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如今,环境问题成为我国小康社会建设、关乎人民福祉的关键点,中国经济进行“绿色”改革刻不容缓。中国金融市场日渐成熟时,债券也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融资工具,绿色债券市场也是中国绿色金融体系中极其重要一环。本文从绿色债券发展的政策角度出发,为我国绿色债券发展的相关问题提出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建议。
【关键词】绿色金融 债券市场 绿色债券
一、引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首次明确了将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列为国家生态文明计划的重要步骤。经济结构调整和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大量的绿色资金支持,利用债券市场可以满足中国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型的部分资金需求,并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但是,虽然目前我国的绿色债券总发行量占全球发行量的比重越来越大,但与国际上已经成熟的绿色债券运行机制相比,仍存在很多不足。
二、概述
(一)绿色债券内涵
债券的本质是债的证明书,具有法律效力,债券是投资者和发行者之前债权债务关系的证明。幸泽林(2016)指出国际上绿色债券的概念从广义角度来说,指一切与环境保护为目的相关的债券;狭义上就仅指气候债券,即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金融工具。
王瑶(2015)定义绿色债券首先具有普通债券的基本功能和特点,与普通债券相比,绿色债券对“绿色效益”提出了要求,其募集到的资金,必须投向可再生能源、可持续交通、能源效率改进等绿色项目。
实际角度上,可以认为绿色债券是一种能把资本运用于绿色项目的营销手段,又能使债券购买者或投资者区别此类绿色项目的标志。
(二)绿色债券特征
绿色债券在形式上与普通债券并无明显差异,除在收益的使用上须具有透明度外,绿色债券又有其着期限长、信用高、发行成本低的特点。且因为绿色债券是基于特定的项目发行的,除专业第三方的认证外资金支出部分必须有详细的报告说明。为了支持绿色债券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政府会进行扶持政策。
三、我国绿色债券的发展现状
(一)绿色债券规模不断扩大
中国的金融体系是一个银行主导的体系,国家政策对金融系统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同时,也暴露突出过度依赖银行贷款和短期高成本债务。构建完善的绿色金融体系是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世界第三大债券市场,无论是《京都合约》的规定还是全球节能减排责任上都有自己不可推卸的大国责任。
央行指出,预计从2015年到2020年,非金融企业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总规模的比重将从17.2%提高到25%左右,债券市场余额占GDP比例将提高到100%。2014年,中国GDP总量为63.61万亿元,债券余额为35.9万亿元,占比约为56.43%。若GDP年增速按6.5%计算,2020年中国GDP总量将会达到92.82万亿元。若届时债券市场余额占GDP比例达到100%,那意味着在2015~2020年,中国债券市场有超过57万亿元的发展空间。
(二)债券市场的结构多样化
中国的债券市场与其他任何债券市场一样,包括:发行人、投资者、监管机构和中介机构。根据中国债券信息2017年上半年的统计数据,中国的企业债券在债券市场的发行量中所占份额过小(5%)。
我国发行的债券中最大的份额来自于政府类(65%)。政策性银行(27%)即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发行的债券占绝大多数(共57%)。随着我国进一步推进金融自由化原则,允许地方政府直接发行地方债券,相比之前,地方政府现在拥有更多的发行主动权。
(三)绿色债券标准差异化
目前,與国际上认证度最高的绿色债券原则(CBP)和气候债券标准(CBI)相比,我国《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和《绿色债券发行指引》中的项目类别基本上与国际指引和标准基本相一致。但是,我国的合格绿色项目类型与国际绿色债券市场的标准有不同之处,尤其是化石燃料项目。
未来,我国将与国际指引和标准进行双向协调,结合我国国情通过现有的国际指引、标准和实践来明确绿色项目的界定。
