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以来,人们对教育与生活实际联系的呼声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教育源于生活,更要求教育应用于生活、回到生活。将生活化理念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教学工作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做好这项工作,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环境、内容、方式上把握生活化教学特性,以促进学生数学素养发展,最终实现课程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3-065
引言
在现如今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数学的教学和数学知识点概念对于小学生们而言相对抽象和晦涩难懂,因此小学生们在学习小学数学的过程中常常出现许多困难,然而小学数学的一大特点就是生活化,因此,教师们在教学小学数学的过程中,应当将数学知识点和题目融入进生活中来,力求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改变以往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促进同学们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从现阶段的小学数学课堂来看,我们不难发现传统的课堂教学总是以教材和书本知识为中心,围绕大量的习题开展机械化的学习与操练。这样的课堂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和速度,但是较枯燥无趣。在长时间的单向输出與机械操练模式下,学生容易感到疲倦,甚至产生抗拒心理。而在注重生活化背景下开展的数学教学活动,能让学生在课堂中接触到除了课本之外的数学知识,利用丰富且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资源,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积极性[1]。
(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传统小学数学课堂通常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为重要的目标。在此目标的驱动下,大部分数学教师习惯采用“学知识—讲例题—做练习”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在这样的模式中,学生只需要“依葫芦画瓢”,按照例题的解题方法与思路进行练习。长此以往,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容易受到禁锢与局限。教师在注重生活化背景下开展的数学教学活动,通过利用大量的生活化场景,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二、小学数学课堂融入生活化的策略
(一)教师应当树立生活化意识
生活化教学理念一直都在倡导,实际操作过程中却是问题不断,那么直接实施者——教师是否存在问题,存在什么问题,都应该去思考,以期能够获得解决办法,消除“生活化教学”实施的各种问题。教师首先要树立生活化的意识,“要求数学教师必须善于在实际生活中挖掘和数学知识相关的素材,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将生活素材和数学知识联系起来”。[2]同时,学习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进行思考。教育工作者也可以全面展开教学生活化实际研究,深入探讨,从理论层面给予小学数学教师指导,把握教学整体方向。教师本人应当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寻找合理的方法和技巧,不单单将教学生活化当成一项只看重结果的任务去应付完成。
(二)教学工具生活化
教具是数学课堂离不开的道具,因此教师需要尽心寻找符合学生兴趣点的用具,以打造有趣、简单且高效的课堂。如,教师在讲解时间相关的知识点时,以时钟作为教具,简便直观地向学生传达时、分、秒的概念。教师在挑选教具的过程中,应以容易获得且直观自然的教具为主,结合所学内容,尽可能选择学生熟悉的物品,从而减少介绍用具时间以提高教学容量。
以小学数学所学习的轴对称图形为例。轴对称图形是指一个图形沿直线对折后,直线两侧能够完全重合,如正方形。理论授课往往枯燥乏味,学生听讲的效率并不高,所以教师需要借助趣味教具以吸引学生,激发其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携带彩纸和剪刀,并分配给学生。在课堂上,教师向学生展示剪纸所得图案,若是对折后能够重合,则为轴对称图形。随后,将班内学生分小组,并要求每个小组剪出四个不同的轴对称图形。小组任务结束后,学生互相交换成品,由对方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检验该图形是否为真正的轴对称图形。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加,满足该阶段学生的心理需求,同时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且该活动具备一定的竞赛性质,能够激发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并在实践中反复练习所学知识。剪纸是学生熟悉的手工活动之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注意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学习新知识,理解新知识。
(三)结合生活经验,创建相关情景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能否将小学数学的知识点与生活化情景化相结合,是教师能否很好的教学小学数学的重要标志之一,基于小学生们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面对小学数学这一相对较为复杂和抽象的学科学习,小学数学对小学生们而言具有相当大的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小学数学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小学生们的生活经验和生活体验,创建一些便于小学生们理解和接受的生活情景,使学生们在学习小学数学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接受和理解相关知识点。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创建一些相关的生活情景,使同学们将所学的知识点和题目带入进所创设的生活情形,能够让同学们更快的接受和掌握知识点。众所周知,小学数学的主要内容主要是生活化和情景化的知识点,它相对而言更加的便于理解,但是针对小学生们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而言,小学生们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仍具有困难。小学教科书通常将生活化和便于理解的知识点融入课本后,就变成了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该注重将知识点生活化,将知识点从课本中抽离出来,构建出一幅幅生活化的画面,便于同学们更好的理解。
结论
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有利于提高课堂的容量,以更有意义的形式将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生活所需的知识点,促使其主动求学,勤于思考,积极实践。且将课本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能够引导学生走出课本,面对生活,运用所学解决生活难题,极大程度地提高了数学学科的应用性。
参考文献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348.
