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2006年中考中的质量守恒

来源 :新概念·中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e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中最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是所有化学反应必须遵循的规律,是初中化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之一,更是中考化学必考的知识点。为帮助同学们掌握该定律,走出该定律的应用误区,在中考中从容应对,现将该定律的相关信息归纳如下:
  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准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该定律的适用范围: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包括物理变化。
  2.理解“参加反应”的含义:对于反应物来说,一定要强调是指“参加反应”的物质,而不是各物质质量简单的相加,一定不要把没有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计算在反应前的物质质量总和中。
  3.理解“反应后生成”的含义:一定要强调是指“反应后生成”的物质,原来就有的物质的质量不能计算在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中。
  4.理解“质量总和”的含义: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包括气态、液态和固态的物质,不能漏掉任何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否则就会出现“不守恒”的现象。
  5.理解“质量守恒”的含义:质量守恒定律强调的是质量守恒而不包括其他方面(如:体积或其他物理量)的守恒。
  6.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也就是说,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都没有变化,所以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即质量守恒定律。
  7.小结与归纳:从宏观角度和微观角度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可将化学反应的过程归纳为五个不变,两个一定改变和一个可能改变。
  


  化学反应过程五个不变宏观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微观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两个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微观: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一个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
  2006年典型中考题例析
  1.判断物质的组成
  (1)根据元素种类不变进行推断
  【例1】(2006北京考题) 某物质由碳、氢、氧3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将该物质燃烧后的产物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和无水硫酸铜,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无水硫酸铜变成蓝色。有关该物质的组成,推断正确的是( )
  A.一定有碳、氢、氧元素
  B.一定有碳、氢元素,可能有氧元素
  C.一定有碳元素,可能有氢、氧元素
  D.一定有碳、氧元素,可能有氢元素
  ★解析:根据题中所述的现象可知,该物质燃烧的产物中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由于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因此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有氧元素。
  ◎答案:B。
  (2)根据元素质量不变进行推断
  【例2】(2006江阴考题) 一定质量的某化合物完全燃烧,消耗9.6克氧气,生成8.8克二氧化碳和5.4克水。对该化合物的组成判断正确的是( )
  A.含有C、H、O三种元素
  B.只含有C、H两种元素
  C.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1∶3
  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解析:该化合物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可判断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C、H两种元素;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化合物的质量为:8.8g+5.4g-9.6g=4.6g;该化合物中所含C元素的质量为:8.8g×12/12+16×2×100%=2.4g;该化合物中所含H元素的质量为:5.4g×2/2/+16×100%=0.6g;该化合物中所含O元素的质量为:4.6g-2.4g-0.6g=1.6g;该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0.6g/12=1∶3 。
  ◎答案:A、C。
  2.求解物质的化学式
  【例3】(2006河南考题) “齐二药”假药事件是将“二甘醇”用于药品生产造成的。“二甘醇”在人体内可发生如下反应:C4H10O3+4O2=2X+3H2O,而导致人中毒。X的化学式为( )
  A. C4H4O8B. 2H4O4
  C. C2H2O2D. C2H2O4
  ★解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数目不变,很容易求知X的化学式为C2H2O4。
  ◎答案:D。
  3.求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
  【例4】(2006盐城考题)A、B、C三种物质各15g,当它们相互反应完成时,生成30g新物质D。若再增加10gC,它们又继续反应到完成时,A与C恰好消耗完毕。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是( )
  A.2∶3 B.2∶1C.3∶2D.1∶1
  ★解析:再增加10gC,反应又继续进行,说明原来的15gA和B均有剩余,15gC完全参加反应可生成30gD,则25gC完全参加反应可生成50gD,此时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50g-15g-25g=10g,因此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是:15g:10g=3:2 。
  ◎答案:C。
  4.求化学反应中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例5】(2006黑龙江考题) 已知化学反应:2A + B2 =2AB 。某同学取7gA和2gB2混合,经充分反应后,测得生成AB的质量为5g,B2无剩余。则反应物A与B2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解析:由题意可知:生成5gAB时,消耗A的质量为:5g-2g=3g,根据物质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与其化学计量数的积之比可知:反应物A与B2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3g×1/2):2g=3∶4。
  ◎答案:3∶4。
  5.求化学反应的计量数之比
  
