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的教育阶段,语文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说小学阶段的心理教育学科,其中很多内容都对孩子们身心的健康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教文育人,铭刻在心。”这说明在语文教学中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增长学生知识的同时要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灵,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我想,同样我们也可以借用心育的理念与方法,来优化语文课程教学,心育和语文相辅相成,定能使语文教学达到另一个崭新的境界。
一、借心育理念,展现课堂活力
1、利用学生的好动心
调皮好动,是少年儿童的个性特点,调皮好动的学生同样有上进的心理。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热情贴近、主动关心他们,对他们加以正确的教育引导,帮助他们克服缺点,鼓励他们努力进取,让他们放开手脚,开动脑筋,充分地发挥聪明才智,成长为合格的有用人才。
2、抓住学生的好奇心
小学生的好奇心较强,对于新鲜的事物有着较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好奇心重的心理特征,结合教材的内容,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或是向学生展示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增加学生的知识范围宽度。
3、满足学生的好胜心
好胜心理是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着的一种心理,这种心理如果引导得当,会转化成学习的动力。教师如何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呢?在语文教学中,我常常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 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地给予适当的表扬、鼓励, 不断地创造展示的平台, 不断地肯定学生阶段性的成果,给每一个学生自主活动和表现自己的机会, 鼓励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活动, 并能在活动中获得自我满足,让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
二、借心育理念,创设课堂氛围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语文教学过程不能只是简单、单向的知识传递过程,更是师生的心灵接触、情感交流、智慧碰撞、人格感染的过程。因而,语文教师应注重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学习活动,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1、注重课始激励。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善于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开端,将学生的学习状态一下子就调节到最佳状态,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心理充分自由安全的境界中展开自主学习,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安全感、快乐感。如教学新教材第十一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在课始我便把矛盾抛出:你们说表扬好还是批评好?一下子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
2、强化课中激励。
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在语文课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互动关系,运用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灵活的教学艺术,高尚的人格魅力,消除学生紧张的心理障碍,对学生的每一次回答都要认真倾听,给予鼓励性评价,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也要给予期待的目光,亲切的微笑,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始终保持他们乐于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与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会学”。
3、巧用课末激励。
教师在语文课要结束时应巧妙设计,留有悬念,激励学生拓展学习内容,延续学生最佳学习状态。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上完后,教师提出: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会是怎样的情景?
创设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会使学生学习情绪高昂、思维活跃。学起知识来,轻松愉快,容易接受,产生一种在不知不觉中就完成学习任务的感觉。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我们都应该有意识地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情绪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状态。在不知不觉中就完成学习任务的感觉。
三、借心育理念,重构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关系。教师为学生做的每一件事、特别是对学生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在与学生进行沟通。教学效果,说到底取决于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效能。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中,教师的一言一行,教师的观念、思想、态度甚至是教师的表情,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都体现着教师对教学的本质、原则、理念的某种理解。
鉴于上述考虑,在优化语文教学的探索中,必须相当注重在课堂里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习师生沟通的艺术,努力克服过去在教育学生过程中习以为常的命令、控制、指挥、警告、威胁、训诫、说教、讽刺、挖苦、揶揄、过分的批评指责、不愿意积极聆听等有伤师生之间和谐关系的错误做法,而代之以心理健康教育中倡导的真诚、接纳、倾听、尊重、同感等理念、方法与技巧,努力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与教育氛围。
四、借心育理念,优化教学手段
现代社会是个信息多元化的社会,信息资源丰富的不能再丰富,图片、视频、歌曲,太多的资料,不怕找不到,只怕想不到。时效性东西在不断地增加,与时俱进、让事实说话才符合当代儿童的需求,才能走进当代儿童的心灵。以前的历史再深刻、再难忘、再有教育意义,毕竟属于过去,毕竟会有代沟,毕竟不是他的親历。而像今天那么多行业不用说,图片告诉你,那么震撼人心的地震场景,不用讲,视频给你呈现,事实说话远比教师一厢情愿的告诉更能走进我们每个人的心灵。