四、我国绿色债券的发展阻碍与政策建议
(一)存在问题
第一,缺乏完备的核查和执行系统。现阶段,我国人民银行目前已有的征信系统中并没有环保部门对企业的评估指标数据,同时,各个企业根据环保部门要求所提供的信息,和绿色金融债券的要求不一定相同。对于绿色金融监管部门和环保部门之间一直信息传递滞后,其很难获取关于国家监控范围外企业、项目环保的违规讯息。如此以来,进行绿色金融业务就必然暴露在较高的风险下,这种情况严重打击了市场各方参与绿色债券业务的积极性。
第二,绿色债券业务的交易成本过高。中国债券市场结构较为复杂,主要表现为市场分割和监管分散。其一,从发行市场来看,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市场准入限制,不同品种的债券市场没有完全连通。其二,我国有多家监管机构负责监管不同类型的发行人,这就出现了国内绿色债券的指引和规则在项目分类、募集资金管理、信息披露、第三方认证以及激励措施等方面,均存在不同。
第三,中国的中介服务体系发展落后。中国绿色金融市场的发展日渐壮大,市场参与主体也日益增多,同时为专业的相关机构提供了广阔的中介服务市场。但是,金融市场的中介服务体系发展缓慢,国内的一些专业性服务机构,如信用评级机构、资产评估机构等发展有所欠缺,其他如第三方核证单位、政策性绿色银行等中介服务机构也尚未建立。
第四,绿色债券的普及度不高。绿色金融的发展是一项需要投入人力物力的系统性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形成共识和实际的持续性支持措施。但是,现在绿色金融的概念并没有在我国社会中普及开来,也不高度重视绿色债券的发展,除了更具有社会责任的政策性银行和大型商业银行以外,非金融企业发行绿色债券的积极性并不高。 (二)政策建议
第一,成立专业的绿色金融职能部门。针对我国市场分割、监管分散的问题,成立专业的绿色金融职能部门,其主要职责是协调金融、环保、监管、统计等多个部门的通力合作,进行执行、监督工作,然后再建立市场化征信制度等。部门在推动绿色债券发展方面,要协同有关债券市场的监管部门,构建一份发展绿色债券市场的共同程序。
第二,建立专业的中介服务体系。专业性的中介机构参与到绿色金融运作之中,这样可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和项目风险,促进绿色金融业务的开展。首先,要鼓励现有中介机构积极参与绿色金融业务,发展本土的第三方核证机构、绿色信用评级机构、专业方法学研究机构、独立的绿色金融业务登记结算平台等。此外,还需要设立绿色专项基金,主要用于支持环保业的发展,或者对环境污染重大事件受害者的赔偿等,在绿色金融难以涉及的方面进行互补作用,共同进行生态文明建设。
第三,扩大绿色债券市场应用范围。首先,积极鼓励地方政府通过绿色市政债券融资。可以给予地方政府额外或一定比例的绿色市政债券配额,给予其参与绿色市政债券、绿色项目增发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计划项目的权限。其次,可以设立专门为绿色市政收益债券和绿色PPP项目债券提供部分信用担保的中央政府基金。还要在公共示范和试点发行方面走在前列,提高潜在绿色资产融资机构发行绿色债券的积极性,增加绿色投资者的热情,吸引潜在投资者,通过政府参与减少整体市场的风险。
第四,推行全方位政策支持。首先,对于发行绿色债券的发行者,鼓励性地通过投资补助、担保补贴、债券贴息、基金注资等多种方式,支持绿色债券发行和绿色项目实施。对认购绿色债券的投资主体,推行类似购买国债所能享有的免税及利好政策。其次,为全方位支持绿色债券市场的稳步发展,灵活运用信用增级制度对绿色债券项目进行担保。政府通过信用增级对特定项目的绿色债券提供信用担保,可以有效降低融资成本,激励非金融企业通过绿色债券满足融资需求。
五、结论
现如今,中国的绿色债券市场处于蓬勃发展的机遇期,完善的绿色债券市场是我国生态文明体系的建设与绿色金融体系的构建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的一环。我国经济绿色发展亟需绿色证券市场的直接融资和资源配置功能,解决金融领域的市场失灵问题,将稀缺的资源配置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领域中,切实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和环境的三效一统一发展。
参考文献
[1]气候债券组织.发展中国绿色债券市场:中国金融格局变化背景下给决策者的建议[R].2015.
[2]王遥,徐楠.中国绿色债券发展及中外标准比较研究[J].金融论坛,2016(2):29-38.
[3]万志宏,曾刚.国际绿色债券市场:现状、经验与启示[J].金融论坛,2016(2):39-45.
[4]天大研究院课题组,王元龙,马昀,等.中国绿色金融体系:构建与发展战略[J].财贸经济,2011(10):38-46.
