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国内不少高校一线教师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教师话语展开了实证调查与研究,而针对高中英语课堂中教师话语及其与学习者语言习得之因果关系的实证研究则极少。本文主要从教师话语时间的视角来关注教师话语的质量及其与学生习得的关系。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将8节课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课堂观摩、课堂转写及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和分析了相关数据。赛课组的4节课均为我校(区示范性中学)参加全国高中英语教师基本功大赛、优质课比赛教师的录像课和参加全区教学比赛的观摩课;常规组的4节课均为我校高中英语教师日常教学的录像课。这8节课按课型归入4组,依次为:听说课(第一课时)、阅读课(第二课时)、语法课(第三课时)和综合技能课(第四课时)。每种课型共有两节课,一节为竞赛课,一节为常规教学课,进行对比研究。参赛教师是广西教师中的精英,他们的课堂话语质量既能体现当前区内英语教师的较高水平,又能反映出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从话语分析的角度分析和对比了两种课堂下的教师话语时间,希望能够为教师改进课堂话语的质量以促进学生语言的习得提供参考。
三、研究发现
教师话语时间(Teacher Talk Time)是指教师在开展导入新课、解释词句、提问、操练、解说语法及进行反馈等课堂活动时所使用的话语时间的长度。以下将就两个问题展开探讨:一节课中教师话语时间在两类课堂中的分布情况;教师话语时间对学生英语习得的影响。
1.教师话语时间(TTT)的分布。通过对课堂转写的数据分析发现:8节课中教师话语时间分别使用了最少2/5到最多将近七成的课堂时间,平均课堂用时为56.72%。其中,听说课中用时最少(接近半节课),阅读课和语法课中用时最多。
问卷调查显示,约有66%的学生认为教师话语使用了50%-80%的课堂时间,30%的学生认为九成或更多的课堂时间沉浸在教师话语中。调查说明教师话语还是主导课堂教学的方式。但有趣的是,学生们普遍接受教师话语时间占到课堂时间的70%-80%的教学模式。
2.教师话语时间对学生话语时间的影响。我们不妨将教师话语时间和学生话语时间作个比较。学生话语时间(STT)指学生在课堂上说话的时间,包括学生个人或集体回答教师提问、朗读、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及参与其他口头活动的时间。
研究数据显示:竞赛组教师和常规组教师的课堂话语时长相当,但对学生话语时长的影响却有着明显的不同,呈现出以下两种趋势:
(1)教师话语时长的减少不一定能增加学生的话语时长。Nunan(1991)曾指出:若教师通过减少其话语时间(<50%)来调整他们对课堂的控制,学生就会被更多地鼓励去参与话语实践。因此, 应该避免过多的教师话语。在本研究8位教师中,竞赛组只有1名教师话语时长低于50%,其课堂上学生话语时长为8节课中最长的,占1/4的课时长度。这一发现佐证了Nunan的观点。但是,若教师话语时间超过了50%的课堂时间, 学生话语时长又会有什么变化呢?让我们来仔细观察同为竞赛组的另两位教师的课堂。虽然两位教师的话语时长都较长(前者用时55.44%,后者62.10%),但二者的课堂上学生的话语时长也是近1/4的课时长度。巧合的是,在常规组4位教师的课堂上也存在同一现象。
(2)教师话语时长的增加不一定会缩减学生的话语时长。在两组教师课堂话语时间超出50%课堂时间的情况下,学生话语时间表现出长短不一的现象,两者并不构成必然的反比。如竞赛组一名教师和常规组一名教师的话语用时相当,约为62%,而竞赛组学生话语时长为23.66%,是常规组学生话语时长(9.32%)的两倍多。另外,在两组教师平均话语时间相当(约为57%)的情况下,竞赛组课堂上学生平均话语时间普遍高出常规组10个百分点(约合4分钟左右)。
3.教师话语时间、学生话语时间及其他课堂活动时间三者间的关系。除去教师等待时间以外,不同课堂上的学生间可能存在的差异也会影响学生的话语时间,如:学生对英语的掌握程度、学习兴趣、性格等。另外,课堂上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安排的不涉及教师和学生话语的其他课堂活动(如:播放课文录音、观看视频、笔头练习、教师板书、传递话筒等)也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话语输出时间。
研究表明,教师话语时间(TTT)、学生话语时间(STT)及其他课堂活动(Other Activities)在4类课型上的分布呈以下变化趋势:
(1)TTT在第一课时(听说课型)中最短,在第二课时(阅读课型)中最长,在第三课时(语法课型)和第四课时(综合技能课型)中则平稳减少。
(2)STT 在第一课时最长,第二课时稍有减少,第三课时最少,而第四课时又有所增加。
(3)“其他课堂活动”在第一课时用时最多,第二课时中急剧减少,在第三课时中减至最少,但在第四课时又攀升至第二位。这一变化趋势与STT的相同。TTT 的缩短并没有引起STT的相应延长;而“其他课堂活动”的用时增加却引起了STT的相应延长; 另外,TTT的增加会导致“其他课堂活动”用时的减少。
