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玛格丽特·杜拉斯的这部小说,虽以“情人”为题,核心却是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回忆母亲,向母亲致敬。母亲是一个为了生活,竭尽全力的女人。
一、一个绝望的母亲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政府鼓励下,怀着对殖民地的好奇和向往,一些法国人来到印度支那。但这里的热带传染病,很快让很多家庭失去亲人。
玛格丽特·杜拉斯的父母,就是这样一对鳏夫和寡妇的结合。母亲的生活基调是灰色的。她经历两个丈夫的去世,拖着三个孩子,在法国和殖民地之间来回奔波。四十七岁的时候,又被调往一个叫永隆的穷乡僻壤教书。杜拉斯曾说“我没有过父亲。”在《情人》中,“我”也只有母亲。杜拉斯写到:“在我四岁时的照片上,母亲已经露出生活的疲惫。”
为了一家人的生计,母亲竭尽全力,结果却总是不尽如人意。
母亲在一个偏僻的学校教书,未来补贴家用,还出去做家教,她生性节俭,把省下来的钱拿去投资。
为了一家人的生计,母亲听从政府建议,在海边租了块地,想种水稻。可那里经常遭受大浪侵袭,根本无法开垦。母亲又借高利贷,试图筑起防波堤。但在盐碱地上的任何努力,终归都是徒劳。母亲的投资血本无归。
母亲的绝望还来自三个不省心的孩子。母亲最喜欢大儿子,让他在法国本土接受最好的教育。但大儿子不学无术,赌博抽大烟却很在行,还动不动就动武。二儿子长在大哥的阴影下,学习成绩和大哥一样糟糕。小女儿成绩最好,可小小年纪就和一个中国男人约会。为此一家人丢尽了脸面。这些都是《情人》中的记述。
一个年过半百的母亲女人,除了三个不听话的孩子,谁会帮助她,孤立无援让母亲经常陷入消沉忧郁 的状态。
杜拉斯的母亲时而狂躁,时而忧郁。用现在的话说,她是一个躁郁症患者。
这就是杜拉斯成长的家庭环境。父亲缺失、母亲焦躁、孩子失控。这些问题也是现代许多家庭的问题。在这种家庭长大的孩子,长大后会出现各种问题。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会持续一生。
二、一个始终充满希望和爱的母亲
“尽管绝望是那么彻底,向往生活的幸福依然那么强烈。”尽管生活拮据,母亲仍会打造幸福的仪式感。“她抱怨照相定价很贵,但还是要拿出钱去拍家庭照。”
母亲看照片非常仔细,试图从那些照片中,来确认孩子们都在健康成长。
母亲坚持,房子可以简陋,但必须是干干净净的。母亲经常组织大扫除,全家一齐动手,把房子里里外外彻底冲洗一遍。每当那个时候,家里的气氛就非常好。被肥皂水冲洗过的地板散发出好闻的香味,母亲也流露出少有的天真。“在冲洗房屋这样的时刻,可能与母亲所祈求的幸福欢悦最为协调,她会弹钢琴,也会唱,还笑,有时还站起来边歌边舞。”
在《情人》中,我们看到的母亲,似乎特别偏向那个不争气的大儿子。实际上,杜拉斯的母亲对三个孩子全都竭尽全力。
对始终无所事事的大儿子,母亲终生供养,从不抱怨。她十年省吃俭用买的房子,被大儿子一夜之间输掉,她也没有怨言。直到晚年,母亲还养鸡养羊,希望能帮到儿子。二儿子学习不好,母亲就让他学门技术,好自食其力。对于学业优秀的女儿,母亲则要她接受最好的教育。
在西贡,母亲给女儿注册了最好的中学。高三,母亲把女儿送到法国一所时髦的私立学校,那是当地富人们都趋之若鹜的学校。这些学校花费高昂,要上学就必须节衣缩食。但同学们都是富家子弟。強烈对比给杜拉斯留下了深刻的贫穷记忆。
接下来,杜拉斯在法国读大学,退休后母亲还停不下来,又在当地开办一所学校,继续挣钱。
母亲的汇票让杜拉斯生活无忧。她在20岁的时候,就买了一辆福特敞篷轿车。她是当时唯一一个有轿车的女孩,一时出尽了风头。
杜拉斯的母亲就是一个超级CEO,顽强,细致,倾其所有。她得到的回报不是薪水,而是爱。
三、母亲的努力,换来女儿的爱
母亲暴躁忧郁的脾气,的确会给孩子留下糟糕的回忆,不过早杜拉斯的书里,很少能感觉到恨。
在《情人》里,当得知女儿恋爱后,除了一次打骂,母亲还有一次语重心长的谈话。她不用女儿开口,主动给女儿解开感情的迷惑。为什么不能在殖民地结婚?怎么判断两个人真正相爱?
