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写作业”更具魅力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zu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几年,关于学生写作业引发的家庭矛盾和家校矛盾日益增多。很多家长希望孩子既能成绩优异,又不用家长操心,自主成才。据《中国中小学写作业压力报告》显示,75.79%的家庭曾因写作业问题导致夫妻关系紧张、亲子矛盾升级。作业问题是造成中国家长幸福感下降、亲子关系恶化的罪魁祸首。文章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研究型作业;“有空间”;“有艺术”;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27-0009-02
  引 言
  作业的布置是一门艺术。高效的作业一定藏着学生独特的思考。作业的形式应是多种多样的,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应用知识,形成综合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大背景下,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确立以学生为本、学以致用的作业观,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人格得以尊重,使每个学生得到真正的发展。
  一线教师可以通过作业来检验学生每天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从作业中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漏洞”。目前,小学生的作业除了解题还是解题,甚至有一些学生早早地问教师要了作业,然后急匆匆地赶着“写”作业,而忽视了其中的思考与探究,导致作业低效甚至是无效。因此,我们教师常常困惑为什么学生做过的题目,考试时又做错了。原因很简单,学生是为做作业而做作业。
  教师要布置一份有趣的受欢迎的作业,让学生在作业中尝到甜头,让兴趣与思考、探究并存。那么,如何让作业独特有趣,让学生喜欢上写作业呢?首先是量的控制。教师要留出时间让学生思考,千万不能让学生因为作业量大而产生急躁的情绪。很多一线教师总怕学生做少了题,然后布置了大量的习题。题目一多,学生就会急躁,导致思考时间缩水,质量反而不高。其次是留出一定的空间。教师要让数学题生动有趣,可以涂涂画画,可以编个故事,要留出空间让学生表达。最后是分享优秀作业。优秀的作业一定是学生认真积极思考的结晶。作业的点评很重要,教师要让学生从分享的优秀作业中有所收获。
  一、布置“有空间”的作业——让概念更具思考性
  小学生在学习概念时喜欢记忆背诵概念,对概念往往缺乏自己的理解,导致记得快,忘得也快。这样的学习是肤浅的,也让数学学习变得乏味。数学概念一般比较精简,是判断和推理的起点,所以概念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没有正确的概念,就不可能有正确的判断和推理,更谈不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六下“圆柱和圆锥”中圆柱和圆锥的关系时,学生也知道这个关系——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对于这样一个知识点的考查,教师设置了比较直观的判断题,也设置了填空题。尽管一提再提,但是学生还是一错再错,尤其是对这个知识点进行变化时,如下所示。
  (1)圆锥和圆柱体积相等,底面积相等,圆锥的高是圆柱高的( )。
  (2)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积差是2.4立方分米,圆锥的体积是( )。
  (3)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那么圆柱和圆锥一定等底等高。( )
  ……
  针对这样一个有关概念的难点,教师就可以布置学生关于“圆锥与圆柱的体积关系”的思考题。有些教师担心学生无从下手,甚至没有收获。恰恰相反,学生对这道题目的思考非常精彩。因为没有太多的限制,学生反而有了自己思考的空间。
  圆柱和圆锥像是一对双胞胎,它们在很多题目中会同时出现。所以,有的学生就将这样的一个联系和区别,通过一个故事描述了出来,既有趣,又形象生动。学生一起分享后,就对这样的关系有了深刻的印象。
  在概念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顺利地获取有关概念,教师常常要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思考。同样的题目,因为有足够的思考空间,所以题目会更具价值和意义。郑毓信教授认为,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主要是让学生逐步学会更清晰、更深入、更全面、更合理地思考,并能努力提升思维的整体性和灵活性、自觉性和创造性等。因此教师要思考和设计“有空间”的作业,只有在学生乐于完成的情况下,才能让学生对概念进行更深刻的思考。学生通过自己的比较、分析,最后再总结概括出概念的过程,可以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二、布置操作性作业——让知识更具挑战性
  数学作业不能是单纯模仿和记忆的作业,只有具有挑战性的作业,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动手、探究、交流与实践,进而真正地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数学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作业时要考虑学生的差异和学习需求,从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出发,给他们布置一些具有操作性的作业,让他们动手实践。对于完成情况较好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进而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入数学学习之中。
  例如,在进行完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教学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并让每组学生准备好皮尺去测量足球场、沙地等的长和宽,然后计算出它们的面积。在他们测量完成后,教师要让他们将测量的方法、过程及计算的结果写出来。再比如,在学习完比例尺的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以根据校园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并采用合适的比例尺将学校的平面图画出来。教师布置操作性的作业,不但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而且还能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让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都得到提高。
  三、布置“有艺术”的作业——让知识变得更系统
  数学作业好像永远都在“做”的路上,教师常常用所谓的习题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巩固,因此,学生有种做不完的试卷的感觉。这样会导致学生缺少归纳、整理、反思,无法建立知识体系。
  心理学家通过大量实验证明,儿童通过早期绘画所获得的知识与经验,可以把智商提高30%。因此,教师给学生布置涂涂画画的数学小报这种作业,不仅能让学生把数学知识和绘画融合在一起,而且还能让学生喜欢上數学作业,最终制成一份属于自己的知识点小报。   学生都是天生的设计师和画家,有的学生会用漫画的形式讲述一道错题,有的学生会通过一则有趣的童话故事讲述一个知识点,还有的学生则会通过对比的形式……将艺术的种子种植在学生心中,教师通过一些发散性的活动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层次性。整个过程中学生积极性很高,每个学生的作业都有各自的亮点。
  四、布置“有意义”的作业——让知识更具生活化
  教师布置作业时不妨让作业形式多样,有新意,尽量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每学期,教师都会设计一些实践活动。数学实践活动课即以数学知识为核心的实践活动课程。这样的课程,形式丰富多样,趣味性更高,开放性更强,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还可以使学生对数学的掌握从理论知识层面有效地跨越到实践应用层面,实现理论知识理解与应用能力的同步提升。
  在教学苏教版三下“认识1千米”时,尽管教师在课堂上很形象地描述了绕操场2圈半就是1千米,但是对于学生而言,“纸上得来终觉浅”。所以,教师设计了“小脚丫丈量1千米”活动。
  行走之前,教师先告知学生,从学校出发至绿城公寓北门口的距离差不多是1千米。这是学生熟悉的一条路线,教师让学生思考并记录自己的想法。
  (1)你先估计行走1千米要用多长时间?(记录)
  (2)你用什么速度?怎样可以测出自己的速度。(小组合作)
  走完之后,根据自己的情况再次进行统计。
  (1)我实际行走1千米,用了( )分。
  (2)我的感受是                                  。
  (3)上学高峰期,经常会出现拥堵现象。如果我家和学校的距离在1千米左右,那么该如何规划自己的上学方式和上学出发时间?我又会以怎样的方式和父母沟通呢?
