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渐深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观念也日趋完善,中学教师在全新的教学理念引导下,不断开展问题教学,让问题逐渐深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当中。虽然教师认识到问题意识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但学生在这一方面仍然认识不足。对此,新课改已经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作为主要研究课题之一。
关键词:初中历史;问题意识;培养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3-114
伴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严格。正因如此,国家不断实施教育体制改革,并要求各校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式,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对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具有重要影响。长期以来,初中历史教学的目标都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记忆能力、创新能力等),近些年教育界要求教师还应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理解与吸收教师传授的知识,进而促进其学习能力的提高。
一、营造良好氛围,鼓励学生质疑与提问
一线授课教师在开展初中历史教学活动时,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护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好奇心。对于正处在初中这一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常常会产生奇怪的想法,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初中历史教师不应严厉制止此行为,反而更要鼓励并保护学生的这种求知意识和行为。但是,受传统教学模式较深影响的教师,更为习惯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他们更希望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时候能够遵从自己的思路与安排,他们认为只有学生遵从自己的思路开展教学活动或者回答教师的问题才是正确的,一旦学生的想法和意见与教师的不一致就会被教师反对和制止,这样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活动逐渐机械化,同时也极大地打击了学生学习历史课程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进而导致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没有活跃的课堂气氛,学生的提问也不够积极。因此,教师在开展初中历史教学活动时首先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在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学习历史知识,其次教师要认真负责的倾听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意见,保护并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想法和见解。
二、教师在课堂中要注重梳理好课本知识
历史是一门内部紧密联系而又流传长远的课程,学生在学习历史课程是,由于主线较长,结构庞大,学生意识难以整理好思路。教师的作用就是要疏导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的长河,及时的对课本中的事情发展时间、地点以及重要人物进行梳理排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完成任务,并且也会获得知识量的积累。更深层次讲,学生在理清历史长河后,对许多疑惑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而考虑问题的方式也就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学生将会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要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悉心指导教学,要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学习情况适当的对学生提出问题,让其有目的的学习和思考,还可以让他们进行课下讨论,进一步的培养了学生的组织协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三、创新教学方法,激发提问意识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基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进行创新性的问题教学设计,由此实现对学生问题意识的激发,获得问题思维的培养。首先,可以基于历史教学中的中心问题点进行问题设计。例如在进行抗日战争的历史知识教学时,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的中心点“持久战”,在课堂中以“持久战”这一中心问题出发进行探究性的问题设计,要求学生从不同方向对这一中心问题进行思考讨论,使学生的问题意识,思维能力与创新力得到激发。其次,可以采用留出空白区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讨,通过在教学中适时的留白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样以抗日战争的教学为例,在讲述了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等几大重要事件之后教师可以适时的留出空白区进行问题设计,如哪些事件标志着日本局部侵华开始,哪一次事件的发生使得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通过留出空白与适时引导,使学生结合所学内容主动去思考,去探究,获得问题思维与历史能力培养。再次,为了培养学生问题解答能力,教师不断丰富学习材料,使学生获得历史知识的学习与掌握。西安事变、太原会战等大量的军事斗争都是抗日战争中较为有名的军事战斗,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这些历史知识点的理解,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课后围绕这些战斗进行资料查阅,学习进行战斗顺序的罗列与详细备注等,还可以通过观看影视作品等方式感悟历史情境,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整理与巩固,解决历史问题,获得问题意识培养。
四、充分利用教学设备
在历史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充分的利用好教学设备,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ppt的展示和图片的分析,可以让同学们了解到更多的古代知识,将古今融会贯通,更好地进行学习和理解,提升同学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调动同学们的课堂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讲解世界文明史的时候,就可以让同学们更多地进行观察和思考,充分利用课堂的教学设备,向同学们展示一些西方文明的演变,即西方古代文明的发展过程等等,同学們在日常生活当中,可能无法直观的了解到西方的发展情况,因此,一定要利用课堂教学设备,采用多媒体的方式向同学们展示一些历史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网络共享的功能,为同学们展示古代文明的视频,让同学们通过观看视频进行深入化的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见解。这样可以更充分的培养同学们的问题意识。
五、构建师生平等课堂
以学生为主体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原则,教师需要改变当前不匹配、不对等的师生关系,将学生放在与自己等同的位置,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并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摆脱千篇一律的教条式讲授,这种情况容易导致理论知识缺乏真实感,学生也无法从中获取有益的知识。教师应该以人为本,善于知人论世,从历史事件的诸方人物因素进行详细解构,让学生明白哪些历史事件具有偶然性,哪些历史事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阐述自己对历史事件和相关历史人物的解读,通过独立思考和探究之后得出结论,然后教师根据这个结论加以指正和延伸,从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等多方面完善学生的历史认知,促使学生通过问题发现知识中的重点,并得出相应的答案,从而更深层次地理解和掌握相应的历史知识内容。
初中历史问题意识的培养不仅与教学质量有关,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历史素养,使学生的成绩在短时间内有较大幅度提高,完善学生的历史观,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和探索精神。教师要以理性和温和的态度看待学生的问题,不断鼓励学生产生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吴成贵.探讨如何培养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8):39.
