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膝并拢,双手交握放在上面,十指紧扣,手指关节因为用力过度而发白。眼光躲闪,不敢直视别人,嘴唇喏喏地动,却一句话也说不出。
这是小智在第一次小组活动中给我留下的印象。
他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父母在他三岁时已经离婚,从此之后再未见过母亲一面。父亲独自一个人把他拉扯大,用父亲的话来说:“我能把他供养大已经算不错了,情感上的关注?那是什么?”所以,当我在单亲家庭小组中看到他时,他用语言表达自己内心感情的能力几乎为零。
而这一点,在小智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结果中也有明显的提示。MHT是我国心理学专业工作者对日本铃木清等人编制的“不安倾向诊断测验”进行修订、并制定出中国常模的,适用于我国中小学学生标准化《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可以用于正确诊断中小学学生的情绪困扰和适应不良的情况。测验由8个内容量表和一个效度量表组成。通过项目分析,按焦虑情绪所指向的对象和由焦虑情绪而产生的行为这两个方面进行测定。从各个内容量表的结果,可以诊断出个人的焦虑中,哪个方面的问题较大。焦虑情绪所指向的对象的内容量表包括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效度量表就是一般所说的说谎量表,可以真实反映测验结果是大体可信或不可信。另外,8个内容量表的标准分加起来就是全量表总焦虑倾向的标准分。此得分从整体上表示焦虑程度的强烈水平和焦虑范围的广度。
小智的效度量表得分在7分以下,说明测验结果可信。而他的对人焦虑量表呈现高分,提示过分注重自己的形象,害怕与人交往、退缩。这和我在与他实际接触中获得的印象相符。另外,他在自责倾向量表上的得分也比较高,接近临界点,提示他可能存在自卑,常怀疑自己的能力,常将失败过失归咎于自己的倾向。同时冲动倾向量表的得分提示可能存在情绪容易冲动,自制力较差的情况。
小智在前测中的总焦虑倾向标准分在65分以下,提示无需制定个人诊断和个人指导计划,但需要进一步关注其对人焦虑、自责倾向以及冲动倾向的情况。
我们每周一次的小组活动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正式开始。
营造安全的环境——小组的建立,一定离不开小组设置。所以我们在开展小组活动的时候,第一重要的就是形成小组活动章程,尤其是平等、真诚、尊重的原则、保密性原则的问题。每个人都参与到讨论中,讨论每一个细节,讨论每一个可能性,到最后确定章程、郑重签字同意。我们通过小组设置初步建立安全感。在这次活动中,小智紧紧抱着自己的双膝,如同一个蚌壳,紧紧地保护着自己。当被问及意见时,只用点头、摇头或羞涩的一笑,来表达自己的想法。面对这样敏感紧张的孩子,我会不由地放轻语气,用鼓励的眼光和他接触,包容他的不一样,虽然他不说一句话,但在小组活动结束时,我却大大地舒了一口气,因为他没有提出退出小组。对着这个特殊的孩子,我直觉地认为,能让他留下来,是建立关系的良好开端。
决定权在你的手上——“自画像”活动中,我偷偷地观察他,小智画得很认真,我正暗自欣喜。可是在分享环节,他却把画折叠又折叠,折成一个小小的豆腐块,拒绝向大家展示。其他小组成员都在催促、甚至嘲讽,他明显地紧张起来,我用手势制止了组员,对他说:“如果可以的话,我们很期待你的分享。但决定权在你的手上。”随后,我用鼓励的眼光看着他,静静地等待。他犹豫着……最终说了一句:“无话可说、可解释。”“好的。如果你想分享了,我们随时欢迎。下一位同学……”在那次活动结束时,其他小组成员都把画留在活动室中,他犹豫着看了我一下。察觉到他的犹豫与不安,我再次柔和地对他说:“决定权在你的手上”。最终,他是唯一一个把画带走的组员。但这次活动我是窃喜的,因为他开口了,不管他说了什么。
