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之我见

来源 :学周刊·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sco_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可行性。
  关键词:提高 能力 兴趣 观察 修改 评价 阅读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是一切学科的基础。而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我深感作文教学的难度大,头绪多,有无从下手之感。同时,在实际教学中也经常出现学生怕写、不会写、没啥可写等多种现象。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差。那么,怎样改变这种不尽如人意的状况,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体验成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写好作文的起点。作文教学要取得一定成效,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想写、爱写、乐写。
  (一)将優秀作文结集成册或展示发表
  每学期即将结束时,教师可把写得好的作文装订成册,做成优秀作文集供大家阅读;教师也可以将佳作挑选出来,或在室外橱窗内展示,或向杂志报社推荐,也可以通过网络发到互联网上。这些做法的实施,使受到褒奖的学生欢天喜地,获得成功的快乐,以更大的热情参与到写作中去,越喜欢写越想写,越想写越放得开写,越放得开写越写得好,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二)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合理地创设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地联系实际,是写好一篇作文的关键。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课本插图、实物、教具、谜语、故事、游戏、表演等形式,运用生动活泼、儿童化的语言创设各种情境,使学生对写作文趣味盎然。
  二、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泉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就会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创作来源于生活,小学生作文也一样,有内容可写,有话可说,才会成就一篇作文。观察是学生了解周围事物、积累作文素材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当学生进行观察的时候,教师要适当进行指导。首先要丰富观察的内容。校园中的人、事、景、物都是学生观察的对象。好多学生平时无东西可观察,就是因为缺少发现事物的敏锐眼光,不会做生活的有心人。其次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告诉学生要有目的、按一定顺序、从自己喜欢的角度去观察。再次就是引导学生在观察时注意对比。把观察的事物与自己熟悉的事物作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之处,从而更快地抓住所观察事物的特点。最后要引导学生在观察时注意细节。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观察时不可以平均用时,要有重点,尽可能观察生活中有价值的细节。如不同人物的动作、神态表情、事物细小的变化等。由此看来,我们在深入生活时要多角度、多方位、多方面地去观察、去感受、去体验,这样才能获得写作的源泉,积累丰富的材料,为提高写作能力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多读勤写,循序渐进
  平时靠积累,用时靠发挥。多读和勤写为积累素材提供了最有效的途径。阅读可以扩大人的视野,增强人的知识素养,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世界、体验社会生活,可以为我们提供无法亲自接触到的写作材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的古训都说明了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密切关系。阅读时应该分清主次,分清哪些应该精读,哪些应该略读。阅读对写作的基础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语言材料的积累,另一方面是语言技巧的借鉴。因此,在指导作文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扩展阅读。
  当然,光说不练也不行,写作能力的提高最重要的是要通过写作训练来进行,这就要求我们要勤写、多练。古谚曰:“读十篇不如做一篇。”坚持勤写、多练,首先要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也不能急于求成。要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阶梯,长期坚持。因此,教师平时应多鼓励学生多练笔,多摘抄,如写日记、周记、写读书笔记、写小片段等,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倘若小学生平时能按照这样去做,让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为此,在平时作文教学中,我强调每位学生每三天至少练笔一次,内容不限。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笔头熟了,素材也丰富了,还能将有些内容运用到作文中去,从而减轻了写作的难度。
  四、反复修改,感受快乐