当中国情人说想把她带走时,她说:“母亲如果在,我是不能离开她的。”在和情人的相处中,“我”也会突然想到母亲,“想到不能改变世事,不能让母亲生前得到快乐,不能把害母亲的人都杀死,会因为愤恨而哭泣。”母亲在哪,家就在哪,爱就在哪,女儿眼中的母亲始终是美好的。
母亲去世前几个月,杜拉斯去看望母亲。此时的母亲,“有着容颜无法表现出来的青春和幸福感。她曾经是很美的,现在也很美,但现在的美不在她的容貌,而在她幸福的神态。”女儿心中的母亲,始终都是美的,幸福的。
四、母亲深刻影响了杜拉斯的创作
现实中,杜拉斯早已完成了对原生家庭的超越,但无法摆脱自己身上明显的家庭烙印。
童年拮据的生活状况,使杜拉斯一生都像母亲那样节俭,总觉得钱不够用。杜拉斯会频繁和出版社交涉,催着加印,催着付版税。她说她需要钱。她曾经长时间声讨电影,可还是把《情人》的电影版权卖掉,拿了版税去买房子。
杜拉斯中年酗酒,买的都是整箱整箱的劣质便宜酒。有朋友回忆说,即使杜拉斯在家里招待朋友,餐桌上摆的也不是香槟和鹅肝,而是苹果酒和馅饼。这都是她少年时代,家庭物质贫乏带给她的影响。
家庭的影响还是精神上的。谈到酗酒,杜拉斯说,她是在用酗酒来抵抗绝望。而绝望就是母亲生活的基调。
母亲的史诗从1934的《抵挡太平洋的堤坝》,到1984年的《情人》,贯穿了杜拉斯创作生涯的始终。“威严,粗暴,穿着大口袋一样的裙子。”母亲的形象在杜拉斯的作品里,无所不在。杜拉斯不仅把母亲写进小说,还把母亲的形象搬上电影和舞台。
杜拉斯不但在自己的作品中写尽了母亲,还把母亲的爱,传递给了自己的孩子。
爱的延续,让生命更美好。
一、一个绝望的母亲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政府鼓励下,怀着对殖民地的好奇和向往,一些法国人来到印度支那。但这里的热带传染病,很快让很多家庭失去亲人。
玛格丽特·杜拉斯的父母,就是这样一对鳏夫和寡妇的结合。母亲的生活基调是灰色的。她经历两个丈夫的去世,拖着三个孩子,在法国和殖民地之间来回奔波。四十七岁的时候,又被调往一个叫永隆的穷乡僻壤教书。杜拉斯曾说“我没有过父亲。”在《情人》中,“我”也只有母亲。杜拉斯写到:“在我四岁时的照片上,母亲已经露出生活的疲惫。”
为了一家人的生计,母亲竭尽全力,结果却总是不尽如人意。
母亲在一个偏僻的学校教书,未来补贴家用,还出去做家教,她生性节俭,把省下来的钱拿去投资。
为了一家人的生计,母亲听从政府建议,在海边租了块地,想种水稻。可那里经常遭受大浪侵袭,根本无法开垦。母亲又借高利贷,试图筑起防波堤。但在盐碱地上的任何努力,终归都是徒劳。母亲的投资血本无归。
母亲的绝望还来自三个不省心的孩子。母亲最喜欢大儿子,让他在法国本土接受最好的教育。但大儿子不学无术,赌博抽大烟却很在行,还动不动就动武。二儿子长在大哥的阴影下,学习成绩和大哥一样糟糕。小女儿成绩最好,可小小年纪就和一个中国男人约会。为此一家人丢尽了脸面。这些都是《情人》中的记述。
一个年过半百的母亲女人,除了三个不听话的孩子,谁会帮助她,孤立无援让母亲经常陷入消沉忧郁 的状态。
杜拉斯的母亲时而狂躁,时而忧郁。用现在的话说,她是一个躁郁症患者。
这就是杜拉斯成长的家庭环境。父亲缺失、母亲焦躁、孩子失控。这些问题也是现代许多家庭的问题。在这种家庭长大的孩子,长大后会出现各种问题。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会持续一生。
二、一个始终充满希望和爱的母亲
