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校企合作 助推转型升级

来源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ferhip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深化校企合作,应进一步发挥“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力度,形成“政府、学校、行业、企业联动机制”,关注“动态调整机制”,瞄准地方经济结构转型的方向,让校企合作随着地方经济变化而变化,从而助推转型升级。
  【关键词】校企合作 问题 转型升级
  一、校企合作现状
  为全面了解我市校企合作能力建设现状,对全市近100家企业和职业学校在校师生进行了书面问卷和座谈调查,并走访了市发改委、经信委等经济管理部门以及经济开发区、城东新区、沿海经济区等企业相对集中的政府单位,对校企合作的现状有了大体了解。被调查的企业中,既有国有企业也有民营企业;既有独资企业也有股份合作制企业;既有职工数千人的企业,也有职工不到300人的企业。从走访企业的分类情况来看,制造业占90%,此外还有汽车服务业、手工工艺加工业等,其行业分布体现了东台作为新兴制造业基地的产业特点。调查结果表明,市内职业学校和企业积极合作,合作的渠道不断拓展,合作的关系不断明晰,合作的成效不断显现,整个校企合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是合作数量不断增加。我市校企合作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萌芽,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都有了长足发展。目前,与市内职业学校开展合作的企业已经从10年前的6家扩展到现在的53家。从专业覆盖情况来看,合作企业涉及建材、新材料、新能源、机械、电子等第二产业,也涉及餐饮、物流、电子商务、旅游等第三产业。
  二是合作形式不断拓展。目前,我市校企合作的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教学工厂模式。东润仪表、金铭检测、环宇汽修、天艺发绣等均把车间办在职业学校,学生根据安排及时到车间实践,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工厂模式。二是举办企业冠名班。按照企业要求,在学校举办企业冠名班,引入企业管理要求和文化元素,使得学生尽早进入角色,尽早适应企业的管理要求。学校先后举办了“钢帘线班”“东台迎宾馆班”“上海电气班”等企业冠名班。三是实现订单培养。由企业与学校直接签订用人培养协议,学生经过三年培养后由企业考核录用。此外,还有工学交替联合培养模式等。
  三是学校主动性不断增强。市内职业学校能坚持以校企合作为抓手,深入推进专业建设改革,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企业一道不断推进实训基地建设,整体办学实力不断增强。通过校企合作,促进了职业学校的内涵建设,增强了学校的办学实力,提高了学校的办学质量,打造了学校的办学特色。
  二、校企合作中存在问题分析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校企合作的根本目标是培养高质量、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但是,由于学校和企业在认识上存在偏差,导致校企双方不能对校企合作进行长远规划,也缺乏有效的评价、监督、考核制度。学校往往看中的是学生能就业、就好业、高位就业,企业往往看中的是招到人、招到有用的人、招到技术成熟的人。由于在认识上说不到一起去,导致校企合作双方难以达成“双赢”的协议。学校责怪企业对学校投入少、用工待遇差,企业责怪学校学生素质不高、技能素养低等等。所以,必须澄清校企合作的目标定位,让校企双方均能自觉地投身合作办学。
  (二)师能素质不匹配
  职业学校的教师大多来自高校对应专业的本科生,生产实践少,实际动手能力弱。同时,因为职业学校教学任务重,专业教师很少有时间参与企业实践,加之学校科研力量薄弱,与企业生产要求相脱节,不能真正参与企业的技术革新,难为企业提供应有的技术支持。另一方面,企业选派技术人员到职业学校参与专业教学的比例相对较小,不愿意主动承担职业学校师资培训,不支持专业教师深入生产车间,导致职业学校教师知识陈旧、技能老化,无法适应企业对“四新”的要求。这是制约企业与学校进行深层合作的主要原因。
  (三)素质要求不对等
  在调查中发现,职业学校毕业生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倾向:一是过于追求时尚职业。不少学生希望工作内容经常变换,努力使生活丰富多彩、不单调乏味,甚至个别学生把工作当成了一种消遣、休闲的方式,讲究工作轻松、环境优美。这些学生一旦在企业工作后,就会嫌待遇低、怪环境差、怨工作时间长,然后“跳槽”走人,容易给合作企业带来损失,造成不良影响。二是过于追求既得利益。职业学校毕业生往往对职业的期望值很高,他们追求高工资、高奖金、高地位,想得到社会的尊重,在工作条件、工作环节与收入待遇只能择其一的情况下,更多地选择经济实惠。这种急功近利的择业观不利于他们职业生涯的长远发展。三是岗位变换过多。当前,充足的就业岗位给毕业生很多的择业机会。往往因为企业某一方面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要,毕业生就会“走人”,职业学生的频繁跳槽,给校企互动与合作带来了阴影。四是企业文化接触过少。职业学校的教学模式与企业的实际生产环境有着很大不同,学生在校期间很少能感知和体验企业文化,造成毕业生对企业文化了解不多,对企业的适应能力明显不足。
  (四)沟通衔接不畅通
  尽管国家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制定了相应的指导方针及原则,但缺乏具体的可操作的实施细则。我市至今没有出台校企合作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对校企合作的相关主体缺乏利益驱动和制度约束。校企双方对合作更多着眼短期利益,很少有大局思考、长远眼光。学校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没有规范文本,履行协议缺乏监督协调,合作成效缺乏评估。同时,校企合作中没有明确的第三方协调组织机构,校企之间沟通途径不多、渠道不畅,合作的方式与流程也不够规范。许多企业对校企合作的时机、条件和要求不甚了解,有些企业虽有所了解,但态度不够积极,甚至处于被动应付状态。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贡献得不到社会应有的认可,等等。上述问题制约了校企合作的深层次发展。
