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遍布思维的足迹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实录】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在一个遥远的国度,有一个神秘的建筑物,矗立在茫茫沙漠之中,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它就是——埃及的金字塔。(板书并齐读课题)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它。
  二、朗读课文,学习字词
  1.出示活动要求,生读活动要求:
  师:同学们,三分钟读课文,听到提醒的铃声后,你们就可以读词交流了,开始吧。
  2.出示词语
  师:哪一组先来读读这些词语?(小组学生读词语,师适时纠错)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用什么好方法记住“廓”?
  生:“广”加个“郭”就是“廓”了。
  师:对,你用部件记字法记住了它。“廓”里面的字读“郭”,整个字读“廓”,这是一个什么字?
  生:形声字。
  师:广字头表示建筑,在古代,“郭”和“廓”是通用的,表示城外的墙。那怎样把这个字写好呢?(出示课件)这个字上收下放,请看我来写。(师范写广字头)半包围结构的字要做到半藏半露,双耳旁的两笔向外伸,竖要有一定的力度。看书后的描红,描一个,写一个。
  师:同学们,这三个词语都理解吗?什么是“角锥形”?课文中就有一句话把“角锥形”说得清清楚楚,你能找出来吗?(理解词语“角锥形”“矗立”“曝晒”)
  生:(找出后读)“这些坟墓底座是四方形,愈往上愈小,最后成为尖顶。”
  师:你真会学语文,联系下文就把词语理解了。再看“矗立”“曝晒”这两个词语,你们能根据字形猜猜它的意思吗?(出示:矗立、曝晒)
  生1:“矗立”就是挺立。
  师:嗯,有“挺立”的意思,看看字形,能说得更准确些吗?
  生2:“矗立”是“直直地站立”的意思,因为它是由三个“直”组成的。
  师:(课件将“矗”字变红变大)真好!“矗立”多用于建筑物。
  师:“曝晒”呢?
  生:“曝晒”就是强烈的阳光照射。
  师:你从哪里知道的?
  生:“曝晒”两个字都是“日”字旁。
  师:对!看来,根据字形猜词语意思也是个学习的小窍门。
  三、浏览课文,理清脉络
  师:同学们,这篇课文和我们刚刚学习的《神奇的克隆》一样,也是说明文。这篇说明文向我们说了什么?又让我们明白了什么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提取课文的关键信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生浏览课文后交流)
  生:金字塔在埃及首都开罗西南面金黄色的沙漠中。
  师:是的,这就是金字塔的地理位置,请你在黑板上写下“地理位置”。
  生:金字塔是一座座巨大的角锥形建筑物……
  师:这些内容从方方面面对金字塔做了大概的介绍,我们就可以用“概貌”这个词。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概括出“歷史”“名字的由来”“胡夫金字塔”“如何建造”“智慧、结晶”等,学生自己板书)
  师:你们看,现在黑板上很杂乱,我们文章乱不乱呢?我们快速浏览全文,看看文章是用什么顺序写的,用序号标注。(学生标序号)看,这样一排序,文章的脉络清清楚楚。作者就这样说着说着,我们就明白了这么多,这就是说明文的特点。
  四、默读第三自然段,掌握方法
  1. 师:同学们,埃及有大大小小70多座金字塔,作者有没有都写呢?
  生:没有,他只具体写了胡夫金字塔。
  师:说明文中选取最具代表性的事物来介绍,这就是举例子。(板书:举例子)作者又用了哪些方法具体介绍胡夫金字塔的呢?现在就让我们去一探究竟。谁来读读活动要求?
  2. 以“胡夫金字塔”为例,探究“怎么说”。
  生:胡夫金字塔很高大,我是从这句话看出来的——“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这里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板书:列数字、作比较)
  师:同学们,我们学校的楼房最多的是几层?(四层)四层大概12米,看,胡夫金字塔比我们的教学楼高多了。再来说说看,你身边有没有高大的建筑物,你家住在几楼?
  生:四楼。
  师:没有埃及金字塔高,你家呢?
  生:十楼。
  师:还是没有埃及金字塔高。在如皋,你觉得比较高的建筑是哪些?
  (生纷纷答:电信大楼18层,文峰城市酒店25层,龙游御境最高29层,中南世纪城、江中世纪城30层……)
  师:你们所见到的如皋的这些高大的建筑物,都没有胡夫金字塔高。来,把这句话读一读。(指名读、全班集体读)
  师:同学们,课文中还有这么多数字,你从中感受到什么?(出示句子)
  生:我感受到金字塔底面真大!
  生:我感受到建造金字塔用料真多!
  生:金字塔所用的巨石多、重,工程浩大!
  师:你们刚才所感受到的,文中有一个词概括出来了。
  生:宏伟。
  师:你从哪儿找到的?
  生:“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
  师:这是一个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找到了这句话,你们也一定能找到胡夫金字塔的另外一个特点了。
  生:精巧。
  师:第三自然段哪句话写出它的精巧?(师出示句子引读)十年过去了,100年过去了,1000年过去了,读(变红)——“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点红:几千年)几千年过去了,读——“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师:为什么“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呢?是不是刀片太厚了,再换个薄一点的——
  生:薄薄的纸片。   师:你把“薄薄的纸片”放到里面说一说。
  生: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薄薄的纸片都插不进去。
  师:为什么不用“薄薄的纸片”而用“锋利的刀片”呢?
