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内涵与对策浅论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_bright_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指高校运用文化手段营造廉政文化氛围,宣扬勤政廉政模范,在校园形成褒廉耻贪的共识和社会思想文化范围。本文针对高校这一特殊研究对象,在科学把握廉政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提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 内涵 对策
  
  高校校园廉政文化建设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良好的校园廉政文化氛围对大学生有着熏陶和感染作用,影响和改变着大学生的精神意识和行为习惯。高校要通过营造高校廉洁公正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大学生树立清正廉洁、公平正义的观念,真正起到育人的积极作用。校园廉政文化建设是衡量高校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促进高校发展的强大动力,关系到大学文化内涵的建设和高校形象的塑造,甚至关系到高等教育的质量。作为社会廉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廉政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的具体表现。
  一、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内涵
  “廉政”一词最早出现在《晏子春秋·问下四》:“廉政而长久,其行何也?”其反义词为“腐败”。廉政指廉洁的政治,《辞海》解释为:“打击腐败,使政治廉洁。”现在所说的“廉政”主要指政府工作人员在履行其职能时不以权谋私,办事公正廉洁,也指公正廉明的政治局面和政治氛围。而这种良好的政治局面和政治氛围的形成,是与政府工作人员的廉德密不可分的。“文化”一词最早见于《易经》:“关乎天文,以参时变,关乎人文,以化天象。”是说以文以德来转化天下,后来演变成文治和教化的总称。按照中国人的传统理解,就是“人文教化”之意,即以人文传统与人文精神教育包括各级官吏在内的全体人民。文化在《辞海》中本义指“以文教化”,表示对人性情的陶冶和品德的教养,既包括历代统治者所施行的文治教化,又包含文物典章、道德秩序及成为礼俗日用的一整套观念和习俗。现在所说的文化是指一个群体(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民族、企业、家庭)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以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这样解释“廉政文化”:廉政文化是人们关于廉政知识、信仰、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社会评价的总和,是廉政建设与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廉政文化是以廉政为根本内容的文化传统、文化形态与文化精神,主要是指赖以建立公正廉明政治局面和政治氛围的思想、精神、制度、风俗及人文素质。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就是指高校运用文化手段,树立正气,宣扬勤政廉政模范,批评社会上各种不廉洁的思想行为和价值观念,在校园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共识和社会思想文化氛围。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主要包括廉政物质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四个层面的内容,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有机系统。从结构层次上看,廉政物质文化是整个校园廉政文化的物质载体和基础;廉政制度文化既是廉政物质文化和廉政精神文化的反映形式,又是它们得以实现的保证;廉政行为文化既受制于廉政物质文化的规范,又受制于意识观念,是廉政精神文化在校园人身上的具体表现;廉政精神文化是最高层次和最深层次的校园廉政文化,是校园廉政文化的源泉、核心和灵魂,而且既是廉政物质文化和廉政制度文化的升华,又决定了两者的发展方向。
  二、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进一步加强高校廉政物质文化建设
  高校应把廉政文化建设纳入校园文化建设整体规划,分层次、有步骤地不断推动校园廉政文化建设。丰富载体是实现高校廉政物质文化建设的主要手段。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必须充分利用各种校内媒体,不断构建廉政文化建设的舆论平台,增强反腐倡廉宣传的声势和效果。
  1.互联网载体。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将越来越离不开网络,人们的文化生活也将越来越多地受到网络的影响。以网络为载体的廉政文化打破了传统廉政文化建设的框架,冲击了传统的廉政文化形态,丰富和发展了传统廉政文化建设的内涵。2007年1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在互联网时代,高校要充分运用网络载体以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提高学生拒腐防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制度规范和监督机制,真正从教育、制度、监督三个方面构建网络廉政文化体系,以网络为载体营造廉政文化的良好氛围。
  2.宣传窗、各类刊物载体。宣传窗、各类刊物等作为廉政文化传统载体,对推广和宣传廉政文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整合和利用宣传窗、各类刊物资源,努力宣传反映廉政文化的典型事迹。要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宣传设施建设,积极促进廉政文化进教材、进杂志、进课堂、进宣传栏,努力增强广大师生的廉政文化意识。
  (二)进一步加强高校廉政制度文化建设
  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规范,人们不可能树立起牢固的廉政认知与信仰,以及与之相应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评价。高校要建设廉政文化,必须制订一套符合高校特点的廉政制度。
  1.建立党委领导全局的领导机制。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政治性强、导向鲜明的工作,必须在高校党委的领导下进行。学校党委要从高校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力军的定位出发,把廉政文化建设纳入学校改革发展的整体布局中,实现廉政文化建设与学校各项改革发展的良性互动。
