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有效的朗读指导,使学生从中受感染,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读正确是有效朗读的前提,进入情景是有效朗读的手段,巧妙评价刚是有效朗读的关键。
关键词:低年级;有效朗读;情境;评价
分类号:G623.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也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都说明了朗读的重要性。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效果,做到有效朗读,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1.读正确——有效朗读的前提
把文章读正确应是朗读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读好一篇文章的前提。那么,怎样才是“正确地朗读课文”呢?我想,单是从字面上来讲,应该是做到在朗读的过程中“不加字、不漏字、不读错字”。 然而你若是单单就这一点来对学生做一个测试:拿一篇新的文章,让每个孩子进行朗读,测试的结果可能会让你目瞪口呆:因为真正能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读错字”地朗读课文的人是少之又少的!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学生离这个朗读最基本的目标还存在着距离呢?
如何把课标中的“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落到实处呢?曾听过、看过一些大师们的课,他们的课里充分地把这个目标落到实处:打开课本,从标题开始一字一句地往下读,课文读正确了,读流利了,内容也理解了,重点难点也被突破掌握了。
我在检查学生读课文时,经常采用随意点名朗读课文,对学生朗读的正确与否及时作出点评,或鼓励,或指正,决不放过每一个细节:一个字音,一个标点,句子的停顿,语速的快慢……对没读好的学生,我会鼓励他再读,决不会敷衍了事,决不是走形势。这样才能让学生对如何正确地朗读课文有了一个清晰的概念。
比如在教学统编教材二下《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古诗时,我对学生说题目是诗的眼睛,谁来读读题目?一学生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我让学生思考他读的对吗?为什么这样停顿?通过讨论,从而理解林子方是一个人的名字,净慈寺是地名,晓是早晨的意思,送是送别的意思,连在一起就是早晨在净慈寺送别林子方的意思,所以应该这样读。短短一个题目,要做到读正确非常重要,读准文本与正确理解是分不开的。
朗读能力的发展是循序渐进不断提升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在低年级语文朗读指导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到朗读的停顿以及教给学生初步的朗读技巧。 那么,长此以往,教师无须多教,学生们也自然能够达到“正确地读”的目标。
2.入情景——有效朗读的手段
对于低年段学生来说,要达到有感情朗读课文的目标, 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朗读指导,这属于朗读的最高境界,是需要一定的朗读技巧的,因此,教师可以从学生朗读语速的快慢、声音的高低、表情的变化等方面进行指导,鼓励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才能达到基于学生的理想境界。
例如, 在教学统编教材二上《坐井观天》这一课时,作为一篇寓言故事,要想让学生读出感情,教师就应从青蛙与小鸟的对话上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在青蛙与小鸟第二次对话的部分,教师可以这样进行指导:“青蛙听了小鸟的话以后,它相信小鸟的话吗?”“不信。”“那它听了小鸟的话以后,是以怎样的语气说的?”“满不在乎,有点蔑视小鸟的口气。 ”“那么,你能读出青蛙说这句话的语气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在读“朋友,别说大话了”这句话的时候故意用老气横秋、满不在乎的语气读出了它对小鸟说的话的否定以及自以为很了不起的感觉。 在学生读好青蛙说的话以后,教师再让学生想象一下小鸟是如何回答的?从小鸟的回答中,自己有什么感受?在学生回答完毕以后,教师再鼓励学生模仿着小鸟说话的样子朗读。在学生朗读“无边无际”这个词语的时候,学生们有意识地拉长着音调读得慢一点,教师以这种方式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学生们读得入味,读得入情,朗读起来也更有味道。
