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渣”逆袭,是因为操心老妈对成绩置之不理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htyyu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儿高考分数一出来,所有人包括她自己都很意外。
  从小到大的中等生,一路普通学校上过来,除了半途而废的英语和奥数,没正经上过什么课外班,从小到大开家长会,我都是低着头,等老师表扬最近学习有进步的同学时,才抬头看看有没有女儿的名字……
  女儿怎么能从当时中考的区7000多名冲到高考时的市100多名呢?按照流行的说法,像她这样的不就是输在起跑线上的孩子吗?除了高考改革拿掉难题、怪题的客观原因,这个一直自嘲为“学渣”的孩子难道是一夜变成“学霸”的吗?
  家长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女儿小时候一直是个无忧无虑、单纯快乐的孩子,烦恼是从小学高年级开始的。因为班里大多数孩子都在上课外班,像她这样就靠课上学习的孩子慢慢感到吃力了,也慢慢体会到学习成绩关乎自己在同学中的地位,笑容没那么多了,小学毕业前,她居然会担心地问:“妈妈,我有学上吗?”
  初中的逆反期,女儿学业大幅下滑,最后考上的是第八志愿的高中,如果我们报志愿再乐观一些,就可能没有高中上了。拿到成绩那天,她伤心地哭了一场,那时我的心情很沮丧,也很失望,觉得她三年后能上个普通本科就不错了。
  现在回想起来,女儿上初中那三年,我管得最多,最费心,也是我最痛苦的三年,情绪关键词基本就是:忧虑、抱怨、纠结。
  那时我不明白,既然没有人能用忧虑使寿数增加一刻,谁又能用忧虑使孩子的分数增加一分呢?抱怨其实相当于诅咒,不明白纠结的后果只能是痛苦,只能使亲子关系越来越恶性循环。
  当我们不满意孩子的表现、分数和成绩时,很难不焦虑、不抱怨、不生气,而这些负面心态孩子是能感受到的。孩子天生就会观颜察色、听音读心,像雷达一样接受父母内心真实的信息,咱们的焦虑、抱怨和生气就会转化为一种不被信任、不被欣赏、不被肯定的压力。
  接纳、相信和祝福孩子,让孩子为自己负责
  从我得到的周边朋友的愿望统计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父母对孩子的愿望,第一高频词是健康,然后是平安、自信、快乐,做自己喜欢的事,成为最好的自己……
  父母的愿望清单里,没有考试分数,没有成绩排名,没有学历!
  回到我女儿的故事上来。
  女儿上高一时,报社安排我上新闻版的夜班,下午四点上班,有时半夜下班,有时天亮前下班。


  生活规律和孩子正好反过来,时间和精力也不够用。这下我这个管控型的母亲不得不放手,不得不努力把原来每天的忧虑、纠结和抱怨,变成对孩子的接纳、相信和祝福。
  接纳她,不管她成绩好不好都是我的女儿,不管这世界如何评价她都是我最亲的宝贝;相信她,每个孩子内心深处都想学习好,都想成为父母的骄傲,相信孩子会力尽所能;祝福她,把担心抱怨的负面情绪转化为“盼着孩子好”的正面情绪,相信孩子是上帝所赐,只是借着父母来到这个世界,并不属于父母,我们只能尽做父母的本分,帮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当我开始转念,孩子慢慢地发生了转变。虽然离我心目中刻苦学习的好学生还很远:高一时她竞聘上了学校杂志社社长,成天忙着编杂志,直到高三别的同学都放弃了,她还在坚持;高二忙着拍微電影,担任张罗拍摄场地、摄影器材、道具、演员等杂事的制片……
  在我看来,这不都是玩儿吗?跟高考有关系吗?能帮助你上大学吗?
  到了高三,人家在书桌上贴了一张标语:高考,我要发飙了!
  我心想,别人苦学了十一年,你才开始发飙,行吗?
  不管行不行,我都不得不完全放下焦虑,让孩子为自己负责。那段时间我的同事陈中原老师的一番话,给了我很大的鼓励。
  他儿子高中时是上清华大学的苗子,高二时发起全国中学生网页设计大赛,整整一年沉迷其中。
  校长、教务主任和班主任急了,一起来找家长,希望大家一起做孩子的工作。陈中原老师说:“孩子可以有考上清华的体验,也可以有考不上清华的体验;可以有一次就考上大学的体验,也可以有考几次才考上大学的体验。上清华并不是人生唯一的路,他自己坚持要做的事情,我支持他!”