  2.建立反腐败组织结构、运作机制及文化宣传制度。组织结构要明确学校纪检监察部门的工作职能,赋予其纪检监察工作权限和责任。运作机制包括各种校内反腐规章制度的制定、执行和监督。文化宣传制度是指制定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联动机制,定期召开由宣传、纪委、组织、党校、学工等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协调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
  3.完善各类校内民主和校内监督制度。要不断完善高校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务公开、校务公开等制度,坚持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报告个人重大事项等制度,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干部任职前廉政谈话、干部考核后普遍谈话、发现问题苗头后诫勉谈话三项廉政谈话制度,建立领导干部廉政档案,严格执行党内民主制度。
  4.健全管理制度。健全高校干部、人事、基建、资产与设备、招投标、招生、财务等部门及单位的各类具体规章制度。必须建立和完善各类管理制度,达到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目的。廉政制度既是廉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廉政文化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只有建立一套科学、健全的廉政制度体系,才能做到靠制度管人、按制度管事、用制度管权。
  (三)进一步加强高校廉政行为文化建设
  高校廉政行为文化是师生员工在教学、学习和管理等活动中所形成的廉政精神状态、行为操守和文化品位,它是高校廉政文化精神和理念在师生员工个体上的动态反应。进一步加强高校廉政行为文化建设要从高校的教职工和学生入手,切实提高其践行廉政文化的能力,增强其抵制腐败行为的决心。
  1.就教师而言,要忠诚人民教育事业,树立崇高的廉政信念,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和影响学生的廉政意识,成为学生廉政意识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崇尚廉政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积极学习廉政文化知识内涵,拓宽廉政文化知识视野,更新廉政文化知识结构。要养成廉洁自律和防腐拒变的治学态度,恪守学术道德,踊跃投身廉政教育创新实践,积极探索廉政教育教学规律,更新廉政教育观念,改革廉政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注重培育学生的廉政精神,努力培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就行政人员而言,要思想领先,刻苦学习廉政文化知识,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始终保持廉洁清明的品格。要求真务实,精通业务,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具备履行职责所必需的廉政文化知识和素养,有较强的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和对党的事业高度忠诚的精神。要胸怀大局,维护团结,严格遵守党纪国法,正正派派做人,公公道道处事,严格要求自己,做维护团结的模范。
  3.就学生而言,在政治上、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严格要求,不断进步,把远大理想和脚踏实地的精神结合起来。要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守国家法令和校规校纪,主动学习廉政文化知识。要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注重廉政文化意识的养成,形成良好的廉政行为习惯。要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校园廉政文化活动,增进身心健康。要自觉树立当代大学生的廉政文明形象,展示当代学生的廉政精神风貌。
  (四)进一步加强高校廉政精神文化建设
  高校要把廉政精神文化建设作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点内容,贯穿于学校各项工作的全过程,从而有效防止高校腐败行为的发生,维护校园的公平公正,保证高校健康有序地发展。
  1.廉政精神文化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高校要积极探索和创新适合学生教育的反腐倡廉工作方法与思路,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把廉政思想教育贯穿于两课的教学中,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树立明辨荣与耻的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渗透到专业教学中,通过专业渗透,挖掘学科内容中廉洁教育的资源,着力培育具有专业特点的廉政价值观,树立学生的职业操守。
  2.廉政精神文化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高校在加强校园规划和建设时,要不断完善校园文化设施,优化工作学习环境,使校园的山、水、园、林、路等达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让整洁美丽的校园、典雅的标志性建筑都成为无声的育人载体。如:在校园内和道路两侧竖立一些具有爱国、勤俭、廉洁奉公、诚信警示作用的宣传牌。充分利用校园精神文化的平台,加载精神境界、价值观念、道德修养、敬业精神、人格品德、廉洁操守等教育内容,进一步扩大高校校园精神文化的内涵,提升校园精神文化的品位。
  3.廉政精神文化教育与法制教育相结合。在高校廉政精神文化建设的队伍中,每个人既是廉政精神文化的教育者和传播者,又是廉政精神文化建设的执行者和被教育者。党政干部、教职工、学生在担当廉政精神文化建设历史使命的同时,自身也经历着深刻的廉政精神文化教育。高校可以通过举办反腐倡廉主题研讨会、开展社会调查、观看法制教育图片展览、模拟法庭、邀请司法部门开设专题法制讲座等形式来进行法制教育。高校廉政精神文化建设需要培养党政干部、教职工和学生的“廉洁光荣,腐败可耻”观念,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道德观念、法制意识和社会责任,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关系着我国未来建设者是否拥有正确、积极、健康的道德观念、法制意识和社会责任,关系着中华民族兴衰。高校在抓好教学的同时,还要高度重视廉政文化建设,让“廉政之声”响遍校园每个角落,让廉政意识渗透学校各项工作,启发人人思廉,督促人人清正,切实取得党风廉政建设的实效,为高校各项事业的健康、科学发展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
  
  参考文献:
  [1]史富泉.高校反腐倡廉探索与思考[M].太原:希望出版社,2003.