  【例6】(2006沈阳考题)
  分别表示 A、B、C三种物质的分子,下图形象地表示了某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子及其数目的变化。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A.3:2:4B.3:2:2 C.1:2:3 D.1:2:2
  ★解析:参加反应的A的分子数为1个,参加反应的B的分子数为2个,生成的C的分子数为2个,因此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2。
  ◎答案:D。
  6.判断反应类型
  【例7】(2006山西考题) 在一个密闭的容器内有A、B、C、D 四种物质,在同一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试推断该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解析: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情况为:A物质增加的质量为:10.6g-1g=9.6g,B物质减少的质量为:27g-2.5g=24.5g,D物质的质量没有发生变化,因此C物质的质量应为增加。即B物质为反应物,A物质和C物质为生成物,D物质可能为催化剂,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答案:B。
  7.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例8】(2006黑龙江考题)某化学反应可用以下漫画表示,请根据图示回答:
  (1)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反应。
  (2)该反应生成的物质属于_______________。(填物质分类)
  (3)分析以上漫画图示你还能总结出的一条结论是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展现了一种独具匠心的命题形式,化抽象为直观、具体,巧妙地考查质量守恒定律,体现了命题的灵活性,增强了试题的趣味性。
  ◎答案:(1)反应物有两种物质,生成物有一种物质(同种分子构成即该分子由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构成);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化合反应。
   (2)该反应生成的物质是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因此也属于氧化物(或化合物、纯净物)。
  (3)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或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改变;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等)。
  8.综合计算
  【例9】(2006襄樊考题) 现有NaNO3和Na2CO3的混合物20克,为了除掉其中的Na2CO3,配制NaNO3溶液,李华同学将该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水中配制成60克溶液,再向其中加入50克Ca(NO3)2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了CaCO3沉淀,过滤后得到100克溶液,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求出沉淀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出Na2CO3的质量,进而求出溶液中NaNO3的质量,从而求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反应中生成了CaCO3沉淀的质量为:60g+50g-100g=10g。
  设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为x,反应中生NaNO3的质量为y,
  
  
  9.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例10】(2006辽宁考题)在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后,小明和小华来到实验室,他们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了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1)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结束后,在整理仪器时小明发现,原来氢氧化钠溶液是放在敞口容器中的,于是他们对刚刚完成的实验产生了疑问:
  [提出问题]:
  ①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②如果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为什么仍然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查找资料]
  部分铜盐的溶解性表(20℃)
  
  (3)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面的探究:
  [设计实验]
  怎样确定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解释与分析]
  ①假如氢氧化钠已变质,请写出实验过程中发生的其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为什么仍然符合质量守恒定律:_____________。
  ★解析: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前提条件是体系内的气体不能逸出体系外,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碳酸铜沉淀,整个反应过程中没有气体逸出体系,因此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
  
