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技术专业“3+4”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TACRUZ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相比,对职业教育显然是认可度低,其处于劣势地位是显而易见的。“3+4”分段培养模式的出现,使职业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拓展了新途径。然而,现如今“3+4”分段培养模式只是在起步阶段,特别是在计算机应用专业“3+4”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方面,鲜有成熟经验可言。本文以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应用与盐城师范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3+4”项目为例,探索和实践这一教学模式,并通过“3+4”分段培育模式的实践,就中职和应用型本科计算机课程的衔接谈几点看法。
  一、数字媒体技术专业“3+4”分段培养课程体系的培养基本目标
  在数字媒体技术专业“3+4”分段培养专业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强调的是以能力为本位,以IT行业的职业要求为标准,培养学生对应职业岗位必备的知识与技能,以满足行业需求和学生终身的发展。在方法上,采用项目化、任务式等现场教学方法,创设具有鲜明职业特色的实践教学环境,努力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具体来讲,“3+4”分段模式的中职3年就是学生完成初中学业后,考进中职校学完规定的文化课程和专业理论与技能课程;本科4年就是学生取得中职毕业文凭后通过转段综合考核,升入本科阶段学习4年,取得规定的学分,毕业发给国家教育部电子注册的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文凭,如学生符合授予学位条件,可以授予相应学士学位。与别的职业教育模式相比,“3+4”分段模式的招生要求要高,我们招收的学生有的达到了四星级高中的入学门槛,学生升入本科必须实行转段考核。因而,社会对“3+4”分段模式的学生毕业后就业的认可度相应要高些。鉴于此,我们确立中职和高等教育段“3+4”应达到的培养目标,总的目标是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掌握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计算机数字媒体技术相关知识,具有较强适应性和竞争力的高级应用性技术技能型人才。其中阶段目标:第一阶段(中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既具有较好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计算机专业知识,又具有较强专业实践技能,能从事图片处理、动画制作等方面工作的中级计算机应用型人才。计算机技能达到中级工水平。第二阶段(本科),培养具备一定的数字媒体艺术修养,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理论和技术、网络理论和技术以及媒体理论和技术,能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数字媒体作品制作、管理、展示等环节的实际问题,具有基本的综合业务素质、较强的实践、创新与知识更新能力,可从事数字媒体作品开发、内容管理、游戏开发、动漫制作、互动创意、数字影视制作、多媒体网页设计与网站维护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数字媒体技术专门人才,取得数字媒体技术中高级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
  二、优化“3+4”分段培养模式下课程衔接的几点措施
  1.重视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程的开设是中职学校的主要任务
  中职教育中大家普遍感到,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专业技能很不错,但理论知识比较贫乏。由于此,他们一旦进入本科院校面对比较深奥的专业知识的学习会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缺少了理论知识的支持,学生在专业技能方面的深化会感到很难,对学生的专业水平进一步提升大有影响。因而,中职阶段的课程开发中,就要十分注重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重视其的开发和教育,给学生今后的学习扫清障碍。
  2.搭建中高职衔接阶段一统的课程标准
  中职和本科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有不少相交叉的内容,有些内容又是重复的,本科阶段只是比中职阶段学习得宽广和深厚些。因而,学生升入本科,学习计算机课程,中职学生就会觉得这些课程似曾相识,没有兴趣去学。有鉴于此,“3+4”分段培育模式下,设置计算机专业课程,要在一统的大架构中进行课程标准的设置,搭建中高阶段一统的课程标准,对中职和本科院校课程开发予以指导帮助。
  3.课程内容上进行中、高模块化设置
  在计算机类专业中,采用模块化设置课程的举措,能够将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分成许多个模块。我们要秉承“宽基础、活模块”的原则来破除学科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中职和高等教育的课程以及教学内容的模块化定位,如高级网络管理人员这个岗位的培养,在课程的设置上就能按照“网络原理——数据通信技术——网络操作系统——网络技术——网络管理”一路走来,具体到实施这一课程,就要对静止的教学大纲细化,将其化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计算机技术更新速度很惊人,有了模块化就可以及时的将更新的内容适时的加入,强化各知识和操作单元的连贯和衔接性,进而达成整体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衔接。
  4.因材施教,学分弹性化
  应用型是中职三年的专业课程开设的偏向,在这三年里,学生已然养成了本身喜爱的专业方向。这点和普教不同,普教学生一般到大学才能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因而,实施“3+4”分段培育的学生,因材施教是必须遵守的原则,而学分的实施又需要弹性化。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中高衔接项目要建立中职学校与本科院校一统的学分转换和课程选择机制,对不同学生个性差异予以兼顾,防止学生浪费时间和教育资源。学生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课程模块,进而提升学习效能。学生如果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相关行业论证的专业证书或者在省、市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专业技能大赛中获一、二等奖的成绩,就可以兑换专业课程的学分,这样,就给中高职衔接项目的专业课程的有效衔接搭建了共享平台,并通过建立一统的课程架构,进而给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整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结 语】
  实施中职与普通本科“3+4”分段培养,加强课程体系的有效衔接,可以实现本科院校师资、教学、专业建设、科研等方面的优势和中职院校在技能教育与培养上的优势的互补,并能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出经济转型升级阶段紧缺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同时实现不同层次院校的专业建设和内涵发展的双赢,从而打通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的阻隔,进一步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其他文献
【摘 要】  “快乐教育”是新课标理念下的一种以人为本的教学策略。教师以快乐教育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设计灵动的课堂教学,组织丰富的学习活动,积极开展自主探究活动。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快乐教育 实施策略  新课改以来,新的教育理念层出不穷,“快乐教育”就是追求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境界。快乐教育思想的提出要追溯到伟大教育家孔子提出的启发式教学思想,是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诠释。当学生对学习
鸦片战争以后,西学东渐,中西文化的冲突交融贯穿始终。“中体西用”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产物。它的产生顺应了历史潮流,促进了西方科学技术大
“链接”一词源于网络术语“超链接”。超链接,是一种允许我们同其他网页或站点之间进行连接的元素,但在本质上仍属于这个网页的一部分。也正因为“超链接”,网络才能称其为“互
南方丝路远不是一般的商道,而是一条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领域都发挥过重要作用的国际通道,也是近代史上最具有中国特色的红色文化的长廊。整理、挖掘、开发和利用南方丝
班级是学校进行教学、思想品德教育、技能训练以及课外活动的基本单位。一般来说,学生学风的好坏,素质能否全面提高,关键在于班主任工作态度如何、教育是否恰当等。在学生的成长中,班主任起着导航、催发、定向的作用。而处于新时期的中学生,家庭给予子女太多的爱,“太多”有时会变成沉重的心理压力,物质拥有量的过剩与情感、精神营养的不良会使孩子发展失衡。现代居住方式改善了居住条件,然而又使孩子缺少碰撞锤炼以形成良好
目的探讨胆道手术后胆漏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54例胆道手术胆漏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54例病人术后发生胆漏,T管安置不当4例,胆道变异处理不当39例,胆囊管残端结扎线松动脱
反 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叫做概念,概念是思维的细胞、是知识的基本单位。要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都必须首先强化概念教学。生物概念教学也是这样。下面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进行生物概念的“四步”教学。  一、 通过解剖分析,使概念细化  一些比较复杂的概念内涵丰富,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特别是一些描述性概念,修饰限制的条件多,需要教师对概念层次作具体的分析讲解。所谓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