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社会的组成除了社会成员以外,还有这个社会运作的规则。但是,往往我们只喜欢研究这个社会中人的行为,却忽视了制度对这个人行为抉择的影响以及维持这个社会运行的作用。如今,不少的问题由于制度的缺失而出现,致使学者越来越重视制度的作用。在《制度经济学》一书,会提供我们在现实生活当中所存在的疑惑予它的答案。下文将会从对制度经济学的理解分析其特点与现实启示。
【关键词】 制度 有序 经济社会
1. 信任与制度
我们为什么需要信任?这是我们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而这本书一开始就强调了信任的重要性,人类的相互交往基于信任。我很赞同这一观点。信任是人类行为的基础,就如合作。书中说“囚徒困境”告诉了我们合作的优势,只有合作才能够获取最好的选择。但是合作必须给予一定的基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来源于合作双方间的信任。那么信任与制度有什么关系呢?我总结了一个推导过程:信任+秩序+规则=制度。信任需要一个有序的外在环境,而这种秩序的维持就需要规则,通过这种规则禁止不可预见性和机会主义的行为,从而使社会成员能够产生信任。而这样的规则就是“制度”。人的认知产生于他对事物信息的获取,在一个有“制度”维持的秩序当中,我们可以公平、公正、公开地获取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因此我们会对自己所处的秩序产生信任,从而决定行为。由于在制度之下的社会拥有系统性、非随机性的特点,一切的行为就会变得可预期,我们对其他人的行为就会感觉到信任。
其实,在人们认知中常存在这样的误区,认为制度限制了人类的行为。我并不这么认为,制度是一种导向,明确我们的行为。倘若我们需要在社会当中获得自由,只有依靠制度维护人的自由权利,才能提供一个“人人自由”外在环境。当然,这样的制度也会警示我们,哪些是我们的自由,在我们获取自由的同时不可以侵犯他人的自由,以实现制度中“各人平等”的优势。而最为明显的误解就存在于“法治”。人们在提及法治与德治的时候,总会把“制约性太强”归为法治的缺陷。然而理性的公民应该清楚,没有法治的维护,社会不可能井然有序。
2. 制度经济学的特点
制度经济学首先从分析人类的行为入手,基于人类追求的价值角度告诉我们制度的重要性。然后再分析这些制度对系统和社会秩序影响,尤其是经济社会。看了本书对“制度经济学”的界定,我尝试地归纳了这一概念的优势,总结了在制度运行下经济社会特点的三个关键词:有序、双向、黏合。
“有序”上述在说明“信任与制度”的时候已经有所提及,而下面我想说说这个“有序”带来的好处。这本书强调的是新的制度经济学,而“交易费用”是新制度经济学最基本的概念。本书第七章提到:“交易费用是由信息搜索和成本构成,其中包括谈判、缔约、监督履约情况、处理违约行为等活动所费的成本。” 我们说过信息的获取会决定人的行为,交易也是如此。我们在进行一次交易的时候,双方拥有的信息会决定这一次交易费用的多少,因为这些信息会影响交易中的各项行为。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导致交易也是冒风险的,因而交易也有代价。而在制度经营下的经济社会,降低了这种市场的不确定性,在“有序”的情况下会更好地促进交易,减少交易费用的支出。
“双向”是另外的一个重要特点,经济学与制度的关系不是单向的,它既关心制度对经济的影响,也关心制度在经验影响下的发展。 很多的理论在研究的时候只会侧重一个方向的发展,或者说只侧重这一因素对经济的影响。而事实上,事物是相互作用的,不是单一的。要全面理解或者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必须探讨出双方的相互作用。我们在分析制度对经济影响的同时,必须注意到经济的发展与变化也会影响制度的设置,因而存在着制度的变迁。
“黏合”亦是一个重要的特点。制度构成了造就和界定一个社会的“社会黏结剂”。 一个共同体基于相似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拥有凝聚的能力,并使我们在制度的框架下行动。我们时常会问自己:“我们需要什么?这些东西会带来什么?”制度经济学给予的答案是:我们需要自由、公正和平等,而它们会带来安全、和平和繁荣,但这需要制度的维持。由于我们拥有相似的需求与期望,倘若制度会带来我们所需要的,成员就会黏结在一起。同时,由于价值观的交叉,个人可以跨越多个共同体,制度亦会跨越多个共同体,这样就会带来共同体的开放与流动。
3. 制度经济学的启示
