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与井(外二篇)

来源 :台港文学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ghjk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尚在旷野中走着,他累了,在树下坐了下来。他眼睛扫向四方,远处是起起伏伏的山丘,近处一道充满着泥沙的小河在旷野中蜿蜒。
  和尚已不只一次来到这旷野,这一回他打定主意,要在这里开凿一眼井,三个工人在旷野中掘井。
  一年轻工人说:“这和尚有点古怪,在这无人烟的地方掘井。”
  另一工人说:“这是个傻和尚。”
  工头说:“你才傻呢,说不定和尚要在这里建佛寺,这里风水不错。”
  井打好了,和尚并没在此建佛寺。
  几年后,有几十户人家在井的附近聚居,旷野中建起一个小村庄。
  一天,开井的和尚到小村庄来。他走向一户人家,轻轻敲着这户人家的门,屋里走出一青年男子,他一见和尚,便说:“请到别处去吧!”
  和尚走向另一户人家,敲着门,一中年妇女把门打开。和尚说:“施主,请借你家的吊桶一用,老衲想要打一桶井水……”
  “吊桶?我家的吊桶坏了。”中年妇女说完便把门关上。
  和尚走向第三户人家,刚好一位七十多岁的老汉从屋里走了出来,一见和尚便捧手合十:“师父,你好。”
  “施主,请借吊桶打桶水。”
  “啊,天气太热。师父,你口渴?我去拿杯水来,我家的水都是从井里打出来的,你不必去打水了。”
  “不,施主,我自己去打,喝喝几口,也洗洗脸,用完后把吊桶送还。”
  “师父,我陪你去吧,免得你多走一程。”
  和尚从井里打起了一桶水,喝了两口,又捧着水洗洗脸:“这水好清凉。”
  老汉点点头:“这井水整年都是这样的,好井,是眼好井。也就是有这眼井才有几十户人家在此落户,大家日子都过得很好。不知是谁在这里掘这眼井,功德无量,功德无量啊。”
  和尚笑了一笑,道一声阿弥陀佛,便和老汉告别。
  一个月后,和尚走在山坡上,这是他第三次来到这里。
  和尚坐在树下,闭着眼睛,他心中又浮起了另一眼井。

批工马福


  潮汕地少人多,十八世纪中叶到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不少潮州人为求生存,不得不离乡背井渡海过洋,其中前往泰国的最多。
  山前村的张炳水挥泪告别六十多岁的母亲李妈和结婚刚三个月的妻子翠娥。
  那年泰国的华侨寄钱回家,必须通过“批局”,批局集邮局、银行、镖局于一身。批局的总局设在泰国,分局设在潮汕各个侨乡。
  泰国批局将华侨所写的批(包括银款和信件),几经转折送达分局。分局设有经理、司账、写信手、分批工等职。
  马福在永信成批局当批工,他父母早逝,孑然一身。
  马福负责分发山前村一带,十几个村的批。他走过的乡村,等侨批的侨眷,大都倚门盼望,一见马福便上前探问:“福兄,我家有批吗?”
  有批的人家接了银和信,欢天喜地地走进家门;没有接到批的则黯然进屋。
  张炳水往泰国半年多了,没有一封批信回家。李妈和翠娥站在门前苦盼,每次都是吞着眼泪进屋。马福看在眼里,心头疼痛。
  这一天,马福到山前村分发批银,他走得比往常快,到了李妈家,马福大声喊:“李媽,炳水兄来批啦。”
  天大的喜讯,不但李妈婆媳欢喜得热泪盈眶,左邻右舍也为她们高兴。
  从此,李妈每月都收到炳水寄来的批。
  一年过去,山前村的张财气从泰国回乡。村里热闹起来了,张财气的远亲近邻,送来了鸡蛋、汤圆。
  李妈和翠娥也到张财气家去。
  张财气一见李妈婆媳,脸上的笑容消失了,他神态凝重。
  “财气兄,恭喜,恭喜你荣归……你来之前有没有见到炳水,他身体可好?”李妈问。
  “炳水……炳水兄他……”
  “炳水怎么了?”
  “炳水兄他去世了。”
  李妈头一歪栽倒在地上,翠娥放声大哭。
  众人把李妈救醒过来,她断断续续地:“炳水……是怎么死的?”
  “那年炳水去泰国,在船上生了病,到了泰国病加重了,不到一个月,便去世了。”
  “一到泰国就病死?那炳水两年前就去世了……不可能。上个月,李妈还收到炳水的批呢!”一邻人说。
  “上个月,炳水寄批……不可能,炳水兄的后事,是我和几位乡亲一同处理的。”
  “到永信成批局去查一查。”有人提议。
  到了永信成批局,李妈请求账房里的周先生查一查炳水的批是怎么来的。周先生摇摇头:“我没有见过炳水寄的批。”他一面说一面拿出了账簿,小心地查着。
  周先生查完了几本账簿:“都查了,没有炳水的名字。”
  “炳水的批是谁寄的……”
  “是我,”马福走上前来,“我冒炳水兄的名,写假批,并把我每月的工资作为批银,按月份发给李妈。李妈太可怜,我心痛,我也不知道炳水兄已去世,我对不起你李妈,我骗了你,你别怪我。”
  “福兄,我怎会怪你,你是我家的大恩人,没有你的救济,我们还有命吗?”李妈说着就要向马福下跪。
  马福急忙把李妈扶起,屈膝跪下:“李妈,不,娘。从今起你就是我的娘。”

