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有效性主要是指,教师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在一段时期内完成既定教学目标的系统化过程。根据调查显示,我国数学教师普遍认为小学数学教学难度低,在实际教学中缺乏目的性和针对性,以至于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基于此,笔者阐述了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希望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提出启发性数学问题,营造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
课堂氛围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活跃数学课堂教学氛围,提高教学有效性。在诸多活跃课堂教学氛围的方法中,教师提出具有探究性、兴趣性和启发性的数学问题,是营造轻松、高效数学课堂教学氛围的有效之举。
如在教学“圆柱与圆锥”时,教师可以借助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相关物体提出启发性问题,如“同学们,我们在超市购买的易拉罐饮料是什么形状?”“如果沿易拉罐侧面直线剪开,又是什么图形?”等。当学生的回答不准确时,教师不应急于评判,而应继续引导和鼓励学生思考正确的答案,与学生互动或者安排小组讨论,活跃数学课堂教学氛围。
二、转化问题已知条件,锻炼学生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各类需要学生理解和记忆的公式,对小学生来讲,枯燥的数学公式很难一次性消化和理解。对此,教师可以通过转化数学问题的已知条件为未知条件,帮助学生灵活理解公式原理,从而强化学生的逆向思维、换向思维。
如在教学“立体几何图形体积计算”时,对于正方体、球体等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学生很容易掌握和记忆,但面对一些不规则的立体几何图形,学生一时半会难以理解和记忆。这时,对于不规则的立体几何图形,教师可以有效转化问题的已知条件,让学生学会换向思考,得出正确的计算方法,进而成功解题。
三、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强化学生理解能力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信息技术已运用于各行各业。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中的图片、动画视频等直观的信息呈现方式,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快速获取数学问题的关键信息,将复杂抽象的问题简单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效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如在教学“组合图形如何计算面积”时,教师可在多媒体课件中将相对复杂的组合图形呈现出来,让学生一目了然。借助多媒体画面的可视化引导,学生能快速理出解题思路。如在解答“某小学新建了一个椭圆形运动场,运动场由一个宽8米、长12米的长方形和两个半径为3米的半圆组成,问这个运动场的面积是多少?”这个问题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课件呈现运动场的图片。通过直观的平面图形展示,学生很快可分步计算出构成运动场的各个平面图形的面积,相加后得出最后的面积总数,轻松解决这道题目。
四、构建生活化课堂情境,促使學生学以致用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消除学生对数学问题的陌生感,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价值,鼓励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积极探究数学问题,掌握一定的数学方法,成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数学问题。
如在教学“小数的乘法运算”时,教师可以通过超市购物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会计算商品价格和理财。如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小齐的妈妈让他去楼下的文具店购买作业本和铅笔,总共给了小齐10元钱。到了超市,小齐看到货架上的作业本5角一本,铅笔3角一支。如果小齐想买6本作业本和10支铅笔,请问小齐的钱够吗?”在解答这道应用题时,学生可与自己实际生活中购买文具的经历做比较,一支铅笔3角,那么10支铅笔一共是0.3×10=3元;一本作业本5角,那么6本作业本一共是0.5×6=3元,铅笔和作业本加起来就是3 3=6元,小齐有10元钱,完全够买。由上可知,小学生可以通过自身类似的购物经验认真思考,从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总而言之,在不断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今天,小学数学教师应注重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为锻炼学生的逻辑能力、理解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保障。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犹县紫阳乡中心小学)
一、提出启发性数学问题,营造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
课堂氛围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活跃数学课堂教学氛围,提高教学有效性。在诸多活跃课堂教学氛围的方法中,教师提出具有探究性、兴趣性和启发性的数学问题,是营造轻松、高效数学课堂教学氛围的有效之举。
如在教学“圆柱与圆锥”时,教师可以借助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相关物体提出启发性问题,如“同学们,我们在超市购买的易拉罐饮料是什么形状?”“如果沿易拉罐侧面直线剪开,又是什么图形?”等。当学生的回答不准确时,教师不应急于评判,而应继续引导和鼓励学生思考正确的答案,与学生互动或者安排小组讨论,活跃数学课堂教学氛围。
二、转化问题已知条件,锻炼学生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各类需要学生理解和记忆的公式,对小学生来讲,枯燥的数学公式很难一次性消化和理解。对此,教师可以通过转化数学问题的已知条件为未知条件,帮助学生灵活理解公式原理,从而强化学生的逆向思维、换向思维。
如在教学“立体几何图形体积计算”时,对于正方体、球体等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学生很容易掌握和记忆,但面对一些不规则的立体几何图形,学生一时半会难以理解和记忆。这时,对于不规则的立体几何图形,教师可以有效转化问题的已知条件,让学生学会换向思考,得出正确的计算方法,进而成功解题。
三、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强化学生理解能力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信息技术已运用于各行各业。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中的图片、动画视频等直观的信息呈现方式,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快速获取数学问题的关键信息,将复杂抽象的问题简单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效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如在教学“组合图形如何计算面积”时,教师可在多媒体课件中将相对复杂的组合图形呈现出来,让学生一目了然。借助多媒体画面的可视化引导,学生能快速理出解题思路。如在解答“某小学新建了一个椭圆形运动场,运动场由一个宽8米、长12米的长方形和两个半径为3米的半圆组成,问这个运动场的面积是多少?”这个问题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课件呈现运动场的图片。通过直观的平面图形展示,学生很快可分步计算出构成运动场的各个平面图形的面积,相加后得出最后的面积总数,轻松解决这道题目。
四、构建生活化课堂情境,促使學生学以致用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消除学生对数学问题的陌生感,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价值,鼓励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积极探究数学问题,掌握一定的数学方法,成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数学问题。
如在教学“小数的乘法运算”时,教师可以通过超市购物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会计算商品价格和理财。如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小齐的妈妈让他去楼下的文具店购买作业本和铅笔,总共给了小齐10元钱。到了超市,小齐看到货架上的作业本5角一本,铅笔3角一支。如果小齐想买6本作业本和10支铅笔,请问小齐的钱够吗?”在解答这道应用题时,学生可与自己实际生活中购买文具的经历做比较,一支铅笔3角,那么10支铅笔一共是0.3×10=3元;一本作业本5角,那么6本作业本一共是0.5×6=3元,铅笔和作业本加起来就是3 3=6元,小齐有10元钱,完全够买。由上可知,小学生可以通过自身类似的购物经验认真思考,从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总而言之,在不断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今天,小学数学教师应注重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为锻炼学生的逻辑能力、理解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保障。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犹县紫阳乡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