在现今社会,贸易摩擦和纷争是主要的国家间矛盾之一,在全球化影响如此深远的今天,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就WTO的设置及其规定的原则与制度而言,我觉得是制度经济学践行的典范。抛开这些制度的具体执行而言,其制度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借鉴及参考依据。WTO的六大原则是:互惠、透明度、市场准入、促进公平竞争、经济发展、非歧视原则,这很好地体现了制度经济学所要求的规范。在WTO的模式下运作,商品、资本、劳务等因素能够在一个既定的公平框架下自由流动,各行为体的投资、输入输出行为都是可预期的,不存在倾销,不存在贸易保护,有具体的制度禁止此类的机会主义行为。如果我们可以在世界贸易组织的制度下,经营国际经济秩序,必定能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带动国家间的信任,造就我们期望的安全、和平和繁荣。但倘若存在干预主义的行为体,这样的制度权威性就会不足,而且执行力度也会不够强硬,即不能体现这种制度的优势。而现今的WTO框架中,就是存在着这样的行为倾向,此外其框架涉及范围不够广,所以不能充分体现其价值。
因此,制度经济学的启示告诉我们不是要有制度,而是要有完善的制度维持市场机制的运作,而且要有足够的执行力度确保制度的运行。经济社会的良好发展依靠制度的保障,而经济社会亦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完备现有的制度。因此制度经济学的启示其实很重要,书中经常提及“硬件”与“软件”,人们时常忽视“软件”的建设,但我认为这两者同样的重要。
总结
在本书当中,制度可以说是一種基础,在经济社会当中更是良好运行的最理想保证。降低交易费用、明确产权、公共政策制定等各种行为,无不体现制度的价值。在这种共同体内所有成员的共同契约下,必定会对共同体的进一步发展带来裨益。、在经济社会当中,机会主义的行为罔顾制度,僭越制度的框架。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行为者需要制度的维持,那么自身就必须遵守这一制度。在经济社会当中,存在很多复杂的情况,如果我们把每一次交易都当作一场博弈,那么必定会消耗更多的交易成本。如果双方都可以在透明、公正的制度下进行交易,所得到的必定比相互猜忌的要多。就是说制度的遵守不只是一方的努力,而是各方的参与,才能实现制度真正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制度与公共政策》[M].商务印书馆,2003.
作者简介:陈嘉瑜(1990-),女,学历:本科,身份:学生,工作单位: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关键词】 制度 有序 经济社会
1. 信任与制度
我们为什么需要信任?这是我们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而这本书一开始就强调了信任的重要性,人类的相互交往基于信任。我很赞同这一观点。信任是人类行为的基础,就如合作。书中说“囚徒困境”告诉了我们合作的优势,只有合作才能够获取最好的选择。但是合作必须给予一定的基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来源于合作双方间的信任。那么信任与制度有什么关系呢?我总结了一个推导过程:信任+秩序+规则=制度。信任需要一个有序的外在环境,而这种秩序的维持就需要规则,通过这种规则禁止不可预见性和机会主义的行为,从而使社会成员能够产生信任。而这样的规则就是“制度”。人的认知产生于他对事物信息的获取,在一个有“制度”维持的秩序当中,我们可以公平、公正、公开地获取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因此我们会对自己所处的秩序产生信任,从而决定行为。由于在制度之下的社会拥有系统性、非随机性的特点,一切的行为就会变得可预期,我们对其他人的行为就会感觉到信任。
其实,在人们认知中常存在这样的误区,认为制度限制了人类的行为。我并不这么认为,制度是一种导向,明确我们的行为。倘若我们需要在社会当中获得自由,只有依靠制度维护人的自由权利,才能提供一个“人人自由”外在环境。当然,这样的制度也会警示我们,哪些是我们的自由,在我们获取自由的同时不可以侵犯他人的自由,以实现制度中“各人平等”的优势。而最为明显的误解就存在于“法治”。人们在提及法治与德治的时候,总会把“制约性太强”归为法治的缺陷。然而理性的公民应该清楚,没有法治的维护,社会不可能井然有序。
2. 制度经济学的特点
制度经济学首先从分析人类的行为入手,基于人类追求的价值角度告诉我们制度的重要性。然后再分析这些制度对系统和社会秩序影响,尤其是经济社会。看了本书对“制度经济学”的界定,我尝试地归纳了这一概念的优势,总结了在制度运行下经济社会特点的三个关键词:有序、双向、黏合。
