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闽北邵武八一南路(汽车站斜对面)的“南武夷古玩街”,创办于2004年5月,虽然不大,只有30余家古玩小店铺,但是却很有吸引力,来这里淘宝和做古董生意的人还真不少。有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古董商;有拉着小拖车大包小包来这里摆摊的江西、河南、安徽等地的货主;更有时常开着轿车来这里淘宝的形形色色的大买家。真是南来北往,货畅其流,生意十分兴隆。
笔者以文为业,力学好古,痴迷于中国古钱币上皇帝御书和著名书法家所书的精美钱文,亦常于工作之暇、双休之余逛逛古玩街边所摆的地摊。虽然地摊上百分之八九十都是工艺品或赝品,但却时常使人有“拣漏”的心理,去下手挑拣那些并不值钱的小东西。该枚“喀什大清银币”试铸铜样币(见图)就掺杂在地摊上一大堆锈迹斑斑的古钱币中。初见该币,黑漆古锈包裹钱体,只能隐隐约约看见“大清银币”四个大字,一上手觉得显轻,可以肯定不是银质的,如果是铜的,又为什么要书“大清银币”呢?这里面肯定有个说法。笔者花五元钱买下它,回家后用酸醋浸泡24小时后,软布轻擦,一枚铜光新亮的试铸铜样币就显露出来了。据华光普先生主编1994年8月第一版《中国银币目录》第72-73页载:“喀什大清银币”铸于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回历1325年),湘平壹两,六级,标价1500元。另近日见“嘉德在线”网上拍卖一枚,物品编号为375404085,标价3500元。而试铸样币应更为稀少珍贵。
该币不是银币,为白铜(铜锡合金)铸成。直径3.9厘米,厚0.2厘米,重16.5克(如系银质,“湘平壹两”应该重36.13克)。该币铸造极其精美,纹饰轮廓深峻,文字清晰,边齿规整,币体底子平滑,币面有一层淡红色的保护层,犹如新出炉之钱,但又绝非伪作的臆造品、戏作品和赝品。特别应该引起注意的有两点:一是币上有签名暗记,在“银”字的右边和“湘”字的上边,见竖写有“一山之”三个小字草书签字,不知何意?二是币正背面遗留有铸模上的黑锅灰锈斑,沁入币体,极其坚固,如皮长毛,难以剔除。据钱币专家考证,该种黑锅灰锈斑为试铸样币的主要特征。
据有关文献记载,我国明代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就由尼泊尔代铸西藏银币。至清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首次自铸西藏银币(薄片型)。清同治元年,中亚之浩罕汗国军官阿古柏入侵新疆,同治六年据喀什为都,并仿土耳其式铸有金、银、铜币三种,流通一时。光绪初年,左宗棠率军入疆平阿古柏叛乱后,始铸新疆光绪银钱。新疆三体文光绪银圆,币上铸有汉、满、回三种文字,纪值、纪铸地(喀什)或纪年(回历)。至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新疆始铸“喀什大清银币”,有“湘平壹两”,存世稀少;“湘平伍钱”存世较多;“湘平二钱”,至今未见实物。从清光绪三十三年至宣统、民国初期,新疆地区先后还铸有“喀什造大清银币”、“新疆饷银”、“喀什饷银”、“银圆叁钱、贰钱”、“喀什造宣统银币”、“喀什造宣统元宝”、“喀什宣统元宝”、“民国元年壬子饷银”、“中华民国新疆喀造饷银”、“迪化银之局造一两银币”和“新疆省造币厂铸壹圆银币”。
试铸样币即为开炉钱。第一炉铸出的送审样币,虽然为金、银币的铸模,但一般都用铜质试铸样币。样币上送审核过关后,再正式开铸金、银质头炉钱。因此,样币纹饰特别深峻清晰,形制特别规整,品相特别精到,数量又特别稀少,只有数十枚,因而弥足珍贵。所见传世试铸铜样币有“孙像十分镍币铜样”、“民三袁像银币铜样”、“孙像帆船壹圆银币铜样”、“蒋像嘉禾伍角银币铜样”和“民国三十八年伍钱金币铜样”等等。该枚“喀什大清银币试铸铜样”币的发现,为佐证我国早期银币铸造历史增添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实属泉海遗珠,为难得的“拣漏”,特予以辑录公布。
