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12月8日上午八时许,我正在参加一个省级骨干教师研训班活动,突然,徐州籍的学员班长默默递过手机,微信上传来永正凌晨辞世的讣告。旋即,家珑主任来电,他沉痛地告诉我:“老于走了……”顿时,永正的银发、笑容、趣语、京韵,与永正相识相交的桩桩往事涌现心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他陪我走进徐州小学校园听课评说;本世纪初,我与他同赴国外考察,夜宿一室聊梦;近几年,几度参会,专题研讨他的教学思想;上个月,在他家与他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2月8日上午八时许,我正在参加一个省级骨干教师研训班活动,突然,徐州籍的学员班长默默递过手机,微信上传来永正凌晨辞世的讣告。旋即,家珑主任来电,他沉痛地告诉我:“老于走了……”顿时,永正的银发、笑容、趣语、京韵,与永正相识相交的桩桩往事涌现心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他陪我走进徐州小学校园听课评说;本世纪初,我与他同赴国外考察,夜宿一室聊梦;近几年,几度参会,专题研讨他的教学思想;上个月,在他家与他凝眸相拥,执手笑谈……一幕幕,恍若昨日,心潮难平。当晚,久不能寐,翘首长天,悲歌当泣。
惊悉今世痛失君,月晦风寒悼巨星。
熠熠银发映夙梦,声声趣语润童心。
真經五重弘文道,弟子三千继思行。
极目长天云去远,悠悠京韵故人情。
(袁浩,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主审)
其他文献
一、缘起:吃透两头,聚焦主题 1. 通读教材。新学期伊始,我研读苏教版五上教材,发现有十多篇课文都涉及名人,文章体裁虽各不相同,有的是叙事散文,有的是说理状物,语言表达形式却丰富多彩,可以作为教表达、明事理的范本。这些文章不仅有独特的语用训练点,而且弘扬着正能量的人生观、价值观。 2. 分析学生。在学生心中,什么样的人是名人呢?通过课前调查,我发现很多学生对影视综艺达人如数家珍,而对课文中讲述
现在的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思维活跃,情感丰富,个性鲜明,对一切新生事物都怀有浓厚的兴趣。但是,由于受生活环境的影响,不少學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对别人漠不关心,对社会更是缺少一份责任。说穿了,就是这些学生缺乏公民意识。近年来,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我一直积极探索阅读教学与公民教育有机结合的新路。这里,仅以《艾滋病小斗士》一文为例,谈谈我的做法。 《艾滋病小斗士》是苏教版国标本五上的一篇课文。初
细细品读《开天辟地》一课,全文都弥漫着一种神奇的想象,从那混沌一团的黑暗场景到盘古的猛劈猛凿,从盘古撑于天地之间到盘古的身躯化成了万物。诸如此类的想象,充满神奇,展示了一种力量。而这份神奇与力量都是通过优美的、工整的语言得以呈现的。这篇文本的教学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两个维度,即思维发展与品质、语言建构与运用,最终指向文化传承与理解以及审美鉴赏与创造。 板块一:从喜欢的神话故事切入,走进盘古的开天辟
诸多资料显示,语文最新教材改动较大的当属古诗词部分,新教材的文言文篇目大幅增加。笔者认为,带着兴趣求索,是最为关键的情感动力。 我今年教六年级语文,儿子上二年级,我和儿子一人一本一模一样的《声律启蒙》。我爱不释手的这本《声律启蒙》是注音朗读版的,省去了读音上的很多纠结,挤出了展开阅读的点滴时间。和儿子共读《声律启蒙》第一个星期起,我的温故知新,竟已影响着我六年级的语文教学,我隐隐觉得,文言文的举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而在此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激励、导向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新课程要求教师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当学生读书有畏难情绪的时候,老师不是拖着他走,也不是带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用自己的力量不断向上攀登。我认
永正走了。噩耗传来,心里“咯噔”一下,接着就是心里难受,不光是情感上的,而是真的感到胸口有一块大石头压着,半天缓不过来。深夜,久久不能入睡,浮想联翩。于是披衣下床,草成小诗一首,以寄哀思。 明星璀璨于永正,驰誉东西南北中。 粉笔一支开智慧,教學五重是真经。 人生贵得一知己,逝水难留春意秾! 不觉斯人乘鹤去,南柯梦里犹相逢。 (张庆,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主编)
【课堂实录】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在一个遥远的国度,有一个神秘的建筑物,矗立在茫茫沙漠之中,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它就是——埃及的金字塔。(板书并齐读课题)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它。 二、朗读课文,学习字词 1.出示活动要求,生读活动要求: 师:同学们,三分钟读课文,听到提醒的铃声后,你们就可以读词交流了,开始吧。 2.出示词语 师:哪一组先来读读这些词语?(小组学生
于永正是教育部“跨世纪名师工程”向全国推出的首位名师,如今虽然辞世,但给我们留下了以“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的“五重”教学观为核心的极其宝贵的实践和经验。 作为相识多年的挚友,我曾经多次近距离乃至零距离地感受过老于的魅力与风采,其中记忆最为深刻的是20年前他在课堂教学时指导一位学生朗读的情景。 那是1997年5月的一天,老于在连云港公园小学上观摩课,前来观摩有大几百号人,我和
微信息,即写作者用细致入微的感觉,透过庸常琐碎的生活状态,把目光投注到那些细末事物和精微人情之上。正是从这些细末精微之处,往往最能感受到生命的真精神,体悟出生活的大命题。“微信息”,好似文章之神。好的文章,一定能够通过精细描摹“微信息”的语言,让读者身临其境,深受感染。 笔者以一节自主开发的五年级习作教学《香来了》为例,谈谈引导学生捕捉“微信息”,训练“精细描摹”的习作教学实践与思考。 一、巧
【教学实录】 一、分享经验,梳理归纳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这样一类文章,说明事理的,我们叫作“说理文”(板书:说理文)。四年级时学习的是《说勤奋》,五年级学过《滴水穿石的启示》和《谈礼貌》。老师相信,大家对说理文的特点应该有一些了解,也会有一些学习说理文的经验,那么,我们先来复习、梳理一下,分享你们对说理文的认识。 生:说理文都是有观点的。 师:请这位同学上黑板板书“观点”。其他同学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