由此可见,在低年级朗读指导方面,要想帮助学生实现有感情朗读的目标,教师就应鼓励学生从句子的语气,以及文中人物的表情、语言、动作等方面进行表演朗读,只有这样学生们的朗读才能真正达到入木三分,更有感情的目标。
3.巧評价——有效朗读的关键
在课堂教学中,朗读评价至关重要。在朗读训练中,教师生动简明,赏识激励的阳光评价,是教师教学机智、口语技巧、教学智慧的全面展示,更能提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促进低年级学生朗读快速成长。
如一次听老师上公开课统编教材一下《要下雨了》一文,教师在将学生分角色朗读时,一个女生将“小白兔大声喊:‘燕子,燕子,你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呀’”这句话读得很轻。教师微笑着鼓励该生:“你的声音读得真美,燕子听到了一定会回答小白兔的,可你读得轻了点,燕子听不到,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让燕子听到小白兔的声音。”学生再读,声音略微有点提高。教师继续评价:“嗯,真棒!飞得最低的燕子已经听到了,它在扇动着翅膀感谢你呢,再来一遍,让飞得高一点的燕子也听得见。”学生又读,声音明显比上一次更响亮。“再来一遍,让周围的小燕子也听得到,好不好?同学们,给她点掌声鼓励一下!果然该生不负众望,声音读得很大很清脆。看到她坐下去时那红朴朴的脸蛋,那自信的神情,我知道,激励性的评价语言使她从朗读中得到了快乐,超越了自我!我相信,以后的课文她一定会读得更好。
除了老师的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进行评价,往往更具有吸引力,因为来自同伴的称赞和认可,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归属感等。学生相互评价的方式很多,可以同桌互评,小组互评,也可以全班互评。在初读课文时,学生读完后,我经常这样组织学生评读,如“你觉得他哪个词读得特别准?”“你觉得他哪句话读得特流利?”“你想给他提点什么建议,让他读得更好?”在感悟之后组织学生朗读评价,学生也会从欣赏的角度去评价同学的朗读,以善意的提醒去帮助同学朗读。
总之,要使低年级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有滋有味的朗读中来,以增强他们对语言的感受力,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只要我们教师能认真地教会学生方法和注重朗读,想方设法让每一个学生在任何一个机会中得到锻炼,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感情地朗读,相信语文课堂会越来越充满生机。
关键词:低年级;有效朗读;情境;评价
分类号:G623.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也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都说明了朗读的重要性。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效果,做到有效朗读,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1.读正确——有效朗读的前提
把文章读正确应是朗读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读好一篇文章的前提。那么,怎样才是“正确地朗读课文”呢?我想,单是从字面上来讲,应该是做到在朗读的过程中“不加字、不漏字、不读错字”。 然而你若是单单就这一点来对学生做一个测试:拿一篇新的文章,让每个孩子进行朗读,测试的结果可能会让你目瞪口呆:因为真正能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读错字”地朗读课文的人是少之又少的!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学生离这个朗读最基本的目标还存在着距离呢?
如何把课标中的“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落到实处呢?曾听过、看过一些大师们的课,他们的课里充分地把这个目标落到实处:打开课本,从标题开始一字一句地往下读,课文读正确了,读流利了,内容也理解了,重点难点也被突破掌握了。
我在检查学生读课文时,经常采用随意点名朗读课文,对学生朗读的正确与否及时作出点评,或鼓励,或指正,决不放过每一个细节:一个字音,一个标点,句子的停顿,语速的快慢……对没读好的学生,我会鼓励他再读,决不会敷衍了事,决不是走形势。这样才能让学生对如何正确地朗读课文有了一个清晰的概念。
比如在教学统编教材二下《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古诗时,我对学生说题目是诗的眼睛,谁来读读题目?一学生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我让学生思考他读的对吗?为什么这样停顿?通过讨论,从而理解林子方是一个人的名字,净慈寺是地名,晓是早晨的意思,送是送别的意思,连在一起就是早晨在净慈寺送别林子方的意思,所以应该这样读。短短一个题目,要做到读正确非常重要,读准文本与正确理解是分不开的。