“湘平壹两”为清代及民国前期湖南等地所用的银两衡量标准,后为新疆喀什噶尔所用,重量为36.13克。另有“库平壹两”重37.301克,为清政府1908年统一度量制度的权衡标准。“关平(海关平)壹两”重37.7994克;“漕平壹两”为各地漕税银两,标准不一,上海“漕平壹两”重36.65克;“厂平(吉林)壹两”也称吉平,重35.86克。
(责编:丁丑)
笔者以文为业,力学好古,痴迷于中国古钱币上皇帝御书和著名书法家所书的精美钱文,亦常于工作之暇、双休之余逛逛古玩街边所摆的地摊。虽然地摊上百分之八九十都是工艺品或赝品,但却时常使人有“拣漏”的心理,去下手挑拣那些并不值钱的小东西。该枚“喀什大清银币”试铸铜样币(见图)就掺杂在地摊上一大堆锈迹斑斑的古钱币中。初见该币,黑漆古锈包裹钱体,只能隐隐约约看见“大清银币”四个大字,一上手觉得显轻,可以肯定不是银质的,如果是铜的,又为什么要书“大清银币”呢?这里面肯定有个说法。笔者花五元钱买下它,回家后用酸醋浸泡24小时后,软布轻擦,一枚铜光新亮的试铸铜样币就显露出来了。据华光普先生主编1994年8月第一版《中国银币目录》第72-73页载:“喀什大清银币”铸于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回历1325年),湘平壹两,六级,标价1500元。另近日见“嘉德在线”网上拍卖一枚,物品编号为375404085,标价3500元。而试铸样币应更为稀少珍贵。
该币不是银币,为白铜(铜锡合金)铸成。直径3.9厘米,厚0.2厘米,重16.5克(如系银质,“湘平壹两”应该重36.13克)。该币铸造极其精美,纹饰轮廓深峻,文字清晰,边齿规整,币体底子平滑,币面有一层淡红色的保护层,犹如新出炉之钱,但又绝非伪作的臆造品、戏作品和赝品。特别应该引起注意的有两点:一是币上有签名暗记,在“银”字的右边和“湘”字的上边,见竖写有“一山之”三个小字草书签字,不知何意?二是币正背面遗留有铸模上的黑锅灰锈斑,沁入币体,极其坚固,如皮长毛,难以剔除。据钱币专家考证,该种黑锅灰锈斑为试铸样币的主要特征。
据有关文献记载,我国明代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就由尼泊尔代铸西藏银币。至清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首次自铸西藏银币(薄片型)。清同治元年,中亚之浩罕汗国军官阿古柏入侵新疆,同治六年据喀什为都,并仿土耳其式铸有金、银、铜币三种,流通一时。光绪初年,左宗棠率军入疆平阿古柏叛乱后,始铸新疆光绪银钱。新疆三体文光绪银圆,币上铸有汉、满、回三种文字,纪值、纪铸地(喀什)或纪年(回历)。至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新疆始铸“喀什大清银币”,有“湘平壹两”,存世稀少;“湘平伍钱”存世较多;“湘平二钱”,至今未见实物。从清光绪三十三年至宣统、民国初期,新疆地区先后还铸有“喀什造大清银币”、“新疆饷银”、“喀什饷银”、“银圆叁钱、贰钱”、“喀什造宣统银币”、“喀什造宣统元宝”、“喀什宣统元宝”、“民国元年壬子饷银”、“中华民国新疆喀造饷银”、“迪化银之局造一两银币”和“新疆省造币厂铸壹圆银币”。
试铸样币即为开炉钱。第一炉铸出的送审样币,虽然为金、银币的铸模,但一般都用铜质试铸样币。样币上送审核过关后,再正式开铸金、银质头炉钱。因此,样币纹饰特别深峻清晰,形制特别规整,品相特别精到,数量又特别稀少,只有数十枚,因而弥足珍贵。所见传世试铸铜样币有“孙像十分镍币铜样”、“民三袁像银币铜样”、“孙像帆船壹圆银币铜样”、“蒋像嘉禾伍角银币铜样”和“民国三十八年伍钱金币铜样”等等。该枚“喀什大清银币试铸铜样”币的发现,为佐证我国早期银币铸造历史增添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实属泉海遗珠,为难得的“拣漏”,特予以辑录公布。
“湘平壹两”为清代及民国前期湖南等地所用的银两衡量标准,后为新疆喀什噶尔所用,重量为36.13克。另有“库平壹两”重37.301克,为清政府1908年统一度量制度的权衡标准。“关平(海关平)壹两”重37.7994克;“漕平壹两”为各地漕税银两,标准不一,上海“漕平壹两”重36.65克;“厂平(吉林)壹两”也称吉平,重35.86克。
(责编:丁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