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已经进入了“数据时代”,毫无疑问,在“数据”日益成为人们活动的依据和载体时,我们对于互联网的依赖也越来越深。从当前状况看来,“互联网+”教育已经成为改革传统教育最重要的方式,也成为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新常态”。为此,我校为主动适应教育改革,不断探索“互联网+”教育时代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我校深入教学内容,向一线要改革动力,到一线找实践方法,真正激发出百年老校的办学新动力。
我校“智慧校园”建设作为南昌市先行先试的示范单位,始终把“智慧”二字定位为服务学生,服务教师,以人为本,以生为基,不流于智慧校园建设的硬件提升,不痴迷于技术主义至上的教育沉疴,而是始终围绕学生的发展,打造学校的内涵发展,始终在教育教学的理念创新、学校管理的制度创新、教师成长的专业化上下足功夫,用互联网思维解决改造传统教育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这是我们在智慧校园建设中一以贯之的思维。我校作为一所省级现代信息技术示范校,在教育信息技术上已经积累了多年的优势,在新时期,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在智慧校园建设的路上,我们必将迎来百年一中发展的新机遇。
一、百年人文信息化教育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1.底蕴幽深培育英才
南昌市第一中学是一所江西省优质重点中学,办学116年来,学校积淀了深厚的历史人文传统,桃李芬芳,辉煌屡创,先后走出了21位中外院士,一批批的精英人杰从这里扬帆远航,而今学校逐步发展成为一所教育资源丰富、师资力量雄厚、办学特色鲜明、教学质量优秀、社会影响力较大的江西省南昌市的一流名校。在116年的办学历史过程中,我校始终秉持爱国、革命、科学和自强的精神,始终与时代保持紧密联系,不断攀登科学高峰,不忘教育初心,始终自强自立,耕耘在赣鄱教育的这片赤色热土上。
2.信息化建设成果斐然
自新千年以来,我校便致力于信息化建设,始终高度重视校园网络化、教学信息化,让教育技术更为快捷、便利、高效地应用于教学过程当中。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我校先后荣获“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示范学校”“江西省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先进单位”“南昌市教育信息化应用年度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并积极响应中央电教馆号召,先后为国家级和省级平台提供了1700多分钟的数学精品微课,并且还专门成立摄制组,花三年时间录制了350余节初中数学精品课和美术精品课,这些课程均在江西省电教馆网站上免费播出。此外,我校教师也先后在国家级和省市现代教育技术课堂竞赛中荣获上百个奖项。
近几年来,学校秉承开放办学的理念,多次向全省、全市开放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成果。全校上下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为此引起了诸多方面的关注,莅临南昌一中参观视察的各级领导、各类专家对我校的智慧校园建设的特色和亮点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两年时间,我校接待参观人数达1200多人次,不仅获得教育部科技司司长王延觉对我校“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平台效应良好,优质资源辐射效应良好,教师信息化技能良好”的高度评价,还得到了中央电教馆馆长王珠珠对我校“智慧课堂,成果斐然,人机互动,服务学生”的充分肯定。
毫无疑问,南昌一中是一所具有深厚底蕴的学校,也正因如此,學校更加需要与时俱进,无论是教育思想、教育理论,还是教学改革、课程改革,都需要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这样才能永葆一所百年老校的“革命风范、自强风范”,才能时刻屹立时代潮头,参与到伟大的教育变革中,见证教育的点滴进步,收获教育的点滴发展。
