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情 激情 传情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yong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每一篇好的文章,都充盈着作者的情感,奔涌着作者的思潮,在一字一句之间,情感被渗透,被传达,被倾诉。教学中必须牢牢抓住文本中的情感因素,通过对字词句的品读,与作者、与文本中的各种人物进行深入的情感交流和心灵对话,引发学生的内在体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愉悦性情,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心灵和完美的个性。下面,笔者以教学《第一次抱母亲》为例,谈几点看法。
  第一,理清情感线索——“定情”
  此类文章都有明晰的情感主线,把握准确才能正确定位文本的情感目标。如果主线不明,整堂课势必给人支离破碎之感,不利于凝聚情感的洪流,更不会掀起情感的高潮。
  《第一次抱母亲》一文,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我”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抱母亲入睡。整个“抱母亲”一事是紧紧围绕“我”展开的,抱后“我”的情感发生了变化,由“难过”、“愧疚”之情引发回忆,产生了“感恩”之情。
  教学设计时要抓住“我”的情感变化,深入感悟“我”的“难过”、“愧疚”、“感恩”之情,这样才能上出语文味。
  第二,品味情感载体——“激情”
  文中字字句句都或多或少地包含着情感,这需要教师紧扣关键的词句来细度品味,以激发学生的情感。
  1.抓住动作描写,走进人物内心
  紧扣文题,找出描写这件事件的语句品读。“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圈出一组表示“我”抱母亲动作的词语,再让学生演一演抱母亲的样子。这种换位体验拉近了学生与“我”的距离,使学生一下子体会到“我”难过的心情,是源于对母亲了解、关心不够。
  2.抓住关键词“重担”,品读母爱
  “重担”一词在文中出现过两次,它有两重含义:第一是指字面的意思,母亲肩膀上的100多斤的担子;第二是指生活的重担。对于生活的重担,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母亲,联系自己的家庭生活实际情况来揣摩文中母亲所担负的生活压力。这是教学中第一次走近母亲,了解母亲。
  3.抓住数字对比,丰满母亲形象
  “母亲说她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我对护士说: ‘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在儿子心目中母亲应有100多斤重,母亲实则89斤,母亲在儿子心中之重与实际体重的反差突出了母亲的瘦小。然而,母亲以其瘦弱的身躯挑起肩上的人生重担,担负起沉重的人生责任。母亲自身身体之轻与肩上担负的责任之重形成鲜明的落差,勾勒出勤劳母亲的形象。
  4.抓住人物语言,感悟伟大母爱
  本文语言质朴,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平平淡淡的叙述。全文母亲的话仅三句:第一句——母亲说:“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第二句——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第三句——母亲说:“快把我放下,别让人笑话。”母亲做得多,说得少,不善言语表达,内心善良。品读母亲这仅有的三句话,却让我们想到了天下所有的母亲都是如此:平凡、纯朴、善良、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伟大的母爱在学生心中自然流淌。
  第三,巧设情感训练——“传情”
  教材仅是一个情感教育的例子,在学生感悟到文本人物的思想感情时,教师还要做好情感的迁移和升华,让文本之情扎根学生心底。教学设计时,可以通过学生朗读体验与想象说话来传递这种情感。
  1.情真意切的朗读训练
  文中写“我”怀着感恩之情再次抱母亲入睡时,学生的情感世界与文本的情感内涵之间已经打开一座心灵之门,学生与文本的情感内涵产生了共鸣。此时,教师可以配乐朗读课文,让那感人的画面在舒缓的音乐中烙印在学生脑海,再次给予全班学生自由配乐朗读的体验。这样,引导学生在情感世界里走个来回,在深入文本的基础上借助朗读来反复体验情感。此时的语言交流是多余的,一切的情感都融入了朗读中。
  2.想象丰富的说写训练
  课文结尾说道:“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这两行泪水和省略号给了学生丰富的想象空间,站在母亲的角度来感受,让学生有话可说。教学中,我这样设计:这是()的泪水,因为()。看似简单的填空,但真情体验却比空洞说教更有意义。
  3.合理适度的拓展训练
  合理适度的拓展训练能起到提升情感的作用,但要把握“度”的问题,设计时要兼顾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在学完全文后的三项作业设计:
  (1)小调查:感恩、关心母亲,首先要了解自己的母亲,你了解自己的母亲吗?快来完成这份小调查。(不会填的地方问问母亲吧)
  母亲生日是______;血型是______;身高是______;体重是______。
  母亲喜欢吃什么水果?( )
  母亲喜欢看什么电视?( )
  母亲平常喜欢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
  母亲平常喜欢吃什么菜?()
  母亲有什么兴趣或者爱好?( )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应该如何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呢?请你写一写自己的打算。
  (3)阅读和积累。推荐篇目:《妈妈的账单》,并收集关于母爱、亲情的名言、诗词、文章等,做好摘记。
  这三个练习设计既有语文知识的积累,又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情感已经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甚至内化为学生的一种素质——感恩。
