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互联网+教育”是一种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衍生出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环境,以这种全新的教育环境为基础,高校的传统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与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学习评价方式等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为此,高校教师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链接与共享一切全新的教育资源,将高校教育教学工作推上新的平台。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教育教学;创新;新闻学
一、“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学的困境
(一)海量网络知识的共享性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这是一种传统的获取知识的理念,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所接受与学习的知识是相对窄化的,信息量较少,学生要抓住这些固定的知识进行反复思考挖掘或练习。例如在以往新闻学专业教学中,教师在理论新闻学、历史新闻学、应用新闻学教学中,学生只能是对教师的授课课件认真学习,根据教师讲授和学生理解程度,将消化掉的部分理论知识应用在具体的新闻实践中,这种单一教学内容的传授无疑会使学生的新闻实践活动过度单一化,目前在新闻学专业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明显存在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脱节的现象,主要表现在:教学模式因循守旧、教学内容创新不足,偏重理论教学,脱离媒介融合的媒介生态环境,课程的实践性未能充分体现,考核方式陈旧落后等。
互联网的开放、自由、平等的特点,赋予了信息知识的海量、共享、多元等特点,学生可以根据自身专业知识学习要求,可以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在网上获取,他们在网上获取的信息知识,远远要比教师讲授的新鲜、丰富、专业、快捷。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面对这样获取信息知识的境遇,高校教师的教学内容与教师的综合素质面临巨大挑战。
(二)教学管理面临挑战
“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已经成为一种教育环境,学生的学习、生活加之教学实践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而网络中多种多样的传播形态对大学生的心理、价值观、健康生活等方面影响越来越大,大学生作为“最敏感的群体”之一,他们习惯于生活与学习的诸多方面去互联网上找答案,而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互联网在辅助学生学习、促进友情互动、提供就业渠道的同时,由于网络信息资源鱼龙混杂,网络空间缺少必要的监管,因而很多大学生在使用网络过程中出现在诸多的问题,例如沉迷网络游戏不能自拔、专业知识的学习过度依赖网络,缺少创新、法制观念淡薄、现实的沟通与表达能力减弱、越来越脱离实际生活,错失在现实生活中完善人格、锻炼自我实践能力的机会。尤其是新闻学专业,互联网是专业学生研究的重要基地,而在研究与学习过程中,一些学生偏离学习方向,课堂上的“低头族”越来越多,沉迷其中无法自拔。为此,这样的高校学生生活与学习现状无疑给教师的教学管理带来了巨大的问题。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滞后
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学生是教育教学的归宿,教学方法与手段能否顺应教育背景不断创新,是教师作用在教学工作中得以发挥的关键。当下很多高校教师在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时,在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时间分配上,更加注重知识的传授,习惯于“一言堂”,教师讲学生听的习惯很难改变”。
对于新闻学专业而言,教师在培养如专业人才过程中,必须与当下的传媒人才需求的大背景紧密结合在一起。目前在“互聯网+教育”的背景下,新闻学专业的教学方法是仍然是以教定学,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必须适应教师的教学,长此以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热情就会渐渐失去,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缺乏创新精神。创新是新媒体技术下新闻传播工作者的重要特征和迫切要求,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崛起,新闻传播工作特点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传播手段更加多样、传播速度更加迅猛、传播内容更加丰富。为此,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新闻学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探索与创新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
二、“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创新教育教学改革成为首要路径
从“互联网+教育”的战略角度对高校教育教学进行改革具有一定的时代性与必要性,具体体现如下: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互联网思维
新闻学专业教师必须适应当下大的教育环境与新闻人才需求,及时进行各方面的引导与培训,多方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教育教学技能。
首先要不断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库,注重新旧知识的更替与融合。例如新闻传播史的知识相对传统与陈旧,过多知识是从传统媒体的角度进行探讨与学习,既不能适应当下的“互联网+教育”的环境,又不能与人才培养目的对接,为此专业教师在传授该课程的经典知识的同时要与融媒体结合起来,关注专家学者对最新的专业学术问题的解读,开展与参与教学研讨与交流。
其次,专业教师注重自我培训,提高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在全新的教育环境下,融媒体的专业人才培养背景下,新闻学专业教师在人才培养中不能过度将视角放在传统媒体,新闻信息的传播手段日益丰富,如网络媒体的衍生媒体微博、微信、博客、论坛也应是新闻教学中研究的重点,提升学生学习动力,为将来学生在新闻工作中实现更好的新闻信息的传播打下基础。
最后,新闻学专业教师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手段,不断创新,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例如微信群、微课、二维码、视频、音频、影像等手段,活化专业知识,帮助学生理解与消化知识。