温柔而坚定的等待——“属于我的成语”“谁是你的重要他人”“再选我的父母”……按照原定的设计,围绕着自我觉察、家庭关系等方面我们一个主题接着一个主题地开展小组活动,通过活动——体验——感悟——分享的方式,引领小组成员自我探索,增强沟通与合作,促进成长。小智有时能够和我们分享一点自己的感受,有时还是什么也不说。但整个小组的氛围慢慢在变化,从一开始的不理解、不接受、嘲讽小智的行为,到慢慢的宽容、包容、接纳这个特殊的存在。每个人都在等待,但不着急着催促,而是把决定权还给小智,让他自己来决定,他什么时候开口。而在这个氛围中,小智越来越放松,越来越自在,笑容也越来越多。
拉他一把——“一块五毛”是其中一次小组活动的热身游戏。男生是一块钱,女生是五毛钱,这个小游戏需要组员根据听到数目如“两块五”迅速找到人凑成对的数目。小智总是找不到圈子,因为他总是站在原地手足无措的不知道该怎么办好。于是在报完一个数字后,我迅速地一扯小智,把他拉到一个小组中,他终于找到了一个圈子。这一拉,或许让他体会到了“要行动”,或许让他体会到了方向,又或许是让他有了归属感……从此之后,我们发现他在小组中主动了很多。
花开的声音——有开始就有结束。学期临近期末,我们的小组也面临结束。不管我们愿不愿意,当准备面对小组的结束时,每个人都是恋恋不舍的。回顾整个小组的历程,回顾在小组中自己的变化,回顾小组活动中最触动自己的地方,大家都仿佛想把自己的感受倾泻出来。有孩子说:“原来每个人观察世界的角度是不同的,我学会了谅解别人。”有孩子说:“这里可以自由地说我想说的话。”这时小智的声音突然插了进来:“我觉得在这里很开心,……或许有许多人在帮我们,或许只是我们自己把心门关了……”所有的人都惊讶而又欣喜地听着小智分享自己的内心感受。在随后的分享中,几乎所有的小组成员都提到小智的从开始到现在的变化,并真诚地用鼓掌表达着每个人的欣赏与鼓励。在掌声里,小智羞涩地笑了……
这一瞬,我仿佛听到了花开的声音。
后记:在小组活动结束后进行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后测结果中,小智的全量表总焦虑倾向标准分比前测降低了6分。其中,对人焦虑量表标准分降低3分,已经处于正常等级。自责倾向标准分降低2分,冲动倾向标准分降低1分,都处于正常等级。
本栏责任编辑 黄日暖
这是小智在第一次小组活动中给我留下的印象。
他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父母在他三岁时已经离婚,从此之后再未见过母亲一面。父亲独自一个人把他拉扯大,用父亲的话来说:“我能把他供养大已经算不错了,情感上的关注?那是什么?”所以,当我在单亲家庭小组中看到他时,他用语言表达自己内心感情的能力几乎为零。
而这一点,在小智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结果中也有明显的提示。MHT是我国心理学专业工作者对日本铃木清等人编制的“不安倾向诊断测验”进行修订、并制定出中国常模的,适用于我国中小学学生标准化《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可以用于正确诊断中小学学生的情绪困扰和适应不良的情况。测验由8个内容量表和一个效度量表组成。通过项目分析,按焦虑情绪所指向的对象和由焦虑情绪而产生的行为这两个方面进行测定。从各个内容量表的结果,可以诊断出个人的焦虑中,哪个方面的问题较大。焦虑情绪所指向的对象的内容量表包括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效度量表就是一般所说的说谎量表,可以真实反映测验结果是大体可信或不可信。另外,8个内容量表的标准分加起来就是全量表总焦虑倾向的标准分。此得分从整体上表示焦虑程度的强烈水平和焦虑范围的广度。
小智的效度量表得分在7分以下,说明测验结果可信。而他的对人焦虑量表呈现高分,提示过分注重自己的形象,害怕与人交往、退缩。这和我在与他实际接触中获得的印象相符。另外,他在自责倾向量表上的得分也比较高,接近临界点,提示他可能存在自卑,常怀疑自己的能力,常将失败过失归咎于自己的倾向。同时冲动倾向量表的得分提示可能存在情绪容易冲动,自制力较差的情况。
小智在前测中的总焦虑倾向标准分在65分以下,提示无需制定个人诊断和个人指导计划,但需要进一步关注其对人焦虑、自责倾向以及冲动倾向的情况。