二、智慧校园高位推进“互联网+教育”行动纲领
1.政策引导高位推进
自2015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及“互联网+”行动计划以来,“互联网+”就开始深入各行各业。作为教育人,我们深知“互联网+教育”既给教育带来了深刻的技术手段的变革,同时也给传统教学带来了颠覆性的思维。这是教育发展的一次机遇和挑战。
南昌市教育局根据国家战略和省级层面关于“互联网+教育”的相关部署,率先提出“智慧校园”建设项目,并积极引领市直属学校发力“互联网+”时代下的教育发展,在本着“系统规划、顶层设计、示范带动、逐步推进”的原则下,南昌教育信息化投入不断加大,装备水平不断提升,合作机制不断创新,信息化教学应用不断深入,各项信息化竞赛水平名列全省前茅。
2.统一认识创新应用
在南昌市教育政策引导下,我校成为首批南昌市教育局“智慧校园”建设试点校,并在2014年9月,由市委市政府、南昌市教育局投资两亿多元建成的南昌一中朝阳新校正式投入使用,同时先后投入3000多万用于教学设备和信息化装备,从而保障了我校信息化建设的硬件基础。
南昌一中作为一所有着悠久历史的学校,自办学以来就始终以成就学生为己任,以“人的培养”为宗旨,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我校形成了以“国学人文”为核心,以“智慧课堂、外语教学、媒体创意”多栖发展的办学支柱,不断整合资源,集中优势,强化特色,带动发展。一中人始终以“勤朴严实”的校训激励自己,始终牢记使命,做孩子成长路上的点灯人。
为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各项要求,在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在借鉴其他省市兄弟学校的有益经验基础之上,学校通过以硬件提升来抓质量提升,以硬件提升来抓师能提升,通过各种会议、各类校内外培训,以点带面,以局部带动全部,共同推进智慧校园建设。
3.特色亮点行动指南
我校将“智慧校园”建设视为一项整体工程,突出在“智”,目标在“惠”。以“智慧化、智能化、智动化”的方式从管理、教学、教研、共享等诸多方面实现资源辐射,实现名校带动,真正站在“培育人的角度”让信息技术互联互通,真正能“惠及学生、惠及教育、惠及未来”。我校目前在智慧校园建设项目上从以下六大板块进行具体实践,并形成了具有实操效用的“行动指南”。 ①智管理
我校在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集中优质资源,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和高效、实用的信息化技术,以点带面,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普及和共享,提升行政管理和学生管理两大板块的工作效率,层次分明,思路清晰。我校自2004年开始应用数字化校园网络管理系统,通过校内OA行政管理系统,及时发布校园新闻,实现各处室无纸化办公,教师信息查询方便快捷。特别是在学校资产管理上,我校与市教育局全面接轨,所有装备全部录入到市教育局教育装备云平台上,全面启用二维码系统,只需要手机扫一扫,设备信息、维修保养便可一键完成。我校通过校园网已基本实现了教育科研网络化管理。比如,为适应2018年高考改革的选课体制,学校紧随先进经验的城市,决定在本校先行先试。我们建立了选修课管理平台,让全年级乃至全校学生同时选课,不出现重课、漏选等现象,而且系统自动统计输出数据,并创建选修课学生名单和原班级学生名单。
在学生管理方面,我校采用的是翼校通学生管理平台,由教師端、家长端、学校管理端三方共同对学生的在校日常生活进行管理,学生在食堂用餐、电子阅览、进出寝室、超市消费等过程实现了家校共管、家校互动的良好局面,更为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全方位进行自我管理,养成理性消费、遵守规则、严格时间的观念。我校还积极引进电子阅读器,放置在教学楼各个角落,利用新技术真正打造“书香校园”,营造阅读氛围,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借由强大的电子书进行自由阅读,丰富知识结构,扩充人文视野,学校还会把相关新闻上传至阅读器,让学生了解到学校发展动态,并且还向学生开放电子阅览室,让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浏览信息,自主查阅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学校还通过直播的技术手段,实现了面向全校家长的同步“网络家长会”,进行有效的家校互动,创新性地进行德育活动,让家长成为我们的“教育合伙人”,以此形成了“培育学生的双保险”。
