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强国,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迫切要求。学校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基地,是孕育新思想与新文化的摇篮。教育对文化建设有着举重轻重的作用。与世界教育强国相比,我国教育的质量、结构以及管理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本文分析了文化强国中教育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教育的定位和功能,并对促进我国教育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文化强国 教育建设 教育改革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自诞生之日起,都在为培育支撑国家灵魂、凝聚民族力量,建设富强、民主的文化意识而艰辛探索,为打造优秀的国家形象而不懈努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教育是我国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强国建设中担负着重要职责。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教育水平在质量、结构以及服务于社会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在以人才和知识资本为核心的国际竞争背景下,科教兴国、教育改革成为我国教育和社会进一步发展的迫切要求。
一、文化强国的重要性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更加频繁,文化对综合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文化在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起着不断解放思想、提高思想认识的作用。在全世界范围内,包括文化产品、科学技术和意识形态等在内的文化竞争日益加重。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文化强国作为我国的战略目标,对提高我国综合实力,增强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著名学者王能宪曾经说过,“一切物质的东西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化为尘土,唯有精神文化的创造在历史长河的淘洗中显示出永恒的光辉。”一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和各地域文化创造的历史。一个时代过去,留给后人的只有文化。纵观德国、日本和英美等发达国家从经济大国到经济强国的发展进程,都是从教育强国之后才发展成经济强国。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之一,对人类文明做过重大贡献。如今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必将是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全面复兴,走教育强国、科教兴国之路是我国的必然选择。
二、教育的定位与功能
全球化竞争中,文化具有支撑、指导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教育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灵魂,无论是培养人才还是在科学研究或者社会服务方面,教育无疑起着核心作用。
(一)教育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人才是第一生产力,人才队伍的建设直接决定我国文化事业的前途和命运。建设文化强国,人才先行。我国文化强国建设的首要任务是通过人才培养促进我国文化发展繁荣。人才培养的核心是用优秀的文化来武装学生。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将精选的知识与优秀文化传授给学生,人类创造的知识与文化也正是通过教育才能不断地传承和发扬下去。
(二)教育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途径。文化发展繁荣的不懈动力和创新源泉是社会生产。人类从古至今大量的科学研究,产生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形成了灿烂的文化。学校是教育和研究的重要基地,学校的教育与研究不仅产生科学知识,在科学教育与文化传承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学校用优秀文化、科学精神和高雅艺术来熏陶并培育学生,通过建设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与良好的文化氛围,使学生浸润其中,提升学生科学素养、艺术修养和道德品质。对于学校而言,为社会提供的知识、智力方面的服务以及产品、技术方面的服务,是以文化思想为载体和核心的。
(三)教育在文化强国建设中实现学校与社会的互动。学校作为重要的文化机构和学术机构,在科技成果与文化产业、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丰富以及引导社会文化消费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科研成果服务于文化建设表现在两方面:先进技术装备文化;理论研究或者文化创作转化为文化产品。学校可以通过与相关企业公司、地方政府联合,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根据社会或市场需求开展研究与开发,同时也可以鼓励学校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成果,让大众分享科研成果,普及科学文化知识。
三、文化强国建设中教育发展的对策
(一)推动教育改革,明确教育在文化强国中的重要地位。实践证明,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无、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明确教育在文化强国中的重要地位,把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思想道德修养紧密联合起来。坚持“做人第一,修业第二”,加强品德教育,紧密结合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强化实践育人环节。综合平衡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尊重学生的个人选择,树立人才多样化观念,使得学生道德提升,学习进步,身心健康。
(二)确立人才培养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目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已经成为教育改革发展最紧迫,同时也是最核心的任务。但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在一些学校并未得到重视,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部分学校的办学模式尚停留在追求规模、数量甚至速度的发展阶段,还没有转变到以培养人才为核心任务、提高人才质量的轨道上。第二,一些学校由于受评价机制与分配机制的影响,大都存在重名利轻学术、重专业轻基础、重知识轻素质培养的现象。如果以培养人才为中心的任务得不到落实,就无法推动教育发展。学校教育应当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学生道德与学业素养为生命线。人才培养是学校最基本的功能,也是重要的任务,学校教育的一切工作都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而服务。
(三)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有好的教师才会有好的教育。可以说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直接决定着教育的成效与水平,也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大量的事实证明,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影响最大,也最为深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对教师而言,使命光荣,任务也很艰巨,需要一批关心并热爱教育事业,有责任感、有使命感的教师。应当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努力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 王嘉毅.文化强国建设与高等教育的新发展[J].教育研究.2012年第2期.
[2] 杜玉波.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J].中國高教研究.2012年第1期.
