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作文创新的能力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asZhang_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贵创新,自古皆然。陆游的主张是“文章最忌百家衣”;郑板桥说文章要“标新领异”;叶圣陶也说“作文贵有新意”;对学生来说作文创新的能力是指运用独具特色的语言,采用灵活多变的结构,以新颖别致的材料,创造出新的形象、提出新问题、发表新见解的能力。当然就一篇文章而言,可从立意、选材、布局、语言等方面进行创新,对于这方面已经有不少专家学者研究过了,在此就不谈了,本文试图从另一角度谈谈作文创新的问题。
   众所周知,我国的八股文、科举制度只会造就“孔乙己”、“范进”式的腐儒之才,想从这些人的文章中找出点“创新”因素来,那可难了。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崇尚创新、追求创新,张扬个性。我为创新作文叫好,为创新作文高歌。值得一提的是2003年高考,某生首创了以诗歌完成高考作文的纪录。我佩服该生敢为人先的胆识,同时,我更钦佩给该诗打满分的改卷老师。可以说,考生是作文创新勇士,批卷老师是赏识创新作文的先锋。自从恢复高考以来,高考作文中不乏有优秀的文章,可唯独诗歌登不上高考大雅之堂。此次以诗歌形式完成高考作文的这一块“石头”投进那平静的“湖水”里泛起的阵阵涟漪,足足让我们欣羡一番、玩味一番。这就是创新作文带给我们的奇异风光。为“奇异风光”,为师的就该在作文方面毫不犹豫地担起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之重任。如何创新呢?
  
  一、老师应有创新意识。没有创新意识的语文老师,思想总是停留在以前的认识上,或迷信于前人的成果,不敢有突破前人的“妄想”,对新事物总是拒之门外,甚至怀着压制、敌视的心态,恐怕你就是“摧新高手”了,这样的老师怎能谈培养创新精神?有了创新意识,可以说已经给作文创新提供了一个好的开端。
  
   二、老师要有创新的能力。不难想象,一个思想守旧、人云亦云、无创新能力的老师是培养不出创新型人才的。所以平日要勤修内功,要努力使自己有作文创新的“一桶水”。要多动脑子设计一些写作创新训练,经常给学生做一些创新性的作文练习。如可给学生做“续写”、“想象力”的练习。比如续写《皇帝的新装》:或写皇帝痛改前非,强谴虚假,呼唤诚信;或写皇帝深感倾覆将临,于是重手整治吏制;或写皇帝是非不分,昏庸至极,终至亡国;或写愚庸皇帝恼羞成怒,追杀真话第一人,说真话的小孩挺身而出,喋血大典,激起民愤,皇帝暴尸街头;或写小孩否去泰来,得到皇帝恩准,入宫深造,他聪颖过人,无师自通,才高胆大,平步青云,推翻帝制,受民拥戴,荣登皇位,以德治国,人民安居乐业,国力蒸蒸日上;……再比如,,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写《伤仲永》读后感:或批评仲永父;或感叹能指物作诗立就的神童因为“不使学”,最终“泯然众人”;或批评“父利其然”中的“利”;或就“先天”与“后天”关系大议一通;等等。作文创新练习做多了,学生作文也就被“创新”潜移默化了。
  
   三、改变传统的作文思维方法。(一)可逆向思维,即一改以往的顺向思维习惯,从相反方向进行思考。从与材料内容或题目相反的角度去思考,利用逆向思维进行审题、构思、作文。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又能在作文时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如“班门弄斧”,常用来讽刺那些在能力比自己高的师长前面卖弄本领的人,讽刺那样的人不知天高地厚,不懂得羞愧廉耻,缺少礼数。如运用逆向思维,会得出另外一番新景象:班门未必不可弄斧。班门弄斧,胆量之足;班门弄斧,技艺之高;班门弄斧,方知高下,才显差距,从而利于扬长避短,改进技艺。班门弄斧,就是为奋起直追,赶超老“班”。这也是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如此逆向思维,就会让人觉得全然一新,亦让人觉得思路开阔,意义深远。写出来的作文也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二)多向思维。即从多角度发散思维,多元思维。写作文时,对要写之物要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综合考察,通过认真整理、筛选,选取最佳角度,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如,《画蛇添足》这则寓言写的是某舍人违反常理,受主观意识支配而画蛇添上足的故事,形象地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真理越出一步就会变成谬误。可“事物的正确答案不只一个”,运用多向思维,可知:随着时代的变迁,时代的进步,寓言往往能从不同角度得出新的不同寓意。
   如,从《画蛇添足》中的画足者这一角度来挖掘寓意。蛇是没有足的,那个先画完蛇的人却自作聪明,要给蛇画上脚,结果失去到嘴的酒。据此,可以得出寓意一:脱离实际,自作聪明,必弄巧成拙。进一步设想,若那个人本尚未画成,无暇画足,大概也不会逞能了。想象第一个画蛇者画成之后的得意之状,据此,随机挖掘出寓意二:成功之时不可自得。继续设想,画足者之所以失去了到嘴的酒,是因为他多此一举,给蛇画了本该没有的足,这样又可水到渠成地归纳出寓意三:比喻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有害无益。
   这些寓意也许让人觉得耳目一新,甚似有恍然大悟之感,而这就是多向思维凑的效。再看有这样的题目:以“良师”为题,写一篇文章。这道题开放度很大,为学生提供了展现个性的广阔空间,在选材上闪出创新的亮色。可避开众多人写“教学上认真”“生活上关心”的“良师”这类“第一构思”,而选择“医治心灵创伤”等内容为题材,在读者面前凸现一个“良医”式的“良师”形象。 等等。
   这些都是别具洞天的作文创新,可这些都归功于多元、多维的思维。如果循规蹈矩,思维僵化,思路狭窄,只往一死胡同钻,那必然难寻出路。也正因多元、多维、多极思维,方有‘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灿烂局面,也正是如此,世界才会变得姹紫嫣红、丰富多彩。
  
