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 蒋云,女,江苏省睢宁县特殊教育中心,小教高级,本科,主要研究方向:特殊教育。
【摘要】 幸福是一种体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抓住生活的每一个瞬间,多角度多层面地让学生体验到幸福,从而培养他们学会追求幸福、创造幸福的意识。
【关键词】 听障儿童;幸福;策略
Life because of you, but the happy——enhancement listens to bond the child happy index the strategy
Jiang Yun
【Abstract】 Happiness is one kind of experience, the teacher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must hold the life each instantance, the multiple perspectives multi-stratification planes lets the student experience happily, thus trains them to learn to pursue happiness, creation happy consciousness.
【Key words】 Listens to bond the child; Happy; Strategy
幸福是什么?心理学指出幸福是指人感知自己的需要条件和活动趋向和谐的生活状态。是人们在感受外部事物带给内心的愉悦、安详、平和、满足的心理状态。马克思把幸福定义为人之所以为人的真理与自己同在时的心理状态,包括一切真实的事物、人性的道理、他人的生命甚至动物的生命与自己同在等等,是一种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的状态,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用一个简单的比喻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怪兽。是呀,幸福是一种体验,是我们每个人都渴望的一种感觉,因为它是一种温暖,更是一种对自我的肯定。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拥有幸福美好的人生。特殊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让听障儿童能够幸福成长,就成了特殊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那么,如何提高听障儿童的幸福指数呢?
1 幸福源于学生与自身生命的和谐
美国著名社会心里学和比较心里学家、人本主义心里学的创始人马斯洛(A.H.Maslow 1908~1970)曾就人的欲望和要求提出过他著名的“需求层次”学说。马斯洛认为:人生来具有许多欲望和需求。其中一些基本的欲望和需求是不会改变的,具有普遍意义。正是这种欲望和需求促成了人的行为动机(motivation)。马斯洛把人的这些基本欲望和需求归纳成五个层次,并把它和人的动机联系起来有机地进行考察。他指出:人的需要和动机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需要促成动机,只有在动机得到满足时人才会感到幸福。人的最高需要是自我实现,而自我实现才是人的最根本的幸福。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群特殊的群体,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因素造成这些孩子听力受损,生理的缺陷使得他们在心理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障碍,与健全儿童相比,他们的幸福指数更令人担忧。作为一名与听障儿童相处了十几年的老师,我深切体会到,我们要充分利用校园这个有利的平台,让听障儿童经常性的体验到:在学校里,自己是快乐的、幸福的、最棒的。从而让听障儿童更加珍爱自己、相信自己并贡献自己。
要让学生与己和谐,教师需要用心去孕育出学生们幸福的花朵来。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即使是特别调皮的学生,当你有意表扬他时,在那一小段时间里,他都会刻意地表现得非常好。而即使是很优秀的学生,当你当众稍说他几句,他就会无精打采,不再快乐。因此,教师要做一把万能的钥匙,把不同孩子的心锁打开,让他们感受生活是幸福的。如:我班的朱梦珂同学因为成绩过差被迫从外地转入我校。进班后,不仅自卑,而且不用功学习,觉得自己一无是处。面对这种情况,我耐下性子,课下,我有意跟他交谈:“今天来这么早?帮老师把作业发下去。”课上,我既不批评也不表扬,而是润物无声:提问时常叫他,做题时经常站在他旁边,跟他小声交流。他的体育很棒,在校运动会上取得优异成绩后,我不失时机地表扬他,并让他负责组织班里以后的各种体育活动。渐渐地,他很喜欢这个班集体,经常跟同学探讨问题,向老师请教问题,期中考试成绩一跃而上,学习的热情有了,在学校生活的幸福感也提高了。
2 幸福源于学生与周围人的生命和谐
“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要让尊敬、礼貌、友爱、协作、守纪、创新等优秀的品质在听障学生的心 灵中安家。使学生形成“我爱人人,人人爱我”的理念,让学生明白与周围人和谐相处是多么的幸福。
