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社会环境下,对于人才的综合素养要求越来越高,这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协同创新机制是将现代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融合,然后根据实际的市场需求进行创新的一种现代人才培养机制。对此,本文将对于当前协同创新机制下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和不足进行分析,然后结合实际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为协同创新机制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提供了一些参考。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运行的重要保障,肩负着为企业输送人才的重要责任。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一定程度上也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现代市场的发展,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正面临严峻的挑战。在这一背景下,将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融合,构建协同培养机制,并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相应地创新,便成为现代人才培养的一种重要模式。这种协同创新机制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带来了全新的模式,提高了人才的综合素养,为企业输送了更高质量的人才。但就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人力资源人才管理协同创新机制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多方面的影响,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对于协同创新机制下的人才培养带来了不利影响。
一、协同创新机制下人力资源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当前我国各高等院校已经充分认识到了在新时代环境下协同创新机制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性,并与此相对应的转变了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向着协同性、创新性方向发展。尤其是在2015年国务院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双创”理念后,各高校进一步整合了人力资源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注重人才的创新性协同性培养,以此构建了相互交叉,紧密融合,实用性更强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在各高校中均有不同的形式,比如在部分高校中采用的是“课程式”培养模式,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融合后,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另一种则是“综合式”,即多个教学单位与管理部门共同参与,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培养与提升。这些有益的探索,推动了我国协同创新机制下人力资源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发展。
二、协同创新机制下人力资源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
(一)协同创新机制不完善,人才培养缺乏批判性思维
纵观来看当前我国高校的协同创新机制并不完善,尤其是对于人才培养缺乏批判性思维,这是当前突出存在的问题。批判性思维是创新的基础,如果缺乏批判性,创新就无从谈起。而在当前很多高校的协调创新机制下,对于人才的培养只注重与形式,而真正具有批判性思维的课程并未设置。这种不完善的协同创新机制让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培养,所培养的人才并不真正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因而根本无法满足当前市场的需求。
(二)协同创新培养缺乏市场导向,人才管理与市场不匹配
协同创新机制下培养的人才最终要接受市场的考验,因此以市场为导向,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是基本要求。但在当前很多高校的协同创新培养机制中,普遍缺乏市场导向,人才的培养与市场的发展缺乏联动性。这也表明当前高校的人才管理与市场之间是不匹配的。那么这种协同创新机制下培养出来的人才必然无法满足市场的发展需求,因而也说明了各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的落后性。人才最终要经过市场的检验,才能真正决定是否是一个人才,也才能证明各高校的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否有效。与市场脱节,这一切将都不在有任何价值。
(三)未构建评价机制,协同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
人才培养质量高低需要相应的评价机制,这样才能保证在协同创新机制下培养的人才都是高質量人才。然而,当前我国很多高校也都未构建相应的人力资源人才培养协同创新评价机制。这就使得协同创新机制下的人才培养缺乏相应的评价标准,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无法保证,最终造成了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任何一种制度,如果缺乏了评价机制,那么在制度的运行过程中各部门人员便会随意完成自己的工作,而不会去考虑工作质量的高低。评价机制也相当于协同创新机制下的一种人才培养考核标准,为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提供了具体的方向。如果没有这一标准和方向,那么协同创新人才培养便会成为无的放矢,人才培养的质量自然无法获得保障。
三、协同创新机制下人力资源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对策
(一)完善人才培养协同创新机制建设,重视批判性培养
未来要想提升人才协同创新机制下的人才培养质量,就必须要提高对于批判性思维的重视,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协同创新培养机制。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协同创新培养机制的细节完善,从而构建出一套完整的人才协同创新培养模式。以批判性思维为例,在培养过程中要在课程教学与实践活动中都融入批判性思维,促使培养的人才能够结合所面临的现实环境发现在当前所存在的不足,然后能够发现针对性的措施,加以改善。批判性思维是人才创新的基础,在完善协同创新机制的过程中必须要加以重视,为未来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引入市场导向机制,人才培养质量紧密与市场相连
以市场为导向,是当前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方向。只有培养的人才符合市场的需求,才能证明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合格的人才培养模式。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是将当前的高校人力资源人才培养进行融合与创新后产生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但这种培养模式并不一定就是成功的,必须要以市场为引导,根据当前市场发展环境下对于人才的最新需求,通过协调创新各类资源,从而提升对于人才培养的质量,提供综合素养更高,更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这就要求在未来的协调创新人才培养中,必须要充分重视市场的引导作用,通过相应的渠道将人才培养与市场发展进行融合,促使在协调创新机制下培养的人才都能够满足当今市场的需求。
(三)构建协同创新评价机制,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构建相应的人才培养评价机制也是未来协调创新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的一种重要举措。通过构建相应的协同创新评价机制,对于协同创新人才培养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同时也为协同创新机制下的人才培养提供相应的标准参考。这样在未来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便可以直接根据制定的评价标准对于协同创新人力资源管理过程进行调整,对于其中不适合的协同创新策略进行删除或者修改,使其更加符合市场环境下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需求,同时也促使协同完善创新机制更加完善。对于这一评价机制的制定,则应该充分调查当前的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制定一套综合性的,具有针对性的评价机制。在评价过程中,也要根据实际的评价效果对于评价标准进行调整,从而形成一种双向的促进。
四、结语
