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对于废旧材料的使用在现如今我国的幼儿园里也比较常见,已经成为有效、实用、现实的教学方式和手段。针对废旧材料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愈加重要作用的凸显,我们应该更加审慎的对待废旧材料的投放,让废旧材料在幼儿园里大放异彩,真正的促进幼儿教育。
首先,废旧材料不等于“破烂”。
废旧材料字面意思是废弃的,老旧的材料,却能用于幼儿园教育活动或幼儿游戏的材料。既可以是自然材料,也可以是生活材料。废旧材料的优越性之一就在于它富有生活气息,对幼儿来说容易感知,但无论来源是何处,我们都应该确保材料有能够继续循环使用的可能性。废旧材料的种类纷繁复杂,作为教师的我们,要结合教育教学内容和幼儿的发展水平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能够通过教师的劳动甚至是经由幼儿之手就可以呈现它剩余价值的材料。这就要求材料保有一定的完好性和功能性,不能破败的面目全非,让我们无从下手、幼儿没有兴趣就不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来,这样,就违背了“变废为宝”的初衷。
另外,“变废为宝”还需家长的配合。
幼儿园对于家长来说,意义在于对孩子的教育和对家庭教育的有效科学指导。而对废旧材料的利用,其实就是幼儿园教育在家庭中的延伸。《纲要》中也指出:“家长是幼儿园教师的重要合作伙伴。”幼儿园应本着尊重,平等的原则号召家长一起参与到收集废旧材料中来,做一些亲子小制作、亲子手工艺术品的展览。对于家长来说,这些可能是很简单就能完成的手工,但对孩子来说,却是亲眼见证废旧材料华丽变身的过程,是亲子互动,动手操作,有爱又有趣的宝贵体验。父母和孩子一起收集废旧材料、制作手工的过程,不仅仅是简单的量的积累,更是让孩子形成坚持、忍耐、细心等美好品质的质的变化,家长的参与让废旧材料利用的教育性得到了延伸和巩固。
值得注意的是,在布置废旧材料相关的亲子作业时,要把握好适度原则和量力原则。在需要准备的材料比较难收集的时候,要事先通知,给家长预留出充分的时间,并且数量要合理适度,选择家里可以大量收集,容易获得的材料来布置作业。不要让亲子作业成为家长的负担而产生抵触情绪,家园教育理念的一致性是幼儿教育的关键,只有获得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参与,我们的教育才有了内驱动力。
其次,使用废旧材料不等于“省事偷懒”。
幼儿园里废旧材料的投放绝不是一种简单省事的手段,而是要求我们比投放崭新物料付出更多的心力脑力。我们不仅要时刻有“变废为宝”的意识和发现美的眼睛。尤其是由于材料的特殊性,一是经过多次利用的,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求我们对材料安全性的把关和卫生性的检查,对材料进行清洗和消毒,确保幼儿接触到的是安全卫生无隐患的材料或半成品。二是废旧材料的可能性更多、可塑性更强,这就要求我们要精心设计,明确环保的中心理念,制定科学的实施方案,从教育性、科学性、趣味性、创新性、简易性、安全性等等方面仔细斟酌如何结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将不同的材料恰如其分的投放到幼儿园环境的各个角落和不同区域,以求发挥它的最大价值。
再次,“變废为宝”不等于简陋粗糙。
虽然废旧材料的成本低廉,但并不等同于它的价值低,我们应该让它经过改造之后呈现的是精美别致的作品,而不只是对它进行简单粗劣的装饰。这就要求我们幼儿教师具有高度的职业素养和业务水平,能够使废旧材料变成艺术品,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带给幼儿视觉的盛宴并提高审美的情趣。同时要求我们具有高度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能够从更高的的水准引导幼儿对材料进行高级的再利用和深加工。玩是孩子的天性,玩在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好玩、新奇、造型独特的玩具、教具最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只有教师充满了创意新奇的想法,才能给幼儿更广阔的的创造改造废旧材料的空间。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过:“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需要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变废为宝”不仅是勤俭节约,更是创新实践,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丰富幼儿的想象力,是我们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绝佳契机。教师们只有在不断创新、不断反思、不断分析的反复过程中,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去寻找答案,才能好好利用这个机会。同时幼儿的思维跳跃性强,思维丰富而活跃,这也要求教师要用开放性眼光看待出现的问题,能很好地理解并给予及时准确的反馈,在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引导的同时,也提高自身的教研水平。
最后,在利用废旧材料的过程中,无论园方还是教师,都要以身作则,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行动是老子,思想是儿子,创造是孙子”,这说明行动往往是教育的开始,我们要树立示范性的理念,在园内日常生活的点滴行动中注意废旧材料的回收利用,比如采购来的物品的包装纸箱、孩子们午点的包装盒等等,从细节之处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做到用实践进行教育,用自身行为感染幼儿,而不是理念的灌输,知识的“填鸭”。
《指南》还指出:“引导孩子利用自然、废旧材料,从环保的角度去感受各类材料的创作带来的愉悦感、成功感、自豪感”。对废旧材料的利用,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环保行为,“变废为宝”在帮助幼儿养成节约美德的同时,发展了幼儿不断探索、好奇求知的精神,对孩子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少年强则国强”,幼儿是我们祖国的希望,幼儿环保,则国发展,教育的长期性和广延性要求着我们必须实实在在的、认认真真的搞活动,用点滴教育让环保的意识在幼儿心中生根发芽,养成他们担当的责任感,而不是流于形式的敷衍塞责的教之任之。废旧材料是生活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希望在我们广大幼儿教师的努力下,让废旧材料成为幼儿眼中的无价之宝,幼儿园里真正的大放异彩,展现它独特的魅力。