2.1 要教育学生与长辈们和谐。教育学生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天永远湛蓝,心永远快乐。”我经常引导学生们组织一些感恩活动。教育学生们从点滴小事做起,回报长辈们。如:路途中,要主动向熟人问好;见到老师要打招呼问候;长辈生病时,要学会照顾,帮助倒水、拿药、捶背等。每逢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教师节等节日,要组织学生送出心灵的贺卡,如祝福的话语、一束花、一幅画、一个小工艺品等。这样,长辈们觉得开心,学生们也会感到幸福。
2.2 让学生与同伴和谐。我时常教育学生要懂得赏己悦人,知道用他人长处来激励自己。要礼貌谦让,善于帮助他人,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你好我好大家好是多么幸福快乐。
首先教师自己要与人和谐.罗曼﹒罗兰说:“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里有。”作为教师,要让学生与同伴和谐,就应当首先教师自己要与人和谐。尊敬领导,团结同事,善待家长,热爱学生。“桃李不言,下自成蹼。”我们相信受教师的良好影响,学生在遇事处事与人相处也就会宽以待人,推及于人和人相处。
第二、为学生创建和谐平台。《骆驼和羊》的故事告诉同学们:每个人都有长处,要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才会不断进步,拥有幸福。
第三、让学生共同分享快乐幸福。“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将家中的图书,带到学校中与同伴分享;将自己的生日蛋糕带到校中与大家分享,接受老师和同伴的祝福,分享生日的快乐。从而在这些活动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给予与被给予是多么幸福和快乐。
3 幸福源于学生与社会的和谐
1990年12月28日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48条规定:“每年五月第三个星期日,为全国助残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从1991年5月15日开始实施,“全国助残日”活动即从当年开始进行。全国各地每年都开展多种助残活动。政府及社会有志之士的无私帮助,象一股暖流不断地涌向这些孩子们。在接受社会关爱的同时,也应该鼓励学生们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社会提供志愿者服务,如在助残日期间组织学生上街为群众义务服务,到敬老院义务为老人洗衣﹑打扫房间等。从而在回报社会的过程中体验到助人为乐的幸福。
听障儿童好比一群折翼的天使,他们更需要我们用真诚的爱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来指引他们能够幸福、快乐地成长。让我们用真诚的付出,尊重与爱护每个学生,使他们在前进的路上体验到幸福的滋味,感受到幸福的温度,让这无声的世界更加精彩而温暖。
参考文献
[1]雷玲编著.《教师的幸福资本:成长为优秀教师的8种特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3
[2] 朴永馨.《特殊教育词典》.华夏出版社,2006.8
【摘要】 幸福是一种体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抓住生活的每一个瞬间,多角度多层面地让学生体验到幸福,从而培养他们学会追求幸福、创造幸福的意识。
【关键词】 听障儿童;幸福;策略
Life because of you, but the happy——enhancement listens to bond the child happy index the strategy
Jiang Yun
【Abstract】 Happiness is one kind of experience, the teacher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must hold the life each instantance, the multiple perspectives multi-stratification planes lets the student experience happily, thus trains them to learn to pursue happiness, creation happy consciousness.
【Key words】 Listens to bond the child; Happy; Strategy
幸福是什么?心理学指出幸福是指人感知自己的需要条件和活动趋向和谐的生活状态。是人们在感受外部事物带给内心的愉悦、安详、平和、满足的心理状态。马克思把幸福定义为人之所以为人的真理与自己同在时的心理状态,包括一切真实的事物、人性的道理、他人的生命甚至动物的生命与自己同在等等,是一种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的状态,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用一个简单的比喻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怪兽。是呀,幸福是一种体验,是我们每个人都渴望的一种感觉,因为它是一种温暖,更是一种对自我的肯定。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拥有幸福美好的人生。特殊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让听障儿童能够幸福成长,就成了特殊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那么,如何提高听障儿童的幸福指数呢?