[5]幸泽林,易凤.国际绿色债券实践探索与比较研究[J].武汉金融,2016(3):45-46.
作者简介:柯蕊(1991-),女,汉族,现就读于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金融監管。
【关键词】绿色金融 债券市场 绿色债券
一、引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首次明确了将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列为国家生态文明计划的重要步骤。经济结构调整和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大量的绿色资金支持,利用债券市场可以满足中国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型的部分资金需求,并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但是,虽然目前我国的绿色债券总发行量占全球发行量的比重越来越大,但与国际上已经成熟的绿色债券运行机制相比,仍存在很多不足。
二、概述
(一)绿色债券内涵
债券的本质是债的证明书,具有法律效力,债券是投资者和发行者之前债权债务关系的证明。幸泽林(2016)指出国际上绿色债券的概念从广义角度来说,指一切与环境保护为目的相关的债券;狭义上就仅指气候债券,即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金融工具。
王瑶(2015)定义绿色债券首先具有普通债券的基本功能和特点,与普通债券相比,绿色债券对“绿色效益”提出了要求,其募集到的资金,必须投向可再生能源、可持续交通、能源效率改进等绿色项目。
实际角度上,可以认为绿色债券是一种能把资本运用于绿色项目的营销手段,又能使债券购买者或投资者区别此类绿色项目的标志。
(二)绿色债券特征
绿色债券在形式上与普通债券并无明显差异,除在收益的使用上须具有透明度外,绿色债券又有其着期限长、信用高、发行成本低的特点。且因为绿色债券是基于特定的项目发行的,除专业第三方的认证外资金支出部分必须有详细的报告说明。为了支持绿色债券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政府会进行扶持政策。
三、我国绿色债券的发展现状
(一)绿色债券规模不断扩大
中国的金融体系是一个银行主导的体系,国家政策对金融系统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同时,也暴露突出过度依赖银行贷款和短期高成本债务。构建完善的绿色金融体系是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世界第三大债券市场,无论是《京都合约》的规定还是全球节能减排责任上都有自己不可推卸的大国责任。
央行指出,预计从2015年到2020年,非金融企业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总规模的比重将从17.2%提高到25%左右,债券市场余额占GDP比例将提高到100%。2014年,中国GDP总量为63.61万亿元,债券余额为35.9万亿元,占比约为56.43%。若GDP年增速按6.5%计算,2020年中国GDP总量将会达到92.82万亿元。若届时债券市场余额占GDP比例达到100%,那意味着在2015~2020年,中国债券市场有超过57万亿元的发展空间。
(二)债券市场的结构多样化
中国的债券市场与其他任何债券市场一样,包括:发行人、投资者、监管机构和中介机构。根据中国债券信息2017年上半年的统计数据,中国的企业债券在债券市场的发行量中所占份额过小(5%)。
我国发行的债券中最大的份额来自于政府类(65%)。政策性银行(27%)即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发行的债券占绝大多数(共57%)。随着我国进一步推进金融自由化原则,允许地方政府直接发行地方债券,相比之前,地方政府现在拥有更多的发行主动权。
(三)绿色债券标准差异化
目前,與国际上认证度最高的绿色债券原则(CBP)和气候债券标准(CBI)相比,我国《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和《绿色债券发行指引》中的项目类别基本上与国际指引和标准基本相一致。但是,我国的合格绿色项目类型与国际绿色债券市场的标准有不同之处,尤其是化石燃料项目。
未来,我国将与国际指引和标准进行双向协调,结合我国国情通过现有的国际指引、标准和实践来明确绿色项目的界定。
四、我国绿色债券的发展阻碍与政策建议
(一)存在问题
第一,缺乏完备的核查和执行系统。现阶段,我国人民银行目前已有的征信系统中并没有环保部门对企业的评估指标数据,同时,各个企业根据环保部门要求所提供的信息,和绿色金融债券的要求不一定相同。对于绿色金融监管部门和环保部门之间一直信息传递滞后,其很难获取关于国家监控范围外企业、项目环保的违规讯息。如此以来,进行绿色金融业务就必然暴露在较高的风险下,这种情况严重打击了市场各方参与绿色债券业务的积极性。