(二)创新教学模式,重视教学管理
在新的教育环境下,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对提升教学质量,引导学生学习兴趣尤为重要。“互联网+教育”环境下,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关系越来越明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大量的“低头族”不应该是强迫性禁止,而应是因式主动性引导,通过改变课堂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课堂教学内容上来。
同时要善于把学生手中的网络变成一种教学资源与教学工具,模拟情景教学,如将新闻编辑课程教学与网络教学结合起来,增强教学的生动性与直观性,让学生更加清晰的认识互联网优劣,从而提高教师的授课效率与效果。 最后,互联网成为学生学习与生活必不可少的资源,教师要善于利用资源,将网络媒体变成与学生沟通情(下转第页)(上接第页)感的重要途径,同时创新考核方式,打破单一的试卷考核模式,注重平时成绩的考核与管理,让学生结合课程特点,主动利用互联网,提交更多特色专业作业与作品,从而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主动性与创新性。
(三)适应时代需要,进行专业调整
新闻学专业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融合媒介的信息传播语境下,传统的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的专业设置已经不能适应时代需求,培养出的新闻人才不能适合融合新闻的采编业务需求,为此,高校新闻专业也进行专业课程改革与专业调整势在必行。
新闻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增加新媒体课程,如影视制作、网络编辑等,新闻采访写作是基础课程,学生无论将来就职于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采写都是基本的技能,而影视后期制作,图像处理编辑等知识,是媒体打通必不可少的专业知识,新媒体与受众、新媒体与社会发展、新媒体与文化融合将是未来信息传播的必然走向,新闻学专业适应时代需要,适当增加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公关学等相关方面的课程。
同时,高校教育教学应顺应时代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现状,敢于舍弃过于饱和专业,增建网络语新媒体等新专业,满足新闻传播领域的人才需求。
(四)关注学生心理,注重师生关系维护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體,是整个教学工作中主导,承担着传播知识的重要职责。在整个教学过中学生始终是教学的客体,是被动的接受者,师生关系界限分明。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更加密切,界限越发模糊,二者合作的机会越来越多。教师在教学中,以“互联网+教育”为基础教学平台,为学生条共丰富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情景,最大限度激发学生探索教材与教师教授之外的更多未知领域。同时,学生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充分利用丰富的信息技术资源,可以以更加多元的手段参与教学、完成作业。
另外,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教师与学生关系的维护,不应受限于单纯的人际交流,可以利用互联网的多种手段,如博客、微信、QQ进行情感的沟通与交流,使师生关系更加有温度,方便了教师对学生的学习之外的生活诸多方面的关注,为培养和完善学生健康的人格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竹立,李小玉.“互联网+”报课堂——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新思维、新路径[J].远程教育杂志,2015.06.
[2]朱夏炎.让报纸与网络共赢[J].新闻战线,2009.01.
作者简介:杨晓杰,辽宁理工学院。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教育教学;创新;新闻学
一、“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学的困境
(一)海量网络知识的共享性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这是一种传统的获取知识的理念,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所接受与学习的知识是相对窄化的,信息量较少,学生要抓住这些固定的知识进行反复思考挖掘或练习。例如在以往新闻学专业教学中,教师在理论新闻学、历史新闻学、应用新闻学教学中,学生只能是对教师的授课课件认真学习,根据教师讲授和学生理解程度,将消化掉的部分理论知识应用在具体的新闻实践中,这种单一教学内容的传授无疑会使学生的新闻实践活动过度单一化,目前在新闻学专业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明显存在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脱节的现象,主要表现在:教学模式因循守旧、教学内容创新不足,偏重理论教学,脱离媒介融合的媒介生态环境,课程的实践性未能充分体现,考核方式陈旧落后等。
互联网的开放、自由、平等的特点,赋予了信息知识的海量、共享、多元等特点,学生可以根据自身专业知识学习要求,可以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在网上获取,他们在网上获取的信息知识,远远要比教师讲授的新鲜、丰富、专业、快捷。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面对这样获取信息知识的境遇,高校教师的教学内容与教师的综合素质面临巨大挑战。
(二)教学管理面临挑战
“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已经成为一种教育环境,学生的学习、生活加之教学实践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而网络中多种多样的传播形态对大学生的心理、价值观、健康生活等方面影响越来越大,大学生作为“最敏感的群体”之一,他们习惯于生活与学习的诸多方面去互联网上找答案,而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互联网在辅助学生学习、促进友情互动、提供就业渠道的同时,由于网络信息资源鱼龙混杂,网络空间缺少必要的监管,因而很多大学生在使用网络过程中出现在诸多的问题,例如沉迷网络游戏不能自拔、专业知识的学习过度依赖网络,缺少创新、法制观念淡薄、现实的沟通与表达能力减弱、越来越脱离实际生活,错失在现实生活中完善人格、锻炼自我实践能力的机会。尤其是新闻学专业,互联网是专业学生研究的重要基地,而在研究与学习过程中,一些学生偏离学习方向,课堂上的“低头族”越来越多,沉迷其中无法自拔。为此,这样的高校学生生活与学习现状无疑给教师的教学管理带来了巨大的问题。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滞后
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学生是教育教学的归宿,教学方法与手段能否顺应教育背景不断创新,是教师作用在教学工作中得以发挥的关键。当下很多高校教师在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时,在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时间分配上,更加注重知识的传授,习惯于“一言堂”,教师讲学生听的习惯很难改变”。
