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jc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作文教学中,常常见到“情感的伪化”:一副老气横秋的“庄肃严正”,一番虚情假意的“浅吟轻唱”,一套空话连篇的“文字泡沫”,全然不见少年出乎自然的纯真和本该属于他们这个年龄的独特体验,字里行间“神圣”得再也找不回一个真实的自我。这些陈词滥调的背后,是学生对作文兴趣的消退,真情失落业已成为作文教学中的痼疾!对此,我曾苦苦思索:如何让学生在作文中表达真实的自我?如何调动学生作文时的真情?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可见,语文的学习与人类的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是不能分割的。离开了生活的语文教学就是无源之水,缺乏活力,教学活动就得不到支撑。因此,我们有必要“让语文教育回归生活”。教育的生活化,就是以现实生活为大背景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学生熟悉的环境中,激发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内在愿望,并促使其以学习及生活的主体角色体验整个教学活动,从而实现教学目标,促使学生知识的积累,能力和素养的全面提高。我想,在作文教学中,我们更应该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资源,丰富作文素材,拓展作文空间。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
  一、课堂渗透,教会方法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是生活。意思是,生活是美好的,生活中处处有美的闪光点,要善于观察、发现、捕捉,才能充实头脑,美化心灵,从而写出好的文章来。什么是观察?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我们的语文教材中通过观察生活后写出的名篇比比皆是,如老舍的《麻省》、杨朔的《荔枝蜜》、鲁迅的《雪》等等。日月光华,风雨雷电,浪花海燕……生活的日常所见,在多情的作家笔下,化成了一行行朴实却充满激情的文字。在教学这样的课文时,我就引导学生学会作家是如何观察的,观察之后又是如何进行想象和联想的。还适时运用多媒体让学生观察同类型的素材,进行仿写训练。
  二、积累素材,学以致用
  学生要写好作文,没有素材是不行的,因此我要求学生做到四多:多听,在家里,早、午、晚饭时间都要求学生注意收听新闻,关心时事。多看,提倡学生多看报刊、杂志,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并要求学生把报纸上他感兴趣的、有感受的文章剪下来,收集起来。多说,为了激发学生收集新闻的兴趣,在每节语文课前设置五分钟说新闻的活动。每天都有同学们喜闻乐听的新闻。多写,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曾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所以在强调学生读书的基础上要对所读之书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正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篇,其义自见”。书读多了,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胸有成竹,得心应手。因此,写读后感、评论文章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三、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感情。”因此,我经常引导学生观察奇异的自然现象,参与沸腾的生活。
  为了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我尽量在班里组织一些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像拔河比赛、特技表演、知识竞赛等。有一次我指导学生写一篇有关《我的家乡》的作文。写作之前,为了激发学生了解家乡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我在班里开展《走进我的家乡》摄影比赛。每人选出三张优秀的作品参赛。参赛时要求学生以《夸夸我的家乡》为题,在班会上介绍家乡的美景,美食或风土人情,也可以是家乡这些年的变化。同学们行动起来,利用周末,背上相机,回到家乡,去选景,选角度,很多学生还找到老乡进行访谈呢。班会课上的发言,没有了往日的沉默或搜肠刮肚,抓耳挠腮,而是个个迫不及待,跃跃欲试,畅所欲言。照片出来了,学生们的作文也有了素材。
  生活是万花筒,明月、霜露、白发等融合的乡愁;阳光、莺啼、燕语等组成的希望;梅、兰、菊、竹等体现的气节……无不拨动学生的心弦,使他们产生多方面、多层次的情感体验。只要语文老师引导适时,现实版的屈原、陆游、杜甫也许就在我们班上呢!
其他文献
针对砌石护面的稳定性问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砌石护面理论分析以及现场试验研究。考虑块石间的嵌固力对块石进行受力分析,统计分析利用半灌混凝土的护面结构开展的
诗歌评论家吴思敬教授在《要打中读者的灵魂》一文中说:“不同时代、不同阶级、不同思想、不同个性的人会对同一首诗产生共鸣,就说明了在他们身上存在着某种相同的‘频率’,这相同的‘频率’主要的就是人性——尽管人性在阶级社会中‘异化’为阶级性,但不同阶级间依然存在着共同的人性。”沈从文先生的《边城》正是因为表现了这种共同的人性,所以愈久弥香,而其中充溢的人性之美和潜藏的人性之悲则是《边城》独特价值所在。  
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交流形式——博客,正以极强的影响力和作用力吸引着广大网民的认同和使用:博客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信息交流和情感表达,也极大地困扰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行
“梅”以其耐寒、早春开花等自然秉性为人们所称道,唐宋诗人留下了数百首梅花诗,他们赋予“梅”这一意象以各种各样的涵义,使“梅”摇曳生姿、光彩夺目。  一、思乡、怀友的忧伤  一个人对故乡的怀念,总是和那些与自己过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人、事、物联结在一起。故乡的山山水水、花花草草,都值得怀念。而引起亲切怀想的,有时往往是一些看来很平常﹑很细小的情事,“梅”即在其列。王维《杂诗》写道:“君自故乡来,应知故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很多学生却不喜欢文言文,学起来感觉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是,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文言文教学占据着相当的比重,无论从继承传统文化的角度还是积累字、词、句、章等技巧的角度,都占有极其特殊的地位,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朗读是提高语感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想象能力等,具有很强的作用。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但是现在高中语文教学,急功近利现象严
针对传统负荷预测模型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时序谷时段充电的小区私家电动汽车负荷预测模型,在满足居民小区内大规模私家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的同时进行负荷预测,并为小区充电站
设计了一种飞轮电池系统,主要由五部分组成:电源端功率变换器、励磁电容、电机端功率变换器、集成飞轮的开关磁阻电机以及控制系统。为了增强系统的适用性,所设计的电源端功率
一、立足文本,把课背精、背透是根本  备精、备透课文是语文课堂回归自然本色的根本所在。备课时一定要立足文本,吃透教材,从整理上把握教材,并对教材内容进行筛选、整合,使教学内容切合学生实际。优秀的语文老师,是用一生的时间来备课的。  有位老师在教学《变色龙》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了解变色龙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屏幕显示“变色龙”变色画面,接着花了近5分钟时间向学生介绍“变色龙”的习性,继而问喜欢这样的动
语文知识如何复习才能奏效?高考迎考复习怎样实施“少教多学”策略?这是一个对高三语文教师和学生都十分重要的问题。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学生在语文学习上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效果却很不明显,学生在不断地受挫感中艰难前行,渐渐对语文复习失去兴趣和希望,于是高考语文复习就进入“多教少学”或“只教不学”等误区。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象,使高考语文复习变得“少教多学”呢?现以2013年高考试题为例,谈一点浅见。  
近日,教育部语言文字专家组一行在省、市语委办领导的陪同下,来江汉大学进行调研。此次调研的主要内容为:“网络语言、外语词、字母词”等语言现象在中小学和高等学校,在平面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