  (4)根据调查结果,写一份合理上学的建议书。
  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知1千米的距离,还能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了这个过程之后,也能根据时间来改变上学的方式。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数学方面的体验,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加强学生对数学的感性认识,还能让学生感受到绿色出行的重要性。若有一部分学生因为这次活动而选择绿色出行的话,则是一种额外的收获。
  目前,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将知识与实践合二为一。实践活动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发展过程,主动地发现知识,了解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可以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结 语
  改变学习的方式,可以从一次有趣的作业开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与时俱进,对固有的模式进行合理的改革。教师布置一份有趣的作业,能让学生喜欢上数学,喜欢上研究、思考、探索,真正凸显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而这,才是研究型作业真正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参考文献]
  [1]田亚密.让数学作业更具魅力[J].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2(7).
  [2]李卫玲.如何让孩子快乐地写作业[J].才智,2008(24).
  作者简介:黄海林(1982— ),女,江苏南通人,  小學高级教师,本科。
其他文献
摘 要:“慕课”作为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与小学语文教学有很好的契合点,不仅可以改善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还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利用“慕课”资源,可以引导学生更有效地进行课前预习;引入“慕课”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突破教学重、难点;运用“慕课”资料,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  关键词:“慕课”;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数学实验是一种探究性的活动过程,也是提高数学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实验操作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突破学习难点,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使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实验;内涵价值;数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32-003
期刊
摘 要:自新课程改革以来,音乐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欣赏是不可缺少的部分。音乐欣赏是通过听的方式来感受具体的音乐作品,并从中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关键词:音乐教学;音乐欣赏;小学音乐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32-0090-02  引 言  不久
期刊
摘 要:丰富多样的少数民族歌曲是我国珍贵的文化瑰宝,其在中小学义务教育教材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各民族的不同风俗和语言习惯,加上小学中高学段学生变声期的逐步到来而引起的心理变化及学生认知能力不断增强带来的学习习惯变化,导致少数民族歌曲歌唱教学在小学中高学段存在很多困难。本文以藏族民歌《巴塘连北京》为例,对舞蹈律动、歌曲乐谱、乐理知识难点这三个教学环节进行反复摸索、推敲、试教,探索出了一些有效的教
期刊
摘 要:新课标倡导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笔者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从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维度出发,设计了“力的合成”教学方案,对人教版教材顺序做出调整,补充了“力的合成定则的计算法——余弦定理”。并在此基础上,着重讨论了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发展学生物理思维品质,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教学设计;教材编排  一、设计意图  “
期刊
摘 要:论证能力是学生应具备的关键能力之一,论证和推理是科学教学的核心。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实验的过程中设定阶段目标,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做好实验现象、数据的记录,得出科学结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创造论證的机会,让每个学生经历运用现象和数据作为论据来推理结论的过程。文章作者提出,真正的探究应该发生在学生的头脑中,教师要在论证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居家在线学习存在一定的低效问题,文章尝试从在线课程设计的角度探寻问题解决途径。教师在进行在线课程设计时应以核心素养为导向,遵循学生立场、生活视野、故事化表达的理念,可以采用微课程、直播回放课程两种形式,充分考虑学情、共同约定并强调学习规则,特别要注重学习活动设计。文章作者将课程通过项目式学习运用在混合学习环境下的社团教学中,提出了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混合学习模式,值得中小学一线教师尝试和探索
期刊
摘 要:开放式看图写话作为在新课程改革下诞生的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引导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学会基本的读写方法。文章在分析小学语文看图写话教学现状和阐述开放式看图写话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提出几点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实行开放式看图写话的有效措施,同大家共同探讨。  关键词:开放式写作;写作能力;看图写话  写作是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低年级的作文都是以看图写话
期刊
摘 要: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共同价值、行为、思想的综合,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促进学校办学质量的精神载体。在新课改不断深化的今天,学校要想不断进步,就必须重视创建特色学校,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文章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指导,对建设特色学校、打造校园文化、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特色学校;陶行知教育思想;校园文化  陶行知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将他的教学理念和生活教育理论运用到学校教育改革当
期刊
摘 要: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快乐”一直是作文写作中缺少的元素,然而处在小学这一阶段的学生,本来就应该是阳光、积极、快乐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关注快乐教学。只有学生自身快乐起来,学生所写出的作文才会更加生动,学生在写作时的思考才会更加全面,从而进一步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文章作者就如何进行快乐作文教学进行论述,希望可以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