多添半碗饭


  “爷爷吃饭啦。”颂豪拉着思里走进餐厅。
  餐厅里思里的儿子、媳妇、孙儿,正等着思里吃晚饭。思里坐下,眼睛在餐桌上一转便拿起饭碗,翻动着筷子,把饭一团一团往口里送。
  “爷爷,这青菜味道很好。”颂杰说。
  “哼。”思里只顾吃饭。
  “爷爷,今晚的英国足球联赛,有曼联队上场。”颂豪说。
  “哼。”
  今天的晚餐气氛有点异常,大家都闷着不多说话。
  十年来思里的饭量都是一碗,今天的这碗饭他吃得特别快,可孩子们觉得时间过得很长。
  思里走出餐厅,到书房去。
  大儿子说:“父亲不高兴。生谁的气?”
  “饭前还有说有笑的,坐下吃饭,就板着脸。”颂豪嘟着嘴。
  大家猜猜测测,都解不开思里不高兴的原因。
  “啊,你们看。”思里的次子有所发现,“颂杰、颂芳,你们今天为什么用叉匙,不用筷子?”
  “对、对,问题就在这里。”大家取得共识。
  颂杰、颂芳异口同声:“这……这不关我的事,我坐下,叉匙就摆在这里。”
  “是新来的缅甸佣人摆上的吧?”大媳妇说。
  第二天下午六点。
  “爷爷吃饭啦。”颂豪轻声地。
  思里走进餐厅,眼睛朝餐桌一溜:“来,大家吃饭。”
  “爷爷昨晚看足球吗?”颂豪说。
  “没有,爷爷忘记了。”
  颂豪用筷子夹着一个鸽子蛋,送到思里面前:“爷爷,给你。爷爷,你说我的筷子功不行,你看,不溜、不掉。”
  “行、行。”思里笑了。
  “我也会。”
  “我也会。”……
  思里的几个孙子都说会,一边说一边夹起鸽子蛋。
  “爷爷,你会吗?”颂芳问。
  “傻丫头,爷爷当然会。”
  “爷爷,夹给我们看看。”
  “好,你们看!”思里把手一伸,筷子夹住了一粒鸽子蛋,一抬手,手指微颤,鸽子蛋掉在盘里。他一连试了三次,都夹不住。
  孙子们笑了,思里也大笑:“老了,八十岁了,爷爷以前一夹就是两粒鸟蛋。”
  “爷爷,我能夹两粒鸟蛋吗?”颂豪笑着问。
  “今天不能,过几天你就会。”
  “嘻嘻,爷爷真聪明。”
  “小鬼,来,”思里把饭碗伸向颂豪,“给爷爷多添半碗饭。”
其他文献
摘 要 职业技术教育学作为大学学术学科,其一方面承担职业院校专业教师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另一方面关注职业教育的体制、模式等宏观研究。但是实践层面对职业院校师资面貌产生的实质性影响较小;在学科理论发展层面,其学科规范程度、学科地位、研究内容等方面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学科培养内容、培养目标、培养方式等方面还表现出明显的定位之困,凸显了作为新兴复合学科发展中各领域融合转换的困难。解决这些困难,需要从协作
在女小说家阿梅丽·诺冬看来,她的美军二等兵读者迈普尔从一开始就很特别。两人之间一段独特而微妙的关系,是通过持续不断的通信建立起来的。  在来信中,迈普尔的语言粗粝而真挚,直言自己“像狗一样”生活在美军驻伊拉克的部队。“我需要一点点理解,而您,我知道,您能理解我的。”迈普尔似乎对她了如指掌,他抓住了她。她不是没有质疑过他,“他怎么会知道我会理解他呢?就算他读过我的书,这些书又能在多大程度上证明我善解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金庸先生是香港著名作家、杰出报人,开创了新派武侠小说先河,享誉海内外华人社会。  北京大学严家炎教授说,金庸的武侠小说大大提高了传统武侠小说作品的思想、文化、艺术品位,包含着浓烈的文化气息、丰厚的历史知识和深刻的民族精神。其艺术实践,使现代武侠小说第一次进入了文学的宫殿,是一场静悄悄的文学革命。  