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使我校管理更加的科学、规范、高效、透明,学生的德育工作也呈现出了一番新的面貌。在市直学校的评比和检查中,我校多次评为先进单位,并在对外接待活动中,我校学生在兄弟学校和外方友人面前展现了一中学子良好的风貌和丰富的人文素养。
②智课堂
我校在高一、高二年级先后启动了智慧课堂班的教学试点工程。通过智慧课堂建设,引进东方闻道的未来课堂系统,实现了平板电脑全程常态化教学,让学生领略原汁原味的现代化课堂,使教师的每节课成为“优质课、精品课”,更是通过提升平板电脑利用实效来打造课程生态链,实现了课前线上与线下相互结合,课中教师与学生实时互动,课后个性化电子作业推送的智慧课堂,真正做到了“互联网+教育”的个性化教学,实现了教学效率的整体提升,学生知识习得的自我应用与管理,真正做到了大班额背景下的因材施教。
在2016年,我校对智慧课堂再度进行了升级改造,高一年级的两个智慧课堂班级,增加了点阵笔,学生可在纸质记录本上书写,通过技术同步显示在电脑系统中,即保护了学生的眼睛,又方便录入数据。在高中成熟运行的背景下,我校初中年级也进行了智慧课堂试点。可以说,在学校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智慧课堂运行良好,两年的时间收集了大量学生平时学习数据,并通过科学的分析,形成每一位同学的大数据,最终教师针对学生不同的问题,一键推题,个性化培优,学习情况一目了然,破除了传统教学不能实时跟踪、针对性不强的弊端。
智慧课堂创造性地实现了师生的多元即时互动,实现了高效课堂,既可以让上课资料全部存储云端,随用随取,也可以保证学生在“学情评估”中实现大数据的精确分析,即可以用形象的图表呈现各个科目的学习情况,还可以了解各科在课件、试题等各种类型教学资源的创设情况。在“学情评估”模块的“学生情况”中,有对该生学科均衡分析,各科知识点掌握情况。这对于教师掌握教学情况,实时了解教学效果,提供了可靠的参考。
智慧课堂班作为我校特色建设的重点抓手,不仅在市直学校特色亮点工作的评比中获得了领导和专家的肯定和高度评价,而且在校内外的开放交流中,成为学校展示智慧校园试点项目的重大成果。
③智教学
我校通过建立班班通管理系统,利用一体机教学系统实现优质资源班级全覆盖、教师学生网络学习空间全覆盖;通过录播教室或直播间可向所有班级直播优质课程。通过录播或直播,可以让全校学生和教师同一时间观看校史讲座、消防讲座、家长会、名师示范课等等。
我校正在积极探索研究网络名师课堂方案,网络名师课堂是南昌一中名师通过365学堂网站进行延展教学的平台。网络课堂将通过在线直播、可视互动、一对多辅导和线上答疑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名特优”教师在学科教学上的优势,利用课余时间帮助学生梳理学科知识结构和知识点,剖析学科重难点、核心考点、对易错题、必考题等深入浅出的讲解。名师指路,让学生快速掌握学习方法,迅速提高学习成绩。
我校教师可以在校园网上传教学资源,发表论文、博客,建立名师工作室,查阅相关资源,把重要的原创资源保留在服务器上,建立校本资源库。在市教辅中心的指导下成立南昌一中课余辅导分中心,有针对性地将线上答疑与线下免费辅导相结合,积极服务学生,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近几年,在教育部组织的“一师一优课”活动中,我校的近40节优质课被评为了“省级优课”,近10节优质课获得了“部级优课”称号,经过层层筛选,我校荣获了“2016年度南昌市教育信息化应用先进学校”称号,多次向全省、全市开放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成果。而我校教师也先后在国家级和省市现代教育技术课堂竞赛中荣获上百个奖项。
