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回族丧葬仪式浅析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lly_08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项目课题:西北民族大学研究生科研(实践)创新项目,项目编号:Yxm2014075。
  摘 要:每个人都无法逃避死亡,而文化间的差异导致不同族群面对死亡时态度以及丧葬习俗的差异。对不同群体丧葬仪式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他文化的丧葬制度,更重要的是,理解他们这种制度背后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解释。本文通过对八坊回族社区的丧葬仪式的研究,生动描述了丧葬习俗特点和仪式的一般过程,并在社会功能论框架下,分析了当地丧葬仪式的特点和对家属和群体的心理和生理上的作用。
  关键词:西北;八坊回族社区;丧葬仪式;习俗
  [中图分类号]:K8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5--01
  一、引言
  死亡是每个人无法逃避的生命体验。不同的族群对死亡的态度不尽相同,因而发展出各自不同的丧葬仪式,这些丧葬仪式在不同文化中体现出其特有的意义。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1],但若能对其他文化的生命观念有一定的了解,也能让我们在生活中和不同文化的人群交流时,对他们的行事作为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彭兆荣[2]对仪式的研究就认为:“社会的认同价值与族群联系在一起,因此,许多仪式具有族群的专属性”,而“这些仪式也只有在所属的族群中才会产生特定的意义”。八坊回族社区是临夏[3],在整个西北地区具有典型性。伊斯兰教作为当地回族精神和世俗世界的支撑着其生活的方方面面,因而当地的丧葬仪式总体上也是在伊斯兰教的约束和指导之下。同时,在中国社会这个大的背景下,八坊回族社区的生活同样离不开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在当地的一些丧葬习俗中,便可窥见这种文化间的渗透。本文按时间顺序对八坊回族社区丧葬仪式进行人类学调查和描述,以此分析当地丧葬仪式的特点和社会功能。
  二、丧葬仪式的特点
  1、临终
  八坊回族社区的丧葬仪式总体上分为临终、葬礼前的准备、殡礼、葬后的仪式等。当地回族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势必会产生一些矛盾和不愉快,或被他人所欠,或有愧于他人,而这之间的不公平则会影响人们后世最终归宿的情形,因而在临终之时会互相要“口唤”(求得他人的原谅),求得谅解,互相祝福。病人还为其身后财产树立遗嘱。此外,家属视病情帮助病人洗大净、修剪指甲毛发等,并请阿訇或清廉之人在病人身边诵读《古兰经》。待弥留之际,在其耳边大声提念“清真言”。病人生命结束后,亲属将其四肢抚顺,头北脚南面西置于“寝床”。等到家属商议好主丧人,便会邀请各个清真寺和亲朋好友参加葬礼,同时准备“抓水”(回族文化中给亡人沐浴)。
  2、葬礼前的准备
  抓水的场所不准其他人出入,必须选择和亡人同性,且宗教修持较好的人,一般为三人。一人负责洗浴,一人浇水,还有一人帮忙抬扶。除此之外,还有专门负责烧水传递的人。洗浴完毕,替亡人穿上“卡凡”布,“卡凡布”是穆斯林的裹尸布,为十米左右的白布。在“卡凡布”的里外还要撒上各种香料防止蛀虫侵蚀尸体,一般为麝香和冰片。最后,众亲友最后一次为亡人做“杜瓦”(祈祷和祝福),与亡人见最后一面即为告别。“奔土如奔金”,亡人便被抬往清真寺举行殡礼,抬送亡人的男性穿过街巷步行前往清真寺,路人相让,并为逝者祈祷。这样的送别,往往让人有所思考,受到警醒。
  3、殡礼及葬后的仪式
  在清真寺举行的殡礼仪式分为转“费迪业”(一种仪式,旨在通过赎金求得赎罪)和站“哲纳孜”(殡礼)两部分,八坊社会回族把站“哲纳孜”视为每个人对逝者应尽的义务,因而人们在得到某人去世的消息后,会自发前往清真寺参加殡礼。殡礼重要的意义在于通过舍散和众人的“好杜瓦”替亡人赎罪。结束殡礼,亡人被安葬于穆斯林公墓,逝者头北脚南面西,置于坟墓坑底西侧的“佪洞”。在下葬后,大家再次为亡人作“杜瓦”,祈求逝者的安宁。亲属视经济条件舍散钱财给前来参加的葬礼的众人。丧事结束,家人或者请来的阿訇会在特定时间“游坟”,诵读《古兰经》,祈求饶恕、赐福亡人。在调查中,作者也了解到当地人部分人的丧葬仪式中,也有一些如戴孝等的细节受到汉文化的影响,这和其所处的社会背景是离不开的。回族文化以伊斯兰教为核心,但亦非绝对排斥中国的儒家文化。也正是这种和谐的文化理念,成为中国回族持久生命力的所在。
  三、结语
  回族的葬礼按照伊斯兰教规定实行速葬、土葬、简葬[4],对生者和逝者而言,是极为重视的精神层面的洗礼,而物质层面因回族“厚养薄葬”的传统又反对丧葬过程中的铺张,贯穿其中的各种宗教仪式在世代传承,历经历史的考验,并未产生大的变化。不同的教派之间,虽有细节上的差异,但丧葬仪式的主体和宗旨则是相一致的。神圣的丧葬仪式不仅安慰逝者,也对生者具有警示教化的意义,“生不带来,死不带走”,每个回族人最终能带走的只有伊斯兰教规定的几尺白色裹尸布,因而认为精神世界的丰富是每个人应当努力追求的财富,这也体现了伊斯兰教语境下的人人平等。“游坟”仪式的内涵更是在于让人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进而提高自身修养,无愧于俯仰之间。
  “文化相对主义的核心是尊重差别并要求相互尊重的一种社会训练。它强调多种生活方式的价值,这种强调以寻求理解与和谐共处为目的,而不去评判甚至摧毁那些不与自己原有文化相吻合的东西”。不同民族有各自不同的文化,这些文化是与其民族社会的大背景相和谐的,在今天这种频繁的人口流动和民族交往中,我们在相互了解基础上的尊重极其必要。
  参考文献:
  [1]论语 卷六.