[2]于连英.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文教资料,2015(33):179-180.
[3]孔祥富.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及创新思维[J].中国校外教育,2018(14).
关键词:初中历史;问题意识;培养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3-114
伴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严格。正因如此,国家不断实施教育体制改革,并要求各校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式,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对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具有重要影响。长期以来,初中历史教学的目标都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记忆能力、创新能力等),近些年教育界要求教师还应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理解与吸收教师传授的知识,进而促进其学习能力的提高。
一、营造良好氛围,鼓励学生质疑与提问
一线授课教师在开展初中历史教学活动时,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护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好奇心。对于正处在初中这一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常常会产生奇怪的想法,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初中历史教师不应严厉制止此行为,反而更要鼓励并保护学生的这种求知意识和行为。但是,受传统教学模式较深影响的教师,更为习惯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他们更希望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时候能够遵从自己的思路与安排,他们认为只有学生遵从自己的思路开展教学活动或者回答教师的问题才是正确的,一旦学生的想法和意见与教师的不一致就会被教师反对和制止,这样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活动逐渐机械化,同时也极大地打击了学生学习历史课程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进而导致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没有活跃的课堂气氛,学生的提问也不够积极。因此,教师在开展初中历史教学活动时首先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在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学习历史知识,其次教师要认真负责的倾听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意见,保护并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想法和见解。
二、教师在课堂中要注重梳理好课本知识
历史是一门内部紧密联系而又流传长远的课程,学生在学习历史课程是,由于主线较长,结构庞大,学生意识难以整理好思路。教师的作用就是要疏导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的长河,及时的对课本中的事情发展时间、地点以及重要人物进行梳理排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完成任务,并且也会获得知识量的积累。更深层次讲,学生在理清历史长河后,对许多疑惑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而考虑问题的方式也就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学生将会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要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悉心指导教学,要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学习情况适当的对学生提出问题,让其有目的的学习和思考,还可以让他们进行课下讨论,进一步的培养了学生的组织协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三、创新教学方法,激发提问意识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基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进行创新性的问题教学设计,由此实现对学生问题意识的激发,获得问题思维的培养。首先,可以基于历史教学中的中心问题点进行问题设计。例如在进行抗日战争的历史知识教学时,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的中心点“持久战”,在课堂中以“持久战”这一中心问题出发进行探究性的问题设计,要求学生从不同方向对这一中心问题进行思考讨论,使学生的问题意识,思维能力与创新力得到激发。其次,可以采用留出空白区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讨,通过在教学中适时的留白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样以抗日战争的教学为例,在讲述了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等几大重要事件之后教师可以适时的留出空白区进行问题设计,如哪些事件标志着日本局部侵华开始,哪一次事件的发生使得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通过留出空白与适时引导,使学生结合所学内容主动去思考,去探究,获得问题思维与历史能力培养。再次,为了培养学生问题解答能力,教师不断丰富学习材料,使学生获得历史知识的学习与掌握。西安事变、太原会战等大量的军事斗争都是抗日战争中较为有名的军事战斗,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这些历史知识点的理解,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课后围绕这些战斗进行资料查阅,学习进行战斗顺序的罗列与详细备注等,还可以通过观看影视作品等方式感悟历史情境,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整理与巩固,解决历史问题,获得问题意识培养。
四、充分利用教学设备
在历史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充分的利用好教学设备,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ppt的展示和图片的分析,可以让同学们了解到更多的古代知识,将古今融会贯通,更好地进行学习和理解,提升同学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调动同学们的课堂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讲解世界文明史的时候,就可以让同学们更多地进行观察和思考,充分利用课堂的教学设备,向同学们展示一些西方文明的演变,即西方古代文明的发展过程等等,同学們在日常生活当中,可能无法直观的了解到西方的发展情况,因此,一定要利用课堂教学设备,采用多媒体的方式向同学们展示一些历史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网络共享的功能,为同学们展示古代文明的视频,让同学们通过观看视频进行深入化的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见解。这样可以更充分的培养同学们的问题意识。
五、构建师生平等课堂
以学生为主体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原则,教师需要改变当前不匹配、不对等的师生关系,将学生放在与自己等同的位置,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并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摆脱千篇一律的教条式讲授,这种情况容易导致理论知识缺乏真实感,学生也无法从中获取有益的知识。教师应该以人为本,善于知人论世,从历史事件的诸方人物因素进行详细解构,让学生明白哪些历史事件具有偶然性,哪些历史事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阐述自己对历史事件和相关历史人物的解读,通过独立思考和探究之后得出结论,然后教师根据这个结论加以指正和延伸,从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等多方面完善学生的历史认知,促使学生通过问题发现知识中的重点,并得出相应的答案,从而更深层次地理解和掌握相应的历史知识内容。
初中历史问题意识的培养不仅与教学质量有关,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历史素养,使学生的成绩在短时间内有较大幅度提高,完善学生的历史观,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和探索精神。教师要以理性和温和的态度看待学生的问题,不断鼓励学生产生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吴成贵.探讨如何培养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8):39.
[2]于连英.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文教资料,2015(33):179-180.
[3]孔祥富.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及创新思维[J].中国校外教育,201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