由于教师们近年来勇于实践和探索,所以我校在近几届南昌市“园丁杯”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多次荣获初高中团体一等奖,获得教学能手称号的有10人次,教学一等奖的有几十人,更是在第八届“园丁杯”教学技能大赛的录像课中,选送的28节课有24节入围,在南昌市市属学校排名第一。 老师们通过利用网络课堂上传教学资源既丰富了教育资源,同时也展示了自身的专业素养,更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享受到名师课堂,改变了传统教学时空的限制性,展现了学校在智慧教学领域的强大实力。
④智分析
本学期我校开始在起始年级试用科大讯飞的智学网系统,特点是学生纸笔作答,教师可选择手动批改方式,与网阅不同的是,教师手动批改完成之后,再将试卷进行扫描,系统就会自动统计分数,并输出各项分析数据。让每一次考试都能够精确分析,精准定位每一位同学的详细学情,通过大数据反馈,让科任老师科学地进行大数据教研,并且有针对性地向学生布置个性化的作业,让学生快速得到提高,获得精准评价。该系统在试运行之后,教师普遍反映效果很好,達到了减轻教师手工收集大量数据的负担,方便教师更加快捷精准的进行学情分析,教学的针对性大大加强,有效地提高了教育教学效率的目的。
⑤智共享
教育集团化发展是市教育局进一步破解难题,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创新之举。我校自2016年走上集团化办学以来,勇于打破区域壁垒,实现教育破题,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实现了市区共建的深度合作、交流,成功走上了“共建、共享、共融”的集团化办学之路。
为进一步推动教育集团内涵发展,充分发挥集团辐射效应,促进集团内部教师交流,并通过顶层设计建立“集团内部统筹、多校区联动、统一考试、统一阅卷、统一评价”的共享机制,借助信息技术,建立了强大的教育资源云平台,在集团四大校区开展“好课共享活动”,通过平台效应,集团成员校的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共享主体校南昌一中的优质教育资源,让全校师生处于一中集团的发展共同体当中。
⑥智宣传
在对外宣传上,我校积极探索新媒体方向的信息发布方式,成立了下设在校办公室的新闻中心,充分发挥学校青年教师对新媒体的敏感性,以微信公众平台和校园网等形式及时有效地将学校新闻向外界宣传和推广,每次学校的重大活动,微信平台都能够及时精确的发布,保证了学校的关注度,目前我校的微信公众平台关注人数有7000人左右,每篇文章的阅读量在1000以上,处于南昌市同类水平学校前列。而我校自成立集团以来,更是本着“名校带动,共存共荣”的原则,通过主体校南昌一中在报纸、电视媒体的宣传来扩大集团的品牌影响力,从而实现品牌辐射的带动作用,一起走向发展。
三、面向未来关注成长,在“互联网+”时代砥砺前行
在信息化建设上,我校尽管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我们深知成绩属于过去,信息化建设之路依旧任重道远。而我校作为一所中部城市的重点中学,所做的努力和具体的实践,我相信具有一定的“标本意义”,它代表着广大中部城市在“互联网+”时代所面临的机遇、挑战和困惑。而反躬自省,我校在信息化建设道路上还依旧存在很多问题与困难。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资源整合困难,同类资源重复率高,有极高的相似性,在技术上我们很难进行选择,在没有任何对比的情况下,学校也难以对技术系统进行有效甄别。若要选择到完全符合校情和学情的管理系统、教研系统、考试系统、阅卷系统和评价系统等等,都需要学校进行下一步的深入调研和探究。
2.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传统教育手段存在较大差距,彼此不能替代,同时又处于过渡期间,智慧课堂、网络课程等创新理念尚在不断地摸索阶段,层出不穷的问题解决起来难度很大,很多老师难以适应,加之教师工作量加大,热情递减,故而推进很慢。
我们深知信息化建设任重道远,而信息化建设也绝不仅仅是“硬件”的信息化、互联网化、智能化,同时也还应该是“软件”的信息化、互联网化、智能化。但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的提升,终极目标是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而服务,为学生的成长而服务,为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快捷地掌握知识而服务。百年一中在信息化建设的创新道路上还有很多需要完善,如今“互联网+教育”的时代已经到来,教育信息化将成为时代不可阻挡的潮流,在以“大数据”为支撑的教育背景下,努力朝“智能化办公、平台化管理、网络化教学”的目标前行,以教育信息化为突破口不断提升南昌一中的教育教学水平,使一中在“创一流、争第一”的道路上不断领航前行,创造新的辉煌。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第一中学)
