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立足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作业设计策略,从落实因材施教,构建多层次作业;根据多种需要,构建多样性作业;立足学生兴趣,重视作业探究性三个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地理;作业设计
课后作业一直以来就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帮助学生巩固知识,進行反思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推进,一批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中小学的教学中开始流行,以学生为主、激发兴趣、探究性教学等不断刷新着人们的观念。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作业却总是被视为学生的巨大负担,被“妖魔化”,因而改革的进度也比较落后。实际上,作业本身无罪,学生的负担也主要是来自于传统教学模式下不合理的大量重复“劳动”,在新的教学背景下,作业也应该以一个全新的面貌继续在中小学的教学中发光发热。具体到高中地理的教学中,教师就需要结合本学科的学科特点和新时代的需要,进行个性化设计,不断发挥其积极作用。
一、落实因材施教,构建多层次作业
作业的难度设计一直以来就是作业布置的难点,无论是在哪个学段、哪个学科,由于学习能力和知识基础的不同,总有些学生无法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当然,也会有学生的学习领先教师的教学进度。在以往,由于作业是统一布置,故无论是学习进度领先的学生还是落后的学生,都无法通过作业高效地提升自己的地理素养,而这也正是传统作业“高量低效”的原因之一。在新的时代,教学效率不断地受到重视,而在作业设计方面,教师也需要构建多层次作业,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不同的需要,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工业的区位选择”这一节,教师就可以设计分层次的作业,其中,直接考查知识基础的为第一个层次,如“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等;而结合具体区域考查学生对知识点应用的为第二层次,如“美国汽车城底特律的工业区位变化和影响”,而高考题这种综合性较强的题则为第三档,如2019年全国高考卷Ⅰ选择题1~3。这样,教师设计分层作业让不同的学生完成不同的难度,更好地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提高了练习的效率,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作业“高量低效”现状。当然,在活动性作业中,通过合理的分工也能做到这一点。
二、根据多种需要,构建多样性作业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不仅包含的内容众多,同样也有着不同的实践形式,要求教师要立足生活,构建生活化作业。但高中地理的教学压力大,时间紧,抛开高考构建作业不现实,这就需要教师根据需要构建多样化作业,以不同的形式培养学生不同的能力,满足不同的要求。
例如,在“人口”这一知识点,在初次学习后教师就可以以“人口迁移”为调查对象,布置以“你身边的人口来源”为主题的社会调查作业,要求学生结成小组设计调查问卷,选择一个小区对所在地区人口从“出生地”“迁移原因”“年龄”“迁移时间”等多个方面进行调查,形成调查报告,以更好地锻炼学生地理实践力。而在高考前的总复习,由于时间更加紧张,教师即可以以近五年的高考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学生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应用能力。两种不同的作业分别起着不同的效果,究其原因为情境不同,对作业的需求不同。而教师根据需要构建多样化作业也能满足高中地理多样化的需要,一定程度上提高课后作业的练习效果。
三、立足学生兴趣,重视作业探究性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模式成为教师需要构建的主流课堂形式,这也对兴趣激发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除了课堂导入,课后作业这一环节也应当在学生兴趣的激发中发挥重要作用。对未知事物的好奇是学生普遍具有的品质之一,探究式教学是模仿科学研究构建的一种教学方式,能有效激起学生好奇心。这就需要教师将探究式教学与课后作业结合,布置探究性作业,不断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
例如,在“问题研究 家乡的农业园区会是怎么样”这一节,教师就可以布置探究性作业,将学生分成六至七人的小组,第一,让学生根据家乡的气候、水文、日照等自然地理条件选择适合当地的农作物,并对家乡的市场区位条件进行调查,得出当地最适宜发展的农业形式。第二,教师可以让学生查阅资料,对现在推行的生态农业模式进行了解,并根据家乡的基本自然情况和社会状况选择最适宜发展的几种生态农业模式。第三,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区位条件将家乡内部土地分类,针对不同的区域制定不同的发展战略,并画出农业规划图。这样,教师结合教材布置了探究性作业,用未解决的问题有效激发了学生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知识迁移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课后作业在高中的地理教学中有着巩固知识、促进反思等重要的作用。而教师需要落实因材施教原则布置分层作业,立足多种需要构建多样性作业,并以探究性作业激发学生兴趣。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新的教学形式下不断结合地理学科特色,充分发挥课后作业的作用,有效提高学生地理知识水平,培养其地理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赵连明.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地理作业设计新尝试[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16):44-45.
