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zheng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素质。在新技术革命的严峻挑战面前,我们要大力发展综合国力,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适应形势的发展,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学习兴趣是创造能力的必要条件,浓厚的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动力,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力和想象力,促使学生去积极思考、观察和研究。从实际情况看,学生对政治课感兴趣与否,将直接影响着思维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富有创新意识,设计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对于教材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在教学中要遵循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深入浅出,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去帮助学生进行分析理解,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应多运用录音、录象、幻灯片等多媒体直观材料,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教学更生动形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大大增加。例如,在学习环境保护时,我搜集了洪灾、工厂废液导致的水污染、生活垃圾的处理等影象资料,在多媒体教室授课时,学生通过直观教学,激烈讨论,印象深刻,效果非常好。
  二.创造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发展创造思维能力的关键是动脑思考。创设问题意识环境,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见解。只有在活跃、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具有的问题意识才能充分表露和发展。教学活动中应特别爱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让他们积极思维。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要鼓励学生对前人的科学理论和传统观点有一个大胆的质疑精神,对前人尚未揭示的事物,在争辩中某些与众不同的见解,考虑问题时“标新立异”的构思以及别出心裁的想法,哪怕只有一点点新意,都应充分肯定,并对其合理的、有价值的一面,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扩大思维中的闪光因素,学生的探索精神往往是出自发现矛盾,为解决矛盾寻找突破口,探索的过程往往也是思维的创新过程。例如,我在教“磨砺坚强的意志”时,选了多名学生参加小活动,让一名同学把双眼蒙上,到讲台把黑板擦拿到教室后边,模拟盲人;另一名学生用单腿走一圈,模拟瘸子;还让一名学生模拟哑巴,把某个意思表达清楚。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并谈一谈,如果这些不幸发生在自己的身上,我们怎么办?同学们通过活动,认识有了很大提高,对“坚强”一词有了深刻的感受。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引思,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大的作用。“疑”是激发思维的起点,“疑”是激发思维的动力。教师应针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巧妙地提出问题。这类问题主要是学生没能提出而又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一般是在重点、难点、社会热点和思维盲点处提出问题。这类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具有思索的价值,能引起学生认识的升华。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沿着问题思考,引发学生去探究、思考、解决问题,从而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发散思维具有开放性、广阔性的特点,它是对某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去观察、思考、想象,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方案的一种思维方式。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围绕问题进行发散思维,既有利于打破墨守成规的思维模式,用前所未有的新知觉去认识事物,提出新的创见,具有多向性和跨越性的优势,又有利于提高他们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占主导地位,所以为了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使他们成为独立思考,锐意创新的人才,就应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当发散量增加到一定程度而成为质的时候,发散就变成了创造。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多提一些发散型问题,因为这类提问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想象力,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解决问题。发散思维是一种新的能力,它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加强训练,才能熟练地掌握并运用。
  总之,创新素质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应努力追求创新素质的培养,以适应知识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作者通联:445420湖北利川市团堡镇初中)
其他文献
情感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能直接对认知产生影响并与学习动机、兴趣、信念内驱力等有极为密切的关系。体育教学与其他教学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其不同点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启发、指导下,主要从事各种身体练习,并在反复练习过程中,通过思维活动和体力活动的紧密结合,来掌握体育的知识、技术和技能。所以说,体育教学中除了智力因素的“引导”外,还有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那就是非智力因素的“引导”。体育教学中
期刊
【摘 要】课程改革促进了教学方法的研究。小组讨论、多媒体手段的切入、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结合等教学方法极大的丰富了现代的课堂教学,为新课程教学注入了新鲜活力。  【关键词】小组讨论 多媒体 社会实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学方法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作为一位从教十余年的老师,虽说也积累了些许的教学经验,但面对新课改的新的挑战,也从未有半点的懈怠和松懈。几年的新课改实践,对于初中的思想品
期刊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课程应当围绕问题解决来组织。”“数学教师应当创造一种使问题解决得以蓬勃发展的课堂环境。”随着各国数学教学对问题的解决研究不断深入,都逐渐地不约而同地把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规定为教学的主要目标。“问题解决”已经成为数学教育的国际潮流。解决“数学问题”是一个不断深入、逐渐细化的过程。“问题解决”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而且贯穿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中,为学生提供
期刊
人的生活价值高于一切,道德及道德教育都必须为之服务。从德育促进个人道德社会化的角度理解,同样必然地包含着对人及其生活的关注。体现德育本质、实现德育功能的中介只能是德育的“生活化”。因此,德育只有根植于生活世界并为生活世界服务,才能具有深厚的生命力。思想品德课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生活理念构建的思品教学大课堂不仅可以优化教学过程,而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活为宗旨
期刊
我们都知道,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素质和能力是语文新课改的根本方向和关键之处。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制约着每次语文质量检测的水平,是小学乃至初中、高中语文学习的关键。所以新课程标准更是对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能力训练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九年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培养语文能力应当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下工夫。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忽视其他方面的训练的现象。其中朗读的训练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须知,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
期刊
评价是老师对学生进行反馈的重要途径,具有激励和导向作用。  一.民主和谐的评价气氛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前提  在民主和谐的评价气氛中,学生心理压力会得到最大程度的减轻,自尊心得到充分尊重,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运用“微笑效应”,自觉地拉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教师把微笑带进课堂,燃烧起几十位同学的热情,学生会信心倍增,同时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点头、摇头等诸如微笑的无声评价,有时会起到话语不可代替
期刊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重要过程,它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师生问答、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等等。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开展,人们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也在逐步加深。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作过很通俗的解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
期刊
提高小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实现应用题的多能性目标,教师必须以思维训练为主弦律,弹好数学应用题教学五部曲。  一.审题  由于应用题叙述的生活化语言与数学语言的差别,加上冗长、抽象的特点,学生对理解题意往往产生困难。对此,可采用“缩写”、“改写”的方法帮助理解。“缩写”即是把与解题有关的已知量与未知量从题中分化出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重新构建,使句式简单,数量关系趋于明朗;“改写”即把应
期刊
语文教学,除了要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还要进行思维训练,进行语文审美素质教育,而语文审美素质教育,则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  一.凭借内容感知美  1.文学美  小学语文教材选编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无疑是对学生进行审美素质教育的好材料。从教材内容和形式来说,丰富多采,体裁多样,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从语言来说,词语的丰富精细,生动传神,句式的规范整齐,灵活多变,修辞方式多种多样等等,这些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