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原边·雪茄烟·兑奖券

来源 :上海采风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pp19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世博会期间,爱尔兰馆新闻媒体总监张茵小姐发给我一封邀请信:到上海戏剧学院听朗读剧《猫原边……》。
  什么?朗—读—剧?朗诵我听过,舞台剧我也看过,剧本用来朗读,我真的闻所未闻。
  原来,《猫原边……》(Marina the Bog of Cate……)是爱尔兰当代最著名的剧作家玛丽娜·卡尔的代表作,一共三幕,以古希腊悲剧《美狄亚》为框架,讲述了一个遗弃和复仇的原型故事。1998年首演。2001年演出的时候,美国著名演员霍利·亨特还担任过它的女主角。
  可今天,我要听剧本的朗读,而不是看剧本的演出,有意思吗?是不是写错了?“朗读剧”?
  我在剧场门口特地买了一本由李元副教授翻译签名的《猫原边……》,然后进入剧场。
  只见舞台上放了好多把很普通的折叠椅,灯光一亮,11个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学生鱼贯而上,他们全部黑衣黑裙黑西装,每人却扮演不同的角色,或海斯特,或鬼迷,或莫妮卡,或老猫妇……然后真的,你一句我一句开始朗读起来——
  “那你知道别人怎么说你吗?说你是只见了土地就跳得欢的杂种狗……”
  “我生在猫原,到死也会呆在这儿。我比谁都更配在这里过活,跟这片土地的联系,你们谁也没有我这么深……”
  “不让我看见乔希,我就要你们的命,要不就打官司,告你们……”
  一个小时就这么读啊读啊读,没有背景画面,没有音乐伴奏,没有动作表演,没有化妆打扮,没有头没有脑……真枯燥啊,我有点坐不住了。但我还是坐着不动,我是爱尔兰馆邀请来的贵宾,无论如何也要装出很内行很喜欢听朗读剧的样子。
  该剧的导演斯凯夫说:“虽然我不懂中文,但却能理解你们读的每一句台词,你们每个人的声音、语气和表演非常到位,把我直接带入了情景……”
  凭良心说,它没有把我“带入了情景”,我还是能听懂中国话的这个人。
  朗读结束,常年生活在爱尔兰的张茵总监告诉我:朗读剧本在爱尔兰很时兴,也很平常,大家很习惯,也很喜欢听……
  我在肚子里暗暗思忖:我连听朗读剧的耐心都没有,哪里谈得上什么喜欢啊?
  在人群里,即使在抽烟的人群里,抽雪茄的人很少。但是,知道古巴雪茄是全世界最好的,却有很多人。确实,世界十大名牌雪茄,大多是古巴产的:科伊巴、帕特加斯、蒙特克里斯托……
  我是个抽雪茄的,我知道。
  雪茄以手卷为上品(雪茄的外层不是纸,也是茄叶),机制为次。所以,工人的数量就需要很多。都实行机械化,一大半的工人就不需要了。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在古巴,在卷制雪茄的工场里,一上班,就有一位女性对着麦克风朗读起来。工人们一边卷雪茄,一边静静地听她朗读。
  女士朗读什么?读笑话?读八卦?读娱乐新闻?或者是读一些会引起哄堂大笑的黄段子?不不,我没想到她们朗读的是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海明威曾经在古巴居住过很多年),左拉的《鲁公马卡尔家族史》,还有是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古巴雪茄有一款名牌,名字就叫“罗密欧与朱丽叶”。
  文学名著的朗读,和女工们手卷雪茄有什么直接的或者间接的关联?没有,完全没有,并不是工人们听了名著的朗读,用手卷出来的雪茄味道更醇了。这些做雪茄的工人听了朗读,没有一个后来成为小说家的。那么,这些工人是不是歌剧院、文学院、油雕院的“下放干部”?更不是,古巴没有什么“下放”,他们就是养家糊口的工人。但是,这些没有什么学历的甚至有点粗俗的卷雪茄工人就是喜欢听,而且天天听,不厌其烦。
  我又是闻所未闻。
  用我们中国文绉绉的话来解释,难道这叫“文化熏陶”?
  倘若在我们中国的工厂里车间里也来朗读世界文学名著,也来天天“熏陶”,大家有这个耐心吗?大家会不会被“熏”得昏过去?大家会不会提出我们要听韩国的“江南Style”不要听什么“鲁公马卡”?