  [2]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3]杨俊杰.对高校廉政文化的思考[J].宁波党校学报,2005,(1).
  [4]邱声书,曾小兰.浅谈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6,(2).
  [5]田新华.坚持标本兼治,推进高校党风廉政建设[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1999,(5).
  [6]陈继红.高校要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忠实实践者[J].江苏高教,2000,(5).
  [7]陈修辉.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新探[J].三明学院学报,2007,(3).
  [8]胡锦涛: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1999年9月29日)[C].思想政治工作.北京:中央党史出版社,2005.
  [9]胡锦涛.扎扎实实做好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思想文化保证: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08,(1).
  
  安徽财经大学科研项目及ACWH1016。
其他文献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老师所起的作用是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引导,课堂教学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主渠道,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就有探究物理问题的积极性与能力,就有持续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学就能取得理想的效果。那么,如何在物理新课程教学中不断地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呢?  一、优化物理课堂教学  1.设计好课堂的导入。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设计好物理
中国历史上有“曹冲称象”的故事:年仅六岁的曹冲,借助船舷上刻画的记号,用很多的石头代替大象,产生相同的效果,再一次次地称出石头的重量,求其之和,就间接称出了大象的重量。这种“大小转化”的巧妙思维方法就是一种很好的“等量替换法”。  所谓等效法是把复杂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转化为简单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一种科学思想方法,也是物理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通过对问题中的某些因素进行变换或直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这对学生的发展来说非常重要
目的:通过对石家庄市长安区内部分社区的、中风2周至6个月内的人群进行认知功能的调查及健康教育干预指导6个月,观察中风后人群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组及轻度痴呆组两组患者前后认
近日的“乳酸玉米奶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其根本原因就是乳酸玉米奶中的所谓“添加剂”三聚氰胺超标。前几年的“奶粉事件”在国内外影响极大,导致了许多婴儿中毒甚至造成生殖、泌尿系统损伤,膀胱、肾脏结石。如何利用简单的方法来鉴别牛奶中是否含有三聚氰胺,现已成为父母们最关心的问题,这些知识对于作为消费者的我们都是有必要进行研究的。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结合理论分析得出:1.厂家是利用了三聚氰胺的假蛋白原理,从而达到
主流报纸周末版在内容上与众多都市休闲类报纸区别不大,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在明确主流报纸周末版编辑创意指导思想的基础上,笔者从八个方面对主流报纸周末版的策划进行了尝
摘 要: 物理习题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效果反馈的重要渠道。物理习题的解决,能促进学生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巩固与深化,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思维,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了提高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的质量,在习题教学中,应注意习题的设计、选编,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的思考。  关键词: 物理教学 习题教学 三点思考    在物理教学中,习题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的一环,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是
摘 要: 无论是教师课堂演示还是学生实验,只要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就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将“苦学”变为“好学”、“乐学”,这正是当前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所追求的教学理念。本文从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彰显实验探究的过程性,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增加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探索实验异常现象,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探
摘 要: 现代教育技术为教育注入了现代化的理念和新的生机,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活跃了课堂气氛,把学生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教学模式中。以多媒体为主要手段的现代教育技术走进课堂,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直观、生动,可以优化实验教学,优化化学课堂教学,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 化学教学 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不仅可以辅助教师的教学,而且可以创设探究情境,提供丰富
当前正值新课程改革在全国全面试点和推行,多数高中生物教师已经开始接触新课程的理念并努力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应用,生物课堂已经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我通过对多年高中生物教学的经验总结,阐述了高中生物课堂的现状,并根据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提出应对策略或建议,以飨同行。  一、高中生物教学的现状  (一)师生交流流于形式,缺乏思维深度。  许多教师主观上希望强调与学生的交流,但由于未能对学生的基础进行准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