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公共参与素养是高中政治学科的重要目标,是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必然结果,也是为学生形成有效适应和融入社会政治生活必备的基础能力。通过精心设置教学设计环节,将公共参与的属性结合学生生活,创设参与情境,引导学生深入反思,促进学生乐于参与、体验参与、回味参与,强化学生公共参与认识,提高学生公共参与能力,让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在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得到升华。
关键词:高中政治;公共参与;核心素养
公共参与是高中思想政治学科重要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作为公民,能主动有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承担公共责任,践行公民精神的能力。参与公共生活,学生须融入社会,除具备基本常识与能力之外,更应以一个完整的人参与其中。因此,将参与的重要属性贯彻于教学设计,回归到学生课堂教学尤为关键。通过优化教学设计,基于学生丰富的生活,寓于生动活泼的体验到彰显生命价值,让学生体会参与过程的魅力,增长参与的素养。
一、源自生活,让学生乐于参与
学生是一个生命個体,生命个体的意义不是凌驾在遥不可及的高空,而是存在于生活中,使个体存在的价值得以延续。长期以来,高中政治的痛点在于理论高大上、空繁杂,让学生心生畏惧;在应试教育考试下,更多一线教师选择“快准狠”方式,直接把学生当作是盛装知识点的容器,让学生硬啃,使得在教学的实践中,常缺乏鲜活事例,让政治在学生固有印象中变得虚无缥缈。杜威提出“教育来源生活”,他把教育的本质归纳为教育即生活,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一切真正的教育都应从经验中产生。因此,在进行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心学生未来的生活,更要聚焦学生当前实际生活。在创设熟悉真实的生活场景中,从学生生活体验中重组教学资源。
二、外化体验,让学生享受参与
教学中学生的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使得他们的学习由此进入了生命领域,突出强调学生是发展的人,他们有一定的发展规律,更有发展的需要。这种需要不仅是知识点的获得,而且包含能力的提升,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生动活泼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在传递知识同时,通过动手体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享受其中,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下,提高参与能力。“教学活动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师生活动过程,不单单是教师简单教授知识,更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知识。” [1]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力求构建学科逻辑与实践逻辑、理论知识与生活关切相结合的活动型课程。学科内容采取思维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呈现,即通过一系列活动及其结构化设计,实现课程内容活动化。”在上述的设计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插花体验积极求证,自主建构相关的理论知识。学生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在于问题,没有问题,学生的求知欲无法诱发;感受不到问题的存在,他们的学习也只能是表层的。因此,强调体验式参与过程,学生对获得知识的感受更为深刻,公共参与的理性精神扎根落实。
三、感悟真谛,让学生回味参与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党的十九大再次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2]高中政治课在实施过程中,如果只关注学生所接受的陈述性知识,那么学生的参与、主体性的发挥也只局限在表面,谈能力的提升、情感的升华更甚是纸上谈兵。思想政治课所特有的育人核心素养,尤其公共参与素养,培养学生积极、理性参与,在参与过程不仅收获了基础性知识,更有品格的提炼与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公共素养的提高,需要教师从过去的单纯学科教学转变为学科育人,关注生命个体的情感需求。
思想政治课程兼具知识性与教育性,作为德育课程,应指导学生追寻合理的幸福人生,关注生命个体成长与精神的丰盈,直达学生心灵深处。教师应牢记教育的使命为了学生,政治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贯彻学科素养的培养,解决学生身边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参与激情,提高学生公共参与所必备的基础能力,进而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课堂的生命力应该立足学生主体,教学设计和教学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留给学生广阔的创生空间让学生自觉探寻其中的丰富意义。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培育实质是处于人际交往中学生基于社会价值如何学会合理表达个人诉求、解决共同问题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认识和能力,培养公共参与的素养要契合学生的生活,营造公共参与的环境,使公共参与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态度,并作为一种生活规则融入学生日常,转变为适应未来生活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王佳宁.公共参与素养培育四策[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7(12),58-59.
[2] 王锦飞.反映时代呼唤 重塑课标权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8(2),14.
关键词:高中政治;公共参与;核心素养
公共参与是高中思想政治学科重要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作为公民,能主动有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承担公共责任,践行公民精神的能力。参与公共生活,学生须融入社会,除具备基本常识与能力之外,更应以一个完整的人参与其中。因此,将参与的重要属性贯彻于教学设计,回归到学生课堂教学尤为关键。通过优化教学设计,基于学生丰富的生活,寓于生动活泼的体验到彰显生命价值,让学生体会参与过程的魅力,增长参与的素养。
一、源自生活,让学生乐于参与
学生是一个生命個体,生命个体的意义不是凌驾在遥不可及的高空,而是存在于生活中,使个体存在的价值得以延续。长期以来,高中政治的痛点在于理论高大上、空繁杂,让学生心生畏惧;在应试教育考试下,更多一线教师选择“快准狠”方式,直接把学生当作是盛装知识点的容器,让学生硬啃,使得在教学的实践中,常缺乏鲜活事例,让政治在学生固有印象中变得虚无缥缈。杜威提出“教育来源生活”,他把教育的本质归纳为教育即生活,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一切真正的教育都应从经验中产生。因此,在进行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心学生未来的生活,更要聚焦学生当前实际生活。在创设熟悉真实的生活场景中,从学生生活体验中重组教学资源。
二、外化体验,让学生享受参与
教学中学生的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使得他们的学习由此进入了生命领域,突出强调学生是发展的人,他们有一定的发展规律,更有发展的需要。这种需要不仅是知识点的获得,而且包含能力的提升,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生动活泼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在传递知识同时,通过动手体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享受其中,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下,提高参与能力。“教学活动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师生活动过程,不单单是教师简单教授知识,更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知识。” [1]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力求构建学科逻辑与实践逻辑、理论知识与生活关切相结合的活动型课程。学科内容采取思维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呈现,即通过一系列活动及其结构化设计,实现课程内容活动化。”在上述的设计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插花体验积极求证,自主建构相关的理论知识。学生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在于问题,没有问题,学生的求知欲无法诱发;感受不到问题的存在,他们的学习也只能是表层的。因此,强调体验式参与过程,学生对获得知识的感受更为深刻,公共参与的理性精神扎根落实。
三、感悟真谛,让学生回味参与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党的十九大再次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2]高中政治课在实施过程中,如果只关注学生所接受的陈述性知识,那么学生的参与、主体性的发挥也只局限在表面,谈能力的提升、情感的升华更甚是纸上谈兵。思想政治课所特有的育人核心素养,尤其公共参与素养,培养学生积极、理性参与,在参与过程不仅收获了基础性知识,更有品格的提炼与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公共素养的提高,需要教师从过去的单纯学科教学转变为学科育人,关注生命个体的情感需求。
思想政治课程兼具知识性与教育性,作为德育课程,应指导学生追寻合理的幸福人生,关注生命个体成长与精神的丰盈,直达学生心灵深处。教师应牢记教育的使命为了学生,政治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贯彻学科素养的培养,解决学生身边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参与激情,提高学生公共参与所必备的基础能力,进而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课堂的生命力应该立足学生主体,教学设计和教学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留给学生广阔的创生空间让学生自觉探寻其中的丰富意义。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培育实质是处于人际交往中学生基于社会价值如何学会合理表达个人诉求、解决共同问题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认识和能力,培养公共参与的素养要契合学生的生活,营造公共参与的环境,使公共参与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态度,并作为一种生活规则融入学生日常,转变为适应未来生活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王佳宁.公共参与素养培育四策[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7(12),58-59.
[2] 王锦飞.反映时代呼唤 重塑课标权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8(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