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探索与创新,杜绝平淡与重复,重视个性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将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创造力积极开发,才能培养真正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
【关键词】创新 美术教学 发散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步入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国际间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创造性人才的数量和竞争,培养国民的创新意识显得尤其重要。学生阶段是人的思维和认识活动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善于接受和吸收新生事物,在他们身上,创新意识往往处于潜在状态,萌芽状态,需要不断挖掘,促进生长,促进发展。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们尤其责无旁贷,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呢?笔者根据对美术教育理论的研究和多年美术课教学的实践与经验,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提供创造思维能力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是创设情境的主导者和调节控制者,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对教学内容尽快了解,产生探究欲望,明确学习的目标。作为教育者应多给学生提供这种探究的机会,并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将激励他们不断的去探索,从而走上成功之路。
青少年的表演欲大多很强,因此,在教学“面具设计制作”这一单元时,我决定让同学们过把瘾。我设计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编、自导、自演戏剧小品的教学方案,围绕小品内容完成教学计划:画脸谱、做面具。课前,我先把全班同学分成六个小组,基本准备工作由学生自己解决,难度比较大的找老师帮忙,像在脸上画油彩妆、制作比较复杂的面具、配乐等等。几乎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被调动了起来。每个同学都积极为剧本中的一句台词或为剧中人物的脸部造型出谋划策,他们在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学会用创造性思维思考。至于本课的主要内容——画脸谱、画面具,那更是五花八门,有的同学把传统的脸谱画在纸上挖出眼睛,装上橡皮筋带在头上;有的则用了以前学的立体构成,做成了立体的纸面具;更精彩的是把戏剧舞台上用的油彩直接画在脸上。学生的创作能力,想象力在这里得到充分发挥。
二、优化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的过程,也就是:既有发散,从多角度寻找答案、方法,又有集中,通过分析从中找出最佳答案,而其重点是抓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发散思维是一种无规则、无限制、无定向的思维,具有灵活性、流畅性、多变性、新颖性和相对性等特点。”许多美术教学目标的达成,必须通过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启迪学生的创造想象和创作构思才可实现。具体而言就是:第一,要鼓励学生放开思考,扩散思维,寻求多方面解决问题的办法。第二,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敢于标新立异,开拓创新。第三,要鼓励学生在比较分析中增强探索性的思考力。
在美术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艺术创造并非易事,因为他们完成作业大部分是临摹,这样一年两年之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临摹中逐渐减弱,已经习惯了照抄别人的模式,习惯性思维占据了学生的脑海。因此,当让学生自己创作时,学生会说:“我什么也画不出来”,“太难了”,“还是照抄课本上的吧”。出现这种状况,原因之一就是让学生长期临摹,缺乏想象力的训练,发展下去,只会使学生变成墨守成规,善于“描龙摹凤”的“乖孩子”。所以在教学中,我先围绕每节课的内容,尽可能让学生多的去设想,看谁的想法最多,最有独到之处。
三、建立科学正确的评价机制,保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提倡学生有创造意识,就要求教师千万不要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的美术作品,不能用“干净整齐”“像不像”来作为衡量的标准,美术作业有自身的特点,它不同与其他学科的作业,它没有对错之分,也没有一个固定的评价标准。所以在布置作业上不能紧紧依靠课本,要放宽作业条件与要求,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的潜力有充分的发挥余地。在一次学生作业中,有个学生曾问过我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我能不能把太阳画成黑色的?我说能,结果学生的最终作业色彩丰富、和谐、令人寻味。设想一下,如果当时我回答不能,就会限制学生想象力的发挥。学生的作业也就不会有创新,甚至不敢创新,学生的潜力也就挖掘不出来,失去创造中的自由意识。
给学生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放飞他们想象的翅膀,让不同素质、不同智力水平和个性特点的学生通过美术活动都得到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和自豪,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在开放的创作平台上,学生的思维和行动常常进发出令教师意料不到的智慧火花。
四、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担负着在知识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尽可能少遇困难,少走弯路。好的教师应通过仪表、语言、板书、范画、演示、辅导,评定成绩等一系列活动得到学生的信任与尊重。同时,教师要通过对学生情感上的交流影响感染学生进行创造思维的活动,试想:面对一个面目冷冰冰的教师,一个不负责任的教师,学生怎敢各抒己见呢?在课堂上,教师也要以一个探求者的身份出现,对有些问题,可以回答“我也不清楚,我们一起来研究”,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性。除了给学生提供情感融洽,气氛和谐的学习情境外,教师还要大量创造自己的作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断充实自己,凡是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教师要尽可能先尝识一下,试图从多方面,多种途径去考虑,对随时涌现的想法,只要有价值,就要付诸实践,这样即可锻炼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也可以对可能出现的教学效果有所设计和预见。
以上是我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创新体会,供大家参考。相信只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勇于实践,不断的完善,把创新精神落实到整个教学环节中,我们就能“在艺术教育里,艺术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何处。假如孩子长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应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已达到。”