总之,我们既可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育,又可借用心育的理念与方法,来优化语文课程教学,只有心育和语文相辅相成, 才是全面提高小学生素质,促进小学生人格优化的重要途径。
【作者单位: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 江苏】
一、借心育理念,展现课堂活力
1、利用学生的好动心
调皮好动,是少年儿童的个性特点,调皮好动的学生同样有上进的心理。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热情贴近、主动关心他们,对他们加以正确的教育引导,帮助他们克服缺点,鼓励他们努力进取,让他们放开手脚,开动脑筋,充分地发挥聪明才智,成长为合格的有用人才。
2、抓住学生的好奇心
小学生的好奇心较强,对于新鲜的事物有着较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好奇心重的心理特征,结合教材的内容,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或是向学生展示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增加学生的知识范围宽度。
3、满足学生的好胜心
好胜心理是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着的一种心理,这种心理如果引导得当,会转化成学习的动力。教师如何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呢?在语文教学中,我常常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 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地给予适当的表扬、鼓励, 不断地创造展示的平台, 不断地肯定学生阶段性的成果,给每一个学生自主活动和表现自己的机会, 鼓励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活动, 并能在活动中获得自我满足,让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
二、借心育理念,创设课堂氛围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语文教学过程不能只是简单、单向的知识传递过程,更是师生的心灵接触、情感交流、智慧碰撞、人格感染的过程。因而,语文教师应注重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学习活动,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1、注重课始激励。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善于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开端,将学生的学习状态一下子就调节到最佳状态,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心理充分自由安全的境界中展开自主学习,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安全感、快乐感。如教学新教材第十一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在课始我便把矛盾抛出:你们说表扬好还是批评好?一下子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
2、强化课中激励。
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在语文课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互动关系,运用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灵活的教学艺术,高尚的人格魅力,消除学生紧张的心理障碍,对学生的每一次回答都要认真倾听,给予鼓励性评价,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也要给予期待的目光,亲切的微笑,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始终保持他们乐于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与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会学”。
3、巧用课末激励。
教师在语文课要结束时应巧妙设计,留有悬念,激励学生拓展学习内容,延续学生最佳学习状态。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上完后,教师提出: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会是怎样的情景?
创设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会使学生学习情绪高昂、思维活跃。学起知识来,轻松愉快,容易接受,产生一种在不知不觉中就完成学习任务的感觉。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我们都应该有意识地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情绪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状态。在不知不觉中就完成学习任务的感觉。
三、借心育理念,重构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关系。教师为学生做的每一件事、特别是对学生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在与学生进行沟通。教学效果,说到底取决于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效能。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中,教师的一言一行,教师的观念、思想、态度甚至是教师的表情,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都体现着教师对教学的本质、原则、理念的某种理解。
鉴于上述考虑,在优化语文教学的探索中,必须相当注重在课堂里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习师生沟通的艺术,努力克服过去在教育学生过程中习以为常的命令、控制、指挥、警告、威胁、训诫、说教、讽刺、挖苦、揶揄、过分的批评指责、不愿意积极聆听等有伤师生之间和谐关系的错误做法,而代之以心理健康教育中倡导的真诚、接纳、倾听、尊重、同感等理念、方法与技巧,努力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与教育氛围。
四、借心育理念,优化教学手段
现代社会是个信息多元化的社会,信息资源丰富的不能再丰富,图片、视频、歌曲,太多的资料,不怕找不到,只怕想不到。时效性东西在不断地增加,与时俱进、让事实说话才符合当代儿童的需求,才能走进当代儿童的心灵。以前的历史再深刻、再难忘、再有教育意义,毕竟属于过去,毕竟会有代沟,毕竟不是他的親历。而像今天那么多行业不用说,图片告诉你,那么震撼人心的地震场景,不用讲,视频给你呈现,事实说话远比教师一厢情愿的告诉更能走进我们每个人的心灵。
总之,我们既可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育,又可借用心育的理念与方法,来优化语文课程教学,只有心育和语文相辅相成, 才是全面提高小学生素质,促进小学生人格优化的重要途径。
【作者单位: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