“尽管绝望是那么彻底,向往生活的幸福依然那么强烈。”尽管生活拮据,母亲仍会打造幸福的仪式感。“她抱怨照相定价很贵,但还是要拿出钱去拍家庭照。”
母亲看照片非常仔细,试图从那些照片中,来确认孩子们都在健康成长。
母亲坚持,房子可以简陋,但必须是干干净净的。母亲经常组织大扫除,全家一齐动手,把房子里里外外彻底冲洗一遍。每当那个时候,家里的气氛就非常好。被肥皂水冲洗过的地板散发出好闻的香味,母亲也流露出少有的天真。“在冲洗房屋这样的时刻,可能与母亲所祈求的幸福欢悦最为协调,她会弹钢琴,也会唱,还笑,有时还站起来边歌边舞。”
在《情人》中,我们看到的母亲,似乎特别偏向那个不争气的大儿子。实际上,杜拉斯的母亲对三个孩子全都竭尽全力。
对始终无所事事的大儿子,母亲终生供养,从不抱怨。她十年省吃俭用买的房子,被大儿子一夜之间输掉,她也没有怨言。直到晚年,母亲还养鸡养羊,希望能帮到儿子。二儿子学习不好,母亲就让他学门技术,好自食其力。对于学业优秀的女儿,母亲则要她接受最好的教育。
在西贡,母亲给女儿注册了最好的中学。高三,母亲把女儿送到法国一所时髦的私立学校,那是当地富人们都趋之若鹜的学校。这些学校花费高昂,要上学就必须节衣缩食。但同学们都是富家子弟。強烈对比给杜拉斯留下了深刻的贫穷记忆。
接下来,杜拉斯在法国读大学,退休后母亲还停不下来,又在当地开办一所学校,继续挣钱。
母亲的汇票让杜拉斯生活无忧。她在20岁的时候,就买了一辆福特敞篷轿车。她是当时唯一一个有轿车的女孩,一时出尽了风头。
杜拉斯的母亲就是一个超级CEO,顽强,细致,倾其所有。她得到的回报不是薪水,而是爱。
三、母亲的努力,换来女儿的爱
母亲暴躁忧郁的脾气,的确会给孩子留下糟糕的回忆,不过早杜拉斯的书里,很少能感觉到恨。
在《情人》里,当得知女儿恋爱后,除了一次打骂,母亲还有一次语重心长的谈话。她不用女儿开口,主动给女儿解开感情的迷惑。为什么不能在殖民地结婚?怎么判断两个人真正相爱?
当中国情人说想把她带走时,她说:“母亲如果在,我是不能离开她的。”在和情人的相处中,“我”也会突然想到母亲,“想到不能改变世事,不能让母亲生前得到快乐,不能把害母亲的人都杀死,会因为愤恨而哭泣。”母亲在哪,家就在哪,爱就在哪,女儿眼中的母亲始终是美好的。
母亲去世前几个月,杜拉斯去看望母亲。此时的母亲,“有着容颜无法表现出来的青春和幸福感。她曾经是很美的,现在也很美,但现在的美不在她的容貌,而在她幸福的神态。”女儿心中的母亲,始终都是美的,幸福的。
四、母亲深刻影响了杜拉斯的创作
现实中,杜拉斯早已完成了对原生家庭的超越,但无法摆脱自己身上明显的家庭烙印。
童年拮据的生活状况,使杜拉斯一生都像母亲那样节俭,总觉得钱不够用。杜拉斯会频繁和出版社交涉,催着加印,催着付版税。她说她需要钱。她曾经长时间声讨电影,可还是把《情人》的电影版权卖掉,拿了版税去买房子。
杜拉斯中年酗酒,买的都是整箱整箱的劣质便宜酒。有朋友回忆说,即使杜拉斯在家里招待朋友,餐桌上摆的也不是香槟和鹅肝,而是苹果酒和馅饼。这都是她少年时代,家庭物质贫乏带给她的影响。
家庭的影响还是精神上的。谈到酗酒,杜拉斯说,她是在用酗酒来抵抗绝望。而绝望就是母亲生活的基调。
母亲的史诗从1934的《抵挡太平洋的堤坝》,到1984年的《情人》,贯穿了杜拉斯创作生涯的始终。“威严,粗暴,穿着大口袋一样的裙子。”母亲的形象在杜拉斯的作品里,无所不在。杜拉斯不仅把母亲写进小说,还把母亲的形象搬上电影和舞台。
杜拉斯不但在自己的作品中写尽了母亲,还把母亲的爱,传递给了自己的孩子。
爱的延续,让生命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