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oji的表情研究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zhe19878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Emoji 表情是一种视觉上的速记符号,在聊天语境中有补充语义,营造轻松氛围的作用。本文将以“喜极而泣”为例简单论述Emoji表情的发展趋势如何满足当代人的猎奇心理和交流需要。
  关键词: Emoji 表情;喜极而泣
  [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5--01
  一
  2015年11月,《牛津词典》公布了年度词汇。年度“词汇”是一个带着两滴眼泪的黄色的卡通笑脸。《牛津词典》对这个Emoji表情的解释是:喜极而泣的笑脸(Face with Tears of Joy)。 该结果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和科技公司SwiftKey 联合评选得出。数据显示,在英国,该表情的使用率占所有Emoji表情中的20%,美国则为17%。Emoji表情是一种视觉上的速记符号,即符号表情。它包括部分人的表情动作,部分动植物形象,及其他人类活动图像。
  Emoji为什么能受到热捧呢?
  第一,准确表达。Emoji具有思想表达的通达性。首先体现在反映思想的快捷上, 其次表现在反映思想的真切上, 即反映的都是人的思想原本或人的情感初衷。在聊天环境中表情和肢体语言提供信息的方式受到阻断,而言语的传达又具有一种间接性、模糊性,甚至经常具有歧义。为准确地传达信息,Emoji便有了它独特的作用。
  第二,营造氛围。Emoji具有创设语境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当不会用、不必用、不想用、不宜用口头和书面语言的时候, Emoji可以用独特语境表情达意。即使是在能够准确传达,毫无歧义可能的语境下,表情的使用也可为聊天环境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
  第三,直观高效。“传统的字母文字已难以满足当下快速、以视觉为主的沟通需求,像Emoji表情这样的一个图像文字来填补这一空白也不足为奇。” [1]社会的节奏加快,语言交流的经济性原则使得人们倾向于以简单的图代替长句。
  第四,缓和话语,拉近距离。Emoji表情减少了人们社交网络的孤独感,满足了现代人重视人际关系的心理,增加了对话的丰富性和画面感。
  第五,生动细腻。Emoji具有情感意义的可视性。主要体现在视而可见的直观性、视而可懂的理喻性。Emoji是各种模仿人类面部表情的符号中较为成功的。
  总体来说,网络表情符号的本质是具有表情语功能的网络辅助交际手段,相当于现实语言交际中的态势语。其功能主要是用来表达交流双方的情感、态度、含义与调节虚拟语境的交际气氛。
  二
  以“喜极而泣”为例,具体说明其在网络语境中的使用。“喜极而泣”的作用分为“实语作用”与“虚语作用”。“实语作用”,即补充完整句义。有以下两种类型:
  1、喜极而泣,表达对人物事件由衷的好笑;
  2、哭笑不得,表达一种无奈,只能一笑了之,有时也表示一种自我嘲讽;
  虚语作用则无明确意义指向,单纯舒缓语气,缓解语境尴尬。
  下面,对“喜极而泣”的几种语义通过语料举例做出分析。首先“实语作用”:
  1、喜极而泣,表达对人物事件由衷的好笑。
  A:选修课,我在写专业课作业。B: 我在看电影《最后一节课》。A: 我也在。
  分析:表情1=作业本应该在课下写,在选修课上写专业课作业,表达对一种违反常规的好笑感受。
  表情2=当A听到B的回答,发现他们其实在同一个课堂,惊讶之余感到一种好笑。
  2、哭笑不得,表达一种无奈,只能一笑了之,有时也表示一种自我嘲讽。
  A:我拍的这么烂她找我? B: ……
  分析:话语前提是“她找你拍照。”“我拍这么烂她找我?”言外之意为那还不如找别人,表达一种略微自嘲的语气。
  其次,“虚语作用”。理解无实意的笑哭表情, 语境扮演了重要角色。语用原则包括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
  (假如你正巧碰到一位朋友跟你发消息,但你不是很想回复他。)
  A:“很久没见面了,你好吧!” B:“ 还好。”
  此处的表情不满足上述两种语义类型。在上述语境中,基于会话的礼貌原则,你应当有所回复;但是基于合作原则,你需要违背不想回复的心情。此处一个恰如其分的笑哭表情缓解了这种不想回复的尴尬,又遵守了礼貌原则和合作原则。
  综上所述,“喜极而泣”的实语作用和虚语作用都以各自不同的含义为人们所理解和使用,以上仅对其常见用法做一个概括总结。
  三
  作为交流辅助手段,Emoji趋于多样性、丰富性、趣味性是必然的。网络交际中的文字序列就相当于现实交际中的有声语言, 网络表情符号的功能则对应于现实交际中的态势语。[2]既让网聊像面对面一样便捷直观,又比面对面聊天更具生动性。 丹尼尔·贝尔曾说:“我相信,当代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文化,而不是一种印刷文化,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如果说使用文字和一些专用或者专用符号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大阶段的标志的话,那么现代又有一个回归,即回复到前文字时代的图像文化的状况。[3] 图像化的深层实质是信息表达和接受上的感觉化。这些确有其魅力的图像化表情,需要来自人类社会的新一番思考。
  参考文献:
  [1]《你造么>_闫鑫荻.