  后来陈老师的儿子果然没有考上清华,但他在高二的活动中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和职业方向,现在从事IT行业,干得非常得心应手。
  这就像两个人合力抬一桶水,初中的时候我不停地提醒女儿要走稳、水面要平、要留心脚下,结果水桶离我越来越近,学习仿佛成了我的事情,她好像是为我学的。
  现在我不问了,水桶慢慢地滑到她那边,逐渐成了她自己的事情。包括后来当她宁可放弃十分的高考加分也要报考外地的大学时,我明知很可惜但也支持她;当她决定离开北京去台湾上大学时,我心里明明不舍也支持她,因为我想起了我对老天爷要的三个愿望:我希望她善良正直、身心健康、积极乐观,只要能成为这样的人,到哪里上大学都一样。
  父母的爱和尊重比物质付出更重要
  那么高中三年我这个当妈的管什么呢?
  每天晚上十一点必须睡觉,写不完作业到点也必须关灯;每天早上要吃丰盛的早餐,有水果蔬菜、肉蛋奶和坚果,吃得好才有能量上一天的课;每天分担家务劳动,三间屋子每天扫地、拖地,每天遛狗,高考前一天也不例外;从洗手间洗漱出来要把地上掉的头发绕起来,用过的洗手台要清理干净,睡觉前头发要吹干……
  一句话:只管生活不管学习,考上什么大学是她的责任,她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是我的责任。
  她在母亲节给我寄来的明信片上写着,“谢谢您充分尊重我的选择,让我考来这里,我一个人来台北真的长大了许多,也在学着管理时间和钱,努力变成您一样优秀能干的人……”
  她的话让我知道,孩子感谢的不是父母物质上的付出,而是对她充分的尊重。这尊重流露出的信任,让她有力量独自面对未来的生活,让她有信心按照自己的天性成长为最好的自己。她的话让我知道,家庭教育就是人生的起跑线,父母的爱和尊重才是孩子心底最渴望的起跑线。
  未来的竞争力已经不只是知识
  女儿的转变让我深深明白了:不要等到孩子上了高中才开始转变心态,也不要被“成绩不理想就是学渣”这样的谎言所蒙蔽。
  现在是信息时代,知识不是竞争力,对知识的好奇、渴望和学习能力才是竞争力。孩子未来面临的职业环境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从信息时代转向概念时代,改变会更多、更猛、更快、更不可测,幸福与自我实现是人生的核心。
  不要把眼光盯在知识学习上,每一年都有25%的知识被淘汰,未来的主人翁第一要有感性的思考力,第二要有生涯应变能力和创造力,第三要有让自己幸福的能力,让自己不管是否成功都能幸福。
  著名未来学家丹尼尔·平克说,未来的主人翁需要有六种技能:设计感、讲故事的能力、整合事物的能力、共情能力、会玩、能找到意义感。也就是说,未来的成功人士,不是会走路的书架,而是有品位,会讲故事,能跨界,有人味儿,会玩儿,而且有点自己小追求的人。
其他文献
时代不同了,有些思維得改变了  我们这代人属于啥也“没赶上”。没赶上毕业包分配,没赶上福利分房,好不容易生了孩子,发现竟然也没赶上可以理直气壮地跟孩子讲“我走的桥比你走的路多,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面多”。  这个延续几代的古训,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被彻底颠覆了。自打有了孩子,觉得自己分分秒被拍死在沙滩上……而且是心甘情愿的。感觉孩子真是一种神奇的存在,比大人纯净、智慧、大度。  所以,当孩子有什么事儿
期刊
2015年10月,习近平主席访问英国期间,看了BBC制作的纪录片《我们的孩子够强吗》之后,深情亦深刻地说:“中国的孩子玩得太少了,要让他们多玩一玩。”  此话一出,相信不仅是我,包括大多数家长听到都会点头称赞,孩子们闻之更欢呼雀跃,这可是他们最想说而又不敢说的话。  国家体育总局在2015年末发布的一份“关于我国青少年体育锻炼”公报中显示,44.2%的青少年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是“害怕影响学习”,
