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过。从心理学角度看,没有脱离情感的认知,也没有脱离认知的情感,学生的学习过程总是伴随着学生的兴趣和情感。情感教学就是从激发学生的情感入手,以积极的情感为动力,促进学生认知水平不断提高。针对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情感教学的课堂结构,我谈以下体会。
一、 激发学生情感的方法
以情动情。人的情感具有两人基本特征,一是波动性,一是感染性。根据情感的这一特点,教学时我就用自己饱满真挚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以期达到教师、学生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例如教学《江雪》这首诗,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冬天来到了,慈祥的冬爷爷给我们送礼物来了。他的礼物十分神奇,会使光秃秃的枝条一夜间开满美丽的花,会使绿油油的庄稼一夜间盖上一层厚厚的棉被,同学们说这是什么礼物?我们身处南方,很少见雪,那么你们能想像一下江上的雪景是怎样的吗?听着老师声情茂的讲解,学生也一个个进入了那冬的世界。
以境激情。人在不同的环境是会产生不同的心情,颁奖会上人们兴奋,医院里人们心情压抑。根据这一规律,我设置一定的环境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例如教学《海底世界》,我在教室四周贴上海洋鱼类、植物和矿物的图片,学生一走进教室就如同置于“海底世界”一般。在这们的环境中来学习这篇课文,学生乐此不疲。
以趣激情。孩子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趣、好热闹。用有趣的教学方法很快就能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例如教学《猜一猜》,上课后我即问:“同学们,你们爱猜谜语吗?”“爱!”同学们大声回答。“今天这节课,老师先给你们猜几个谜语,你们想不想猜?”“想—”听说老师要出谜语,同学们一个个脸上泛出兴奋的神情,情绪十分高涨。在这样的气氛下,我让他们猜了三个谜语:①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②左一片,右一片,隔着山头不见面。③麻屋子,红帐子,里头睡个白胖子。猜完谜语后,再导入新课。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
质疑激情。“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能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激发起学生认真读书学习、解决问题的强烈兴趣。例如教学《蓝树叶》一课,我问学生:“你们见过的树叶有什么颜色?”在学生回答后,我出示课题,请学生找疑点质疑:树叶为什么是蓝色的呢?这样唤起学生对学习课文的好奇心。我因势利导:“是啊!树叶为什么是蓝色的?大家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学生就在积极的情绪下兴趣盎然地主动学习、探究。
二、情感教学的课堂结构
1、 激趣。这是一节课的开始阶段,一般控制在五分钟左右。因为刚上课,学生的情感处于静止的“零点”状态。我运用多种方法把学生的情感激发起来,向课文的情感靠拢,缩小学生和作者的情感距离。
2、 入情。这是一节课的发展阶段,也是一节课是最主要的环节。“披文”是“入情”的唯一途径,只有“通过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才算是上出语文课的特点,才有语文课的“味道”。例如教学《看雪》一课,通过“孩子们争着问老师‘什么时候我们能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呢?’”来理解台湾小朋友企盼能到祖国首都北京看雪的心情。通过老师的话,“那里的小朋友正盼着你们去和他们一起玩儿呢!”来理解大陆小朋友盼望祖国统一,能早日与台湾小朋友在一起的心情。
3、 导情。这是教学的发展高潮部分。人的情感经历由低级的情绪向高级的情感三个阶段发展。导情就是在教学是把学生的情感由低级向高级,由消极向积极引导。如《骆驼和羊》一课,老牛的一段话富含哲理。我启发、指导学生咀嚼品味:“假如你是聪明的老牛,你还可以怎样说来帮助骆驼和羊改正自己的缺点?”学生甲:“拿自己的长处和人家的短处比是不对的。”学生乙:“我们要团结互助,取人之长,补已这短。”学生丙:“只看到人家的短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是不对的。”学生丁:“我们要正确评价自己和人家,尽量发挥每个人的优点,把事情办好。”孩子们在设身处地的劝说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理解了寓意。
4、 升华。这是一堂课的高潮尾声部分,承担着语文晓理,有机地渗透德育教育的任务。教学升华既要源于教材,又要高于教材,力争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地。例如教学《我要的是葫芦》这课,结尾我是这样处理的:
课文学完了,但故事还没有结束,那个种葫芦的人见到葫芦叶变黄落下,血本无归,心里十分难过。他后悔当初不听邻居劝告,决心要挽回这个损失。第二年,他还是种葫芦,他会怎样种呢?