(4)在“其他课堂活动”的用时方面,竞赛组比常规组少约10%。可见,“其他课堂活动”的增加虽与STT成正比,但在竞赛课堂中是精减且高效的。
还有另两种现象值得我们去关注:
(1)每种课型的TTT平均用时随着课型不同而变化。在阅读课型中,教师平均使用了65.25%的课堂时间;TTT排在第二位的是语法课型;在听说课型中教师说得最少。
(2)竞赛组的STT明显长于常规组。竞赛组最长的STT 使用了1/4节课,最短的 (11.34%) 则接近常规组的平均水平。竞赛组的STT平均高出常规组7%, (约3分钟),是个不小的差距。
在教师话语时间相等、不过多考虑“其他课堂活动”及学生差异的前提下,教师的个体差异就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了。竞赛组教师由于均是参加全国全区比赛的选手,他们的教学素养会相应高于常规组;同时竞赛课是更精心准备和得到教研组更多指导的,教师课堂话语的质量、所采取的教学策略及所设计的课堂教学活动也应该会更高效、更能调动学生参与,故竞赛组的STT会相应增加。
四、教学启示
为了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英语习得,教师除了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话语质量外,不妨多留意、反思和改进自己的课堂话语时间。在听说课上,教师最应控制好话语时长。教师在这一阶段主要完成好介绍单元新话题、呈现新语言及创设语境帮助学生学习新语言的任务。在阅读课上,教师需要适当延长话语时间以确保更好地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如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呈现新知、解释新词难句、指导阅读、分析写作技巧、检查课文理解、组织讨论及开展相关的口头拓展训练等。同时,在语法课上,教师对语法规则的全面阐述无疑是不可或缺的。在中间的两个课型中,教师话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当相应增加。在综合技能课上,教师工作的重心是创设更多的近乎真实的语境、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实践和巩固本单元的知识、增加学生的可理解性输出,故而这一阶段,教师应有意识地减少自己的话语时间,把更多话语权交还给学生,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教学目标。
(责任编辑 周侯辰)
近年来,国内不少高校一线教师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教师话语展开了实证调查与研究,而针对高中英语课堂中教师话语及其与学习者语言习得之因果关系的实证研究则极少。本文主要从教师话语时间的视角来关注教师话语的质量及其与学生习得的关系。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将8节课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课堂观摩、课堂转写及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和分析了相关数据。赛课组的4节课均为我校(区示范性中学)参加全国高中英语教师基本功大赛、优质课比赛教师的录像课和参加全区教学比赛的观摩课;常规组的4节课均为我校高中英语教师日常教学的录像课。这8节课按课型归入4组,依次为:听说课(第一课时)、阅读课(第二课时)、语法课(第三课时)和综合技能课(第四课时)。每种课型共有两节课,一节为竞赛课,一节为常规教学课,进行对比研究。参赛教师是广西教师中的精英,他们的课堂话语质量既能体现当前区内英语教师的较高水平,又能反映出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从话语分析的角度分析和对比了两种课堂下的教师话语时间,希望能够为教师改进课堂话语的质量以促进学生语言的习得提供参考。
三、研究发现
教师话语时间(Teacher Talk Time)是指教师在开展导入新课、解释词句、提问、操练、解说语法及进行反馈等课堂活动时所使用的话语时间的长度。以下将就两个问题展开探讨:一节课中教师话语时间在两类课堂中的分布情况;教师话语时间对学生英语习得的影响。
1.教师话语时间(TTT)的分布。通过对课堂转写的数据分析发现:8节课中教师话语时间分别使用了最少2/5到最多将近七成的课堂时间,平均课堂用时为56.72%。其中,听说课中用时最少(接近半节课),阅读课和语法课中用时最多。
问卷调查显示,约有66%的学生认为教师话语使用了50%-80%的课堂时间,30%的学生认为九成或更多的课堂时间沉浸在教师话语中。调查说明教师话语还是主导课堂教学的方式。但有趣的是,学生们普遍接受教师话语时间占到课堂时间的70%-80%的教学模式。
2.教师话语时间对学生话语时间的影响。我们不妨将教师话语时间和学生话语时间作个比较。学生话语时间(STT)指学生在课堂上说话的时间,包括学生个人或集体回答教师提问、朗读、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及参与其他口头活动的时间。