朗读能力的发展是循序渐进不断提升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在低年级语文朗读指导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到朗读的停顿以及教给学生初步的朗读技巧。 那么,长此以往,教师无须多教,学生们也自然能够达到“正确地读”的目标。
2.入情景——有效朗读的手段
对于低年段学生来说,要达到有感情朗读课文的目标, 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朗读指导,这属于朗读的最高境界,是需要一定的朗读技巧的,因此,教师可以从学生朗读语速的快慢、声音的高低、表情的变化等方面进行指导,鼓励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才能达到基于学生的理想境界。
例如, 在教学统编教材二上《坐井观天》这一课时,作为一篇寓言故事,要想让学生读出感情,教师就应从青蛙与小鸟的对话上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在青蛙与小鸟第二次对话的部分,教师可以这样进行指导:“青蛙听了小鸟的话以后,它相信小鸟的话吗?”“不信。”“那它听了小鸟的话以后,是以怎样的语气说的?”“满不在乎,有点蔑视小鸟的口气。 ”“那么,你能读出青蛙说这句话的语气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在读“朋友,别说大话了”这句话的时候故意用老气横秋、满不在乎的语气读出了它对小鸟说的话的否定以及自以为很了不起的感觉。 在学生读好青蛙说的话以后,教师再让学生想象一下小鸟是如何回答的?从小鸟的回答中,自己有什么感受?在学生回答完毕以后,教师再鼓励学生模仿着小鸟说话的样子朗读。在学生朗读“无边无际”这个词语的时候,学生们有意识地拉长着音调读得慢一点,教师以这种方式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学生们读得入味,读得入情,朗读起来也更有味道。
由此可见,在低年级朗读指导方面,要想帮助学生实现有感情朗读的目标,教师就应鼓励学生从句子的语气,以及文中人物的表情、语言、动作等方面进行表演朗读,只有这样学生们的朗读才能真正达到入木三分,更有感情的目标。
3.巧評价——有效朗读的关键
在课堂教学中,朗读评价至关重要。在朗读训练中,教师生动简明,赏识激励的阳光评价,是教师教学机智、口语技巧、教学智慧的全面展示,更能提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促进低年级学生朗读快速成长。
如一次听老师上公开课统编教材一下《要下雨了》一文,教师在将学生分角色朗读时,一个女生将“小白兔大声喊:‘燕子,燕子,你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呀’”这句话读得很轻。教师微笑着鼓励该生:“你的声音读得真美,燕子听到了一定会回答小白兔的,可你读得轻了点,燕子听不到,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让燕子听到小白兔的声音。”学生再读,声音略微有点提高。教师继续评价:“嗯,真棒!飞得最低的燕子已经听到了,它在扇动着翅膀感谢你呢,再来一遍,让飞得高一点的燕子也听得见。”学生又读,声音明显比上一次更响亮。“再来一遍,让周围的小燕子也听得到,好不好?同学们,给她点掌声鼓励一下!果然该生不负众望,声音读得很大很清脆。看到她坐下去时那红朴朴的脸蛋,那自信的神情,我知道,激励性的评价语言使她从朗读中得到了快乐,超越了自我!我相信,以后的课文她一定会读得更好。
除了老师的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进行评价,往往更具有吸引力,因为来自同伴的称赞和认可,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归属感等。学生相互评价的方式很多,可以同桌互评,小组互评,也可以全班互评。在初读课文时,学生读完后,我经常这样组织学生评读,如“你觉得他哪个词读得特别准?”“你觉得他哪句话读得特流利?”“你想给他提点什么建议,让他读得更好?”在感悟之后组织学生朗读评价,学生也会从欣赏的角度去评价同学的朗读,以善意的提醒去帮助同学朗读。
总之,要使低年级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有滋有味的朗读中来,以增强他们对语言的感受力,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只要我们教师能认真地教会学生方法和注重朗读,想方设法让每一个学生在任何一个机会中得到锻炼,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感情地朗读,相信语文课堂会越来越充满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