我校“智慧校园”建设作为南昌市先行先试的示范单位,始终把“智慧”二字定位为服务学生,服务教师,以人为本,以生为基,不流于智慧校园建设的硬件提升,不痴迷于技术主义至上的教育沉疴,而是始终围绕学生的发展,打造学校的内涵发展,始终在教育教学的理念创新、学校管理的制度创新、教师成长的专业化上下足功夫,用互联网思维解决改造传统教育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这是我们在智慧校园建设中一以贯之的思维。我校作为一所省级现代信息技术示范校,在教育信息技术上已经积累了多年的优势,在新时期,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在智慧校园建设的路上,我们必将迎来百年一中发展的新机遇。
一、百年人文信息化教育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1.底蕴幽深培育英才
南昌市第一中学是一所江西省优质重点中学,办学116年来,学校积淀了深厚的历史人文传统,桃李芬芳,辉煌屡创,先后走出了21位中外院士,一批批的精英人杰从这里扬帆远航,而今学校逐步发展成为一所教育资源丰富、师资力量雄厚、办学特色鲜明、教学质量优秀、社会影响力较大的江西省南昌市的一流名校。在116年的办学历史过程中,我校始终秉持爱国、革命、科学和自强的精神,始终与时代保持紧密联系,不断攀登科学高峰,不忘教育初心,始终自强自立,耕耘在赣鄱教育的这片赤色热土上。
2.信息化建设成果斐然
自新千年以来,我校便致力于信息化建设,始终高度重视校园网络化、教学信息化,让教育技术更为快捷、便利、高效地应用于教学过程当中。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我校先后荣获“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示范学校”“江西省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先进单位”“南昌市教育信息化应用年度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并积极响应中央电教馆号召,先后为国家级和省级平台提供了1700多分钟的数学精品微课,并且还专门成立摄制组,花三年时间录制了350余节初中数学精品课和美术精品课,这些课程均在江西省电教馆网站上免费播出。此外,我校教师也先后在国家级和省市现代教育技术课堂竞赛中荣获上百个奖项。
近几年来,学校秉承开放办学的理念,多次向全省、全市开放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成果。全校上下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为此引起了诸多方面的关注,莅临南昌一中参观视察的各级领导、各类专家对我校的智慧校园建设的特色和亮点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两年时间,我校接待参观人数达1200多人次,不仅获得教育部科技司司长王延觉对我校“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平台效应良好,优质资源辐射效应良好,教师信息化技能良好”的高度评价,还得到了中央电教馆馆长王珠珠对我校“智慧课堂,成果斐然,人机互动,服务学生”的充分肯定。
毫无疑问,南昌一中是一所具有深厚底蕴的学校,也正因如此,學校更加需要与时俱进,无论是教育思想、教育理论,还是教学改革、课程改革,都需要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这样才能永葆一所百年老校的“革命风范、自强风范”,才能时刻屹立时代潮头,参与到伟大的教育变革中,见证教育的点滴进步,收获教育的点滴发展。
二、智慧校园高位推进“互联网+教育”行动纲领
1.政策引导高位推进
自2015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及“互联网+”行动计划以来,“互联网+”就开始深入各行各业。作为教育人,我们深知“互联网+教育”既给教育带来了深刻的技术手段的变革,同时也给传统教学带来了颠覆性的思维。这是教育发展的一次机遇和挑战。