期刊
今天风好大,路易从外面回家来了一句话:“家里没有树,所以没有风。” 我们不打算粗暴地推翻路易的观察“成果”,等待他自己有一天去发现新的“真相”。  我问路易:“空气净化器是干嘛用的?”“是宝宝玩的。” (你的玩具真高级。)“那沙发呢?”“是宝宝跳的。”“衣柜又是用来干嘛的?” “是用来开门的。”“栏杆呢?”“是用来摇的。”“那枕头是干啥用的呢?” “是扔床底下用的。”  出门旅游,路易发现:“坐火
期刊
老爹:  老师在课上讲了一个女权的题目,说女权不仅是帮助女性,男性也在分享它带来的好处。一开始不知道老师说些啥,以为女性在给男人提要求。世上好像并不存在一个明显的男女权利上的战争,即便是争论,在美国感觉不到多少刺眼的性别歧视,似乎看到更多对女性的尊重和礼让。在现在的中国,原先很可笑的一些事是不是也少了?重男轻女,不让女孩子上学,啥的。我奉命写了一千五百字的女权作业,老师觉得写得淡,观点散。  欧洲
期刊
下旬刊读者的疑问: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有各种焦虑,为孩子生病焦虑,为孩子升学焦虑,为食品安全焦虑,为雾霾焦虑,网上说中国孩子的问题就是因为“焦虑的母亲和缺席的父亲”,我感到很自责,可是却不知道如何改变。  孟迁老师回答:  首先焦虑是特别正常的,不要为自己的焦虑而焦虑。焦虑特别正常,不焦虑才不正常,因为我们信念系统中已经埋下了无数的隐藏炸弹,只要触及,我们就处在焦虑当中。  第二点,焦虑不是
期刊
和游游一起翻开《弟弟的世界》之前,我并不知道这是一个关于自闭症孩子的故事。等看到扉页写的“献给一直关心自闭症儿童的好友姜义村教授……”,我在那一刹那有退缩的冲动,但已经来不及。7岁半的游游,最近对“我没有说什么”比“我说了什么还敏感”,而我也并不确定,我这种总想让游在波折与哀伤面前转过身去的冲动,到底是出于妈妈保护的本能,还是只是因为我也不够勇敢。  带着一种小心翼翼的平静,我一頁一页地念下去。 
期刊
自从进入了美国小学一年级,女儿每天都会做一件事情——写短文玩儿。  她会自己先想一个有趣的题目,然后画一些奇形怪状的“云状图”“树状图”,用来说明故事主题和故事细节之间的关系……  再比如我前几天带着弟弟坐飞机,女儿就写了长长的一张表格给我,上面列出了所有“旅行用品”,其中包括:妈妈的日常用品、婴儿用品、工作用品三个大项,每个大项又包括若干小项……满满一页纸,我只要照着列表收拾东西就行。  我问女
期刊
一位曾经的美国同事,夫人身体不好,要钱治疗,两个孩子分别上小学和初中。工作之余,他常在Facebook上发广告,问哪家需要割草。一到周末,他就和十几岁的儿子出征,去帮人家割草补贴家用。别的爸妈在晒娃晒菜晒幸福,他晒自己和孩子割草后的浑身灰土,却频被朋友夸奖。  几个星期前,他们单位机构调整,他所在部门遭撤,他下了岗。几近断炊之际,儿子说,要不你把我割草的钱拿出来吧。又有一次,我看到他的帖子上说,女
期刊
有一年聚会,遇到了几个少时玩伴,大家都挺开心。有一个老大哥跟另一个哥们说:“哎,你还欠着我两万多个蛋儿哩!”大家愣了一下,哄堂大笑。  弹蛋儿,是我们小时候迷恋的一种游戏,每天放学都会玩一会儿,有些上瘾的,一直玩到天黑才回家,弄得两手黢黑。弹蛋儿也叫溜溜蛋儿,就是玻璃球,一般是单色的,有纯白的,叫白蛋儿,多数都带有一点绿色,据说那是吹灯泡用的原料。那时候商店里没有卖的,倒是有几个大孩子卖这个,估计
期刊
周末,我参加了一个艺术妈妈分享活动。主讲人说,父母要多用优秀的绘本给孩子“洗眼睛”。在她用ppt展示的优秀绘本中,有一本是安东尼·布朗的《梦想家威利》。  安东尼·布朗的绘本作品很多,也很有趣好玩。先前给三岁的元元读过的,仅仅只有最响当当的《我爸爸》和《我妈妈》。其他的,我觉得不太好讲,想等元元大一些再入手。  大猩猩威利是安东尼·布朗绘本世界的主角之一。在《梦想家威利》中,它藏身在一幅幅世界名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