1 幸福源于学生与自身生命的和谐
美国著名社会心里学和比较心里学家、人本主义心里学的创始人马斯洛(A.H.Maslow 1908~1970)曾就人的欲望和要求提出过他著名的“需求层次”学说。马斯洛认为:人生来具有许多欲望和需求。其中一些基本的欲望和需求是不会改变的,具有普遍意义。正是这种欲望和需求促成了人的行为动机(motivation)。马斯洛把人的这些基本欲望和需求归纳成五个层次,并把它和人的动机联系起来有机地进行考察。他指出:人的需要和动机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需要促成动机,只有在动机得到满足时人才会感到幸福。人的最高需要是自我实现,而自我实现才是人的最根本的幸福。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群特殊的群体,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因素造成这些孩子听力受损,生理的缺陷使得他们在心理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障碍,与健全儿童相比,他们的幸福指数更令人担忧。作为一名与听障儿童相处了十几年的老师,我深切体会到,我们要充分利用校园这个有利的平台,让听障儿童经常性的体验到:在学校里,自己是快乐的、幸福的、最棒的。从而让听障儿童更加珍爱自己、相信自己并贡献自己。
要让学生与己和谐,教师需要用心去孕育出学生们幸福的花朵来。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即使是特别调皮的学生,当你有意表扬他时,在那一小段时间里,他都会刻意地表现得非常好。而即使是很优秀的学生,当你当众稍说他几句,他就会无精打采,不再快乐。因此,教师要做一把万能的钥匙,把不同孩子的心锁打开,让他们感受生活是幸福的。如:我班的朱梦珂同学因为成绩过差被迫从外地转入我校。进班后,不仅自卑,而且不用功学习,觉得自己一无是处。面对这种情况,我耐下性子,课下,我有意跟他交谈:“今天来这么早?帮老师把作业发下去。”课上,我既不批评也不表扬,而是润物无声:提问时常叫他,做题时经常站在他旁边,跟他小声交流。他的体育很棒,在校运动会上取得优异成绩后,我不失时机地表扬他,并让他负责组织班里以后的各种体育活动。渐渐地,他很喜欢这个班集体,经常跟同学探讨问题,向老师请教问题,期中考试成绩一跃而上,学习的热情有了,在学校生活的幸福感也提高了。
2 幸福源于学生与周围人的生命和谐
“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要让尊敬、礼貌、友爱、协作、守纪、创新等优秀的品质在听障学生的心 灵中安家。使学生形成“我爱人人,人人爱我”的理念,让学生明白与周围人和谐相处是多么的幸福。
2.1 要教育学生与长辈们和谐。教育学生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天永远湛蓝,心永远快乐。”我经常引导学生们组织一些感恩活动。教育学生们从点滴小事做起,回报长辈们。如:路途中,要主动向熟人问好;见到老师要打招呼问候;长辈生病时,要学会照顾,帮助倒水、拿药、捶背等。每逢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教师节等节日,要组织学生送出心灵的贺卡,如祝福的话语、一束花、一幅画、一个小工艺品等。这样,长辈们觉得开心,学生们也会感到幸福。
2.2 让学生与同伴和谐。我时常教育学生要懂得赏己悦人,知道用他人长处来激励自己。要礼貌谦让,善于帮助他人,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你好我好大家好是多么幸福快乐。
首先教师自己要与人和谐.罗曼﹒罗兰说:“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里有。”作为教师,要让学生与同伴和谐,就应当首先教师自己要与人和谐。尊敬领导,团结同事,善待家长,热爱学生。“桃李不言,下自成蹼。”我们相信受教师的良好影响,学生在遇事处事与人相处也就会宽以待人,推及于人和人相处。
第二、为学生创建和谐平台。《骆驼和羊》的故事告诉同学们:每个人都有长处,要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才会不断进步,拥有幸福。
第三、让学生共同分享快乐幸福。“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将家中的图书,带到学校中与同伴分享;将自己的生日蛋糕带到校中与大家分享,接受老师和同伴的祝福,分享生日的快乐。从而在这些活动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给予与被给予是多么幸福和快乐。
3 幸福源于学生与社会的和谐
1990年12月28日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48条规定:“每年五月第三个星期日,为全国助残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从1991年5月15日开始实施,“全国助残日”活动即从当年开始进行。全国各地每年都开展多种助残活动。政府及社会有志之士的无私帮助,象一股暖流不断地涌向这些孩子们。在接受社会关爱的同时,也应该鼓励学生们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社会提供志愿者服务,如在助残日期间组织学生上街为群众义务服务,到敬老院义务为老人洗衣﹑打扫房间等。从而在回报社会的过程中体验到助人为乐的幸福。
听障儿童好比一群折翼的天使,他们更需要我们用真诚的爱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来指引他们能够幸福、快乐地成长。让我们用真诚的付出,尊重与爱护每个学生,使他们在前进的路上体验到幸福的滋味,感受到幸福的温度,让这无声的世界更加精彩而温暖。
参考文献
[1]雷玲编著.《教师的幸福资本:成长为优秀教师的8种特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3
[2] 朴永馨.《特殊教育词典》.华夏出版社,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