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大清银币试铸铜样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xuan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闽北邵武八一南路(汽车站斜对面)的“南武夷古玩街”,创办于2004年5月,虽然不大,只有30余家古玩小店铺,但是却很有吸引力,来这里淘宝和做古董生意的人还真不少。有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古董商;有拉着小拖车大包小包来这里摆摊的江西、河南、安徽等地的货主;更有时常开着轿车来这里淘宝的形形色色的大买家。真是南来北往,货畅其流,生意十分兴隆。
  
  笔者以文为业,力学好古,痴迷于中国古钱币上皇帝御书和著名书法家所书的精美钱文,亦常于工作之暇、双休之余逛逛古玩街边所摆的地摊。虽然地摊上百分之八九十都是工艺品或赝品,但却时常使人有“拣漏”的心理,去下手挑拣那些并不值钱的小东西。该枚“喀什大清银币”试铸铜样币(见图)就掺杂在地摊上一大堆锈迹斑斑的古钱币中。初见该币,黑漆古锈包裹钱体,只能隐隐约约看见“大清银币”四个大字,一上手觉得显轻,可以肯定不是银质的,如果是铜的,又为什么要书“大清银币”呢?这里面肯定有个说法。笔者花五元钱买下它,回家后用酸醋浸泡24小时后,软布轻擦,一枚铜光新亮的试铸铜样币就显露出来了。据华光普先生主编1994年8月第一版《中国银币目录》第72-73页载:“喀什大清银币”铸于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回历1325年),湘平壹两,六级,标价1500元。另近日见“嘉德在线”网上拍卖一枚,物品编号为375404085,标价3500元。而试铸样币应更为稀少珍贵。
  该币不是银币,为白铜(铜锡合金)铸成。直径3.9厘米,厚0.2厘米,重16.5克(如系银质,“湘平壹两”应该重36.13克)。该币铸造极其精美,纹饰轮廓深峻,文字清晰,边齿规整,币体底子平滑,币面有一层淡红色的保护层,犹如新出炉之钱,但又绝非伪作的臆造品、戏作品和赝品。特别应该引起注意的有两点:一是币上有签名暗记,在“银”字的右边和“湘”字的上边,见竖写有“一山之”三个小字草书签字,不知何意?二是币正背面遗留有铸模上的黑锅灰锈斑,沁入币体,极其坚固,如皮长毛,难以剔除。据钱币专家考证,该种黑锅灰锈斑为试铸样币的主要特征。
  据有关文献记载,我国明代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就由尼泊尔代铸西藏银币。至清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首次自铸西藏银币(薄片型)。清同治元年,中亚之浩罕汗国军官阿古柏入侵新疆,同治六年据喀什为都,并仿土耳其式铸有金、银、铜币三种,流通一时。光绪初年,左宗棠率军入疆平阿古柏叛乱后,始铸新疆光绪银钱。新疆三体文光绪银圆,币上铸有汉、满、回三种文字,纪值、纪铸地(喀什)或纪年(回历)。至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新疆始铸“喀什大清银币”,有“湘平壹两”,存世稀少;“湘平伍钱”存世较多;“湘平二钱”,至今未见实物。从清光绪三十三年至宣统、民国初期,新疆地区先后还铸有“喀什造大清银币”、“新疆饷银”、“喀什饷银”、“银圆叁钱、贰钱”、“喀什造宣统银币”、“喀什造宣统元宝”、“喀什宣统元宝”、“民国元年壬子饷银”、“中华民国新疆喀造饷银”、“迪化银之局造一两银币”和“新疆省造币厂铸壹圆银币”。
  试铸样币即为开炉钱。第一炉铸出的送审样币,虽然为金、银币的铸模,但一般都用铜质试铸样币。样币上送审核过关后,再正式开铸金、银质头炉钱。因此,样币纹饰特别深峻清晰,形制特别规整,品相特别精到,数量又特别稀少,只有数十枚,因而弥足珍贵。所见传世试铸铜样币有“孙像十分镍币铜样”、“民三袁像银币铜样”、“孙像帆船壹圆银币铜样”、“蒋像嘉禾伍角银币铜样”和“民国三十八年伍钱金币铜样”等等。该枚“喀什大清银币试铸铜样”币的发现,为佐证我国早期银币铸造历史增添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实属泉海遗珠,为难得的“拣漏”,特予以辑录公布。
  “湘平壹两”为清代及民国前期湖南等地所用的银两衡量标准,后为新疆喀什噶尔所用,重量为36.13克。另有“库平壹两”重37.301克,为清政府1908年统一度量制度的权衡标准。“关平(海关平)壹两”重37.7994克;“漕平壹两”为各地漕税银两,标准不一,上海“漕平壹两”重36.65克;“厂平(吉林)壹两”也称吉平,重35.86克。
  (责编:丁丑)
其他文献
紫云岩是景德镇名胜之一。地处市区西北,从中渡口沿昌江支流西河西行约2公里,山石突兀,削壁如屏,绿树丛中山色璀璨似紫云,故名紫云岩。清代御窑厂督陶官唐英曾两次游紫云岩圆通庵题壁。晚清民国时,庵中仍香烟缭绕,此后曾一度冷落颓败,近年又修葺一新,为优游之处。    ·十八罗汉瓷雕简介·    20世纪前期,紫云岩圆通庵内曾供奉有十八罗汉瓷雕,50年代移交景德镇陶瓷馆收藏。罗汉是佛陀得道弟子修行的最高果位