【关键词】创新 美术教学 发散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步入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国际间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创造性人才的数量和竞争,培养国民的创新意识显得尤其重要。学生阶段是人的思维和认识活动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善于接受和吸收新生事物,在他们身上,创新意识往往处于潜在状态,萌芽状态,需要不断挖掘,促进生长,促进发展。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们尤其责无旁贷,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呢?笔者根据对美术教育理论的研究和多年美术课教学的实践与经验,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提供创造思维能力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是创设情境的主导者和调节控制者,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对教学内容尽快了解,产生探究欲望,明确学习的目标。作为教育者应多给学生提供这种探究的机会,并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将激励他们不断的去探索,从而走上成功之路。
青少年的表演欲大多很强,因此,在教学“面具设计制作”这一单元时,我决定让同学们过把瘾。我设计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编、自导、自演戏剧小品的教学方案,围绕小品内容完成教学计划:画脸谱、做面具。课前,我先把全班同学分成六个小组,基本准备工作由学生自己解决,难度比较大的找老师帮忙,像在脸上画油彩妆、制作比较复杂的面具、配乐等等。几乎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被调动了起来。每个同学都积极为剧本中的一句台词或为剧中人物的脸部造型出谋划策,他们在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学会用创造性思维思考。至于本课的主要内容——画脸谱、画面具,那更是五花八门,有的同学把传统的脸谱画在纸上挖出眼睛,装上橡皮筋带在头上;有的则用了以前学的立体构成,做成了立体的纸面具;更精彩的是把戏剧舞台上用的油彩直接画在脸上。学生的创作能力,想象力在这里得到充分发挥。
二、优化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的过程,也就是:既有发散,从多角度寻找答案、方法,又有集中,通过分析从中找出最佳答案,而其重点是抓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发散思维是一种无规则、无限制、无定向的思维,具有灵活性、流畅性、多变性、新颖性和相对性等特点。”许多美术教学目标的达成,必须通过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启迪学生的创造想象和创作构思才可实现。具体而言就是:第一,要鼓励学生放开思考,扩散思维,寻求多方面解决问题的办法。第二,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敢于标新立异,开拓创新。第三,要鼓励学生在比较分析中增强探索性的思考力。
在美术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艺术创造并非易事,因为他们完成作业大部分是临摹,这样一年两年之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临摹中逐渐减弱,已经习惯了照抄别人的模式,习惯性思维占据了学生的脑海。因此,当让学生自己创作时,学生会说:“我什么也画不出来”,“太难了”,“还是照抄课本上的吧”。出现这种状况,原因之一就是让学生长期临摹,缺乏想象力的训练,发展下去,只会使学生变成墨守成规,善于“描龙摹凤”的“乖孩子”。所以在教学中,我先围绕每节课的内容,尽可能让学生多的去设想,看谁的想法最多,最有独到之处。
三、建立科学正确的评价机制,保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提倡学生有创造意识,就要求教师千万不要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的美术作品,不能用“干净整齐”“像不像”来作为衡量的标准,美术作业有自身的特点,它不同与其他学科的作业,它没有对错之分,也没有一个固定的评价标准。所以在布置作业上不能紧紧依靠课本,要放宽作业条件与要求,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的潜力有充分的发挥余地。在一次学生作业中,有个学生曾问过我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我能不能把太阳画成黑色的?我说能,结果学生的最终作业色彩丰富、和谐、令人寻味。设想一下,如果当时我回答不能,就会限制学生想象力的发挥。学生的作业也就不会有创新,甚至不敢创新,学生的潜力也就挖掘不出来,失去创造中的自由意识。
给学生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放飞他们想象的翅膀,让不同素质、不同智力水平和个性特点的学生通过美术活动都得到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和自豪,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在开放的创作平台上,学生的思维和行动常常进发出令教师意料不到的智慧火花。
四、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担负着在知识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尽可能少遇困难,少走弯路。好的教师应通过仪表、语言、板书、范画、演示、辅导,评定成绩等一系列活动得到学生的信任与尊重。同时,教师要通过对学生情感上的交流影响感染学生进行创造思维的活动,试想:面对一个面目冷冰冰的教师,一个不负责任的教师,学生怎敢各抒己见呢?在课堂上,教师也要以一个探求者的身份出现,对有些问题,可以回答“我也不清楚,我们一起来研究”,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性。除了给学生提供情感融洽,气氛和谐的学习情境外,教师还要大量创造自己的作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断充实自己,凡是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教师要尽可能先尝识一下,试图从多方面,多种途径去考虑,对随时涌现的想法,只要有价值,就要付诸实践,这样即可锻炼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也可以对可能出现的教学效果有所设计和预见。
以上是我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创新体会,供大家参考。相信只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勇于实践,不断的完善,把创新精神落实到整个教学环节中,我们就能“在艺术教育里,艺术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何处。假如孩子长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应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已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