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入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ixin1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文化传承的问题。文化传承意识形成的最佳时期是青少年时期,此时学生的观念处于发展阶段,如果此时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那么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传承文化意识。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历史的不断变迁与沉淀,我国传统文化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逐渐形成了不同风格的古诗词体系,其中唐宋朝代为最鼎盛时期,迎来了古诗词的迅猛发展与进步。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在古诗词教学汇总适当融入传统文化教育,以此让学生更加了解古诗词的内涵以及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养成了优秀的古诗词基础并且培养了爱国情怀。本人结合一线教学经验就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入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希望对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传统文化
  初中阶段,是学生逻辑思维与三观的过渡时期,象征着稚嫩小学阶段的结束,同时也预示着成熟高中阶段的来临。在此过渡阶段,教师应该对学生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思想观念、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对美的感知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打造充实的精神世界,为学生的发展展开更加广阔而光明的道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内容便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并且也是中国历史发展与变迁的缩影。
  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涵
  新课程改革标准中明确指出,初中语文教师要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结合新时代对初中生的要求,结合传统文化培养学生优质的人文素养以及道德观念,让学生在青少年时期就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不仅完成了新时代对青年的希望,更让中国未来的发展充满生机。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主要从思维体系、价值观念、伦理思想等方面进行教育和传播。理解这些方面后,学生可以培养自强不息、团结合作的民族情怀,励精图治的爱国精神以及善良的道德观念。所谓育人以德为先,因此在初中的语文课堂中,教师要通过传统文化资源的引入来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
  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首先是要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根据实际调查显示,许多学生对中国五千年的历史知之甚少,甚至形成一些错误的言论。因此,传统文化教育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其中的实际含义,真正地理解和喜爱传统文化,这样才可以得到可持续的发扬与传承。初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拓展了学生的知识维度,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质的飞跃。
  二、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祖先留下的珍贵历史遗产,它是历史的沉淀与升华。认知与学习传统文化对学生的人生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例如,《论语》中的言论至今还被人们在交谈中提起,可见,先人的观点以及言论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学习语文知识的另一个渠道,学生应该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去了解与学习,以此培养学生优质的语文综合素养和对祖国的认同感与骄傲感。
  三、目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快速发展,科技虽然为我们带来许多便利,并且充实我们的生活,同时,由于外来文化的相互交流与碰撞,很多初中学生正在慢慢疏离传统文化,甚至对传统文化一无所知,取而代之的是外来文化,例如西方节日、一线明星等,长此以往逐渐忽略了中国的传统节日、古典名著,对古诗词的了解更是知之甚少,对一些道德品质的了解也只停留于表象,甚至对于一些美好的道德品质产生抵触的负面思想。
  此外,在初中院校中,学校、老师们对于语文分数的重视程度高于文学素养的培养,他们更加注重实用性而非以长远的目光去关注学生个体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在初中的古诗词教学中,教師对于古诗词、文言文等较为晦涩难懂的文章往往采取“填鸭式”“死记硬背”的传统单一教学模式,初中生的古诗词品鉴能力尚在发展阶段,对古诗词的内容释义难以理解,学习兴趣逐渐下降,并且古诗词的课堂氛围往往枯燥单一,学生无法体验到学习古诗词的乐趣,难以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从而导致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减弱,传统文化教育更是难以融入。
  四、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措施
  1.以情入境,融入传统文化教育
  在古诗词中,汇聚了各种各样优秀的传统文化,“浅尝辄止”的笼统教学无法使学生真正领略到中华传统文化之魅力。为了实现文章的“深读”,融入传统文化教育,教师可以采用以情入境的方法进行教学,即通过对每一篇古诗词作品的语言知识、思想情感,蕴含深意、创作背景等进行深入剖析与精讲。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准确把握教材内容,从宏观的角度进行逐一分析,精心设计教案,指导学生主动探究与品味古诗词中主人翁身处的环境与所思所想,以情入境,使学生在熟悉了解文章内涵意义的前提下与古诗词作品中主人翁的遭遇产生共情,此时,教师再进一步将作品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呈现给学生们,学生已经在一定基础上掌握了文章的基础知识,这时候对学生传授传统文化知识,他们无论是从心理还是知识接受度层面上,都比较容易接受与理解。