[2]万楠.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科学导报(学术),2019(48).
[3]张云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活化教学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8(37):121-122.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3-065
引言
在现如今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数学的教学和数学知识点概念对于小学生们而言相对抽象和晦涩难懂,因此小学生们在学习小学数学的过程中常常出现许多困难,然而小学数学的一大特点就是生活化,因此,教师们在教学小学数学的过程中,应当将数学知识点和题目融入进生活中来,力求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改变以往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促进同学们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从现阶段的小学数学课堂来看,我们不难发现传统的课堂教学总是以教材和书本知识为中心,围绕大量的习题开展机械化的学习与操练。这样的课堂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和速度,但是较枯燥无趣。在长时间的单向输出與机械操练模式下,学生容易感到疲倦,甚至产生抗拒心理。而在注重生活化背景下开展的数学教学活动,能让学生在课堂中接触到除了课本之外的数学知识,利用丰富且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资源,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积极性[1]。
(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传统小学数学课堂通常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为重要的目标。在此目标的驱动下,大部分数学教师习惯采用“学知识—讲例题—做练习”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在这样的模式中,学生只需要“依葫芦画瓢”,按照例题的解题方法与思路进行练习。长此以往,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容易受到禁锢与局限。教师在注重生活化背景下开展的数学教学活动,通过利用大量的生活化场景,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二、小学数学课堂融入生活化的策略
(一)教师应当树立生活化意识
生活化教学理念一直都在倡导,实际操作过程中却是问题不断,那么直接实施者——教师是否存在问题,存在什么问题,都应该去思考,以期能够获得解决办法,消除“生活化教学”实施的各种问题。教师首先要树立生活化的意识,“要求数学教师必须善于在实际生活中挖掘和数学知识相关的素材,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将生活素材和数学知识联系起来”。[2]同时,学习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进行思考。教育工作者也可以全面展开教学生活化实际研究,深入探讨,从理论层面给予小学数学教师指导,把握教学整体方向。教师本人应当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寻找合理的方法和技巧,不单单将教学生活化当成一项只看重结果的任务去应付完成。
(二)教学工具生活化
教具是数学课堂离不开的道具,因此教师需要尽心寻找符合学生兴趣点的用具,以打造有趣、简单且高效的课堂。如,教师在讲解时间相关的知识点时,以时钟作为教具,简便直观地向学生传达时、分、秒的概念。教师在挑选教具的过程中,应以容易获得且直观自然的教具为主,结合所学内容,尽可能选择学生熟悉的物品,从而减少介绍用具时间以提高教学容量。
以小学数学所学习的轴对称图形为例。轴对称图形是指一个图形沿直线对折后,直线两侧能够完全重合,如正方形。理论授课往往枯燥乏味,学生听讲的效率并不高,所以教师需要借助趣味教具以吸引学生,激发其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携带彩纸和剪刀,并分配给学生。在课堂上,教师向学生展示剪纸所得图案,若是对折后能够重合,则为轴对称图形。随后,将班内学生分小组,并要求每个小组剪出四个不同的轴对称图形。小组任务结束后,学生互相交换成品,由对方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检验该图形是否为真正的轴对称图形。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加,满足该阶段学生的心理需求,同时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且该活动具备一定的竞赛性质,能够激发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并在实践中反复练习所学知识。剪纸是学生熟悉的手工活动之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注意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学习新知识,理解新知识。
(三)结合生活经验,创建相关情景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能否将小学数学的知识点与生活化情景化相结合,是教师能否很好的教学小学数学的重要标志之一,基于小学生们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面对小学数学这一相对较为复杂和抽象的学科学习,小学数学对小学生们而言具有相当大的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小学数学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小学生们的生活经验和生活体验,创建一些便于小学生们理解和接受的生活情景,使学生们在学习小学数学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接受和理解相关知识点。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创建一些相关的生活情景,使同学们将所学的知识点和题目带入进所创设的生活情形,能够让同学们更快的接受和掌握知识点。众所周知,小学数学的主要内容主要是生活化和情景化的知识点,它相对而言更加的便于理解,但是针对小学生们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而言,小学生们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仍具有困难。小学教科书通常将生活化和便于理解的知识点融入课本后,就变成了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该注重将知识点生活化,将知识点从课本中抽离出来,构建出一幅幅生活化的画面,便于同学们更好的理解。
结论
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有利于提高课堂的容量,以更有意义的形式将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生活所需的知识点,促使其主动求学,勤于思考,积极实践。且将课本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能够引导学生走出课本,面对生活,运用所学解决生活难题,极大程度地提高了数学学科的应用性。
参考文献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348.
[2]万楠.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科学导报(学术),2019(48).
[3]张云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活化教学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8(37):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