接着,课件出示了如下练习:
第二年,那个人种下了更多的葫芦。过了些日子,()的葫芦藤上长满了()色的叶子,开出了很多()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好多()的小葫芦。他天天细心(),一天发现叶子上有几个蚜虫,就想起(),赶快(),后来,小葫芦慢慢(),一个个都长得()。
以上处理既与教材一致,又源于教材之上,实践证明,这样的处理是成功可行的。
以上是我对“情感教学”的激情方法和课堂结构初步的探索。我想,只要不懈努力,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在“情感教学”这块领域里一定能做出更深更广的探索。
一、 激发学生情感的方法
以情动情。人的情感具有两人基本特征,一是波动性,一是感染性。根据情感的这一特点,教学时我就用自己饱满真挚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以期达到教师、学生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例如教学《江雪》这首诗,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冬天来到了,慈祥的冬爷爷给我们送礼物来了。他的礼物十分神奇,会使光秃秃的枝条一夜间开满美丽的花,会使绿油油的庄稼一夜间盖上一层厚厚的棉被,同学们说这是什么礼物?我们身处南方,很少见雪,那么你们能想像一下江上的雪景是怎样的吗?听着老师声情茂的讲解,学生也一个个进入了那冬的世界。
以境激情。人在不同的环境是会产生不同的心情,颁奖会上人们兴奋,医院里人们心情压抑。根据这一规律,我设置一定的环境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例如教学《海底世界》,我在教室四周贴上海洋鱼类、植物和矿物的图片,学生一走进教室就如同置于“海底世界”一般。在这们的环境中来学习这篇课文,学生乐此不疲。
以趣激情。孩子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趣、好热闹。用有趣的教学方法很快就能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例如教学《猜一猜》,上课后我即问:“同学们,你们爱猜谜语吗?”“爱!”同学们大声回答。“今天这节课,老师先给你们猜几个谜语,你们想不想猜?”“想—”听说老师要出谜语,同学们一个个脸上泛出兴奋的神情,情绪十分高涨。在这样的气氛下,我让他们猜了三个谜语:①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②左一片,右一片,隔着山头不见面。③麻屋子,红帐子,里头睡个白胖子。猜完谜语后,再导入新课。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
质疑激情。“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能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激发起学生认真读书学习、解决问题的强烈兴趣。例如教学《蓝树叶》一课,我问学生:“你们见过的树叶有什么颜色?”在学生回答后,我出示课题,请学生找疑点质疑:树叶为什么是蓝色的呢?这样唤起学生对学习课文的好奇心。我因势利导:“是啊!树叶为什么是蓝色的?大家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学生就在积极的情绪下兴趣盎然地主动学习、探究。
二、情感教学的课堂结构
1、 激趣。这是一节课的开始阶段,一般控制在五分钟左右。因为刚上课,学生的情感处于静止的“零点”状态。我运用多种方法把学生的情感激发起来,向课文的情感靠拢,缩小学生和作者的情感距离。
2、 入情。这是一节课的发展阶段,也是一节课是最主要的环节。“披文”是“入情”的唯一途径,只有“通过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才算是上出语文课的特点,才有语文课的“味道”。例如教学《看雪》一课,通过“孩子们争着问老师‘什么时候我们能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呢?’”来理解台湾小朋友企盼能到祖国首都北京看雪的心情。通过老师的话,“那里的小朋友正盼着你们去和他们一起玩儿呢!”来理解大陆小朋友盼望祖国统一,能早日与台湾小朋友在一起的心情。
3、 导情。这是教学的发展高潮部分。人的情感经历由低级的情绪向高级的情感三个阶段发展。导情就是在教学是把学生的情感由低级向高级,由消极向积极引导。如《骆驼和羊》一课,老牛的一段话富含哲理。我启发、指导学生咀嚼品味:“假如你是聪明的老牛,你还可以怎样说来帮助骆驼和羊改正自己的缺点?”学生甲:“拿自己的长处和人家的短处比是不对的。”学生乙:“我们要团结互助,取人之长,补已这短。”学生丙:“只看到人家的短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是不对的。”学生丁:“我们要正确评价自己和人家,尽量发挥每个人的优点,把事情办好。”孩子们在设身处地的劝说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理解了寓意。
4、 升华。这是一堂课的高潮尾声部分,承担着语文晓理,有机地渗透德育教育的任务。教学升华既要源于教材,又要高于教材,力争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地。例如教学《我要的是葫芦》这课,结尾我是这样处理的:
课文学完了,但故事还没有结束,那个种葫芦的人见到葫芦叶变黄落下,血本无归,心里十分难过。他后悔当初不听邻居劝告,决心要挽回这个损失。第二年,他还是种葫芦,他会怎样种呢?
接着,课件出示了如下练习:
第二年,那个人种下了更多的葫芦。过了些日子,()的葫芦藤上长满了()色的叶子,开出了很多()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好多()的小葫芦。他天天细心(),一天发现叶子上有几个蚜虫,就想起(),赶快(),后来,小葫芦慢慢(),一个个都长得()。
以上处理既与教材一致,又源于教材之上,实践证明,这样的处理是成功可行的。
以上是我对“情感教学”的激情方法和课堂结构初步的探索。我想,只要不懈努力,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在“情感教学”这块领域里一定能做出更深更广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