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疆伊犁技师培训学院(伊犁州高级技工学校)隶属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创建于1979年9月,经过36年的发展,已成为一个以二产专业为主、三产专业为辅的专业齐全、办学实力雄厚、教学水平先进的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是第三批国家中等职业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单位。
办学方向明确,特色鲜明
积极改革教学模式。学院按照“针对市场需求设置专业,针对岗位能力开发课程,针对工作任务训练技能,针对岗位标准实施考核”的改革思路,依据专业所覆盖的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构建以岗位能力为依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技能人才教育为特色,以学生取得“双证”为教学目标。根据岗位的工作任务来设置校内外岗位实训项目,开展“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把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把以知识逻辑体系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转化的学习领域课程为主体的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提高职业素养。目前,已基本形成模块教学、情景教学、项目教学、课题教学、体验式教学和实训教学等多元化教学方法的新格局。
积极改革办学模式。充分发挥伊犁州职业(技工)教育集团的优势资源,积极改革办学模式,研究确立了“学制教育与短期培训并举”的办学模式,联合相关行业、企业和其他职业院校共同发展。创新教育理论体系、探索提高技工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强化服务社会功能。学院开设有汽车运用与维修、机电技术应用、煤炭综合利用、数控技术、烹饪、旅游服务等35个专业。被授予“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残疾人培训基地”,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的伊犁州机电一体化、农副产品加工、旅游、煤化工等特色产业公共实训基地,中央财政支持汽车运用与维修实训基地。同时,伊犁州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州旅游培训中心、州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基地、州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技能培训等10个培训基地都设在学院,每年培训和技能鉴定人数都在8000人次以上,在伊犁州职教领域发挥着重要的示范、辐射和骨干带动作用。
积极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汽车运用与维修、机电技术应用、煤炭综合利用三个重点专业分别实施“321交叉培养”、“2112工学交替”、“1221理实递进”培养模式。高度重视校企合作,建立了校企合作机制。成立了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聘请48名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在校内设置校企合作联络员等,并在资金上给予支持,先后与庆华集团、新汶集团等100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按照“把企业办到学校来、把学校办到企业去”的思路,采用校企厂(学校在企业办厂)和企校厂(已有5家企业在学校办分厂)相结合的模式,实现学院与企业资源共享,学生获得生产一线真正的技术,企业获得人才,实现学院与企业紧密对接,学生与岗位紧密对接,学习与就业无缝对接。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突出技能、提高素质,适应服务于伊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坚持为劳动就业服务的办学指导思想。立足伊犁,面向全疆,辐射中亚,为伊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更多合格高技能人才。
校园文化浓厚,文化引领
学院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切实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与文化传承创新有机结合,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以文化建设引领学院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切实增强学院核心竞争力。在新的历史时期,学院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以先进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优良的环境文化为载体,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学院在学生中大力开展“三个离不开”“ 四个认同”“五热爱”教育,积极开展“弘扬宪法法律精神,推进社会和谐稳定”、“增进团结、反对分裂、维护稳定”、“践行雷锋精神,争当时代先锋”、“一反两讲”、反邪教警示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和“去极端化”教育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依法治校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开展扶贫帮困、走访慰问等活动,关心师生生活,加强“大力弘扬体现核心价值”的社会主义文化。德育教研室大胆探索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加大对学生德育教育和精神文明教育,提高学院的整体办学实力和竞争力。
内部体制健全,管理规范
学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行院系管理体制,班子成员互相协调,分工协作,坚持谋划思路带队伍,驾驭全局抓大事;在困难条件下坚定信心,坚守技工教育阵地,从普通技工学校升格为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培训学院。学院内设十个处室和六个系,群众团体有工会和团委。中层干部通过竞聘上岗,整体素质好,具备专业型、学术型、知识型、管理型和经验型的特点。学院严格按照《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要求,健全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内部运行机制及管理办法。
办学条件优良,设施齐全
学院占地面积702亩,建筑面积65478平方米,建有功能完善的教学楼、实训楼、培训楼、学生公寓、食堂等教学及生活服务设施。有自动控制技术、汽车构造、烹饪、煤化工等21个专业教室和机械加工、电子技术等26个技能训练场所;各类教学实训设备价值2520万元,图书室藏书5.84万册;教学楼可容纳3000人同时上课,实训场所有1500个实习工位;体育设施齐备。2014年,伊犁州党委决定三年内累计投资2亿元对学院进行旧址改扩建,建成后学院可达到在校生5000名,年短训10000人的办学规模。
师资力量雄厚,教研丰硕