南昌市教育局根据国家战略和省级层面关于“互联网+教育”的相关部署,率先提出“智慧校园”建设项目,并积极引领市直属学校发力“互联网+”时代下的教育发展,在本着“系统规划、顶层设计、示范带动、逐步推进”的原则下,南昌教育信息化投入不断加大,装备水平不断提升,合作机制不断创新,信息化教学应用不断深入,各项信息化竞赛水平名列全省前茅。
2.统一认识创新应用
在南昌市教育政策引导下,我校成为首批南昌市教育局“智慧校园”建设试点校,并在2014年9月,由市委市政府、南昌市教育局投资两亿多元建成的南昌一中朝阳新校正式投入使用,同时先后投入3000多万用于教学设备和信息化装备,从而保障了我校信息化建设的硬件基础。
南昌一中作为一所有着悠久历史的学校,自办学以来就始终以成就学生为己任,以“人的培养”为宗旨,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我校形成了以“国学人文”为核心,以“智慧课堂、外语教学、媒体创意”多栖发展的办学支柱,不断整合资源,集中优势,强化特色,带动发展。一中人始终以“勤朴严实”的校训激励自己,始终牢记使命,做孩子成长路上的点灯人。
为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各项要求,在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在借鉴其他省市兄弟学校的有益经验基础之上,学校通过以硬件提升来抓质量提升,以硬件提升来抓师能提升,通过各种会议、各类校内外培训,以点带面,以局部带动全部,共同推进智慧校园建设。
3.特色亮点行动指南
我校将“智慧校园”建设视为一项整体工程,突出在“智”,目标在“惠”。以“智慧化、智能化、智动化”的方式从管理、教学、教研、共享等诸多方面实现资源辐射,实现名校带动,真正站在“培育人的角度”让信息技术互联互通,真正能“惠及学生、惠及教育、惠及未来”。我校目前在智慧校园建设项目上从以下六大板块进行具体实践,并形成了具有实操效用的“行动指南”。 ①智管理
我校在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集中优质资源,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和高效、实用的信息化技术,以点带面,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普及和共享,提升行政管理和学生管理两大板块的工作效率,层次分明,思路清晰。我校自2004年开始应用数字化校园网络管理系统,通过校内OA行政管理系统,及时发布校园新闻,实现各处室无纸化办公,教师信息查询方便快捷。特别是在学校资产管理上,我校与市教育局全面接轨,所有装备全部录入到市教育局教育装备云平台上,全面启用二维码系统,只需要手机扫一扫,设备信息、维修保养便可一键完成。我校通过校园网已基本实现了教育科研网络化管理。比如,为适应2018年高考改革的选课体制,学校紧随先进经验的城市,决定在本校先行先试。我们建立了选修课管理平台,让全年级乃至全校学生同时选课,不出现重课、漏选等现象,而且系统自动统计输出数据,并创建选修课学生名单和原班级学生名单。
在学生管理方面,我校采用的是翼校通学生管理平台,由教師端、家长端、学校管理端三方共同对学生的在校日常生活进行管理,学生在食堂用餐、电子阅览、进出寝室、超市消费等过程实现了家校共管、家校互动的良好局面,更为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全方位进行自我管理,养成理性消费、遵守规则、严格时间的观念。我校还积极引进电子阅读器,放置在教学楼各个角落,利用新技术真正打造“书香校园”,营造阅读氛围,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借由强大的电子书进行自由阅读,丰富知识结构,扩充人文视野,学校还会把相关新闻上传至阅读器,让学生了解到学校发展动态,并且还向学生开放电子阅览室,让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浏览信息,自主查阅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学校还通过直播的技术手段,实现了面向全校家长的同步“网络家长会”,进行有效的家校互动,创新性地进行德育活动,让家长成为我们的“教育合伙人”,以此形成了“培育学生的双保险”。