  (责编陈剑平)
其他文献
提起小学语文课本,总会勾起我们美好的回忆。当课文中或慷慨激昂,或行云流水的文字,渐渐远去随岁月模糊时,那一幅幅个性鲜明的插图却依然能够清晰浮现在脑海之中:白求恩在硝烟中为受伤的战士做手术;鲁迅书桌上那个花骨朵般的“早”字;蜿蜒起伏、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还有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男女老少……插图之所以会在我们的记忆中那般深刻,是因为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很容易被课本中直观形象的插图
观察我们的课堂,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自以为是的目标解读,脱离生活的豪言壮语,肤浅游离的文本阅读……在这样的课堂上,更多的是教者光彩照人,学生暗淡无光,课堂缺乏生命的活力。究其原因,少了两个字:尊重。只有尊重文本的内在联系,才能使教学环节更加简化;只有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才能使教学目标更加简明;只有尊重生活的真实面目,才能使教学内容更加简约,焕发出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  一、尊重文本的内在联系  《
一粒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适量的水分。每一个孩子都好比一粒饱满的、有生命力的种子,当外界条件适宜时,其内在智慧的种子才会萌发。最近观摩了著名特级教师薛发根老师执教的《猴子种果树》一课,让我深刻感受到他在课堂上高超的启迪学生智慧的策略。  一、读中诱思——学生思维的种子渐渐萌发  课始,薛老师说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课文中有一些生词,我们先来认一认,接着出示大屏幕:  梨树、杏树
低年级的孩子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知识,笔者结合教材,精心选择适合的儿歌,让孩子们在严格而又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快乐地接受教育,畅享童年。  一、选择适合培养孩子兴趣的——黄口兴会更无前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低年级孩子感知事物的目的性不够明确,无意性和情绪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笔者担任的是小学中年级的语文教学,总感到识字教学的“集中”“随文”度有点难以处理。在平时的生字词教学中,经常会面对这样一个两难的问题——生字教学集中识字比较好操作,但会流于枯燥;随文识字吧,字词与文本融会贯通,课境感强,但对教师的教学艺术要求高,难操控。  最近听一位本校教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有效课堂教学便成为我们评品一节课成功的首要条件,但是综观当下的习作教学,我们不难发现,它仍然没有走出“从课堂到课堂”、“从作文到作文”的思维定式,因而导致学生的生活体验严重匮乏,作文内容与儿童生活严重脱节。此外,大部分教师在作文课上只是布置一个题目,讲一下要领,就让学生写,也让学生苦不堪言。对于学生而言,作文无疑是一件苦差事,每次节假日做家庭作业,他们总把作文放到最后。总之
为真纯的诗感插上想象的翅膀    雪莱在《诗辩》中有一段经典的议论:“在通常的意义下,诗可以界说为‘想象的表现’”,由于想象,使得“诗揭开帷幕,露出世界所隐藏的美,使平常的事物反而像是不平常了”。诚然,诗歌写作不一定用新的事物来做题材,旧的事物也能找到新的诗情,在诗的传达尺度上,戴望舒强调适度地把握真实与想象、表现与隐藏的关系,他有一句经典之言:“诗是由真实经过想象而创造出来的,不单是真实,亦不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进行描写的方法,并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的方法。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探究语言文字的能力和朗读能力。  2.学习作者抓住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活动进行细致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并进行片段练习。  情感目标:感受修鞋姑娘真诚、善良的品质,在生活中传递真诚与美好。  【教学重(难)点】  学习抓住外貌、动作、语言进行人物描写的方法,并进
马卡连柯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以相差二十倍。”由此可见,新课标要求下的语文教师,应该把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看做一件大事,从而有意识地磨砺自己的语言,深入研究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做一个“会说话”的语文教师。    一、丰富多彩的导入语  1.童真童趣  《小小的船》是一首充满童趣,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儿歌。一进课堂,我就满脸向往地和学生说道:“同学们喜欢星星和月亮吗?老师像你们这么大
记者2月14日从中小学习字和书法教育高峰论坛上获悉,习字和书法已被列为天津市一至五年级地方课程,教材正在编写中,将免费向学生提供。  参加论坛的专家指出,汉字和书法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艺术能培养人的品德和审美,怡情冶性。但是,由于电脑普及以及过分重视外语等原因,现在很多学生忽略了对母语文字的学习与继承。而邻国日本、韩国却很重视汉字,很早就在中小学里开设了书道或书艺课程。  全国人大常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