  [2]《认知语境与认知交际中的话语理解》沈悦英.
  [3]《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丹尼尔·贝尔,赵一凡等译.
其他文献
摘 要:流传上千年的《川江船工号子》起源于长江流域四川宜宾至湖北宜昌航段,因地域特点和河流密布造就川江航运史上独特的文化,其形成特点独具匠心,音乐风格自成一派,在音乐领域里也独树一帜。  关键词:川江;船工号子;形成特点;音乐风格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5--01  《川江船工号子》的诞生和发展,不得不强调川江的地域特点,由于
摘 要:礼仪,是人类社会方方面面不可缺少的准则规范。《论语》中阐释了礼,涉及到该如何侍奉父母的礼仪,就是孝礼。这些礼仪值得现代人学习,取其精华,剔除糟粕,让古老的礼仪在现代社会中得到更好的诠释。  关键词:礼仪;论语;孝礼;传统;现代  作者简介:杜若菲(1992-),女,汉,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康乐县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14级硕士生,研究方向:国际汉语教学。  [中图分
摘 要:语言作为一种交流媒介,反映和记录着文化现象。在语言中,尤其是色彩词汇,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因各个国家历史和社会背景不同,同样的色彩词,会因为国家的不同而带有不同的思想和情感。本文从“红”、“白”“黑”三个语言符号入手,采用对照的方法,对中日两国语言中的色彩词汇的字面意义和象征意义进行考察,借此分析中日文化的异同,旨在促进两国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的进行。  关键词:语言;媒体;文化现象;色彩
摘 要:量词在日语之中被称为“助数词”,日语中的助数词有很多。使用的多样性往往是日语学习中的难点。本文在总结一些基本动物量词用法的基础上,添加一些较为特殊的动物量词的相关用法。并辅以相关新闻例句加以佐证说明。  关键词:动物;日语量词;助数词;特殊形式  [中图分类号]:H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5--02  量词在日语中被称为“助数词”,日语中
摘 要:真人秀节目在2015年可谓是巅峰之年,在2016年有被专业人士预估真人秀节目仍会呈现递增式攀升。在这“泛真人秀”时代,央视不再是一副居高临下的样子,也引进了韩国MBC的一档节目,经过本土化的改版之后,本文将从多样化的体验传递节目的价值和无台本设计,真实性呈现两方面表达呈现户外真人秀节目的新特色。  关键词:真人秀;《了不起的挑战》;价值;真实  作者简介:郑洁(1989-),女,汉族,河南
相对于浮躁而五光十色的现代生活,有人选择随波逐流,而有一小部分人选择传承传统,这在现如今的社会中,就像是逆水行舟。本期专题采访了三个不同领域的美女,她们年龄相仿,职业各不相同,唯一的共同之处就是,她们都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并身体力行地传承着,并且她们说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回归传统,此乃当下最潮流、最时尚!  陈荟怡与世无争 香气自来  很难想象,面前的这个女孩曾经是个媒体人,在电视台工作了近十年。
摘 要: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语系,在句子结构和表达形式上有各自的特点。汉语中无主句大量存在,而绝大多数英语句子则遵守主谓结构模式,在此情况下,翻译工作就遇到极大障碍,无主句出现较多的科技文翻译更是如此。本文尝试以农业科技著作《马首农言》的注释文为例,探讨无主句现象及其英译技巧和策略。  关键词:无主句;英译;《马首农言》;策略  作者简介:王卫迎,女,陕西省商洛市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外语系外国语
项目课题:西北民族大学研究生科研(实践)创新项目,项目编号:Yxm2014075。  摘 要:每个人都无法逃避死亡,而文化间的差异导致不同族群面对死亡时态度以及丧葬习俗的差异。对不同群体丧葬仪式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他文化的丧葬制度,更重要的是,理解他们这种制度背后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解释。本文通过对八坊回族社区的丧葬仪式的研究,生动描述了丧葬习俗特点和仪式的一般过程,并在社会功能论框架下,分析了当
摘 要:在当代中国文学环境下,史铁生的文学书写显得别具一格:格外倾向于个人主义书写,注重个人内心体验与情感表达,然又因其思想具有足够的深刻性从而获得一种普适性,可以说,他在他的作品中完成了由内而外和由外而内两个维度上的双向自洽。不得不说,这种思考本质上就是悲壮的。  无论是语言风格体现的悲剧兴味、意象选择中的悲剧意识,还是说主旨主题深化下的悲剧性外化,无一不能还原一个真正生而为人的史铁生。  关键
摘 要:对于语言单位的探讨由来已久,什么是语言单位,怎样划分语言单位,是所有的语言学家都必然要涉及的问题,瑞士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也不例外。在《普通语言学教程》这本名著中,虽然索绪尔没有明确地划分语言单位,但是他却对语言单位非常重视。不仅花费了大量的篇幅论述了他关于语言单位的看法,并且在说明其他语言思想的时候也提及到,这些思想反映了他的语言单位观,也反映了他的结构语言观的本质。本文将从划分语言单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