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使我校管理更加的科学、规范、高效、透明,学生的德育工作也呈现出了一番新的面貌。在市直学校的评比和检查中,我校多次评为先进单位,并在对外接待活动中,我校学生在兄弟学校和外方友人面前展现了一中学子良好的风貌和丰富的人文素养。
②智课堂
我校在高一、高二年级先后启动了智慧课堂班的教学试点工程。通过智慧课堂建设,引进东方闻道的未来课堂系统,实现了平板电脑全程常态化教学,让学生领略原汁原味的现代化课堂,使教师的每节课成为“优质课、精品课”,更是通过提升平板电脑利用实效来打造课程生态链,实现了课前线上与线下相互结合,课中教师与学生实时互动,课后个性化电子作业推送的智慧课堂,真正做到了“互联网+教育”的个性化教学,实现了教学效率的整体提升,学生知识习得的自我应用与管理,真正做到了大班额背景下的因材施教。
在2016年,我校对智慧课堂再度进行了升级改造,高一年级的两个智慧课堂班级,增加了点阵笔,学生可在纸质记录本上书写,通过技术同步显示在电脑系统中,即保护了学生的眼睛,又方便录入数据。在高中成熟运行的背景下,我校初中年级也进行了智慧课堂试点。可以说,在学校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智慧课堂运行良好,两年的时间收集了大量学生平时学习数据,并通过科学的分析,形成每一位同学的大数据,最终教师针对学生不同的问题,一键推题,个性化培优,学习情况一目了然,破除了传统教学不能实时跟踪、针对性不强的弊端。
智慧课堂创造性地实现了师生的多元即时互动,实现了高效课堂,既可以让上课资料全部存储云端,随用随取,也可以保证学生在“学情评估”中实现大数据的精确分析,即可以用形象的图表呈现各个科目的学习情况,还可以了解各科在课件、试题等各种类型教学资源的创设情况。在“学情评估”模块的“学生情况”中,有对该生学科均衡分析,各科知识点掌握情况。这对于教师掌握教学情况,实时了解教学效果,提供了可靠的参考。
智慧课堂班作为我校特色建设的重点抓手,不仅在市直学校特色亮点工作的评比中获得了领导和专家的肯定和高度评价,而且在校内外的开放交流中,成为学校展示智慧校园试点项目的重大成果。
③智教学
我校通过建立班班通管理系统,利用一体机教学系统实现优质资源班级全覆盖、教师学生网络学习空间全覆盖;通过录播教室或直播间可向所有班级直播优质课程。通过录播或直播,可以让全校学生和教师同一时间观看校史讲座、消防讲座、家长会、名师示范课等等。
我校正在积极探索研究网络名师课堂方案,网络名师课堂是南昌一中名师通过365学堂网站进行延展教学的平台。网络课堂将通过在线直播、可视互动、一对多辅导和线上答疑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名特优”教师在学科教学上的优势,利用课余时间帮助学生梳理学科知识结构和知识点,剖析学科重难点、核心考点、对易错题、必考题等深入浅出的讲解。名师指路,让学生快速掌握学习方法,迅速提高学习成绩。
我校教师可以在校园网上传教学资源,发表论文、博客,建立名师工作室,查阅相关资源,把重要的原创资源保留在服务器上,建立校本资源库。在市教辅中心的指导下成立南昌一中课余辅导分中心,有针对性地将线上答疑与线下免费辅导相结合,积极服务学生,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近几年,在教育部组织的“一师一优课”活动中,我校的近40节优质课被评为了“省级优课”,近10节优质课获得了“部级优课”称号,经过层层筛选,我校荣获了“2016年度南昌市教育信息化应用先进学校”称号,多次向全省、全市开放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成果。而我校教师也先后在国家级和省市现代教育技术课堂竞赛中荣获上百个奖项。
由于教师们近年来勇于实践和探索,所以我校在近几届南昌市“园丁杯”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多次荣获初高中团体一等奖,获得教学能手称号的有10人次,教学一等奖的有几十人,更是在第八届“园丁杯”教学技能大赛的录像课中,选送的28节课有24节入围,在南昌市市属学校排名第一。 老师们通过利用网络课堂上传教学资源既丰富了教育资源,同时也展示了自身的专业素养,更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享受到名师课堂,改变了传统教学时空的限制性,展现了学校在智慧教学领域的强大实力。
④智分析