[2]杨雪寒,刘玉振.高中地理教材作业系统探究——以人教版“必修1”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22):16-17.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地理;作业设计
课后作业一直以来就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帮助学生巩固知识,進行反思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推进,一批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中小学的教学中开始流行,以学生为主、激发兴趣、探究性教学等不断刷新着人们的观念。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作业却总是被视为学生的巨大负担,被“妖魔化”,因而改革的进度也比较落后。实际上,作业本身无罪,学生的负担也主要是来自于传统教学模式下不合理的大量重复“劳动”,在新的教学背景下,作业也应该以一个全新的面貌继续在中小学的教学中发光发热。具体到高中地理的教学中,教师就需要结合本学科的学科特点和新时代的需要,进行个性化设计,不断发挥其积极作用。
一、落实因材施教,构建多层次作业
作业的难度设计一直以来就是作业布置的难点,无论是在哪个学段、哪个学科,由于学习能力和知识基础的不同,总有些学生无法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当然,也会有学生的学习领先教师的教学进度。在以往,由于作业是统一布置,故无论是学习进度领先的学生还是落后的学生,都无法通过作业高效地提升自己的地理素养,而这也正是传统作业“高量低效”的原因之一。在新的时代,教学效率不断地受到重视,而在作业设计方面,教师也需要构建多层次作业,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不同的需要,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工业的区位选择”这一节,教师就可以设计分层次的作业,其中,直接考查知识基础的为第一个层次,如“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等;而结合具体区域考查学生对知识点应用的为第二层次,如“美国汽车城底特律的工业区位变化和影响”,而高考题这种综合性较强的题则为第三档,如2019年全国高考卷Ⅰ选择题1~3。这样,教师设计分层作业让不同的学生完成不同的难度,更好地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提高了练习的效率,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作业“高量低效”现状。当然,在活动性作业中,通过合理的分工也能做到这一点。
二、根据多种需要,构建多样性作业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不仅包含的内容众多,同样也有着不同的实践形式,要求教师要立足生活,构建生活化作业。但高中地理的教学压力大,时间紧,抛开高考构建作业不现实,这就需要教师根据需要构建多样化作业,以不同的形式培养学生不同的能力,满足不同的要求。
例如,在“人口”这一知识点,在初次学习后教师就可以以“人口迁移”为调查对象,布置以“你身边的人口来源”为主题的社会调查作业,要求学生结成小组设计调查问卷,选择一个小区对所在地区人口从“出生地”“迁移原因”“年龄”“迁移时间”等多个方面进行调查,形成调查报告,以更好地锻炼学生地理实践力。而在高考前的总复习,由于时间更加紧张,教师即可以以近五年的高考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学生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应用能力。两种不同的作业分别起着不同的效果,究其原因为情境不同,对作业的需求不同。而教师根据需要构建多样化作业也能满足高中地理多样化的需要,一定程度上提高课后作业的练习效果。
三、立足学生兴趣,重视作业探究性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模式成为教师需要构建的主流课堂形式,这也对兴趣激发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除了课堂导入,课后作业这一环节也应当在学生兴趣的激发中发挥重要作用。对未知事物的好奇是学生普遍具有的品质之一,探究式教学是模仿科学研究构建的一种教学方式,能有效激起学生好奇心。这就需要教师将探究式教学与课后作业结合,布置探究性作业,不断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
例如,在“问题研究 家乡的农业园区会是怎么样”这一节,教师就可以布置探究性作业,将学生分成六至七人的小组,第一,让学生根据家乡的气候、水文、日照等自然地理条件选择适合当地的农作物,并对家乡的市场区位条件进行调查,得出当地最适宜发展的农业形式。第二,教师可以让学生查阅资料,对现在推行的生态农业模式进行了解,并根据家乡的基本自然情况和社会状况选择最适宜发展的几种生态农业模式。第三,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区位条件将家乡内部土地分类,针对不同的区域制定不同的发展战略,并画出农业规划图。这样,教师结合教材布置了探究性作业,用未解决的问题有效激发了学生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知识迁移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课后作业在高中的地理教学中有着巩固知识、促进反思等重要的作用。而教师需要落实因材施教原则布置分层作业,立足多种需要构建多样性作业,并以探究性作业激发学生兴趣。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新的教学形式下不断结合地理学科特色,充分发挥课后作业的作用,有效提高学生地理知识水平,培养其地理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赵连明.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地理作业设计新尝试[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16):44-45.
[2]杨雪寒,刘玉振.高中地理教材作业系统探究——以人教版“必修1”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22):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