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业设计是美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有利于教师激活学生思维,加强学生体验,优化课堂结构,增强课堂凝聚力,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有效方法和手段。作为一线的美术教师,我们一直不遗余力地追求心中的理想课堂,那么当前我们的美术作业设计现状究竟如何?又有哪些需要思考的问题和值得尝试的策略呢?
一、审视当前美术作业设计的误区
(一)、形式單一化,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中,作业设计的标准、指向是单一的。教师居高临下用成人的眼光来设计学生的作业,往往以构图饱满、比例适当、涂色均匀等为标准,无法让学生理解作业中的存在的问题,忽视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表现力。同时形式单一的作业设计影响学生个性、能力的培养,久而久之形成思维的惰性,严重影响了他们的个性发展,阻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材标准化,扼杀了学生的创意思维。
在设计作业时,教师们往往以教材为标准,围绕教学目标而设计教案,笔者在很多教研课中也发现,这样的课看起来是四平八稳,但不容易出彩,都以教师和教材为主体,很少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或兴趣特长的差异,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创意思维。
(三)作业一刀切,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
在美术课堂上,教师讲解相关教学内容, 再布置学生同类的作业,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们作业完成后,教师就凭自己的主观意识马上给出一个等级评价,教师没有把作业批改上升到作业评价高度,因此导致学生在作业中的错误得不到指正和指导,长此以往造成迷惑厌学情绪。作业一刀切,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课堂封闭化,疏忽了学生的生活体验。
纵观我们的美术课堂,不难发现很多教师都喜欢在室内完成便于控制课堂纪律,从不走出课堂,几年下来学生也厌倦了上课模式,常常处于被动状态,大大地降低了学生对作业的喜欢程度,学生的美术作业也离现实生活越来越远,他们的观察、感受、表现等能力得不到发展变得越来越弱,课堂封闭化疏忽了学生的生活体验,让他们对美术作业越来越害怕,甚至丧失兴趣和信心。
二、走出作业误区,优化作业设计策略
寻找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是我们美术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如何使作业设计这一环节在完成美术教育目标、实现美术教育价值中呢?笔者觉得应该把握以下五点:(一)、激发兴趣,设计游戏性作业
苏霍姆林斯基说:“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利感。”美术课堂学生活动的主体,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寻找适合他们口味的作业形式,采用好听、好看、好玩富有趣味的游戏作业,将其引入课堂教学之中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让学生们在游戏体验到寻觅真知的乐趣。
(二)、情感体验,设计创意性作业
创意性作业是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创设与作业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高效完成作业。美术课的课程特点决定了它的知识内容比较丰富,我们要因课而异创设不同的情境,将课堂教学中的知识重难点有机地整合和重组,创设出趣味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创意。
(三)、尊重差异,设计分层性作业
学生的认知水平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在安排美术作业时应设计富有层次性的弹性化作业,变“一刀切”为自主式,合理处理教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真正变成“要我做”为“我要做”。
(四)、突破封闭,设计生活性作业
“生活即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应当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注意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美术是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因此,美术设计作业也应该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作业成为连接美术课堂与社会生活的纽带。
(五)、循序渐进,设计发展性作业
发展性作业是以学生为作业的主体,重视学生在作业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作业设计作业设计首先观念上要开放,立足课本内容,放眼课外收集,在教学中更应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其次作业内容要有发展性,能把旧新只是相联系在一起,课内外多结合,能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联系。再次作业形式要多样性,能体现自己的特长与需要自由进行选择,作业设计适度打破学科界限,促进学生发展性学习,给予学生以发展的空间。
【作者单位:余姚市东风小学教育集团
一、审视当前美术作业设计的误区
(一)、形式單一化,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中,作业设计的标准、指向是单一的。教师居高临下用成人的眼光来设计学生的作业,往往以构图饱满、比例适当、涂色均匀等为标准,无法让学生理解作业中的存在的问题,忽视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表现力。同时形式单一的作业设计影响学生个性、能力的培养,久而久之形成思维的惰性,严重影响了他们的个性发展,阻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材标准化,扼杀了学生的创意思维。
在设计作业时,教师们往往以教材为标准,围绕教学目标而设计教案,笔者在很多教研课中也发现,这样的课看起来是四平八稳,但不容易出彩,都以教师和教材为主体,很少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或兴趣特长的差异,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创意思维。
(三)作业一刀切,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
在美术课堂上,教师讲解相关教学内容, 再布置学生同类的作业,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们作业完成后,教师就凭自己的主观意识马上给出一个等级评价,教师没有把作业批改上升到作业评价高度,因此导致学生在作业中的错误得不到指正和指导,长此以往造成迷惑厌学情绪。作业一刀切,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课堂封闭化,疏忽了学生的生活体验。
纵观我们的美术课堂,不难发现很多教师都喜欢在室内完成便于控制课堂纪律,从不走出课堂,几年下来学生也厌倦了上课模式,常常处于被动状态,大大地降低了学生对作业的喜欢程度,学生的美术作业也离现实生活越来越远,他们的观察、感受、表现等能力得不到发展变得越来越弱,课堂封闭化疏忽了学生的生活体验,让他们对美术作业越来越害怕,甚至丧失兴趣和信心。
二、走出作业误区,优化作业设计策略
寻找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是我们美术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如何使作业设计这一环节在完成美术教育目标、实现美术教育价值中呢?笔者觉得应该把握以下五点:(一)、激发兴趣,设计游戏性作业
苏霍姆林斯基说:“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利感。”美术课堂学生活动的主体,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寻找适合他们口味的作业形式,采用好听、好看、好玩富有趣味的游戏作业,将其引入课堂教学之中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让学生们在游戏体验到寻觅真知的乐趣。
(二)、情感体验,设计创意性作业
创意性作业是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创设与作业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高效完成作业。美术课的课程特点决定了它的知识内容比较丰富,我们要因课而异创设不同的情境,将课堂教学中的知识重难点有机地整合和重组,创设出趣味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创意。
(三)、尊重差异,设计分层性作业
学生的认知水平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在安排美术作业时应设计富有层次性的弹性化作业,变“一刀切”为自主式,合理处理教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真正变成“要我做”为“我要做”。
(四)、突破封闭,设计生活性作业
“生活即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应当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注意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美术是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因此,美术设计作业也应该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作业成为连接美术课堂与社会生活的纽带。
(五)、循序渐进,设计发展性作业
发展性作业是以学生为作业的主体,重视学生在作业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作业设计作业设计首先观念上要开放,立足课本内容,放眼课外收集,在教学中更应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其次作业内容要有发展性,能把旧新只是相联系在一起,课内外多结合,能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联系。再次作业形式要多样性,能体现自己的特长与需要自由进行选择,作业设计适度打破学科界限,促进学生发展性学习,给予学生以发展的空间。
【作者单位:余姚市东风小学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