我们每周一次的小组活动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正式开始。
营造安全的环境——小组的建立,一定离不开小组设置。所以我们在开展小组活动的时候,第一重要的就是形成小组活动章程,尤其是平等、真诚、尊重的原则、保密性原则的问题。每个人都参与到讨论中,讨论每一个细节,讨论每一个可能性,到最后确定章程、郑重签字同意。我们通过小组设置初步建立安全感。在这次活动中,小智紧紧抱着自己的双膝,如同一个蚌壳,紧紧地保护着自己。当被问及意见时,只用点头、摇头或羞涩的一笑,来表达自己的想法。面对这样敏感紧张的孩子,我会不由地放轻语气,用鼓励的眼光和他接触,包容他的不一样,虽然他不说一句话,但在小组活动结束时,我却大大地舒了一口气,因为他没有提出退出小组。对着这个特殊的孩子,我直觉地认为,能让他留下来,是建立关系的良好开端。
决定权在你的手上——“自画像”活动中,我偷偷地观察他,小智画得很认真,我正暗自欣喜。可是在分享环节,他却把画折叠又折叠,折成一个小小的豆腐块,拒绝向大家展示。其他小组成员都在催促、甚至嘲讽,他明显地紧张起来,我用手势制止了组员,对他说:“如果可以的话,我们很期待你的分享。但决定权在你的手上。”随后,我用鼓励的眼光看着他,静静地等待。他犹豫着……最终说了一句:“无话可说、可解释。”“好的。如果你想分享了,我们随时欢迎。下一位同学……”在那次活动结束时,其他小组成员都把画留在活动室中,他犹豫着看了我一下。察觉到他的犹豫与不安,我再次柔和地对他说:“决定权在你的手上”。最终,他是唯一一个把画带走的组员。但这次活动我是窃喜的,因为他开口了,不管他说了什么。
温柔而坚定的等待——“属于我的成语”“谁是你的重要他人”“再选我的父母”……按照原定的设计,围绕着自我觉察、家庭关系等方面我们一个主题接着一个主题地开展小组活动,通过活动——体验——感悟——分享的方式,引领小组成员自我探索,增强沟通与合作,促进成长。小智有时能够和我们分享一点自己的感受,有时还是什么也不说。但整个小组的氛围慢慢在变化,从一开始的不理解、不接受、嘲讽小智的行为,到慢慢的宽容、包容、接纳这个特殊的存在。每个人都在等待,但不着急着催促,而是把决定权还给小智,让他自己来决定,他什么时候开口。而在这个氛围中,小智越来越放松,越来越自在,笑容也越来越多。
拉他一把——“一块五毛”是其中一次小组活动的热身游戏。男生是一块钱,女生是五毛钱,这个小游戏需要组员根据听到数目如“两块五”迅速找到人凑成对的数目。小智总是找不到圈子,因为他总是站在原地手足无措的不知道该怎么办好。于是在报完一个数字后,我迅速地一扯小智,把他拉到一个小组中,他终于找到了一个圈子。这一拉,或许让他体会到了“要行动”,或许让他体会到了方向,又或许是让他有了归属感……从此之后,我们发现他在小组中主动了很多。
花开的声音——有开始就有结束。学期临近期末,我们的小组也面临结束。不管我们愿不愿意,当准备面对小组的结束时,每个人都是恋恋不舍的。回顾整个小组的历程,回顾在小组中自己的变化,回顾小组活动中最触动自己的地方,大家都仿佛想把自己的感受倾泻出来。有孩子说:“原来每个人观察世界的角度是不同的,我学会了谅解别人。”有孩子说:“这里可以自由地说我想说的话。”这时小智的声音突然插了进来:“我觉得在这里很开心,……或许有许多人在帮我们,或许只是我们自己把心门关了……”所有的人都惊讶而又欣喜地听着小智分享自己的内心感受。在随后的分享中,几乎所有的小组成员都提到小智的从开始到现在的变化,并真诚地用鼓掌表达着每个人的欣赏与鼓励。在掌声里,小智羞涩地笑了……
这一瞬,我仿佛听到了花开的声音。
后记:在小组活动结束后进行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后测结果中,小智的全量表总焦虑倾向标准分比前测降低了6分。其中,对人焦虑量表标准分降低3分,已经处于正常等级。自责倾向标准分降低2分,冲动倾向标准分降低1分,都处于正常等级。
本栏责任编辑 黄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