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218人,专任教师177名。其中专任教师中文化基础课教师35人,专业课教师142人,“双师型”教师125人,“双师型”教师占88%,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为22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6人,在职攻读硕士研究生6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46人,有高级技师15人,技师54人,高级工56人。享受国务院津贴的有1人,自治区教学名师1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带头人兼专业法人1人,院级专业带头人13名(其中企业6名),骨干教师48名(其中企业12名),在专业建设、课程教学方面起到了引领和带头作用。 在师资队伍建设中,以主体专业为重点,培养名师及专业带头人,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教师层次。通过下厂锻炼、外出培训和开展公开课、青年教师评优课、说课比赛等活动,提高骨干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和专业引领能力,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引领作用,提升青年教师的教改科研能力,使创新型、专家型教师的数量逐步增多,使师资培训适应梯队式发展需要。成立了科研机构“袁德生工作室”,现建有袁德生“机电技术大师工作室”、自治区“机电技术优秀教学团队”、“汽车维修优秀教学团队”,制订了“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评选实施方案”,“青蓝工程”实施办法,为专业建设及“双师型”教师培养、技能型人才成长搭建了实际应用平台。
教研成果丰硕,教职工的336篇论文在省部级以上刊物发表,有国家专利2个、自治区精品课程4门、院级优质核心课程18门。注重以德育人,突出办学特色,强化技能训练,2013年学院组织35名师生参加自治区汽车、电工、车工、烹饪5个专业类别,12个项目的比赛中,荣获37个奖项;有8名教师在自治区德育精彩一课比赛中分获一、二、三等奖;2013年全国德育精彩一课比赛中教师杜亚卓获一等奖,在全国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教学成果评选中学院教师获教学课件二等奖,3名教师分获一、二、三等奖;2014年5月组织27名师生参加“自治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汽车维护、电气工程等5个专业类别,13个项目的比赛,荣获24个奖项;2014年10月,在成都举办的全国和谐德育2014年会中,学院荣获“德育科研工作先进学校”称号,选送的论文中有30篇获德育科研成果奖,3名同志荣获 “德育科研先进工作者”称号,3名教师荣获 “德育科研先进教师”称号;2014年学院学生管理工作和平安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效果,获得自治区级优秀班主任3人,学生管理先进工作者2人,优秀毕业生5人。创办《伊犁职业技术教育》,发刊五期。
育人成绩显著,硕果累累
目前,学制教育在校学生3500余名。学院与各大企业建立人才供求信息库,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毕业生就业率达98%,双证书率达97%。2010年技工在校生人数及招生人数位居全疆第一,被授予“全疆招生工作先进单位”。
伊犁技师培训学院先后被国家、自治区、自治州评为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示范院校、全国德育科研工作先进学校、自治区就业先进单位、自治区级文明单位、自治区德育示范校、自治区职业培训先进单位、自治区先进技工学校、自治区级卫生红旗单位、新疆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学校和伊犁州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等荣誉称号。
(本文为伊犁技师学院供稿)
办学方向明确,特色鲜明
积极改革教学模式。学院按照“针对市场需求设置专业,针对岗位能力开发课程,针对工作任务训练技能,针对岗位标准实施考核”的改革思路,依据专业所覆盖的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构建以岗位能力为依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技能人才教育为特色,以学生取得“双证”为教学目标。根据岗位的工作任务来设置校内外岗位实训项目,开展“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把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把以知识逻辑体系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转化的学习领域课程为主体的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提高职业素养。目前,已基本形成模块教学、情景教学、项目教学、课题教学、体验式教学和实训教学等多元化教学方法的新格局。
积极改革办学模式。充分发挥伊犁州职业(技工)教育集团的优势资源,积极改革办学模式,研究确立了“学制教育与短期培训并举”的办学模式,联合相关行业、企业和其他职业院校共同发展。创新教育理论体系、探索提高技工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强化服务社会功能。学院开设有汽车运用与维修、机电技术应用、煤炭综合利用、数控技术、烹饪、旅游服务等35个专业。被授予“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残疾人培训基地”,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的伊犁州机电一体化、农副产品加工、旅游、煤化工等特色产业公共实训基地,中央财政支持汽车运用与维修实训基地。同时,伊犁州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州旅游培训中心、州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基地、州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技能培训等10个培训基地都设在学院,每年培训和技能鉴定人数都在8000人次以上,在伊犁州职教领域发挥着重要的示范、辐射和骨干带动作用。
积极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汽车运用与维修、机电技术应用、煤炭综合利用三个重点专业分别实施“321交叉培养”、“2112工学交替”、“1221理实递进”培养模式。高度重视校企合作,建立了校企合作机制。成立了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聘请48名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在校内设置校企合作联络员等,并在资金上给予支持,先后与庆华集团、新汶集团等100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按照“把企业办到学校来、把学校办到企业去”的思路,采用校企厂(学校在企业办厂)和企校厂(已有5家企业在学校办分厂)相结合的模式,实现学院与企业资源共享,学生获得生产一线真正的技术,企业获得人才,实现学院与企业紧密对接,学生与岗位紧密对接,学习与就业无缝对接。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突出技能、提高素质,适应服务于伊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坚持为劳动就业服务的办学指导思想。立足伊犁,面向全疆,辐射中亚,为伊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更多合格高技能人才。