  生:用“锋利的刀片”就让人感觉有人在努力往里插都插不进去,说明“精巧”。
  师:这就是世界上最精巧的建筑了!作者就这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这种说明方法就是“语言描述”。(板书:语言描述)
  师:(指板书)同学们,作者举了胡夫金字塔的例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它的宏伟,用语言描述的说明方法又让我们形象地感受到它的精巧。说明方法作用真大!
  五、随堂练笔
  1. 师:那么今天,我们就用学到的这些说明方法,介紹我们熟悉一处建筑。我们学校有哪些有特点的建筑呢?
  (生纷纷答:食堂、报告厅、游泳馆、书院、儿童剧院……)
  师:你们特别喜欢读书,一定是书院的常客。今天就来向我介绍介绍书院吧。书院有什么特点呢?
  生:面积大、里面有六个场馆、藏书多、地面整洁、安静……
  师:现在就让我们用上今天学到的这几种说明方法把书院的这些特点写下来吧。(学生练写,写后交流、评价)
  师:谁来对他的片段进行评价?
  生:他用列数据的方法写出了我们学校书院的大,藏书多,还用打比方的方法写出了地面的整洁。
  生:他用语言描述的方法写出了书院是我们的乐园,我们在里面畅游,获得了许多知识。
  【专家评析】 《埃及的金字塔》是一篇说明文。谢兰香老师执教的是第一课时,从理解字词、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脉络、品读“宏伟与精巧”四个方面做了第一课时该做的事情,最后实现了学习迁移,用所学的说明方法学写学校的一处建筑物,实现了从“内容”到“方法”的学习梯度。整节课荡漾着思维,学生学得欢畅。具体体现为:
  1. 课堂处处有思维点。思维,简单说可以理解为思考。一堂课的教学,思考既要有序,更要有着力点。
  教学中,谢老师厘清了每一个环节的思维点:第一个环节“朗读课文,学习字词”,主要着力点在对重点词语“角锥形”“矗立”“曝晒”的理解,以大概感知金字塔;第二个环节“浏览课文,理清脉络”,让学生带上思考“这篇说明文向我们说了什么?又让我们明白了什么呢”走进文本,在学生搜集了相关信息后,再让学生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从而理清文章脉络;第三个环节为默读“第三自然段,掌握方法”,教者更是把学生带进了一个思维能量场:从说明方法的揭示,到说明方法的作用,进而体会埃及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学习、生长。
  2. 课堂处处有思维方法。学生有了思维的着力点,就应该引导他运用思维方法了。“学贵有疑”,在第一个环节中,让学生“在不理解的词语后面画上小问号”,促进学生“边读边思”习惯的养成;“互助解疑”又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再重点指导用多种方法,如:联系上下文、看字形猜意思等理解“角锥形” “矗立” “曝晒”,突破了词语理解的难点,更好地为理解文本服务。这里的设计也正是依据了《语文课文标准》中指出的“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指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本文最能体现运用多种说明方法的就是第三自然段,于是,谢老师抓住了这一部分让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学生也就掌握了本课的主要说明方法。“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在让学生感受“胡夫金字塔”高时,联系生活实际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得以提升,学习也就更积极、更有效了,为下面进一步感知“宏伟”做铺垫。用对比、联想的方法让学生感受胡夫金字塔的“精巧”,感受文本所描绘的情景,学生轻松地理解了课文,学习了说明文又一种说明方法“语言描述”。
  3. 课堂时时生长思维
  语文课堂应该有“看得见”的思维生长,谢老师深谙此道。第一环节的学习,学生明白了理解词语可以用“联系上下文”和“看字形猜意思”这两种方法,观察字形能让词语理解得更为准确。“矗立”有“挺立”的意思,但它更注重的是“直”。通过对比,学生们知晓了两个词语的细微差别。说明方法的学习也是本节课的另一个思维生长点。举例子、列数据的说明方法学生早已接触,重点就在学习“作比较”和“语言描述”两种说明方法了。教者用教学楼、家里居住的楼层、市区所见过的较高建筑物,在不断交换比较的过程中,思维得到活跃,学生在思维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知道了这就是“作比较”,又不知不觉地感受到胡夫金字塔真高。“语言描述”的方法更是难点,教者巧妙地进行突破,首先引读进行情感的激发,再用“薄薄的纸片”和“锋利的刀片”进行置换,学生的思维再一次得以生长。“运用练笔”更是了解本课思维是否生长的一个手段了。让学生运用说明方法先说再写,说的过程,是思维的过程;说写的过程,是学生对文本进行理解、转化、运用的过程,是“由意到言”的思维过程。言语实践中,学生的思维力得到提升,思维品质得到发展。最后,师生根据要求对学生的练笔进行评价,学生在评价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并使语文能力得到提高。这堂课中,思维时时处处在生长。
  (谢兰香,南通市中青年名师姜树华工作室学员,如皋市骨干教师,如皋市如城实验小学语文教师;姜树华,特级教师,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正高级教师,江苏省小语会学术委员,如皋市安定小学校长)
其他文献
