,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
使各学科内容相辅相成,能够有效培养人才成为多方面领域的高手。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主体,调整优化相关学习专业内容,创新课程教育完善教育课程体制,推动促进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走复合型人才的发展方向。
3.加强教师队伍的创新性意识
教师是进行创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力量。教师的创新能力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创新性能力,增强教师的教学质量培养优秀的教师团队。鼓励教师到基层进行锻炼学习,从而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水平。
4.建立多种考核评价制度
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必须对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转变,创新考核制度的评价模式,评价改革的内容要转变成主体化、综合化和评价方法等多样的改革,从而建立系统化的动态教学评价模式。
总而言之,培养创新型人才不能单方面的理解为,以创新型教学模式代替传统教学模式。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涉及教学中多方面知识的选择与整合,是教学的过程,也是复杂的创造性过程。教学过程中树立学生学习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学习、自主思考和探索,促使自己能够成为独立思考和独立进行探索的创新型人才,这是创新型人才培养课程中必然的改革策略。
參考文献
[1]肖义平.大数据时代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探索[J].高教学刊,2016(1):67-68.
[2]简聃.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公共关系教学改革探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2).
[3]倪自银.融合贯通协同:面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盐城工学院机电类专业为实证[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0(1):81-85.
[4]朱梦冰,刘晶如,杨燕,等.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v.35;No.245(7):186-189.
[5]王宇.关于高校教学改革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讨[J].文教资料,2016(15):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