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6
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普通高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这势必对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带来负面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沿用过去同一教材下采用统一要求,同一方法来授课,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甚至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这根本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对这些现实情况,在普通高中数学教学中试行“分层次教学”的教改实验,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
“分层次教学”的指導思想是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而学生是有差异的,所以,教学也应有一定的差异。根据差异,学生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教学也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分层次教学与以往分快慢班有着本质的区别。以往重点班、普通班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划分的,所以往往可以通过一般性的考试选拔,而分层次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学习能力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将学生依次分为A、B、C三个层次。分层次教学中的层次设计,就是为了适应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根据人的认识规律,利用学生的个别差异把学生的认识活动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完成适应认识水平的教学任务,进行因材施教,逐步递进,逐渐缩小学生间的差距,达到提高整体素质的目的,这完全符合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1、教育教学理论依据。由于学生基础知識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2、教育教学实践依据。目前普通高中,面对传统教学模式,有不少困难。就普通高中目前的状况,若依《大纲》规定按部就班完成授课,根本无法保证使全部学生“一步到位”地通过会考,于是平时加课时、节假日补课,教学中“掐头去尾烧中段”,极力压缩知识的形成过程,以达到及早进行会考、高考复习之目的。对普通高中,以高考升学率的高低去衡量办学的成败的观念至今未打破。
三、普通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实施
1、创造良好的环境。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作为合格的教师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民主的教风,要敢于承认工作中的不足,在学生中树立威信,要注意师生感情的交流,注意信息反馈,不断纠正工作中的失误和偏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2、学生层次化——学生自愿,因能划类,依类分层。在教学中,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依下、中、上按2:5:3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能在教师和C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积极向C层同学请教;C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A层的难点,与A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
3、在各教学环节中施行“分层次教学”。
(1)教学目标层次化。分清学生层次后,要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教学目标,可分五个层次:①识记。②领会。③简单应用,④简单综合应用。⑤较复杂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A组学生达到①-③;B组学生达到①-④;C组学生达到①-⑤。
(2)课前预习层次化。教师根据己定的教学目标,明确提出各层次的预习目标,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看书预习方法,就会获得满意的预习效果。让高一学生预习时,可要求A层学生主动复习旧知识,基本看懂预习内容,试着完成相应的练习题,不懂时主动求教于别组的学习伙伴,带着疑问听课;B层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会参照定理、公式、例题的推演自行论证,并据此完成练习题,遇阻时,能自觉复习旧知识,能主动求教或帮助别组;C层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定理、公式要主动推导,例题要先行解答,能独立完成相应的习题,力求从理论和方法上消化预习内容,并能自觉帮助别组同学。
(3)课堂教学层次化。在安排课时的时候,必须以B层学生为基准,同时兼顾A、C两层,要注意调动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比率,不至于受冷落。一些深难的问题,课堂上可以不讲,课后再给C层学生讲。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上升的规律,要求不宜过高,层次落差不宜太大。要保证C层在听课时不等待,A层基本听懂,得到及时辅导,即A层“吃得了”,B层“吃得好”,C层“吃得饱”。
(4)布置作业层次化。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A层是基础性作业(课后练习),B层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课后习题),C层是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题目各半。
(5)单元考核层次化。每一单元学完后,均安排一次过关考核,它以课本习题为主,着重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根据A、B、C三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同一份试卷拟定出不同层次的单元测试题,提出不同的要求,供三个层次学生按规定要求自由选择完成,也可直接注明部分题只要求A层学生完成,部分题只要求C层学生完成。
分层次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工作量更大.需要教师有强烈的责任心,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在普通高中数学教学中正确地运用“分层次教学”,可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更明确,自觉性更强,学习兴趣更浓厚,达到缩小两极分化,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分层次教学是一种新的操作难度大的工作,有待在今后的实践中探讨与改进。
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普通高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这势必对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带来负面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沿用过去同一教材下采用统一要求,同一方法来授课,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甚至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这根本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对这些现实情况,在普通高中数学教学中试行“分层次教学”的教改实验,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
“分层次教学”的指導思想是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而学生是有差异的,所以,教学也应有一定的差异。根据差异,学生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教学也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分层次教学与以往分快慢班有着本质的区别。以往重点班、普通班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划分的,所以往往可以通过一般性的考试选拔,而分层次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学习能力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将学生依次分为A、B、C三个层次。分层次教学中的层次设计,就是为了适应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根据人的认识规律,利用学生的个别差异把学生的认识活动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完成适应认识水平的教学任务,进行因材施教,逐步递进,逐渐缩小学生间的差距,达到提高整体素质的目的,这完全符合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1、教育教学理论依据。由于学生基础知識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2、教育教学实践依据。目前普通高中,面对传统教学模式,有不少困难。就普通高中目前的状况,若依《大纲》规定按部就班完成授课,根本无法保证使全部学生“一步到位”地通过会考,于是平时加课时、节假日补课,教学中“掐头去尾烧中段”,极力压缩知识的形成过程,以达到及早进行会考、高考复习之目的。对普通高中,以高考升学率的高低去衡量办学的成败的观念至今未打破。
三、普通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实施
1、创造良好的环境。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作为合格的教师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民主的教风,要敢于承认工作中的不足,在学生中树立威信,要注意师生感情的交流,注意信息反馈,不断纠正工作中的失误和偏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2、学生层次化——学生自愿,因能划类,依类分层。在教学中,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依下、中、上按2:5:3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能在教师和C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积极向C层同学请教;C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A层的难点,与A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
3、在各教学环节中施行“分层次教学”。
(1)教学目标层次化。分清学生层次后,要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教学目标,可分五个层次:①识记。②领会。③简单应用,④简单综合应用。⑤较复杂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A组学生达到①-③;B组学生达到①-④;C组学生达到①-⑤。
(2)课前预习层次化。教师根据己定的教学目标,明确提出各层次的预习目标,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看书预习方法,就会获得满意的预习效果。让高一学生预习时,可要求A层学生主动复习旧知识,基本看懂预习内容,试着完成相应的练习题,不懂时主动求教于别组的学习伙伴,带着疑问听课;B层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会参照定理、公式、例题的推演自行论证,并据此完成练习题,遇阻时,能自觉复习旧知识,能主动求教或帮助别组;C层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定理、公式要主动推导,例题要先行解答,能独立完成相应的习题,力求从理论和方法上消化预习内容,并能自觉帮助别组同学。
(3)课堂教学层次化。在安排课时的时候,必须以B层学生为基准,同时兼顾A、C两层,要注意调动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比率,不至于受冷落。一些深难的问题,课堂上可以不讲,课后再给C层学生讲。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上升的规律,要求不宜过高,层次落差不宜太大。要保证C层在听课时不等待,A层基本听懂,得到及时辅导,即A层“吃得了”,B层“吃得好”,C层“吃得饱”。
(4)布置作业层次化。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A层是基础性作业(课后练习),B层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课后习题),C层是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题目各半。
(5)单元考核层次化。每一单元学完后,均安排一次过关考核,它以课本习题为主,着重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根据A、B、C三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同一份试卷拟定出不同层次的单元测试题,提出不同的要求,供三个层次学生按规定要求自由选择完成,也可直接注明部分题只要求A层学生完成,部分题只要求C层学生完成。
分层次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工作量更大.需要教师有强烈的责任心,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在普通高中数学教学中正确地运用“分层次教学”,可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更明确,自觉性更强,学习兴趣更浓厚,达到缩小两极分化,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分层次教学是一种新的操作难度大的工作,有待在今后的实践中探讨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