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因此,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不容忽视。
一.充分利用好教材中所设计的实践内容。
配合新课程的实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许多教材中都编排了语文实践活动这一内容。如:办《手抄报》、街头识字、制作课程表、填写每日天气预报等内容。充分的运用这些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指导学生们办《手抄报》时,布置学生们搜集谚语、名言警句、趣味性的数学知识、科技知识、校内新闻等资料,设计《手抄报》内容。同时也将街头识字内容与办《手抄报》相结合。学生们在手抄报上开辟街头识字一栏,将自己在非课堂中认识的字写在此栏内,可以写上自己的感受,与其他的同学每周一比,赛赛谁认得多,懂得多。此举调动了学生们极大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的实践能力得到加强。
二.深入生活,关注生活中的问题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陪伴他们的就是一个问题,“枫叶到了秋天怎么就红了?”,“山楂叶为什么是手掌形的?”,“太阳为什么要落山?”,“鱼为什么生活在水里?”……孩子们用自己的视角去关注他们的生活,我们老师要珍视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并引导他们去探究这些问题。
如学校再三强调学生在校期间不许吃零食,可还是有些学生一切照常,甚至还提出了为什么不让吃?为此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在校期间可不可以吃零食”的调查活动,先由小记者在课间采访一些同学,谈自己的看法,再整理结果,再设计调查问卷,统计数据,最后总结调查结果,让学生明白不吃零食好处多多。
本次调查活动,是从生活实际出发的,活动有过程,跟语文能力密切相关,在无形中提高了语文能力。
三.因地制宜,引导探究
每一个地方都有丰富而又有独特的地方资源,我们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关注,去研究。
如在学生写动物的文章时,地处农村没有动物园,但我们周围却有许多和我们关系密切的朋友,“鸡、鸭、鹅、狗、猫、牛、羊、马等,”我们开展了观察动物的活动。活动分三个层次进行。
第一层次:融入生活,细心观察
学生们以共同的喜欢分组观察。
第二层次:采访调查
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中所发现的问题,向动物的主人做采访,做好记录。
第三层次:交流汇报
以组为单位分别介绍所观察动物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或活动特点等。
通过实际活动,学生积累了一定素材,不再是提笔千斤重,张口无话说了。
四.丰富多彩的实践型作业
1、做一做。学完课文后将所学的知识动手做一做,实践一下。如学完了《一次成功的实验》,让学生回家做一做逃生实验,验证课文中所写的办法。学完《熟能生巧》,让学生模仿卖油翁的动作,往细口瓶中倒水,体会“熟能生巧”的道理。
2、画一画。学完课文后,让学生把所学的内容画下来。
(1)画图画。如教学《望庐山瀑布》、《火烧云》等诗文,可以让学生画图画再现美景。教学《一盏精致的小台灯》可以画一画小台灯的外形以便凸现课文的重点内容,并帮助学生理解感悟。
(2)画线路图。如教学《秋游景山》、《参观人民大会堂》等课文时,可以让学生画一画线路图,理清作者游览参观的经过。
(3)画方位图。如教学《天安门广场》一文时,可让学生画画方位图,理清文章写了哪几个方位。
3、演一演。如教学《狮子和鹿》、《人民的勤务员》等故事情节较强的课文,或具有较强动作性场面描写,可以让学生编写课本剧演一演。
4、查一查。在教学《不用文字的书和信》、《电话的发明》等知识性较强的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去图书馆、上网等查一查相关资料以帮助学习。
5、写一写。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后,可以就“本地空气污染的情况怎么样?对人体健康有什么危害?污染源有哪些?怎么减少空气污染?”等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调查访问和实地考察。并撰写考察报告,在看、问、想、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总之,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又是母语教育学科,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语文学科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让学生更多更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语文实践能力。
(作者通联:445420湖北省利川市团堡镇小学)
一.充分利用好教材中所设计的实践内容。
配合新课程的实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许多教材中都编排了语文实践活动这一内容。如:办《手抄报》、街头识字、制作课程表、填写每日天气预报等内容。充分的运用这些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指导学生们办《手抄报》时,布置学生们搜集谚语、名言警句、趣味性的数学知识、科技知识、校内新闻等资料,设计《手抄报》内容。同时也将街头识字内容与办《手抄报》相结合。学生们在手抄报上开辟街头识字一栏,将自己在非课堂中认识的字写在此栏内,可以写上自己的感受,与其他的同学每周一比,赛赛谁认得多,懂得多。此举调动了学生们极大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的实践能力得到加强。
二.深入生活,关注生活中的问题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陪伴他们的就是一个问题,“枫叶到了秋天怎么就红了?”,“山楂叶为什么是手掌形的?”,“太阳为什么要落山?”,“鱼为什么生活在水里?”……孩子们用自己的视角去关注他们的生活,我们老师要珍视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并引导他们去探究这些问题。
如学校再三强调学生在校期间不许吃零食,可还是有些学生一切照常,甚至还提出了为什么不让吃?为此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在校期间可不可以吃零食”的调查活动,先由小记者在课间采访一些同学,谈自己的看法,再整理结果,再设计调查问卷,统计数据,最后总结调查结果,让学生明白不吃零食好处多多。
本次调查活动,是从生活实际出发的,活动有过程,跟语文能力密切相关,在无形中提高了语文能力。
三.因地制宜,引导探究
每一个地方都有丰富而又有独特的地方资源,我们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关注,去研究。
如在学生写动物的文章时,地处农村没有动物园,但我们周围却有许多和我们关系密切的朋友,“鸡、鸭、鹅、狗、猫、牛、羊、马等,”我们开展了观察动物的活动。活动分三个层次进行。
第一层次:融入生活,细心观察
学生们以共同的喜欢分组观察。
第二层次:采访调查
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中所发现的问题,向动物的主人做采访,做好记录。
第三层次:交流汇报
以组为单位分别介绍所观察动物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或活动特点等。
通过实际活动,学生积累了一定素材,不再是提笔千斤重,张口无话说了。
四.丰富多彩的实践型作业
1、做一做。学完课文后将所学的知识动手做一做,实践一下。如学完了《一次成功的实验》,让学生回家做一做逃生实验,验证课文中所写的办法。学完《熟能生巧》,让学生模仿卖油翁的动作,往细口瓶中倒水,体会“熟能生巧”的道理。
2、画一画。学完课文后,让学生把所学的内容画下来。
(1)画图画。如教学《望庐山瀑布》、《火烧云》等诗文,可以让学生画图画再现美景。教学《一盏精致的小台灯》可以画一画小台灯的外形以便凸现课文的重点内容,并帮助学生理解感悟。
(2)画线路图。如教学《秋游景山》、《参观人民大会堂》等课文时,可以让学生画一画线路图,理清作者游览参观的经过。
(3)画方位图。如教学《天安门广场》一文时,可让学生画画方位图,理清文章写了哪几个方位。
3、演一演。如教学《狮子和鹿》、《人民的勤务员》等故事情节较强的课文,或具有较强动作性场面描写,可以让学生编写课本剧演一演。
4、查一查。在教学《不用文字的书和信》、《电话的发明》等知识性较强的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去图书馆、上网等查一查相关资料以帮助学习。
5、写一写。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后,可以就“本地空气污染的情况怎么样?对人体健康有什么危害?污染源有哪些?怎么减少空气污染?”等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调查访问和实地考察。并撰写考察报告,在看、问、想、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总之,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又是母语教育学科,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语文学科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让学生更多更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语文实践能力。
(作者通联:445420湖北省利川市团堡镇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