   四、夯实学生知识基础,给作文创新以深广的知识底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扎实基础知识的学生无从谈作文创新。所以,为作文创新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显得尤为重要。试想,连“班门弄斧”之意都不懂,望文生义得出些风牛马不相及的东西来,并洋洋洒洒出“大作”,这样的“作文创新”恐怕只能让人笑掉大牙,还谈得上作文创新吗?因此,让学生打下深厚的知识基础,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更广阔的创作空间,让学生独特的见解及全新的思想意识在作文中自然地流露出来,是我们老师培养学生作文创新举措要注意的一个重要环节。
  
   五、要以创新精神为核心,建立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改变旧有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变被动听讲的学习客体为自己动脑动手主动学习的主体;变按照老师的要求被动完成作文为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作文教学过程;变惰性参与作文训练为积极参与创作活动,变只读课本的狭窄学习为在社会大课堂中,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宽广的学习。如此的学习方式,如此的作文训练,何惧怀胎十月的创新作文不横空出世呢?
  
   六、让学生体验成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学生的生活阅历、思想认识、性格爱好等各方面的差异,决定他们写出来的文章不尽相同。不要因为学生作文不围绕书本固有“标准”进行写作,就胡乱“批判”学生的劳动成果。否则,不但不能发挥学生自我意识,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灵活、开阔、独立自主的思维能力,还提及什么作文创新?恐怕连学生的写作兴趣都渐而渐之地淡化了。因此,我们要善于挖掘学生的作文创新潜力,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采取灵活的方式,对学生的作文应多加以鼓励、表扬,给予充分的肯定,激起学生创作的积极性,诱发学生创作的冲劲,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打破束缚思想的框架,让他们讲出自己要讲的话,抒他们要抒的情,这样文章才具个性,才具新意。也就是说,只有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作文的创造性。
  另外,在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篇章结构等技巧与手法方面也要讲求创新。但是,我们所说的作文创新并非是一味地、刻意地追求标新立异,并非是故作忸怩之态、无病呻吟。我们反对那些为求新而全然不顾事实根据的无稽之谈。
  创新对于整个民族乃至国家的生存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培育创新型人才的责任责无旁贷地落在我们为人师、为人长的肩上。作为语文老师,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也许能为培养创新精神、打造创新型人才作出一点贡献吧。
  
  覃宁,教师,现居广西大化。
其他文献
在一次县级优质课竞赛活动中,七位老师上同一课题:,评价人物形象时,有的老师这样设计:你认为哪一个人最可恨?哪一个人最可爱?为什么?而另一个老师的设计是:假如你手中有一根
英国伦敦的皇家节日大厅(Royal Festival Hall)是欧洲最大的艺术中心“南岸中心”(Southbank centre) 的三大主建筑之一,拥有2900个座席.
语音是语言三要素之一,语音教学不能忽视.帮助学生过好语音关,是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过好语音关,不仅可以保证单词读正确,也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更可以让学生增强自信,激发学习
期刊
中职语文教学,因学生重“专业课”轻“基础课”,教师施教又缺乏“中职味”而没有发挥好优势.那么,如何搞好中职语文教学?教师要奉献爱心,认识中职语文教学的优越性,探索教学
作文是人们系统地表达知识和经验、思想和情感的书面语言形式,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因此,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开拓思维空间,无疑是指导学生习作的一条有效途径。然而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人云亦云成了学生的通病:写人,则千人一面;状物,则万物一色;叙事说理,则拾人牙慧,“创新”成了“空口号”。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生活经验匮乏、知识面狭窄导致思维受到局限。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丰富
教师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和根本,是学校发展动力和活力的源泉。成都外国语学校结合学校自身的特点和发展需要,积极探索符合新入职教师成长需求的特色校本培训模式,帮助他们尽快完成观念和角色的转变,达到职业教师的基本要求。这既从整体上提升了教师队伍整体的专业素养,保持了学校鲜明的外语特色,又发挥了学校自身的造血功能,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实施新教师校本培训的背景  成都外国语学校自1989
挪威的建筑设计公司Various Architects设计了世界上最大的可移动演出剧场。该剧场为2009年世界巡回演出“ID-心灵验证”设计,是一座独特的、可拆卸移动的演出场馆。目前,该
虽然我国普及英语教育已多年,但还是一直存在着一种“聋哑症”现象,有些学生学英语多年,能读能写,但在听、说方面始终比较薄弱.因此,作为新时代小学英语教师的我们要想尽方法
期刊
本文将追本溯源先探究手风琴的传入、不同时期手风琴音乐的特点、手风琴在当下中国多元化文化背景下的形成和发展、多元化文化背景下的中国手风琴音乐的传播方式、多元化文化
由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专业委员会主办、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的“第六届全国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学术研讨会”于2015年11月13—15日在云南师范大学召开。  会议的主题为“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研究的国际视野与本土探索”,下设议题包括:全球化视野下的外语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培养机制/专业发展规划对比研究;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理论与实践的本土化探索;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环境研究;外语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