  三、对策和建议   校企合作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是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客观要求。
  (一)典型引路,打造校企合作示范版
  校企合作是学校和企业两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合作。多年来,学校与江苏磊达集团在专业设置及论证、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实训基地共建、课程开发、实习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已成为全市校企合作的示范典型模式。我们建议通过典型引路,逐步建立政府引导、校企互动、行业协调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如建立有行业协会和企业负责人参加的“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校企共同收集分析市场人才需求信息,正常开展企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确定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和规模,制订和完善学校的专业设置与课程计划,建立健全学生实习实训基地管理的办法和措施。成立由实习生、家长、企业和学校四方代表组成的“实习管理委员会”,协调解决校企合作特别是学生顶岗实习中发生的争议。
  (二)资源整合,打造校企合作升级版
  政府要切实加强对职业教育的领导,强化发展职业教育的主体意识,从产业资源、政策资源、社会培训资源等方面进行有效整合,进而优化职业教育发展环境,深化校企合作,打造校企合作升级版。
  我市职业教育社会培训资源相对分散、办学层次低、办学条件简陋,加之有关政策资源又没有很好地聚合,不利于为企业提升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供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建议借鉴宜兴市政府、大丰市政府和建湖县政府的做法:一是建议市政府将全市分散的、培训条件简陋的社会培训资源整合到东台中专校,把培训“蛋糕”做大做强做优,做出特色;二是将失业保险金的节余部分用于全市大型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这样既可以培养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又可以把东台建成苏北一流、全省有名的公共实训基地;三是在东台中专校成立东台市不锈钢产业研究院,努力在国家产业发展和经济结构转型中争取技术含量高的项目,从而把东台的不锈钢产业做大、做强。
  (三)鼓励探索,打造校企合作创新版
  企业需求是职业学校重要的培养目标,职业教育离不开企业的深度参与。我校在与上海思恩电子合作过程中,能根据企业对电子信息新能源研究和新产品开发的迫切需求,结合自身电子专业为省示范专业的优势,创造性地将上海思恩院士专家工作站引入学校,共同研究开发出了具有国家级水平的农村太阳能分布式发电项目和国内先进水平的LED光源开发项目,有效打造了校企合作的创新版。
  鼓励积极探索,建立完善政府主导、行业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的校企合作协调指导工作机制,共同进行技能人才需求预测、标准制定、教学实施、顶岗实习与就业推荐。如积极与企业合作设立“厂中校”或“校中厂”,共建生产实训中心,大力推行“校企双制”、订单式培养等办学模式,真正实现“招工即招生”“培养和就业一体化”。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真正为企业着想,为自身前途着想。要认真借鉴、吸收、融合企业文化和管理经验,争取“工业文化进教育、产业文化进学校、企业文化进课堂”,不断提高校企合作层次。
  (四)政策倾斜,打造校企合作特色版
  要鼓励行业组织、企业办职业学校,在职业学校共建实训基地,委托职业学校进行职工培训。市政府为弘扬东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于2011年在我校兴办发绣专业,并出台政策对该专业学生助学补助、免收住宿费,鼓励企业进校建设实训基地。在这一政策的感召下,该专业于今年顺利通过江苏省特色专业验收,不仅弘扬了东台传统文化,也打造了学校办学和校企合作的特色。
  市委、市政府要切实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政策倾斜,一靠政策推动,在“强制”和“引导”中促进对接,作为职业教育宏观调控主体的政府,应从“强制”和“引导”两个方面,在《职教法》《劳动法》等法律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来调节、规范和推动校企合作。同时应建立政府主导下的磋商机制,在更宽的领域、更深的层次上拓宽、提升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对接的广度和深度。二靠利益拉动,在“互利”和“双赢”中强化对接。职业教育的直接受益者和主要服务对象是企业,根据受益原则,企业理应成为职业教育的投资者和参与者。建议市政府制定优惠政策,建立考核奖励制度,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对支持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奖励。
  (五)深化改革,打造校企合作普及版
  职业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深度推进校企合作改革,打造校企合作普及版。职业学校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情况,就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订单式教育与就业推荐、师资交流与培训、学生实习等,及时深入企业摸清实际需求,合理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专业设置要与产业结构和企业需求相适应,课程设置要与企业技术岗位标准相对接,人才培养模式要与企业的生产活动相融合。要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组织开展教学工作。可试行“三联”模式:联系园区、联系行业、联系企业;可实行“双元制”教育,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应用为目的,教学活动在企业与学校间交替进行;可将企业工作模式移转到日常教学中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革,为企业培养“来之能用”的技能型人才;可采取与企业联办专业、深入企业办班、共建实验实训基地、举办高峰论坛等模式,深化校企合作的内涵,拓展校企合作的方式。要加快开发与校企深度合作相配套的课程教材开发,加快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要实行学生“三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实习合格证书、毕业证书)毕业制度,努力提高学生和家长的就业满意度。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台中等专业学校)