  例如,在学习《观沧海》一文的时候,这首诗讲述了诗人曹操看到水波荡漾的大海与高高耸立的山岛时产生的感慨,并且抒发了自己统一中原的雄心壮志,适合展开“以情入境”教学法。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前设置一个开放性的讨论话题作为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切入点,该话题可以是“你对曹操的了解”,这样可以调动课堂气氛,提升学生的精神专注力,使学生产生主动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其次,教师在此基础上可以为学生重点讲述曹操的生平经历以及创作背景等,为后续文章的讲解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随后,教师就诗歌的具体内容展开讲解。最后,教师需要做“画龙点睛式”的总结性评价,点明曹操的形象、文学表达手法,提炼其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将作者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传递给学生们,通过这样渐进式的讲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同和风细雨般滋润学生心灵,有利于养成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良好情怀。   2.反复诵读,融入传统文化教育
  我国古诗词博大精深,其形式之讲究,其音节之平仄,其表达之优美,蕴含着我国传统文化浓厚的语言表达魅力。古人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反复诵读古诗词,学生在平仄押韵、抑扬顿挫中将会逐步产生良好的语感,在熟读作品的基础上,学生能够更好地疏通文义,细细品味古诗词的形式、音节、表达之魅力所在,在多篇文章的反复诵读后,学生将会拥有良好的语言构筑能力,他们最终将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进化,语文文学素养与情操大幅度提升。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带领学生反复诵读期间需要进行范读与精讲,使学生能够投入自身感情,进行有感情地朗诵,从而为后续的文章内涵主旨品鉴与传统文化教育奠定扎实的情感基础。否则,学生的诵读则成为无效诵读,他们无法品味到中华古诗词语言的美感,由此将导致后续传统文化教学无法顺利开展。因此,反复诵读作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需要教师加以利用,带领学生品鉴传统文化之美。
  例如,诗经《采薇》是一首四言诗,十分适合进行反复诵读的作品,教师可以采用“二三式”为学生进行范读,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感染学生,渲染情感基调,之后在进行有关作品背景、古文知识的阐述与翻译,使学生掌握该作品的创作背景、主题、含义,并将其中的生僻字词的读音进行梳理。其次,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注意全文的情感基调,带着戍守边关战士的悲情、爱国、恨敌、思归心情去朗诵该作品,从而进一步去体会故事中任务的心理活动。在反复诵读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在课堂上发现的问题,将朗诵技巧如语速、语调等内容传授给学生,及时调整和纠正学生在反复诵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教师需要对文章中的名句进行重点赏析,升华古诗词教学,譬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该句采用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对比的手法,通过春天与寒冬两个画面,将主人公复杂难言的情思蕴含其中,含蓄且耐人寻味,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古诗词形式、音节、文字的魅力,使他们品味到传统文化之美、古人智慧之博大精深、崇尚与尊重传统文化,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入。
  3.营造情境,融入传统文化教育
  由于古诗词历史悠久,生僻词汇、注释等颇多,在初中生的古诗词教学中,学生们专业能力较强,但文学基础较为薄弱,因此往往止步于晦涩难懂的生僻古文,其高度凝练的字词及需要深入探究的意境使学生容易陷入学习的瓶颈,因为不理解课文所表达的含义,无法感受作者的主旨观点与思想,学习进度停滞不前,由此而导致他们对古文学习产生退却之意。随着现代化的发展,科技为语文古诗词教学提供了诸多便利,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设备进行辅助教学,例如PPT、flash动画、视频、电影、音乐等,为学生营造古诗词中所描述的场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中蕴含的意义,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其中的诗情画意之美,并借此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与主观能动性,调动他们主动思考的兴趣,从而进一步深化他们的理解程度,提升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兴趣。
  例如,在《论语》一文中,该文以语录的形式表现人物性格,教师则可以通过利用互联网丰富的资源,将其配套动画片播放给学生们观看,通过直观的画面呈现,动画片中人物的神态动作等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征,通过动画片的播放,为该篇古文创设了生动的情境,加深学生理解程度。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各个人物的逐一分析、讲解,这对于提升学生古诗词学习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教师还可以进行拓展教学,将孔子同时期各大思想家们的核心思想铺陈阐述,使学生们领略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百花齐放,百鸟争鸣。
  结语
  传统文化是中国的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古诗词在其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初中语文教师要正确掌握传统文化在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并将其合理融入古诗词教学之中,以此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提升对古诗词的理解,从而提升语文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石海霞.如何实现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最大价值[J].课程教育研究,2019(41):63.