前不久,我在执教六下课文《一夜的工作》时,发现课堂上教师预设和学生生成之间的关系,正如老子思想中 “有”和“无”的辩证思维:虽然“无”必须跟“有”相互配合,但却更多地体现了掌握“无”所表现的智慧。我们时常把每个环节安排得满满当当,要引导学生体会这一句,感悟那一句,生怕漏掉文章中任何一处精彩的句段,殊不知世上有些东西不应该过分的“为”,过分的“为”就像过多的“有”一样。所以我在教学《一夜的工作》一文
期刊
一、听民歌乐曲,解古诗课题  师:(播放《江南》民歌)请小朋友们静听一首古代民歌,说说你听后的感受。  生:很好听。  师:这是我国两千多年前汉代的一首民歌——《江南》。(板书课题)  师:(出示中国地图)中国有一条很长很长的河流——长江,由西向东流入东海,它流经的中下游以南地区就叫“江南”。《江南》唱出了两千多年前江南地区劳动人民采莲时的欢乐情景。  师:它是一首乐府诗。“乐府”原来是汉代搜集民
期刊
一、听  1. 课前听广播剧。一年级开学伊始,就可以利用每天下午上课前的时间播放广播剧。广播剧的选择,先是孩子们耳熟能详的《西游记》,接着可以听《杨家将》 《八十天环游地球》等。网络资源丰富,教师根据学生的喜好试播,由学生确定听什么,一部广播剧一旦开始播放,就一定要善始善终,不能半途而废。刚开始给学生播放广播剧时,只要求学生静静地听。慢慢地,学生能听进去之后,再教他们根据声音想象画面,复述故事片段
期刊
十九大期间,教育部长陈宝生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表示,要把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作为固本工程和铸魂工程来抓。著名学者刘国正认为:“中国语文教育与传统文化如胶似漆。”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学,将其蕴含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扎根在学生心灵深处,让他们继承发扬光大,具有前所未有的重大意义。而中国戏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要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少不了中华戏曲的传承。教育部在2016年就提出“将大力推进高雅艺
期刊
一、缘起:吃透两头,聚焦主题  1. 通读教材。新学期伊始,我研读苏教版五上教材,发现有十多篇课文都涉及名人,文章体裁虽各不相同,有的是叙事散文,有的是说理状物,语言表达形式却丰富多彩,可以作为教表达、明事理的范本。这些文章不仅有独特的语用训练点,而且弘扬着正能量的人生观、价值观。  2. 分析学生。在学生心中,什么样的人是名人呢?通过课前调查,我发现很多学生对影视综艺达人如数家珍,而对课文中讲述
期刊
现在的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思维活跃,情感丰富,个性鲜明,对一切新生事物都怀有浓厚的兴趣。但是,由于受生活环境的影响,不少學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对别人漠不关心,对社会更是缺少一份责任。说穿了,就是这些学生缺乏公民意识。近年来,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我一直积极探索阅读教学与公民教育有机结合的新路。这里,仅以《艾滋病小斗士》一文为例,谈谈我的做法。  《艾滋病小斗士》是苏教版国标本五上的一篇课文。初
期刊
细细品读《开天辟地》一课,全文都弥漫着一种神奇的想象,从那混沌一团的黑暗场景到盘古的猛劈猛凿,从盘古撑于天地之间到盘古的身躯化成了万物。诸如此类的想象,充满神奇,展示了一种力量。而这份神奇与力量都是通过优美的、工整的语言得以呈现的。这篇文本的教学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两个维度,即思维发展与品质、语言建构与运用,最终指向文化传承与理解以及审美鉴赏与创造。  板块一:从喜欢的神话故事切入,走进盘古的开天辟
期刊
诸多资料显示,语文最新教材改动较大的当属古诗词部分,新教材的文言文篇目大幅增加。笔者认为,带着兴趣求索,是最为关键的情感动力。  我今年教六年级语文,儿子上二年级,我和儿子一人一本一模一样的《声律启蒙》。我爱不释手的这本《声律启蒙》是注音朗读版的,省去了读音上的很多纠结,挤出了展开阅读的点滴时间。和儿子共读《声律启蒙》第一个星期起,我的温故知新,竟已影响着我六年级的语文教学,我隐隐觉得,文言文的举
期刊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而在此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激励、导向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新课程要求教师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当学生读书有畏难情绪的时候,老师不是拖着他走,也不是带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用自己的力量不断向上攀登。我认
期刊
永正走了。噩耗传来,心里“咯噔”一下,接着就是心里难受,不光是情感上的,而是真的感到胸口有一块大石头压着,半天缓不过来。深夜,久久不能入睡,浮想联翩。于是披衣下床,草成小诗一首,以寄哀思。  明星璀璨于永正,驰誉东西南北中。  粉笔一支开智慧,教學五重是真经。  人生贵得一知己,逝水难留春意秾!  不觉斯人乘鹤去,南柯梦里犹相逢。  (张庆,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主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