首先,废旧材料不等于“破烂”。
废旧材料字面意思是废弃的,老旧的材料,却能用于幼儿园教育活动或幼儿游戏的材料。既可以是自然材料,也可以是生活材料。废旧材料的优越性之一就在于它富有生活气息,对幼儿来说容易感知,但无论来源是何处,我们都应该确保材料有能够继续循环使用的可能性。废旧材料的种类纷繁复杂,作为教师的我们,要结合教育教学内容和幼儿的发展水平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能够通过教师的劳动甚至是经由幼儿之手就可以呈现它剩余价值的材料。这就要求材料保有一定的完好性和功能性,不能破败的面目全非,让我们无从下手、幼儿没有兴趣就不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来,这样,就违背了“变废为宝”的初衷。
另外,“变废为宝”还需家长的配合。
幼儿园对于家长来说,意义在于对孩子的教育和对家庭教育的有效科学指导。而对废旧材料的利用,其实就是幼儿园教育在家庭中的延伸。《纲要》中也指出:“家长是幼儿园教师的重要合作伙伴。”幼儿园应本着尊重,平等的原则号召家长一起参与到收集废旧材料中来,做一些亲子小制作、亲子手工艺术品的展览。对于家长来说,这些可能是很简单就能完成的手工,但对孩子来说,却是亲眼见证废旧材料华丽变身的过程,是亲子互动,动手操作,有爱又有趣的宝贵体验。父母和孩子一起收集废旧材料、制作手工的过程,不仅仅是简单的量的积累,更是让孩子形成坚持、忍耐、细心等美好品质的质的变化,家长的参与让废旧材料利用的教育性得到了延伸和巩固。
值得注意的是,在布置废旧材料相关的亲子作业时,要把握好适度原则和量力原则。在需要准备的材料比较难收集的时候,要事先通知,给家长预留出充分的时间,并且数量要合理适度,选择家里可以大量收集,容易获得的材料来布置作业。不要让亲子作业成为家长的负担而产生抵触情绪,家园教育理念的一致性是幼儿教育的关键,只有获得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参与,我们的教育才有了内驱动力。
其次,使用废旧材料不等于“省事偷懒”。
幼儿园里废旧材料的投放绝不是一种简单省事的手段,而是要求我们比投放崭新物料付出更多的心力脑力。我们不仅要时刻有“变废为宝”的意识和发现美的眼睛。尤其是由于材料的特殊性,一是经过多次利用的,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求我们对材料安全性的把关和卫生性的检查,对材料进行清洗和消毒,确保幼儿接触到的是安全卫生无隐患的材料或半成品。二是废旧材料的可能性更多、可塑性更强,这就要求我们要精心设计,明确环保的中心理念,制定科学的实施方案,从教育性、科学性、趣味性、创新性、简易性、安全性等等方面仔细斟酌如何结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将不同的材料恰如其分的投放到幼儿园环境的各个角落和不同区域,以求发挥它的最大价值。
再次,“變废为宝”不等于简陋粗糙。
虽然废旧材料的成本低廉,但并不等同于它的价值低,我们应该让它经过改造之后呈现的是精美别致的作品,而不只是对它进行简单粗劣的装饰。这就要求我们幼儿教师具有高度的职业素养和业务水平,能够使废旧材料变成艺术品,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带给幼儿视觉的盛宴并提高审美的情趣。同时要求我们具有高度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能够从更高的的水准引导幼儿对材料进行高级的再利用和深加工。玩是孩子的天性,玩在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好玩、新奇、造型独特的玩具、教具最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只有教师充满了创意新奇的想法,才能给幼儿更广阔的的创造改造废旧材料的空间。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过:“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需要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变废为宝”不仅是勤俭节约,更是创新实践,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丰富幼儿的想象力,是我们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绝佳契机。教师们只有在不断创新、不断反思、不断分析的反复过程中,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去寻找答案,才能好好利用这个机会。同时幼儿的思维跳跃性强,思维丰富而活跃,这也要求教师要用开放性眼光看待出现的问题,能很好地理解并给予及时准确的反馈,在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引导的同时,也提高自身的教研水平。
最后,在利用废旧材料的过程中,无论园方还是教师,都要以身作则,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行动是老子,思想是儿子,创造是孙子”,这说明行动往往是教育的开始,我们要树立示范性的理念,在园内日常生活的点滴行动中注意废旧材料的回收利用,比如采购来的物品的包装纸箱、孩子们午点的包装盒等等,从细节之处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做到用实践进行教育,用自身行为感染幼儿,而不是理念的灌输,知识的“填鸭”。
《指南》还指出:“引导孩子利用自然、废旧材料,从环保的角度去感受各类材料的创作带来的愉悦感、成功感、自豪感”。对废旧材料的利用,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环保行为,“变废为宝”在帮助幼儿养成节约美德的同时,发展了幼儿不断探索、好奇求知的精神,对孩子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少年强则国强”,幼儿是我们祖国的希望,幼儿环保,则国发展,教育的长期性和广延性要求着我们必须实实在在的、认认真真的搞活动,用点滴教育让环保的意识在幼儿心中生根发芽,养成他们担当的责任感,而不是流于形式的敷衍塞责的教之任之。废旧材料是生活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希望在我们广大幼儿教师的努力下,让废旧材料成为幼儿眼中的无价之宝,幼儿园里真正的大放异彩,展现它独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