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收藏一件浮雕虎形青铜鎏金带钩,通长24厘米,重350克。前端呈虎头形,后端也呈虎头形,即一虎身两头。带钩头为蛇头钩形,器身呈S形。正面全部鎏金,背面黑绿锈。由于时间长久,部分鎏金脱落,还有几处鎏金生成的紫锈斑。整个器形抽象生动,华贵美观,它的主人可能是身躯高大的武将。此带钩于2004年11月在安康市一砖厂挖土时出土。
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巴人是一联合部族,其中包括“濮、苴、共、奴、、夷、蜒(即诞)”等族,生活在陕南安康市一带。其中有著名勇敢的白虎巴人,而白虎巴人的始祖为廪君。据《范书》章怀注引:“廪君之先,故出巫诞也”。白虎廪君的祖先出自“巫诞”氏族。《周书·泉企传》:“初,蛮帅杜清和自称巴州刺史”,后和酋帅黄众宝等“举兵共围东梁州(今安康市),复遣王雄讨平之。改巴州为洵州(今旬阳)……”这说明,很早巴人就在陕南汉江两岸生活繁衍。北京山顶洞人头骨的发现者,我国著名古人类学家裴文中先生早年曾多次猜测,“陕南极可能是古人类的发源地”。从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在紧邻安康的郧县,陆续发掘出距今一二百万年、早于北京猿人的“郧县人”,证实了裴文中先生的猜想。这说明陕南汉江两岸是我国古人类生活之地,也创造了巴蜀文明。
根据安康市一些文献记载,安康虽地僻偏隅,青铜铸造远不如中原,但出土的青铜器却极具地方特色,其艺术成就亦颇可观。青铜器装饰艺术以刻纹和浮雕为主,间有圆雕和透雕。雕塑的主要内容有动物和人物,基本上是承袭史前陶塑那种简练的艺术手法,动物造型显得异常活泼,充满勃勃生机。
带钩是束腰皮带一端的挂钩,古称鲜卑、师比头。最初为北方草原民族使用,春秋战国时传入中原,一直延用到汉代(有人说到清代还有,可能汉代以后不太流行了)。带钩的基本形制是下端有钉柱钉于皮带一头,上端曲首前作钩,用以钩住皮带的另一头,中间有钩体,侧视呈S形。有鸭形、棒形、竹节形、琴面形和兽形等。按其质地,有青铜错金银、青铜鎏金、青铜镶嵌玉石、玉质、铁质、铅锡合金等。武将多用虎纹带钩,笔者收藏的这件青铜鎏金带钩可能是汉代武将使用的饰物。同时从此物中也透露出古代巴人对虎、蛇图腾崇拜的信息。
(责编:石晓)
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巴人是一联合部族,其中包括“濮、苴、共、奴、、夷、蜒(即诞)”等族,生活在陕南安康市一带。其中有著名勇敢的白虎巴人,而白虎巴人的始祖为廪君。据《范书》章怀注引:“廪君之先,故出巫诞也”。白虎廪君的祖先出自“巫诞”氏族。《周书·泉企传》:“初,蛮帅杜清和自称巴州刺史”,后和酋帅黄众宝等“举兵共围东梁州(今安康市),复遣王雄讨平之。改巴州为洵州(今旬阳)……”这说明,很早巴人就在陕南汉江两岸生活繁衍。北京山顶洞人头骨的发现者,我国著名古人类学家裴文中先生早年曾多次猜测,“陕南极可能是古人类的发源地”。从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在紧邻安康的郧县,陆续发掘出距今一二百万年、早于北京猿人的“郧县人”,证实了裴文中先生的猜想。这说明陕南汉江两岸是我国古人类生活之地,也创造了巴蜀文明。
根据安康市一些文献记载,安康虽地僻偏隅,青铜铸造远不如中原,但出土的青铜器却极具地方特色,其艺术成就亦颇可观。青铜器装饰艺术以刻纹和浮雕为主,间有圆雕和透雕。雕塑的主要内容有动物和人物,基本上是承袭史前陶塑那种简练的艺术手法,动物造型显得异常活泼,充满勃勃生机。
带钩是束腰皮带一端的挂钩,古称鲜卑、师比头。最初为北方草原民族使用,春秋战国时传入中原,一直延用到汉代(有人说到清代还有,可能汉代以后不太流行了)。带钩的基本形制是下端有钉柱钉于皮带一头,上端曲首前作钩,用以钩住皮带的另一头,中间有钩体,侧视呈S形。有鸭形、棒形、竹节形、琴面形和兽形等。按其质地,有青铜错金银、青铜鎏金、青铜镶嵌玉石、玉质、铁质、铅锡合金等。武将多用虎纹带钩,笔者收藏的这件青铜鎏金带钩可能是汉代武将使用的饰物。同时从此物中也透露出古代巴人对虎、蛇图腾崇拜的信息。
(责编:石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