作者简介:汤燕妮,女,汉族,四川科技职工大学讲师,研究方向:现代教育管理理论。
关键词:文化强国 教育建设 教育改革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自诞生之日起,都在为培育支撑国家灵魂、凝聚民族力量,建设富强、民主的文化意识而艰辛探索,为打造优秀的国家形象而不懈努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教育是我国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强国建设中担负着重要职责。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教育水平在质量、结构以及服务于社会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在以人才和知识资本为核心的国际竞争背景下,科教兴国、教育改革成为我国教育和社会进一步发展的迫切要求。
一、文化强国的重要性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更加频繁,文化对综合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文化在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起着不断解放思想、提高思想认识的作用。在全世界范围内,包括文化产品、科学技术和意识形态等在内的文化竞争日益加重。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文化强国作为我国的战略目标,对提高我国综合实力,增强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著名学者王能宪曾经说过,“一切物质的东西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化为尘土,唯有精神文化的创造在历史长河的淘洗中显示出永恒的光辉。”一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和各地域文化创造的历史。一个时代过去,留给后人的只有文化。纵观德国、日本和英美等发达国家从经济大国到经济强国的发展进程,都是从教育强国之后才发展成经济强国。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之一,对人类文明做过重大贡献。如今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必将是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全面复兴,走教育强国、科教兴国之路是我国的必然选择。
二、教育的定位与功能
全球化竞争中,文化具有支撑、指导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教育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灵魂,无论是培养人才还是在科学研究或者社会服务方面,教育无疑起着核心作用。
(一)教育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人才是第一生产力,人才队伍的建设直接决定我国文化事业的前途和命运。建设文化强国,人才先行。我国文化强国建设的首要任务是通过人才培养促进我国文化发展繁荣。人才培养的核心是用优秀的文化来武装学生。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将精选的知识与优秀文化传授给学生,人类创造的知识与文化也正是通过教育才能不断地传承和发扬下去。
(二)教育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途径。文化发展繁荣的不懈动力和创新源泉是社会生产。人类从古至今大量的科学研究,产生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形成了灿烂的文化。学校是教育和研究的重要基地,学校的教育与研究不仅产生科学知识,在科学教育与文化传承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学校用优秀文化、科学精神和高雅艺术来熏陶并培育学生,通过建设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与良好的文化氛围,使学生浸润其中,提升学生科学素养、艺术修养和道德品质。对于学校而言,为社会提供的知识、智力方面的服务以及产品、技术方面的服务,是以文化思想为载体和核心的。
(三)教育在文化强国建设中实现学校与社会的互动。学校作为重要的文化机构和学术机构,在科技成果与文化产业、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丰富以及引导社会文化消费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科研成果服务于文化建设表现在两方面:先进技术装备文化;理论研究或者文化创作转化为文化产品。学校可以通过与相关企业公司、地方政府联合,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根据社会或市场需求开展研究与开发,同时也可以鼓励学校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成果,让大众分享科研成果,普及科学文化知识。
三、文化强国建设中教育发展的对策
(一)推动教育改革,明确教育在文化强国中的重要地位。实践证明,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无、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明确教育在文化强国中的重要地位,把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思想道德修养紧密联合起来。坚持“做人第一,修业第二”,加强品德教育,紧密结合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强化实践育人环节。综合平衡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尊重学生的个人选择,树立人才多样化观念,使得学生道德提升,学习进步,身心健康。
(二)确立人才培养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目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已经成为教育改革发展最紧迫,同时也是最核心的任务。但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在一些学校并未得到重视,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部分学校的办学模式尚停留在追求规模、数量甚至速度的发展阶段,还没有转变到以培养人才为核心任务、提高人才质量的轨道上。第二,一些学校由于受评价机制与分配机制的影响,大都存在重名利轻学术、重专业轻基础、重知识轻素质培养的现象。如果以培养人才为中心的任务得不到落实,就无法推动教育发展。学校教育应当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学生道德与学业素养为生命线。人才培养是学校最基本的功能,也是重要的任务,学校教育的一切工作都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而服务。
(三)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有好的教师才会有好的教育。可以说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直接决定着教育的成效与水平,也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大量的事实证明,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影响最大,也最为深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对教师而言,使命光荣,任务也很艰巨,需要一批关心并热爱教育事业,有责任感、有使命感的教师。应当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努力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 王嘉毅.文化强国建设与高等教育的新发展[J].教育研究.2012年第2期.
[2] 杜玉波.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J].中國高教研究.2012年第1期.
作者简介:汤燕妮,女,汉族,四川科技职工大学讲师,研究方向:现代教育管理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