一、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台湾旅美文群的基本特征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大陸与美国分属两大对立的意识形态阵营,二者没有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自然也就杜绝了一方国民留学和移民另一国的可能性。此间台湾社会则出现了中国近代以来的第二次留学和移民潮,初期的留学生以生于大陆随父母来台的第二代青年为主,后则扩大至个人条件许可的台湾青年。冷战期间台美有着特殊关系,台湾社会崇美意识盛行,美国政府修改移民政策,取消
作者简介  倪匡,著名科幻小说大师,作品有《卫斯理科幻小说系列》数十册,曾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漫画等,另有杂文、武侠著作数十部。  金庸小说,一共十四部。  这十四部小说(其中两个短篇,或是能称“篇”而不能称部),每一部有每一部不同的风格、特色,必须将每一部单独提出来讨论。  以下就是我对这十四部小说的意见,只是对小说整体的意见,小说中的人物,分篇再详细讨论。《书剑恩仇录》  《书剑恩仇录》是金
一行人去永定,白天看土楼,晚上我在读汪曾祺先生的《人间滋味》。  真奇怪,这老爷子吃遍四方,夫人还是福建长乐人,却从未专题写过福建的饮食,好像他的心都留在了读西南联大时的昆明。同行的作家朋友们纠正我,永定属于闽西。在这里,土楼的故事四处可见,但其间的滋味,十白是从饭食中最易得见。有位同行的记者是河北人,为了空气好时蔬佳而留在福州工作,羡煞人也!  一  闽西是个好地方,山清水秀,古建昂然,餐前一口
1  水声停歇了,隐约传来稀稀疏疏的摩挲声,最后是一阵机器运转的声音,仿佛非洲大草原上母狮安抚幼狮时沉稳又缓慢的低吼。  在微冷的早晨听着吹风机运转,不断重复着的低频率杂讯,像空山幽谷中摆荡的回音,填滿在不大的室内空间。我再次翻了个身,把自己蜷曲到棉被里,一直到令人舒服的声音乍然停顿,尚在混沌的意识一下子变得清澈。  我有些诧异。  当男友将毛巾搭在肩膀,悠哉走出浴室时,我急忙掀开棉被,一脚已经踩
陈列,本名陈瑞麟,1946年生于台湾嘉义。淡江大学英文系毕业,曾任中学教师。著有《无怨》、《地上岁月》、《永远的山》、《踌躇之歌》等。  父亲的生命终于走到了尽头。这几天来,每一想起,心中除了隐隐然常存的深沉哀伤与茫然失落之外,偶尔也不免疑惑,父亲的走,是不幸呢,或是一种生命的完成,甚至于是某类解脱。  五年多了,自从罹患鼻咽癌,而在接受放射线治疗并因此导致唾液分泌不足、吞咽困难、味觉受伤,之后,
1  星期日。地下城市的无风带。在一个经过计算的流动系统里,你们从地铁站浮出了地面,像其他人一样,沿电梯上升,进入了玻璃蛇的肚腹。  你们,一对年轻夫妇,S和M。至于玻璃蛇,说的是一条加建了圆拱形上盖的行人天桥,被架空了的躯体,迂回穿梭于第五区最繁忙的路段。钢铁与玻璃制造的上盖,刚建成时,确曾赋予了玻璃蛇一种未来感,但那些总是来不及清扫的灰尘、结实地贴伏在玻璃上的鸟粪,以及成堆的落叶,很快使它成了
南无喝罗怛那哆罗夜耶。南无阿喇耶。婆卢羯帝烁钵罗耶。菩提萨坟婆耶。摩诃萨埵婆耶。摩诃迦卢尼迦耶。唵。  父亲的葬礼进行到第六天了,预约好明天就要载去烧掉了。  那黝黑细长的女人突然大声呼号着闯了进来,哭得非常伤心。似乎比我们所有的家属表现得还更彻底地伤心、心碎,披头散发地抚棺痛哭,旁若无人,声音大得压了下来。连我都觉得尴尬。郡猫叫似的哭声,在一群和尚尼姑喃喃的大悲咒里,不知怎的听起来有几分情色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