研究数据显示:竞赛组教师和常规组教师的课堂话语时长相当,但对学生话语时长的影响却有着明显的不同,呈现出以下两种趋势:
(1)教师话语时长的减少不一定能增加学生的话语时长。Nunan(1991)曾指出:若教师通过减少其话语时间(<50%)来调整他们对课堂的控制,学生就会被更多地鼓励去参与话语实践。因此, 应该避免过多的教师话语。在本研究8位教师中,竞赛组只有1名教师话语时长低于50%,其课堂上学生话语时长为8节课中最长的,占1/4的课时长度。这一发现佐证了Nunan的观点。但是,若教师话语时间超过了50%的课堂时间, 学生话语时长又会有什么变化呢?让我们来仔细观察同为竞赛组的另两位教师的课堂。虽然两位教师的话语时长都较长(前者用时55.44%,后者62.10%),但二者的课堂上学生的话语时长也是近1/4的课时长度。巧合的是,在常规组4位教师的课堂上也存在同一现象。
(2)教师话语时长的增加不一定会缩减学生的话语时长。在两组教师课堂话语时间超出50%课堂时间的情况下,学生话语时间表现出长短不一的现象,两者并不构成必然的反比。如竞赛组一名教师和常规组一名教师的话语用时相当,约为62%,而竞赛组学生话语时长为23.66%,是常规组学生话语时长(9.32%)的两倍多。另外,在两组教师平均话语时间相当(约为57%)的情况下,竞赛组课堂上学生平均话语时间普遍高出常规组10个百分点(约合4分钟左右)。
3.教师话语时间、学生话语时间及其他课堂活动时间三者间的关系。除去教师等待时间以外,不同课堂上的学生间可能存在的差异也会影响学生的话语时间,如:学生对英语的掌握程度、学习兴趣、性格等。另外,课堂上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安排的不涉及教师和学生话语的其他课堂活动(如:播放课文录音、观看视频、笔头练习、教师板书、传递话筒等)也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话语输出时间。
研究表明,教师话语时间(TTT)、学生话语时间(STT)及其他课堂活动(Other Activities)在4类课型上的分布呈以下变化趋势:
(1)TTT在第一课时(听说课型)中最短,在第二课时(阅读课型)中最长,在第三课时(语法课型)和第四课时(综合技能课型)中则平稳减少。
(2)STT 在第一课时最长,第二课时稍有减少,第三课时最少,而第四课时又有所增加。
(3)“其他课堂活动”在第一课时用时最多,第二课时中急剧减少,在第三课时中减至最少,但在第四课时又攀升至第二位。这一变化趋势与STT的相同。TTT 的缩短并没有引起STT的相应延长;而“其他课堂活动”的用时增加却引起了STT的相应延长; 另外,TTT的增加会导致“其他课堂活动”用时的减少。
(4)在“其他课堂活动”的用时方面,竞赛组比常规组少约10%。可见,“其他课堂活动”的增加虽与STT成正比,但在竞赛课堂中是精减且高效的。
还有另两种现象值得我们去关注:
(1)每种课型的TTT平均用时随着课型不同而变化。在阅读课型中,教师平均使用了65.25%的课堂时间;TTT排在第二位的是语法课型;在听说课型中教师说得最少。
(2)竞赛组的STT明显长于常规组。竞赛组最长的STT 使用了1/4节课,最短的 (11.34%) 则接近常规组的平均水平。竞赛组的STT平均高出常规组7%, (约3分钟),是个不小的差距。
在教师话语时间相等、不过多考虑“其他课堂活动”及学生差异的前提下,教师的个体差异就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了。竞赛组教师由于均是参加全国全区比赛的选手,他们的教学素养会相应高于常规组;同时竞赛课是更精心准备和得到教研组更多指导的,教师课堂话语的质量、所采取的教学策略及所设计的课堂教学活动也应该会更高效、更能调动学生参与,故竞赛组的STT会相应增加。
四、教学启示
为了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英语习得,教师除了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话语质量外,不妨多留意、反思和改进自己的课堂话语时间。在听说课上,教师最应控制好话语时长。教师在这一阶段主要完成好介绍单元新话题、呈现新语言及创设语境帮助学生学习新语言的任务。在阅读课上,教师需要适当延长话语时间以确保更好地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如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呈现新知、解释新词难句、指导阅读、分析写作技巧、检查课文理解、组织讨论及开展相关的口头拓展训练等。同时,在语法课上,教师对语法规则的全面阐述无疑是不可或缺的。在中间的两个课型中,教师话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当相应增加。在综合技能课上,教师工作的重心是创设更多的近乎真实的语境、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实践和巩固本单元的知识、增加学生的可理解性输出,故而这一阶段,教师应有意识地减少自己的话语时间,把更多话语权交还给学生,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教学目标。
(责任编辑 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