  [2]王伟杰.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J].考试周刊,2017(31):163.
  [3]许海燕.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考试周刊,2018(5):62.
  [4]杨建平.古诗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J].中学语文:下旬,2012(6):78-79.
  (作者单位:江蘇省苏州市吴江区实验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美术新课改以来,更加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美术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中,作为老师要围绕学生能力发展角度开展教学,从而实现美术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美术 学生能力发展 教学  美术是情感艺术,是发展学生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我们老师要将人文素养、美术能力和知识能力有效融合,让知识技能和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的不断增强,人们在教育上越来越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改革要求也倡导各个高校的教师在教学观上实行素质教育。初中是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关键时期,历史课程作为重要的基本课程之一,也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本文则从初中历史为
【内容摘要】高中化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研究时发现,学生之所以不能很好的接受高中化学知识,很大原因是由于他们无法在生活中发现化学、学习化学,他们会觉得化学离他们的生活太遥远,学习化学并没有什么实用性。在进行高中化学的教学时,着力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主动发现学习化学的素材,不但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化学知识接受能力,帮助他们更好的学习,高中化学知识。  【关键词】高中化学 生活化教学 生
【内容摘要】群文阅读作为具备创新性的一种阅读教学法,其在实际实施中,主要是教师经过一篇课文或者一个主题作为核心,把有相同特点或情感表达的课文联系到一起,让学生进行多篇阅读,并对课文与课文的联系实施讨论,从而深层次理解到阅读内容的同时,实现语文阅读的教学目标。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新课改下,高中语文开展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实施探讨。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语文 群文阅读 教学 策略设施  高中语文的课堂
【内容摘要】新课改理念融入教学也有些年头,对于高中物理来说,实验部分依旧是难以攻克的薄弱环节。如何打造高效物理课堂,一直是我们一线从教者探讨的问题,优化物理实验就成为了重点的改革方向,因此,我们从高效物理实验课堂的构建入手,提出一些可行的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薄弱环节 高中物理实验 高效 自主  实验部分可谓是物理学科的核心基础,实验有利于辅助高中生理解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当下高中物理实验
【内容摘要】思维导图是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创新的一种全新教学理念,其教育核心在于对学生思维体系的培养,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激发阅读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增强知识记忆,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教师对高中学生进行思维导图教学,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语文阅读学习的平台,提高语文成绩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素养。  【关键词】思维导图 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应用策略  在语
【内容摘要】为了适应现阶段初中地理素养教学的要求,实现新型教学方法的改革及应用,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挖掘,优化课堂教学流程,重视课堂问题设计,有效增强初中生的地理理论素养及应用素养。  【关键词】初中地理 核心素养 情景教学 能力  时代在发展,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课堂已经不再是他们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因此,相对于以往的学生来说,他们
电化学是高考化学中的必定考查知识点,通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有时也以填空题形式在大题中出现,其中常常考察到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又尤以燃料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考察居多,许多资料上讲述的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方式是:先写出原电池的总反应,再写出正负极中电极反应式较简单一极的反应式,然后用总反应式减去已写出的一极的电极反应式,就得出另一极的电极反应式。笔者认为这种方法应用于燃料电池时,步骤繁琐,且易出错,
【内容摘要】“和谐互助”教学策略完全颠覆了传统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在传授新课时,学生分别进入“自主学习、探究释疑、理解巩固、互助提高、总结归纳”五个步骤。课堂上再也不见了老师满堂灌、口若悬河、唱独角戏的现象,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老师绝对不重复,老师只讲解全体同学都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及强调重点,引导学生共同突破难点。学友遇到不会的问题就请教师傅,师傅不会就请教别的师傅或老师。课堂上完全
【内容摘要】物理概念不仅是物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石。而《机械振动》是基础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现象的综合体。本文以《机械振动》教学设计为例,探讨了在概念教学各环节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几种教学策略,旨在有效的引导学生提升物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物理核心素养概念教学机械振动  2017版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以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为宗旨,着力发展学生能够适应终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