“有序”上述在说明“信任与制度”的时候已经有所提及,而下面我想说说这个“有序”带来的好处。这本书强调的是新的制度经济学,而“交易费用”是新制度经济学最基本的概念。本书第七章提到:“交易费用是由信息搜索和成本构成,其中包括谈判、缔约、监督履约情况、处理违约行为等活动所费的成本。” 我们说过信息的获取会决定人的行为,交易也是如此。我们在进行一次交易的时候,双方拥有的信息会决定这一次交易费用的多少,因为这些信息会影响交易中的各项行为。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导致交易也是冒风险的,因而交易也有代价。而在制度经营下的经济社会,降低了这种市场的不确定性,在“有序”的情况下会更好地促进交易,减少交易费用的支出。
“双向”是另外的一个重要特点,经济学与制度的关系不是单向的,它既关心制度对经济的影响,也关心制度在经验影响下的发展。 很多的理论在研究的时候只会侧重一个方向的发展,或者说只侧重这一因素对经济的影响。而事实上,事物是相互作用的,不是单一的。要全面理解或者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必须探讨出双方的相互作用。我们在分析制度对经济影响的同时,必须注意到经济的发展与变化也会影响制度的设置,因而存在着制度的变迁。
“黏合”亦是一个重要的特点。制度构成了造就和界定一个社会的“社会黏结剂”。 一个共同体基于相似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拥有凝聚的能力,并使我们在制度的框架下行动。我们时常会问自己:“我们需要什么?这些东西会带来什么?”制度经济学给予的答案是:我们需要自由、公正和平等,而它们会带来安全、和平和繁荣,但这需要制度的维持。由于我们拥有相似的需求与期望,倘若制度会带来我们所需要的,成员就会黏结在一起。同时,由于价值观的交叉,个人可以跨越多个共同体,制度亦会跨越多个共同体,这样就会带来共同体的开放与流动。
3. 制度经济学的启示
在现今社会,贸易摩擦和纷争是主要的国家间矛盾之一,在全球化影响如此深远的今天,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就WTO的设置及其规定的原则与制度而言,我觉得是制度经济学践行的典范。抛开这些制度的具体执行而言,其制度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借鉴及参考依据。WTO的六大原则是:互惠、透明度、市场准入、促进公平竞争、经济发展、非歧视原则,这很好地体现了制度经济学所要求的规范。在WTO的模式下运作,商品、资本、劳务等因素能够在一个既定的公平框架下自由流动,各行为体的投资、输入输出行为都是可预期的,不存在倾销,不存在贸易保护,有具体的制度禁止此类的机会主义行为。如果我们可以在世界贸易组织的制度下,经营国际经济秩序,必定能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带动国家间的信任,造就我们期望的安全、和平和繁荣。但倘若存在干预主义的行为体,这样的制度权威性就会不足,而且执行力度也会不够强硬,即不能体现这种制度的优势。而现今的WTO框架中,就是存在着这样的行为倾向,此外其框架涉及范围不够广,所以不能充分体现其价值。
因此,制度经济学的启示告诉我们不是要有制度,而是要有完善的制度维持市场机制的运作,而且要有足够的执行力度确保制度的运行。经济社会的良好发展依靠制度的保障,而经济社会亦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完备现有的制度。因此制度经济学的启示其实很重要,书中经常提及“硬件”与“软件”,人们时常忽视“软件”的建设,但我认为这两者同样的重要。
总结
在本书当中,制度可以说是一種基础,在经济社会当中更是良好运行的最理想保证。降低交易费用、明确产权、公共政策制定等各种行为,无不体现制度的价值。在这种共同体内所有成员的共同契约下,必定会对共同体的进一步发展带来裨益。、在经济社会当中,机会主义的行为罔顾制度,僭越制度的框架。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行为者需要制度的维持,那么自身就必须遵守这一制度。在经济社会当中,存在很多复杂的情况,如果我们把每一次交易都当作一场博弈,那么必定会消耗更多的交易成本。如果双方都可以在透明、公正的制度下进行交易,所得到的必定比相互猜忌的要多。就是说制度的遵守不只是一方的努力,而是各方的参与,才能实现制度真正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制度与公共政策》[M].商务印书馆,2003.
作者简介:陈嘉瑜(1990-),女,学历:本科,身份:学生,工作单位: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