期刊
已是初夏,在一间简朴却充盈着淡淡墨香的屋子里,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先生正在专注地抚琴,只见他时而颦眉幽思,时而抬头冥想,时而又慷慨激昂地跳跃着指尖,一曲《平沙落雁》被他演绎得精彩绝伦。这位抚琴的老先生,正是笔者此次专访的对象杨臣彬,也是集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央美术学院书画鉴定专业硕士生导师等数职于一身的书画鉴赏大家。琴声悠扬,随着这别开生面的采访,杨臣彬丰富而神秘的鉴定生涯在笔
期刊
这是一件造型别致、结构精巧的青白釉瓷枕(图1),元代景德镇烧制的产品,1982年出土于安徽岳西县店前乡元墓中。釉色青白,光泽莹润,一件既实用又美观的古代夏令寝具。    图1    该枕整体呈楼台形,透雕而成。高18厘米,长32厘米,宽15厘米。枕面状如一片翻卷着的荷叶,上面满布“”字形花纹(图2)。下有底座,两边绕以回廊,上围云勾状花环挂落,下有透雕护栏。枕正面厅堂隔扇饰有古钱形花窗(图3)。背
期刊
首届中国民间国宝审选活动有几件藏品获得民间国宝称号?本届入选民间国宝的榜首是哪件藏品?颁奖典礼主持人是谁?国宝的收藏者有哪些人?来自何地?  谁为入选的民间国宝持宝人颁奖?出席颁奖典礼的嘉宾有那些?  欲知以上藏界谜底,敬请收看:中央电视台(CCTV-4)中文国际频道  自2007年6月19日起,每晚18:50~19:00播出   《国宝档案·首届中国民间国宝入围·入选藏品·藏家全记录》;  敬请
期刊
福建德化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瓷都,在白瓷制作上独有建树,被称为“中国白”。在中国陶瓷史上,福建省可圈可点、能留下重笔浓彩的有闽北建阳市的“建窑黑釉兔毫盏”和闽南的“德化白瓷塑像”,为闽省制瓷的两道绝妙之风景线。    提到德化瓷,被人称道的多为佛塑像,很少有人潜心研究碗、盘、杯、盏等大量的民间日用器皿。  笔者是福建人,对建窑黑瓷和德化白瓷情有独钟,二十年来潜心收藏有600余件
期刊
考古发现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生息在汉江流域安康地区的先民,就进行着陶器的烧制,古陶器是僻处偏隅的安康先民智慧与文明的闪光点。安康地区陶器最早出现在7000年前的前仰韶李家村文化时期,汉江两岸自石泉县马岭坝至旬阳县枸元,长约300公里的范围内,皆有李家村文化陶器的出土。到距今5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半坡类型时期,陶器已成为安康各县新石器遗址中最常见的遗物。其中有罐、盆、碗、甑、釜、杯、瓮、釜形鼎、
期刊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拍卖行业的迅速发展带动了整个艺术品市场的火爆,画廊如春笋般涌现,拍卖槌声此起彼伏,书画、瓷器、玉器等往日用于怡情悦性的器物大量涌向市场,被收藏家和投资者们竞相购买,价位迅速向上攀升。仔细观察这十几年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变化,就会发现每一时期都有特别为人推崇的收藏热点,从书画、瓷器到邮品、钱币,都曾经是市场中炙手可热的对象。事实上,收藏风尚总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没有任何一个收藏品
期刊
在我国古代货币中,方孔圆钱(亦称制钱)使用的时间最长,一般说从秦始皇统一货币(公元前221-前215年)到清朝末年(1911年),历时两千一百多年。实际上,它的铸行时间要更长一些。因为,秦在统一六国之前已行“半两”钱,此外,如“一刀”、“朝刀”、“明四”等方孔圆钱的铸行时间,应当也早在战国晚期。清以后,在民国初年,我国的某些地区也还在铸行方孔圆钱。如成都曾铸折二型“民国通宝”背“十文”钱,云南曾铸
期刊
“孔方流萤”四字何意?    孔方,古钱之别称也。流萤者,园林旷野中之飞虫也,俗称萤火虫。在茫茫夜空中,闪出点点莹光,稍纵即逝。以此比喻偶然出现在坊肆之间的珍稀古钱,有缘相逢,未必能收入己囊,然过眼之福,亦难得也。古今万年财富万千,皆身外之物过眼烟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如能增加泉识与阅历,诚可贵也。  孔方流萤来自全国各地四面八方,有的藏者不愿留名,见物不见人;有的未见实物,只有形象,仅供参考。
期刊
编者按:今年6月30日是著名学者、文物鉴赏家、书法家启功先生逝世两周年的日子,悠悠时光飞逝,大师音容犹存。启功,除了他硬朗峻秀的书法,留给大家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他的笑容。在启功先生留下的众多照片和影像资料中,他始终开怀地笑着,单纯得像个孩子,让人不禁猜测,这纯真的笑容背后该有着怎样的精神世界呢?在即将迎来启功先生离开我们两周年的日子里,本刊独家专访了启功先生晚年最亲近的人——章景怀先生,请他给我们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