   ②“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均不变;碳酸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反应过程中没有气体逸出;碳酸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反应物均存在于烧杯中。
  综观2006年中考化学试题,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考查不外乎上述各类题型,只要同学们能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涵,掌握其适用条件,相信大家在中考中一定会顺利解答。
  ★编辑/王一鸣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今年河北省课改区的中考作文仍以话题作文形式出现。题目符合话题作文自主立意、自由选材、自拟题目、自选文体的特点,都较为接近考生生活,设题没有审题障碍,基本上达到了让每个考生都有事可写有话可说的目的。    通过阅卷,笔者认为总体情况喜忧参半,现总结如下。  今年的中考作文出现了以下喜人的情况:  一是创新意识浓厚。很多考生在结构形式和选材上新意迭出,考场上涌现出了一些很有创新特色的文章。例如,有的考
期刊
2007年荆州市的中考作文题属于命题作文,要求同学们以“我最好的朋友”为题作文。此题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意在使考生倾吐真实体验,充分表达情感,抒写自我心中的友情。今年的作文题虽然命题形式由半命题作文变成了全命题作文,但继续保持了以往的一贯风格,即着重考查考生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能力,强调考生心存感悟来作文。此题贴近生活,选材广泛,使考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易于考生充分发挥,展示自我的才情,且
期刊
1.清蒸鸡鲜嫩味美,清香可口。它的烹调过程是这样的:将洗净的鸡加料后放入品锅(一种有盖的大瓷碗),而后再把品锅放在大锅中加水蒸.小李学习了热学知识后想,清蒸鸡虽味美,但烹调加工太费时了,他根据所学的物态变化知识提出了改进办法,一试果真有效.你能揭开小李这一改进的秘密吗?  原来,小李的改进秘密就是在大锅的水中加盐.由于盐水的沸点高于清水,因而会使鸡的加热温度超过100℃,缩短蒸煮时间.同学们不妨用
期刊
一、判断k、b的符号    在不作出函数图像的情况下,根据函数图像经过的象限,可判断出k、b的符号.  例1(2006年广东非课改卷考题)正比例函数或一次函数y=kx+b的图像如图1所示,则k、b的符号()  A. k<0,b>0B. k>0,b>0   C. k<0,b<0D. k>0,b<0  解:k<0,b>0.  评析:图像自左向右上升,函数值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k为正;图像自左向右下降,
期刊
有一种叫做螳螂的昆虫,常喜欢半身直起,立在青草上,态度很庄严,轻纱般的薄翼,如面纱似的摇曳着,前腿形状如臂,伸向半空,好像是在祈祷,所以,后来就有人称呼它为祈祷者了。   这是一个天大的错误!那种貌似真诚的态度是骗人的,高举着的似乎是在祈祷的手臂,其实是最可怕的利刃,无论什么昆虫经过它的身边,螳螂都立刻原形毕露,用它的凶器加以捕杀。   螳螂的外表并不令人生畏,相反,看上去它相当美丽,它有纤细而优
期刊
豆豆哥,我有一个愿望,长大了要当一名伟大的植物学家。  我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的人,尤其喜欢各种植物,经常在家里种一些树啊花的,虽然有时候我能把它们养得很好,但是更多的时候,这些植物都不幸地死在了我的手上。妈妈总是拿这个取笑我,说我不一定能当上植物学家,倒是可以当上植物杀手!其实她不懂,这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必要代价。因此,不管妈妈怎么说,我还是要坚持我的理想!和植物在一起的时候,是我最快乐的时候,如果这
期刊
【如此推理】    老师:什么是数学?   学生:数学=文学+音乐 。  老师:何以见得?  学生:因为歌德巴赫是数学家,歌德是文学家,巴赫是音乐家,而歌德巴赫=歌德+巴赫,所以数学=文学+音乐。     【考试题目有多深】    考试前两天,同学们都很紧张,纷纷向老师探询考试的题目有多深。  老师不动声色地回答道:“试题深浅由油墨而定。油墨印得深,便深;印得浅,便浅。”     【倒霉的学生】 
期刊
填空题、选择题以其小巧玲珑,灵活多样的形式占据着中考试题的“半边江山”,它考查了同学们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隐匿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可小中见大.善于捕捉蕴涵于小题中的思想方法,并转化为自我的认知,不仅对解题有快捷之效,而且可提升自我的数学素养.本文以2006年中考题为例,说明小题中蕴涵的常见的数学思想.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真题回放』    傅雷在《傅雷家书》中写道:“赤子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一个人孤独了,思想集中,所发的感情都是真情实意的。艺术表现得动人,一定是从心灵的纯洁来的。”  孤独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情感,请以“孤独”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2007年安徽淮南中考作文题)    『失误原文』    伟大的孤独(三类文)  “高处不胜寒”,的确,人往往不能忍受孤独。然
期刊
话题作文自2000年进入中考以来,便以其开放性强、自由度大的特点,受到命题者的青睐,连续多年在中考作文题苑中独领风骚。笔者预测,在2008年的中考作文中,话题作文的比重可能还会略有上升,且做得更精致、更新颖,“新话题作文”的形式将会更多地出现在中考语文卷上。    ◎备考策略一:审题——形式不同法有别    从目前的中考命题情况来看,话题作文的命题主要有3种形式,审题时须视其形式不同而灵活运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