对于新闻学专业而言,教师在培养如专业人才过程中,必须与当下的传媒人才需求的大背景紧密结合在一起。目前在“互聯网+教育”的背景下,新闻学专业的教学方法是仍然是以教定学,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必须适应教师的教学,长此以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热情就会渐渐失去,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缺乏创新精神。创新是新媒体技术下新闻传播工作者的重要特征和迫切要求,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崛起,新闻传播工作特点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传播手段更加多样、传播速度更加迅猛、传播内容更加丰富。为此,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新闻学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探索与创新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
二、“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创新教育教学改革成为首要路径
从“互联网+教育”的战略角度对高校教育教学进行改革具有一定的时代性与必要性,具体体现如下: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互联网思维
新闻学专业教师必须适应当下大的教育环境与新闻人才需求,及时进行各方面的引导与培训,多方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教育教学技能。
首先要不断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库,注重新旧知识的更替与融合。例如新闻传播史的知识相对传统与陈旧,过多知识是从传统媒体的角度进行探讨与学习,既不能适应当下的“互联网+教育”的环境,又不能与人才培养目的对接,为此专业教师在传授该课程的经典知识的同时要与融媒体结合起来,关注专家学者对最新的专业学术问题的解读,开展与参与教学研讨与交流。
其次,专业教师注重自我培训,提高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在全新的教育环境下,融媒体的专业人才培养背景下,新闻学专业教师在人才培养中不能过度将视角放在传统媒体,新闻信息的传播手段日益丰富,如网络媒体的衍生媒体微博、微信、博客、论坛也应是新闻教学中研究的重点,提升学生学习动力,为将来学生在新闻工作中实现更好的新闻信息的传播打下基础。
最后,新闻学专业教师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手段,不断创新,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例如微信群、微课、二维码、视频、音频、影像等手段,活化专业知识,帮助学生理解与消化知识。
(二)创新教学模式,重视教学管理
在新的教育环境下,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对提升教学质量,引导学生学习兴趣尤为重要。“互联网+教育”环境下,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关系越来越明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大量的“低头族”不应该是强迫性禁止,而应是因式主动性引导,通过改变课堂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课堂教学内容上来。
同时要善于把学生手中的网络变成一种教学资源与教学工具,模拟情景教学,如将新闻编辑课程教学与网络教学结合起来,增强教学的生动性与直观性,让学生更加清晰的认识互联网优劣,从而提高教师的授课效率与效果。 最后,互联网成为学生学习与生活必不可少的资源,教师要善于利用资源,将网络媒体变成与学生沟通情(下转第页)(上接第页)感的重要途径,同时创新考核方式,打破单一的试卷考核模式,注重平时成绩的考核与管理,让学生结合课程特点,主动利用互联网,提交更多特色专业作业与作品,从而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主动性与创新性。
(三)适应时代需要,进行专业调整
新闻学专业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融合媒介的信息传播语境下,传统的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的专业设置已经不能适应时代需求,培养出的新闻人才不能适合融合新闻的采编业务需求,为此,高校新闻专业也进行专业课程改革与专业调整势在必行。
新闻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增加新媒体课程,如影视制作、网络编辑等,新闻采访写作是基础课程,学生无论将来就职于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采写都是基本的技能,而影视后期制作,图像处理编辑等知识,是媒体打通必不可少的专业知识,新媒体与受众、新媒体与社会发展、新媒体与文化融合将是未来信息传播的必然走向,新闻学专业适应时代需要,适当增加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公关学等相关方面的课程。
同时,高校教育教学应顺应时代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现状,敢于舍弃过于饱和专业,增建网络语新媒体等新专业,满足新闻传播领域的人才需求。
(四)关注学生心理,注重师生关系维护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體,是整个教学工作中主导,承担着传播知识的重要职责。在整个教学过中学生始终是教学的客体,是被动的接受者,师生关系界限分明。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更加密切,界限越发模糊,二者合作的机会越来越多。教师在教学中,以“互联网+教育”为基础教学平台,为学生条共丰富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情景,最大限度激发学生探索教材与教师教授之外的更多未知领域。同时,学生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充分利用丰富的信息技术资源,可以以更加多元的手段参与教学、完成作业。
另外,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教师与学生关系的维护,不应受限于单纯的人际交流,可以利用互联网的多种手段,如博客、微信、QQ进行情感的沟通与交流,使师生关系更加有温度,方便了教师对学生的学习之外的生活诸多方面的关注,为培养和完善学生健康的人格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竹立,李小玉.“互联网+”报课堂——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新思维、新路径[J].远程教育杂志,2015.06.
[2]朱夏炎.让报纸与网络共赢[J].新闻战线,2009.01.
作者简介:杨晓杰,辽宁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