第二,绿色债券业务的交易成本过高。中国债券市场结构较为复杂,主要表现为市场分割和监管分散。其一,从发行市场来看,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市场准入限制,不同品种的债券市场没有完全连通。其二,我国有多家监管机构负责监管不同类型的发行人,这就出现了国内绿色债券的指引和规则在项目分类、募集资金管理、信息披露、第三方认证以及激励措施等方面,均存在不同。
第三,中国的中介服务体系发展落后。中国绿色金融市场的发展日渐壮大,市场参与主体也日益增多,同时为专业的相关机构提供了广阔的中介服务市场。但是,金融市场的中介服务体系发展缓慢,国内的一些专业性服务机构,如信用评级机构、资产评估机构等发展有所欠缺,其他如第三方核证单位、政策性绿色银行等中介服务机构也尚未建立。
第四,绿色债券的普及度不高。绿色金融的发展是一项需要投入人力物力的系统性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形成共识和实际的持续性支持措施。但是,现在绿色金融的概念并没有在我国社会中普及开来,也不高度重视绿色债券的发展,除了更具有社会责任的政策性银行和大型商业银行以外,非金融企业发行绿色债券的积极性并不高。 (二)政策建议
第一,成立专业的绿色金融职能部门。针对我国市场分割、监管分散的问题,成立专业的绿色金融职能部门,其主要职责是协调金融、环保、监管、统计等多个部门的通力合作,进行执行、监督工作,然后再建立市场化征信制度等。部门在推动绿色债券发展方面,要协同有关债券市场的监管部门,构建一份发展绿色债券市场的共同程序。
第二,建立专业的中介服务体系。专业性的中介机构参与到绿色金融运作之中,这样可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和项目风险,促进绿色金融业务的开展。首先,要鼓励现有中介机构积极参与绿色金融业务,发展本土的第三方核证机构、绿色信用评级机构、专业方法学研究机构、独立的绿色金融业务登记结算平台等。此外,还需要设立绿色专项基金,主要用于支持环保业的发展,或者对环境污染重大事件受害者的赔偿等,在绿色金融难以涉及的方面进行互补作用,共同进行生态文明建设。
第三,扩大绿色债券市场应用范围。首先,积极鼓励地方政府通过绿色市政债券融资。可以给予地方政府额外或一定比例的绿色市政债券配额,给予其参与绿色市政债券、绿色项目增发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计划项目的权限。其次,可以设立专门为绿色市政收益债券和绿色PPP项目债券提供部分信用担保的中央政府基金。还要在公共示范和试点发行方面走在前列,提高潜在绿色资产融资机构发行绿色债券的积极性,增加绿色投资者的热情,吸引潜在投资者,通过政府参与减少整体市场的风险。
第四,推行全方位政策支持。首先,对于发行绿色债券的发行者,鼓励性地通过投资补助、担保补贴、债券贴息、基金注资等多种方式,支持绿色债券发行和绿色项目实施。对认购绿色债券的投资主体,推行类似购买国债所能享有的免税及利好政策。其次,为全方位支持绿色债券市场的稳步发展,灵活运用信用增级制度对绿色债券项目进行担保。政府通过信用增级对特定项目的绿色债券提供信用担保,可以有效降低融资成本,激励非金融企业通过绿色债券满足融资需求。
五、结论
现如今,中国的绿色债券市场处于蓬勃发展的机遇期,完善的绿色债券市场是我国生态文明体系的建设与绿色金融体系的构建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的一环。我国经济绿色发展亟需绿色证券市场的直接融资和资源配置功能,解决金融领域的市场失灵问题,将稀缺的资源配置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领域中,切实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和环境的三效一统一发展。
参考文献
[1]气候债券组织.发展中国绿色债券市场:中国金融格局变化背景下给决策者的建议[R].2015.
[2]王遥,徐楠.中国绿色债券发展及中外标准比较研究[J].金融论坛,2016(2):29-38.
[3]万志宏,曾刚.国际绿色债券市场:现状、经验与启示[J].金融论坛,2016(2):39-45.
[4]天大研究院课题组,王元龙,马昀,等.中国绿色金融体系:构建与发展战略[J].财贸经济,2011(10):38-46.
[5]幸泽林,易凤.国际绿色债券实践探索与比较研究[J].武汉金融,2016(3):45-46.
作者简介:柯蕊(1991-),女,汉族,现就读于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金融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