校园文化浓厚,文化引领
学院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切实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与文化传承创新有机结合,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以文化建设引领学院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切实增强学院核心竞争力。在新的历史时期,学院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以先进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优良的环境文化为载体,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学院在学生中大力开展“三个离不开”“ 四个认同”“五热爱”教育,积极开展“弘扬宪法法律精神,推进社会和谐稳定”、“增进团结、反对分裂、维护稳定”、“践行雷锋精神,争当时代先锋”、“一反两讲”、反邪教警示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和“去极端化”教育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依法治校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开展扶贫帮困、走访慰问等活动,关心师生生活,加强“大力弘扬体现核心价值”的社会主义文化。德育教研室大胆探索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加大对学生德育教育和精神文明教育,提高学院的整体办学实力和竞争力。
内部体制健全,管理规范
学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行院系管理体制,班子成员互相协调,分工协作,坚持谋划思路带队伍,驾驭全局抓大事;在困难条件下坚定信心,坚守技工教育阵地,从普通技工学校升格为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培训学院。学院内设十个处室和六个系,群众团体有工会和团委。中层干部通过竞聘上岗,整体素质好,具备专业型、学术型、知识型、管理型和经验型的特点。学院严格按照《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要求,健全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内部运行机制及管理办法。
办学条件优良,设施齐全
学院占地面积702亩,建筑面积65478平方米,建有功能完善的教学楼、实训楼、培训楼、学生公寓、食堂等教学及生活服务设施。有自动控制技术、汽车构造、烹饪、煤化工等21个专业教室和机械加工、电子技术等26个技能训练场所;各类教学实训设备价值2520万元,图书室藏书5.84万册;教学楼可容纳3000人同时上课,实训场所有1500个实习工位;体育设施齐备。2014年,伊犁州党委决定三年内累计投资2亿元对学院进行旧址改扩建,建成后学院可达到在校生5000名,年短训10000人的办学规模。
师资力量雄厚,教研丰硕
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218人,专任教师177名。其中专任教师中文化基础课教师35人,专业课教师142人,“双师型”教师125人,“双师型”教师占88%,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为22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6人,在职攻读硕士研究生6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46人,有高级技师15人,技师54人,高级工56人。享受国务院津贴的有1人,自治区教学名师1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带头人兼专业法人1人,院级专业带头人13名(其中企业6名),骨干教师48名(其中企业12名),在专业建设、课程教学方面起到了引领和带头作用。 在师资队伍建设中,以主体专业为重点,培养名师及专业带头人,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教师层次。通过下厂锻炼、外出培训和开展公开课、青年教师评优课、说课比赛等活动,提高骨干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和专业引领能力,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引领作用,提升青年教师的教改科研能力,使创新型、专家型教师的数量逐步增多,使师资培训适应梯队式发展需要。成立了科研机构“袁德生工作室”,现建有袁德生“机电技术大师工作室”、自治区“机电技术优秀教学团队”、“汽车维修优秀教学团队”,制订了“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评选实施方案”,“青蓝工程”实施办法,为专业建设及“双师型”教师培养、技能型人才成长搭建了实际应用平台。
教研成果丰硕,教职工的336篇论文在省部级以上刊物发表,有国家专利2个、自治区精品课程4门、院级优质核心课程18门。注重以德育人,突出办学特色,强化技能训练,2013年学院组织35名师生参加自治区汽车、电工、车工、烹饪5个专业类别,12个项目的比赛中,荣获37个奖项;有8名教师在自治区德育精彩一课比赛中分获一、二、三等奖;2013年全国德育精彩一课比赛中教师杜亚卓获一等奖,在全国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教学成果评选中学院教师获教学课件二等奖,3名教师分获一、二、三等奖;2014年5月组织27名师生参加“自治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汽车维护、电气工程等5个专业类别,13个项目的比赛,荣获24个奖项;2014年10月,在成都举办的全国和谐德育2014年会中,学院荣获“德育科研工作先进学校”称号,选送的论文中有30篇获德育科研成果奖,3名同志荣获 “德育科研先进工作者”称号,3名教师荣获 “德育科研先进教师”称号;2014年学院学生管理工作和平安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效果,获得自治区级优秀班主任3人,学生管理先进工作者2人,优秀毕业生5人。创办《伊犁职业技术教育》,发刊五期。
育人成绩显著,硕果累累
目前,学制教育在校学生3500余名。学院与各大企业建立人才供求信息库,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毕业生就业率达98%,双证书率达97%。2010年技工在校生人数及招生人数位居全疆第一,被授予“全疆招生工作先进单位”。
伊犁技师培训学院先后被国家、自治区、自治州评为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示范院校、全国德育科研工作先进学校、自治区就业先进单位、自治区级文明单位、自治区德育示范校、自治区职业培训先进单位、自治区先进技工学校、自治区级卫生红旗单位、新疆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学校和伊犁州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等荣誉称号。
(本文为伊犁技师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