协同创新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是未来人才管理与培养的一种主要形式,对此各企业、高校都应该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就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协同创新人力资源管理与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初步构建,但在运行过程中还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本文对于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相应地提出了一些完善建议,这对于未来协同创新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未来随着社会发展,也会对于协同创新提出新的要求,这需要各方组织管理人员不断进行思考并相应的调整协同创新人力资源管理与人才培养模式,最终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高质量人才。(作者单位: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运行的重要保障,肩负着为企业输送人才的重要责任。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一定程度上也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现代市场的发展,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正面临严峻的挑战。在这一背景下,将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融合,构建协同培养机制,并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相应地创新,便成为现代人才培养的一种重要模式。这种协同创新机制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带来了全新的模式,提高了人才的综合素养,为企业输送了更高质量的人才。但就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人力资源人才管理协同创新机制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多方面的影响,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对于协同创新机制下的人才培养带来了不利影响。
一、协同创新机制下人力资源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当前我国各高等院校已经充分认识到了在新时代环境下协同创新机制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性,并与此相对应的转变了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向着协同性、创新性方向发展。尤其是在2015年国务院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双创”理念后,各高校进一步整合了人力资源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注重人才的创新性协同性培养,以此构建了相互交叉,紧密融合,实用性更强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在各高校中均有不同的形式,比如在部分高校中采用的是“课程式”培养模式,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融合后,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另一种则是“综合式”,即多个教学单位与管理部门共同参与,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培养与提升。这些有益的探索,推动了我国协同创新机制下人力资源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发展。
二、协同创新机制下人力资源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
(一)协同创新机制不完善,人才培养缺乏批判性思维
纵观来看当前我国高校的协同创新机制并不完善,尤其是对于人才培养缺乏批判性思维,这是当前突出存在的问题。批判性思维是创新的基础,如果缺乏批判性,创新就无从谈起。而在当前很多高校的协调创新机制下,对于人才的培养只注重与形式,而真正具有批判性思维的课程并未设置。这种不完善的协同创新机制让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培养,所培养的人才并不真正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因而根本无法满足当前市场的需求。
(二)协同创新培养缺乏市场导向,人才管理与市场不匹配
协同创新机制下培养的人才最终要接受市场的考验,因此以市场为导向,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是基本要求。但在当前很多高校的协同创新培养机制中,普遍缺乏市场导向,人才的培养与市场的发展缺乏联动性。这也表明当前高校的人才管理与市场之间是不匹配的。那么这种协同创新机制下培养出来的人才必然无法满足市场的发展需求,因而也说明了各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的落后性。人才最终要经过市场的检验,才能真正决定是否是一个人才,也才能证明各高校的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否有效。与市场脱节,这一切将都不在有任何价值。
(三)未构建评价机制,协同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
人才培养质量高低需要相应的评价机制,这样才能保证在协同创新机制下培养的人才都是高質量人才。然而,当前我国很多高校也都未构建相应的人力资源人才培养协同创新评价机制。这就使得协同创新机制下的人才培养缺乏相应的评价标准,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无法保证,最终造成了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任何一种制度,如果缺乏了评价机制,那么在制度的运行过程中各部门人员便会随意完成自己的工作,而不会去考虑工作质量的高低。评价机制也相当于协同创新机制下的一种人才培养考核标准,为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提供了具体的方向。如果没有这一标准和方向,那么协同创新人才培养便会成为无的放矢,人才培养的质量自然无法获得保障。
三、协同创新机制下人力资源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对策
(一)完善人才培养协同创新机制建设,重视批判性培养
未来要想提升人才协同创新机制下的人才培养质量,就必须要提高对于批判性思维的重视,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协同创新培养机制。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协同创新培养机制的细节完善,从而构建出一套完整的人才协同创新培养模式。以批判性思维为例,在培养过程中要在课程教学与实践活动中都融入批判性思维,促使培养的人才能够结合所面临的现实环境发现在当前所存在的不足,然后能够发现针对性的措施,加以改善。批判性思维是人才创新的基础,在完善协同创新机制的过程中必须要加以重视,为未来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引入市场导向机制,人才培养质量紧密与市场相连
以市场为导向,是当前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方向。只有培养的人才符合市场的需求,才能证明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合格的人才培养模式。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是将当前的高校人力资源人才培养进行融合与创新后产生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但这种培养模式并不一定就是成功的,必须要以市场为引导,根据当前市场发展环境下对于人才的最新需求,通过协调创新各类资源,从而提升对于人才培养的质量,提供综合素养更高,更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这就要求在未来的协调创新人才培养中,必须要充分重视市场的引导作用,通过相应的渠道将人才培养与市场发展进行融合,促使在协调创新机制下培养的人才都能够满足当今市场的需求。
(三)构建协同创新评价机制,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构建相应的人才培养评价机制也是未来协调创新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的一种重要举措。通过构建相应的协同创新评价机制,对于协同创新人才培养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同时也为协同创新机制下的人才培养提供相应的标准参考。这样在未来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便可以直接根据制定的评价标准对于协同创新人力资源管理过程进行调整,对于其中不适合的协同创新策略进行删除或者修改,使其更加符合市场环境下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需求,同时也促使协同完善创新机制更加完善。对于这一评价机制的制定,则应该充分调查当前的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制定一套综合性的,具有针对性的评价机制。在评价过程中,也要根据实际的评价效果对于评价标准进行调整,从而形成一种双向的促进。
四、结语
协同创新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是未来人才管理与培养的一种主要形式,对此各企业、高校都应该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就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协同创新人力资源管理与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初步构建,但在运行过程中还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本文对于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相应地提出了一些完善建议,这对于未来协同创新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未来随着社会发展,也会对于协同创新提出新的要求,这需要各方组织管理人员不断进行思考并相应的调整协同创新人力资源管理与人才培养模式,最终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高质量人才。(作者单位: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