  [2]彭兆荣.人类学仪式的理论与实践[M]. 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7,6:108-109.
  [3]马志博.临夏市经济发展与回族社区[D].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 2011.
  [4]杨威. 回族丧葬程序及其习俗[J]. 黑龙江民族丛刊, 1996, (3): 88-90.
其他文献
摘 要:本论文主要希望以莫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红高粱家族》对莫言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系统而全面的研究,来进一步深入学习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作家作品的卓越之处,同时可以充分理解莫言小说的艺术表达特色及了解其雅俗交融的独特意蕴。  关键词:莫言;艺术特色;《红高粱家族》  作者简介:雷炳浩(1992.3-),男,汉,籍贯:河南商城,天津外国语大学本科在读。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
摘 要:对原文的理解是汉译英的第一步,而基于透过对原文字面内涵意义的理解,再综合透彻理解文字背后的联想意义做出来的译本更能把握原文总体精神,译文读者更能通过译文感受到原作的精华和魅力。本文试图以朱自清早期散文《背影》的英译本为例,从语言成分和文学成分分析和探讨张培基先生是如何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使译文达到与原文不管是形还是神都相似的程度。  关键词:理解原文;张培基;背影  [中图分类号]:H3
摘 要:柏拉圖,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家、教育家,其留给后世的宝贵的思想财富,在整个西方思想的发展史上意义深远。朱光潜编译的《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是以文艺理论题材为主,集中体现柏拉图的美学思想。本文从“美是美的理式”本体论、艺术模仿论、艺术教育功用三点出发,将其美学思想做简要剖析。  关键词:柏拉图;美学思想;理式;艺术模仿。  [中图分类号]:B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
摘 要:流传上千年的《川江船工号子》起源于长江流域四川宜宾至湖北宜昌航段,因地域特点和河流密布造就川江航运史上独特的文化,其形成特点独具匠心,音乐风格自成一派,在音乐领域里也独树一帜。  关键词:川江;船工号子;形成特点;音乐风格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5--01  《川江船工号子》的诞生和发展,不得不强调川江的地域特点,由于
摘 要:礼仪,是人类社会方方面面不可缺少的准则规范。《论语》中阐释了礼,涉及到该如何侍奉父母的礼仪,就是孝礼。这些礼仪值得现代人学习,取其精华,剔除糟粕,让古老的礼仪在现代社会中得到更好的诠释。  关键词:礼仪;论语;孝礼;传统;现代  作者简介:杜若菲(1992-),女,汉,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康乐县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14级硕士生,研究方向:国际汉语教学。  [中图分
摘 要:语言作为一种交流媒介,反映和记录着文化现象。在语言中,尤其是色彩词汇,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因各个国家历史和社会背景不同,同样的色彩词,会因为国家的不同而带有不同的思想和情感。本文从“红”、“白”“黑”三个语言符号入手,采用对照的方法,对中日两国语言中的色彩词汇的字面意义和象征意义进行考察,借此分析中日文化的异同,旨在促进两国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的进行。  关键词:语言;媒体;文化现象;色彩
摘 要:量词在日语之中被称为“助数词”,日语中的助数词有很多。使用的多样性往往是日语学习中的难点。本文在总结一些基本动物量词用法的基础上,添加一些较为特殊的动物量词的相关用法。并辅以相关新闻例句加以佐证说明。  关键词:动物;日语量词;助数词;特殊形式  [中图分类号]:H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5--02  量词在日语中被称为“助数词”,日语中
摘 要:真人秀节目在2015年可谓是巅峰之年,在2016年有被专业人士预估真人秀节目仍会呈现递增式攀升。在这“泛真人秀”时代,央视不再是一副居高临下的样子,也引进了韩国MBC的一档节目,经过本土化的改版之后,本文将从多样化的体验传递节目的价值和无台本设计,真实性呈现两方面表达呈现户外真人秀节目的新特色。  关键词:真人秀;《了不起的挑战》;价值;真实  作者简介:郑洁(1989-),女,汉族,河南
相对于浮躁而五光十色的现代生活,有人选择随波逐流,而有一小部分人选择传承传统,这在现如今的社会中,就像是逆水行舟。本期专题采访了三个不同领域的美女,她们年龄相仿,职业各不相同,唯一的共同之处就是,她们都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并身体力行地传承着,并且她们说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回归传统,此乃当下最潮流、最时尚!  陈荟怡与世无争 香气自来  很难想象,面前的这个女孩曾经是个媒体人,在电视台工作了近十年。
摘 要: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语系,在句子结构和表达形式上有各自的特点。汉语中无主句大量存在,而绝大多数英语句子则遵守主谓结构模式,在此情况下,翻译工作就遇到极大障碍,无主句出现较多的科技文翻译更是如此。本文尝试以农业科技著作《马首农言》的注释文为例,探讨无主句现象及其英译技巧和策略。  关键词:无主句;英译;《马首农言》;策略  作者简介:王卫迎,女,陕西省商洛市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外语系外国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