本学期我校开始在起始年级试用科大讯飞的智学网系统,特点是学生纸笔作答,教师可选择手动批改方式,与网阅不同的是,教师手动批改完成之后,再将试卷进行扫描,系统就会自动统计分数,并输出各项分析数据。让每一次考试都能够精确分析,精准定位每一位同学的详细学情,通过大数据反馈,让科任老师科学地进行大数据教研,并且有针对性地向学生布置个性化的作业,让学生快速得到提高,获得精准评价。该系统在试运行之后,教师普遍反映效果很好,達到了减轻教师手工收集大量数据的负担,方便教师更加快捷精准的进行学情分析,教学的针对性大大加强,有效地提高了教育教学效率的目的。
⑤智共享
教育集团化发展是市教育局进一步破解难题,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创新之举。我校自2016年走上集团化办学以来,勇于打破区域壁垒,实现教育破题,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实现了市区共建的深度合作、交流,成功走上了“共建、共享、共融”的集团化办学之路。
为进一步推动教育集团内涵发展,充分发挥集团辐射效应,促进集团内部教师交流,并通过顶层设计建立“集团内部统筹、多校区联动、统一考试、统一阅卷、统一评价”的共享机制,借助信息技术,建立了强大的教育资源云平台,在集团四大校区开展“好课共享活动”,通过平台效应,集团成员校的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共享主体校南昌一中的优质教育资源,让全校师生处于一中集团的发展共同体当中。
⑥智宣传
在对外宣传上,我校积极探索新媒体方向的信息发布方式,成立了下设在校办公室的新闻中心,充分发挥学校青年教师对新媒体的敏感性,以微信公众平台和校园网等形式及时有效地将学校新闻向外界宣传和推广,每次学校的重大活动,微信平台都能够及时精确的发布,保证了学校的关注度,目前我校的微信公众平台关注人数有7000人左右,每篇文章的阅读量在1000以上,处于南昌市同类水平学校前列。而我校自成立集团以来,更是本着“名校带动,共存共荣”的原则,通过主体校南昌一中在报纸、电视媒体的宣传来扩大集团的品牌影响力,从而实现品牌辐射的带动作用,一起走向发展。
三、面向未来关注成长,在“互联网+”时代砥砺前行
在信息化建设上,我校尽管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我们深知成绩属于过去,信息化建设之路依旧任重道远。而我校作为一所中部城市的重点中学,所做的努力和具体的实践,我相信具有一定的“标本意义”,它代表着广大中部城市在“互联网+”时代所面临的机遇、挑战和困惑。而反躬自省,我校在信息化建设道路上还依旧存在很多问题与困难。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资源整合困难,同类资源重复率高,有极高的相似性,在技术上我们很难进行选择,在没有任何对比的情况下,学校也难以对技术系统进行有效甄别。若要选择到完全符合校情和学情的管理系统、教研系统、考试系统、阅卷系统和评价系统等等,都需要学校进行下一步的深入调研和探究。
2.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传统教育手段存在较大差距,彼此不能替代,同时又处于过渡期间,智慧课堂、网络课程等创新理念尚在不断地摸索阶段,层出不穷的问题解决起来难度很大,很多老师难以适应,加之教师工作量加大,热情递减,故而推进很慢。
我们深知信息化建设任重道远,而信息化建设也绝不仅仅是“硬件”的信息化、互联网化、智能化,同时也还应该是“软件”的信息化、互联网化、智能化。但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的提升,终极目标是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而服务,为学生的成长而服务,为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快捷地掌握知识而服务。百年一中在信息化建设的创新道路上还有很多需要完善,如今“互联网+教育”的时代已经到来,教育信息化将成为时代不可阻挡的潮流,在以“大数据”为支撑的教育背景下,努力朝“智能化办公、平台化管理、网络化教学”的目标前行,以教育信息化为突破口不断提升南昌一中的教育教学水平,使一中在“创一流、争第一”的道路上不断领航前行,创造新的辉煌。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