  修改能力是写作的基本能力之一,是写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道工序。俄国作家契诃夫曾说过:“写作的艺术,其实并不是写的艺术,而是删去写得不好的东西的艺术。”古今中外成名作家均注重文章的修改,这就充分证明了修改的重要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习作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这项要求体现了语文的实践性和自主性,既有助于培养学生鉴赏文章优劣的能力,又能提高教学效率和写作能力。好的文章是修改出来的,因此,必须使学生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修改的方法有很多种:(1)按提纲修改。学生作文初稿完成后,可要求他们按照作文前所列的提纲逐项进行检查,看看是否离题或者是否要补充。(2)集体修改或互相修改。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有的达不到预期目的,批改效果不佳。究其原因是知识面窄,或是只从自己的认识角度看作文。而采用集体批改、互相修改的方式,既达到了互相借鉴学习、共同促进提高的目的,又使学生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3)反复修改。学生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才是作文批改训练的最终目的。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学生遵循“多读”的原则,作文写完后先轻声读一两遍,统观全文,边读边思考;接着逐句逐段地细读,边读边加批注,边读边改;改好后再进行复查,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五、完善评价,树立自信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教师在作文批阅、讲评过程中很少表扬学生,更多的是批评或指责。于是,学生渐渐失去了写作的兴趣和信心,自然也就失去了写作的“灵感”,就更别说要写出有个性的文章了。针对这种情况,作文教学要完善评价方式,树立学生自信心。赏识性的评价,是促使学生迈向成功作文的第一步。小学生的自我实现依赖于教师或家长的表扬和同学的羡慕,是与荣誉感相同的表现自我、炫耀自我的心理需要。我们要抓住时机,再差的作文,也要“沙里淘金”,挖掘一些闪光点,不能扼杀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1)评语里肯定。不管是“旁批”“眉批”还是“总批”,都以鼓励和引导为主,哪怕是一个词一个句子,然后再中肯地提出存在的问题及修改方法,这样就不会挫伤学生习作的自信心了。(2)公开讲评。每次作文后,教师都应当众公开讲评,这也是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对好的文章,教师应当成范文读给学生,并指出好在哪里,以供他们在写作中吸取好的一面,也应让学生发表其见解,指出毛病,在以后的写作中摒弃,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无定法,教学有法。”以上只是我个人对如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几点体会,仅供参考。当然,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使学生的写作能力有所提高,教师必须以兴趣为基础,让学生认识到作文的本质,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加强对学生作文的指导及训练,对学生作文做出真实合理的批改与讲评。这样循序渐进,长期训练,学生的作文水平才有可能得到提高。(责编 张敬亚)
其他文献
12Cr铁素体钢暴露在化学组成交变的循环硫化-氧化气氛中发生比单一硫化或氧化更为严重的腐蚀,形成复杂的多层状腐蚀膜.第一循环硫化过程中FeS的高速生长导致材料的快速消耗,但
研究了交变电场对生物膜的形成和对已经形成生物膜的影响以及电场和杀菌剂的共同作用等方面问题.研究表明,电场对生物膜的形成没有影响,而在相同的情况下对已经形成的生物膜
介绍了服役于渤海湾的某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以油轮的洗舱技术为依托探索出一套适合于FPSO的洗舱方法.通过实践成功地完成了在不影响油田正常生产的同时完成对FPSO货
用电化学方法测试了α、β、γ-吡啶甲酸和邻、间、对-氨基苯甲酸对20#钢在HCl溶液中的缓蚀效率.用从头算法RHF/6-31G优化了这些分子的几何构型,得到它们的前线轨道能级、原
当文字或图形填满一页时,Word会插入一个自动分页符并开始新的一页。如果文档需要在特定位置插入分页符,可插入手动分页符。自动分页符与手动分页符的区别如图1所示。我们可以
摘要: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学习的动力和贯穿学习活动的主线。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源泉。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数学教学 问题意识 培养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探索的开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素质教育的关键。但我国学生大多患有“问题意识缺乏症”,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
文言文作为高中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在目前的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如学生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翻译艰涩、语句不通、教学效率低下等等。如何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水平,已经成为摆在高中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现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于这个问题简单阐述如下。  一、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心理期待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
在“片区联动”教研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对“龙头园”的“公办园”和“民办园”教研活动的质量提出了更多的挑战。作为“龙头园”的指导教师,我在工作中不断地遇到新的问题。
将有机羧酸缓蚀剂、唑类化合物与聚羧酸类硬水稳定剂复配,并进行了配方优化,得到了全有机硬水稳定型发动机冷却液。该新型冷却液不仅对多种金属具有优良的保护性能,而且能够有效
应用灰关联分析法解析海水环境因素与海水腐蚀性,找出影响Al合金在海水中平均腐蚀率和局部腐蚀深度的主要因素,分别为溶氧量、pH值与盐度和海生物附着面积、溶氧量与海水流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