其他文献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提出,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校企合作的目标是人才质量的提升和专业水平的提高,以建立起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实现办学的整体效益。  自2006年
主题论文  编者按:校企合作、社会实践已成为中职校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江苏省南京金陵中等专业学校结合自身专业建设和教学实际进行了有益尝试,通过开设相关系列综合实训课程并与企业实际运营相衔接,解决了校企合作和社会实践中诸多的现实问题。这种模式建构过程经费投入小、操作性强,具有可复制性和推广性。本期刊发南京金陵中等专业学校三位老师的文章,从各自所在的专业出发,阐述校企合作和实训课程开展中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我校根据苏州工业园区及周边地区现代电子信息及现代通信行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开办五年制高职融合通信专业。本文结合高职专业特点,就培养目标、能力和素质结构、课程体系建设以及能力培养途径等方面的探索实践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融合通信 培养目标 课程体系 探索实践  2012年5月,我校根据苏州工业园区及周边地区现代电子信息及现代通信行业的发展状况及趋势,本着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
这期专题的内容是“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管理”,选刊了我省6所职业学校这方面的经验。这些学校都是由地方教研部门推荐,其人才培养质量长久以来得到了社会、企业、家长以及教育管理部门的高度认可,他们的教学管理经验弥足珍贵。这儿的标题虽然土而又土,谈的却是实而又实的问题。  教学质量应该说是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然而一直以来,这一点却并未有效纳入到前述几个利益相关方的关注重心中来。社会关注的是这个职
首先值得学习的是此案例中开展了校校合作,优秀职校向其他职校输出了优秀的管理模式和教学资源。这充分证明,好的管理模式可以复制,可以产生好的办学效益。然而,就案例中所谓托管办学、“三个分离”来说,笔者有一些思考:  案例一方面充分印证了职业教育必须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宗旨,另一方面也充分体现了政府主导权与学校办学权两权分离的意义。民办学校之所以灵活就在于他们建立在市场基础上,易于突破公办体制的约束。我
职业教育集团化的进程已经进入内涵发展的阶段。要实现职业教育集团可持续发展,应把握好三个核心问题:  一、建立有效的政府引导机制  政府对职业教育管理方式的转变直接促成了职业教育集团的产生和发展。从职业教育支撑经济和推动就业的功能来看,也决定其需要在政府的指导下,有效地为经济社会服务。为此,区域政府应该主动参与制定集团的宏观规划和发展政策,研究职业教育规划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整合方案,研究集团的发展规模
数学课程在职业院校的角色历来是基础课程、工具课程,基本被定位于服务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因此,某个专业的课程学习需要哪些数学基础知识,就成为本专业数学课程内容设置的依据。这样的定位一方面导致职业院校数学教学状况堪忧——学生不愿意学,教师不愿意教,另一方面则使得职业院校数学教材的体系与体例始终停留在数十年前的水平。  2010年,江苏省教育厅启动了建设职业院校新版基础课程教材的项目,并明确指出:该版教
摘要:童话的吸引力比较强,在教育实践中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童话有比较深刻的寓意,能够让学生在解读故事的过程中体会真、善、美,所以小学教材在统编过程中会选入一些代表性的童话。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童话,并比较改写型童话和原作,旨在了解文本删改的目的与价值。  关键词:小学语文 改写型童话 原作  通过具体分析可以发现,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童话和童话原作是有出入的,主要是因为在童话选
【摘要】以适合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未来就业及工作需要为出发点,结合“CAD/CAM软件应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实践,通过典型的教学设计,阐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职“CAD/CAM软件应用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翻转课堂;中职;CAD/CAM软件应用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55-0046-02  【作者简介】周伟娟,江苏省惠山
【关键词】引企入校;引技入校;引资入校;国际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04-0045-02  校企合作是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第三批国示范校建设列项学校,武进中等专业学校以职教集团的组建和运行为突破口,先后牵头组建了武进职业教育集团和常州市明都汽车技术职业教育集团。两大职教集团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