  当然啦,因为没有耐心听世界文学名著的朗读,所以就断定我们的同胞缺乏耐心,这就是一种误解了。耐心是绝对足够——
  去年年底,我去参加一个公司的大型年会,会上有公司职工的不成熟的文艺表演,有总经理的长篇讲话,有工会表彰先进分子的名单宣布,有党总支书记的总结报告,有接受奖杯以后获奖者的获奖感言……这一切非常乏味,时间还非常长。
  但是,年会每隔一个时段都安排了抽奖活动,参加会议者根据请帖上附着的兑奖券号码兑奖。对着了,或者多士炉一只,或者微波炉一只,或者豆浆机一只……先抽四个四等奖,再抽三个三等奖,再抽两个二等奖,最后由董事长摸出一等大奖:电视机一台。
  与会者心里都很清楚,这些抽奖活动实际上要把大家留在会场里,不让大家早退。那么大家走不走呢?没有一个走的,非常耐心,期盼着,等待着,一直等到那个一等奖电视机的期盼落空,然后站起身,空手而归。
  这时候,终于忍不住骂一句:那娘的,一只奖没有对到。
  这时候,年会宣布结束。
  还有,任何时间只要我们跑到证券公司去,一定能更加深切地体会到我们的同胞不被动摇的持久的耐心。
  股指从数年前的6100点,一直像拉肚子那样,泻、泻、泻……几乎要逼近1600点了,几乎要泻得股票分文不值了。但是,证券大厅里还是有那么多的股民沉稳地坐着,有的结绒线,有的看报纸,有的折锡箔,有的剥毛豆……大家看着大屏幕一天一天都那么的葱翠嫩绿,不急不躁,非常有耐心,就像小鸟喜欢树林。
  那么,倘若我建议在证券公司的大厅里请一位女士为大家朗读世界名著《悲惨世界》,或者朗读《猫原边……》,我估计不但股民们会以为我脑子进水,那位被请来朗读的女士也会觉得我有点脑残。
  哦,这一页,在我们这里已经翻过去了,可是在古巴、爱尔兰,甚至更多的欧洲国家还那么幼稚地“在读”。
  这耐心,在有的地方已经被拱走了;在有的地方却像几千年前的青铜器那样“沉淀”着。
其他文献
新年伊始刚开门,邮递员送来的《上海采风》元月号已随新风迎面扑来。当卷首语“收藏,做什么?”五个大字进入眼帘,真令我这个痴迷收藏多年的老翁振奋不已。这次第三届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在台北召开,我没收到邀请,不过第一届我接到了请柬,并在浦东金茂大厦展出了唐宋元明清百余双古筷。作为小小的民间藏者,能参加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真有点受宠若惊。第二届大会我又受到邀请,虽然写了论文因错过交稿日期没能采用,但心中热乎
引子  年逾八六高龄的老摄影家尹福康,与老伴在上海沪西一隅安享晚年,十分惬意。他热情、健谈,与之相晤,甚感轻松、愉快,还觉得亲切。为什么呢?听他的口音,猜想他大概是江苏藉人,因为我母亲也有这样的口音。他说是的,我是1927年出生在南京哎。  南京城里的照相馆学徒  值得福康老自豪的是,他有一个艺术素养深厚的父亲,并且是他走上摄影之路的引路人。父亲尹钱庵,当年是南京城颇负盛名的金石篆刻家。1932年
每一个人的童年,都充满了梦幻。上海对于我,一直是向往而不可及的天堂般的大都市。在我们草原上,假如有谁去过一次大上海,即是他一生的荣耀。假如谁家拥有上海这大三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那简直就拥有了大可炫耀的宝贝。所以,上海对我而言,神秘而又意象朦胧。然而,去看大上海的机会终于还是来了。  那是“文革”后期,1976年的初冬,我所任职的乌兰察布盟文化局意外得到了近两千册的中外名著清单,是由上海图书
两年前,也就是2010年12月31日,歌手龚琳娜参加湖南卫视跨年文艺晚会,以一曲《忐忑》名震天下。两年后的2012年12月31日,依然是湖南卫视跨年文艺晚会,龚琳娜再次现身,现场演唱新歌《法海你不懂爱》,希图再现“神曲”爆红的盛况,但情况似乎并不那么理想。  这一次,湖南卫视刻意制造“神曲”,人工痕迹明显。刚刚在湖南卫视跨年演唱会上播出,媒体立即命名为“神曲”,称“又一首‘神曲’横空出世”,并断言
穿一件红色上衣,满头白发,嗓音洪亮,精神矍铄,哪像是94岁高龄的老人。她笑着对我说:“我还有使不完的劲,只是腿不大好,走路有点困难。但是,天气好,请保姆推着轮椅,我就上公园去散步。”  这位老人就是不久前出版了五大卷文集的作家、书人欧阳文彬。  这沉甸甸的五卷《欧阳文彬文集》,使我深感惊喜、敬佩和振奋。这套《文集》内容丰富,样式多种,有长篇小说两卷、评论卷(包括当代文学评论、外国文学评论、影剧评论
曾经我搬家遇到一个难题:有很多“大型垃圾”需要扔掉,怎么扔、扔到哪里呢?所谓大型垃圾,就是指旧冰箱、拆掉的浴缸之类的大家伙。扔到楼下的垃圾桶里,小小垃圾桶装不下不说,妨碍了交通和景观,邻居也会抗议。找垃圾清理公司来收,花费肯定不菲。正一筹莫展之际,一个朋友建议:找剑桥市政府处理,他们会以低廉的收费给你处理大型垃圾。  自家垃圾这点小事也要找政府上门服务?乍一看似乎不大合理,但仔细一想,政府本质上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