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代教育家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是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他把德育放在首位,明确要求学生首先要致力于道德修养,“行有馀力”,才是学习文化。十九世纪上半期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唯一工作和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认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的我,在语文教学中注意和兼顾到一些道德或思想品质教育,这不仅是我们应尽的责任,也是我们应尽的义务。然而,语文教学毕竟应该以语文教育为主,我们不能因为强调德育而冲淡了语文教育的本色和主体。在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只能是一种渗透,以自然的穿插形式出现。既然是渗透。那就一定要讲究一些艺术性和操作方法。
一、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是一种隐性的德育灌输,即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利用语文课堂进行德育教育,必须以课文为主要工具。因此,我在课前做到了认真备课,多角度思考,在备语文教材的同时,着手于寻找教材内容与德育工作相渗透的最佳结合点。在备课的同时备德育工作,尽力做到德育与学科教育水乳交融,使德育工作附着有物,尽一切可能触动学生的思维意识。也可以说,语文课本是最好的德育教材,而作为一名教师来说,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渗透德育,让学生的心灵播下适应健康发展的种子。但是要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找准教材中的内容与德育的结合点。例如,在教《许世友四跪慈母》一文中时,我们应该让学生在读中去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深挚的母子情,让学生意识到亲情的可贵;在《囚歌》中,让学生多读多体会,在读中去体会叶挺这种即便让敌人砍下他的头,也发誓不向敌人屈服的革命豪情。
可见,我们要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去感悟作者的心思,在读中受到思想和感情的熏陶,在读中受到“涧物细无声”的教育。正真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二、 利用语文课外活动进行德育教育
通过语文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是语文整体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语文课外活动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熏陶。德育活动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并注意有层次性和针对性。例如低年级学生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独立性与依赖性错综复杂,充满矛盾的时期,他们的行为富有模仿性。所以课外活动还要坚持选择正面良好的榜样,以培养优良品质、积极进取精神、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情感。高年级学生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时期,无论是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已走向成熟,独立判断能力增强。教师要根据这些特点来组织语文课外活动,例如举办朗诵会、演讲会、辩论会、故事会以及建立兴趣小组、文学社团等,这些听、说、读、写活动形式生动活泼,很受学生欢迎。通过这些活动渗透道德品德教育,把语文能力训练与品德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寓德育于语文课外活动中。
三、 教师自身的影响
学生的思想道德主要由教师来培养。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会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记。教师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染学生,启发学生。尤其是语文教师的情感、态度对学生有着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教师不但要在课堂上进行品德教育,而且还要在课后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以自己优雅的仪表、文明的谈吐成为学生学习和借鉴的镜子。
总之,在语文这块园地里,只要本着“育人第一”的原则,善于捕捉最佳教育时机,辛勤地播撒德育的种子,而不是为教学而教学,就一定能够使德育之花在语文课堂上自然盛开,处处绽放。
一、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是一种隐性的德育灌输,即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利用语文课堂进行德育教育,必须以课文为主要工具。因此,我在课前做到了认真备课,多角度思考,在备语文教材的同时,着手于寻找教材内容与德育工作相渗透的最佳结合点。在备课的同时备德育工作,尽力做到德育与学科教育水乳交融,使德育工作附着有物,尽一切可能触动学生的思维意识。也可以说,语文课本是最好的德育教材,而作为一名教师来说,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渗透德育,让学生的心灵播下适应健康发展的种子。但是要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找准教材中的内容与德育的结合点。例如,在教《许世友四跪慈母》一文中时,我们应该让学生在读中去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深挚的母子情,让学生意识到亲情的可贵;在《囚歌》中,让学生多读多体会,在读中去体会叶挺这种即便让敌人砍下他的头,也发誓不向敌人屈服的革命豪情。
可见,我们要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去感悟作者的心思,在读中受到思想和感情的熏陶,在读中受到“涧物细无声”的教育。正真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二、 利用语文课外活动进行德育教育
通过语文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是语文整体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语文课外活动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熏陶。德育活动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并注意有层次性和针对性。例如低年级学生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独立性与依赖性错综复杂,充满矛盾的时期,他们的行为富有模仿性。所以课外活动还要坚持选择正面良好的榜样,以培养优良品质、积极进取精神、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情感。高年级学生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时期,无论是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已走向成熟,独立判断能力增强。教师要根据这些特点来组织语文课外活动,例如举办朗诵会、演讲会、辩论会、故事会以及建立兴趣小组、文学社团等,这些听、说、读、写活动形式生动活泼,很受学生欢迎。通过这些活动渗透道德品德教育,把语文能力训练与品德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寓德育于语文课外活动中。
三、 教师自身的影响
学生的思想道德主要由教师来培养。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会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记。教师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染学生,启发学生。尤其是语文教师的情感、态度对学生有着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教师不但要在课堂上进行品德教育,而且还要在课后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以自己优雅的仪表、文明的谈吐成为学生学习和借鉴的镜子。
总之,在语文这块园地里,只要本着“育人第一”的原则,善于捕捉最佳教育时机,辛勤地播撒德育的种子,而不是为教学而教学,就一定能够使德育之花在语文课堂上自然盛开,处处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