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初中地理教学的理念、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加重视学生地理思维与核心素养的培养,旨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综合素质。从地理学科的角度来说,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大致包括环保意识、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地图技能等方面。在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情况制订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或活动。文章简要分析初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与培养策略。
关键词:初中地理;核心素养;方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5-052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逐渐成为教育的主旋律。对于地理学科,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扎实地掌握地理基础知识,还要引导学生结合实际问题来训练自身的地理实践力,促进学生自身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地理学科知识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出发,创新、优化自身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与形成。
一、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细化课堂教学目标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已处在“形式运算阶段”,能够多维度去思考问题,分析某些地理成因。因此,地理核心素养对学生的“综合思维”提出了要求。但是初中地理核心素养不是高中核心素养的基础,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首先应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为此,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应先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初中生初次接触地理这门学科,在学习内驱力上,学生对地理充满好奇,在认知水平上,他们对某些地理成因的认识还不够全面,还需要靠感知、经验去理解、内化。
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因此,本节课的目标定为在日常生活中感知昼夜交替、太阳东升西落、时差等是由地球自转造成的;四季的变化、昼夜的长短是由公转产生的。这符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同时体现了初中地理核心素养对培养学生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的具体要求。
二、增强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意识
地理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习形成的关键能力和稳定品格。地理课堂教学从“自主学习”开始,就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品格。通过自主学习,学生可以自主细化学习目标,从而在课堂上达到自主学习的要求。自主学习更应是学生的一种终身学习的能力。无论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或是地理实践力,这些素养的形成都需要学生在掌握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之上。离开了教师,离开了课堂,离开了学校,自主学习将会是终身学习的一种能力。这需要教师注重在每一节地理课堂教学中进行培养,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自主学习,也可以将自主学习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自主预习、自主探究、自主评价等。地理教师应当将自主学习贯穿于课堂教学,更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锻炼学生的自主能力。当然,自主学习不能仅流于形式,教师要发挥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要让学生带着目的去自主学习和探究。
三、开展实践探究活动,突出地理学科特性
这里强调具有学科特性的探究活动,即重视区域性、思想性、生活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等探究活动,同时重视地图教学在设计活动中的应用,而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使活动流于形式。教师要设计相关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活动,通过探究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和创新意识。
例如,在进行八年级下册“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章节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后设计这样的探究活动:以家乡南京为例,列举家乡的主要农作物,分析其分布的自然原因。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可以提供南京市农作物分布图、气候分布图、地形分布图等,让学生在阅读地图的基础上展开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等素养,让学生将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同时通过乡土地理的探究活动加深学生对人地关系的认知。
再例如,在进行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的章节时,其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探究活动:先提供世界著名山系、火山等的相关资料,让学生探究其成因与板块运动的关系,最后让学生用实验演示模拟自己的想法。通过合作探究、实验演示等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精神,理解山系及火山、地震与板块运动的关系,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特性,同时落实了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要求。
总之,在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中,环保意识、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地图技能等方面的培养是重中之重。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地理知识,并与自身的知识体系相融合,促进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寇郁.浅谈初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与培养[J].中学课程資源,2018(2):33-34,58.
[2]高春发.初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探析[J].中学课程资源,2018(2):35-36.
关键词:初中地理;核心素养;方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5-052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逐渐成为教育的主旋律。对于地理学科,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扎实地掌握地理基础知识,还要引导学生结合实际问题来训练自身的地理实践力,促进学生自身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地理学科知识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出发,创新、优化自身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与形成。
一、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细化课堂教学目标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已处在“形式运算阶段”,能够多维度去思考问题,分析某些地理成因。因此,地理核心素养对学生的“综合思维”提出了要求。但是初中地理核心素养不是高中核心素养的基础,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首先应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为此,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应先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初中生初次接触地理这门学科,在学习内驱力上,学生对地理充满好奇,在认知水平上,他们对某些地理成因的认识还不够全面,还需要靠感知、经验去理解、内化。
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因此,本节课的目标定为在日常生活中感知昼夜交替、太阳东升西落、时差等是由地球自转造成的;四季的变化、昼夜的长短是由公转产生的。这符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同时体现了初中地理核心素养对培养学生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的具体要求。
二、增强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意识
地理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习形成的关键能力和稳定品格。地理课堂教学从“自主学习”开始,就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品格。通过自主学习,学生可以自主细化学习目标,从而在课堂上达到自主学习的要求。自主学习更应是学生的一种终身学习的能力。无论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或是地理实践力,这些素养的形成都需要学生在掌握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之上。离开了教师,离开了课堂,离开了学校,自主学习将会是终身学习的一种能力。这需要教师注重在每一节地理课堂教学中进行培养,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自主学习,也可以将自主学习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自主预习、自主探究、自主评价等。地理教师应当将自主学习贯穿于课堂教学,更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锻炼学生的自主能力。当然,自主学习不能仅流于形式,教师要发挥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要让学生带着目的去自主学习和探究。
三、开展实践探究活动,突出地理学科特性
这里强调具有学科特性的探究活动,即重视区域性、思想性、生活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等探究活动,同时重视地图教学在设计活动中的应用,而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使活动流于形式。教师要设计相关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活动,通过探究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和创新意识。
例如,在进行八年级下册“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章节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后设计这样的探究活动:以家乡南京为例,列举家乡的主要农作物,分析其分布的自然原因。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可以提供南京市农作物分布图、气候分布图、地形分布图等,让学生在阅读地图的基础上展开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等素养,让学生将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同时通过乡土地理的探究活动加深学生对人地关系的认知。
再例如,在进行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的章节时,其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探究活动:先提供世界著名山系、火山等的相关资料,让学生探究其成因与板块运动的关系,最后让学生用实验演示模拟自己的想法。通过合作探究、实验演示等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精神,理解山系及火山、地震与板块运动的关系,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特性,同时落实了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要求。
总之,在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中,环保意识、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地图技能等方面的培养是重中之重。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地理知识,并与自身的知识体系相融合,促进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寇郁.浅谈初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与培养[J].中学课程資源,2018(2):33-34,58.
[2]高春发.初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探析[J].中学课程资源,2018(2):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