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娃出行坚决不看手机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5254567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铁律,就像“喝酒不开车”一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如今,路上的车越来越多,家长带孩子出行的時候也越来越多。出门在外,家长要想保证孩子的安全,以下守则要牢记。
  一、带娃出行不看手机
  2017年1月3日,西安肖女士带不满4岁的儿子到温泉世界玩,结果儿子溺亡。监控录像显示,儿子在水里拼命挣扎时,妈妈就在两米外埋头看手机……
  5岁前是孩子安全事故的高发期。这段时间,尽量别让孩子独处,不让孩子离开大人的视线,更不要让手机夺走我们对孩子应有的关注。如果有重要事情需要看手机,建议:找人和你一起带孩子,两人轮流看护孩子;保证孩子处在安全环境中。
  二、警惕交通事故高发地
  1. 马路
  2005年,平均每8.5名0~14岁中国儿童对应1辆民用车;2018年,平均每1名0~14岁中国儿童就要对应1辆民用车。同时,途经幼儿园、小学等区域,59.6%的机动车有超速现象。据公安部交管局介绍,儿童交通事故呈现的明显特征是,步行时发生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最多,占总数的49.5%。其中62%的事故中,存在儿童过马路时横穿猛跑、忽然加速或中途折返等行为。
  儿童认知能力有限,对道路环境危险的预判能力低,低龄儿甚至无法理解视觉、听觉接收到的信息,更别提做出快速反应了。比如,当车辆迎面驶来,儿童有时会停在马路中央一动不动。
  2. 家门口的汽车盲区
  很多家长认为在小区里遛娃比较放心,但真相令人心碎。儿童交通事故集中发生的第二区域就是小区、停车场、路侧停车区域等在家附近的场所,尤其是小区门口、车道入口是事故高发地。家长不要让孩子在此逗留、玩耍。
  三、过马路时,要牵住孩子的手腕或者抓住孩子的胳膊而不是小手
  儿童的感知能力发育不足,对周围听觉和视觉信息没有能力进行处理。他的思想会集中在自己当前的乐趣中,而忽视近在咫尺的危险。所以带孩子出门,家长和孩子须保持一臂之内的距离,一旦发生意外,能够迅速拉住孩子。
  过马路时,家长要牵住孩子的手腕或者抓住孩子的胳膊,而不是小手。孩子的手小,容易挣脱,一旦挣脱,路上车水马龙,很容易出事。和牵手相比,牵手腕、抓胳膊更能有效地控制住孩子。
  除感知危险、对环境的处理能力较弱外,孩子的视力也远不及成人:2岁幼儿的视力在0.4~0.5,3岁幼儿的视力在0.5~0.6,4岁幼儿的视力在0.6~0.8,直到6岁,孩子的视力才达到1.0。同时,孩子的两眼视角范围也不及成人,不能及时观察到从远处驶来的车辆。
  另外,孩子身形小,容易被遮蔽,从而进入司机的视线盲区。
  1. 车头正前方
  对身高不到1米的孩子来说,车头正前方是个大盲区。此时,司机可能完全看不到,也想不到车头的正前方有个孩子。
  2. 车前侧靠近大灯的位置
  国内驾驶位在左边,所以车辆右侧的盲区比左边范围大,尤其靠近右侧车身旁、倒视镜往车头延伸的区域。
  3. 车后方
  车辆后方因离司机较远且中间阻隔多,倒车时容易发生意外。
  当孩子身高低于1.1米时,司机并不能通过车内后视镜观察到孩子,转头向后也可能看不到孩子。虽说现在的车辆大多有倒车雷达,但不能完全解决车尾盲区问题,因而更应引起家长的注意。
其他文献
女儿下楼散步,过了规定时间仍不回来,还莫名其妙地发微信说:“你不想让我回我就不回。”我糊涂了:我什么时候不让她回家了?  一天晚上过了9:40,女儿茗茗还在小区里散步,按规定她应该9:30之前回家。女儿已经14岁,自己的时间自主安排,只要天气允许,每晚都会在固定时间下楼散步,往常都是按时回来,这次有点意外。我发信息让她赶紧回来,然后就带二宝进卫生间洗澡了。  快洗完澡的时候,我隐约听见门口有响动,
期刊
我被纏人的儿子折磨得精疲力尽时,朋友的一个建议让我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用契约式的管理来规范孩子的行为,尝试着让他学会独立。儿子果然有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缠人的儿子让我很崩溃,我决定用协议约束他  儿子冬冬8岁,上二年级。我在一家传媒公司做文案策划,我老公是建筑工程师,经常出差,儿子几乎是我一人带大的。  暑假那段时间,我在家写文案,每天早上儿子一起床就开始叫妈妈,我的思路经常被他打断。即便他
期刊
问:我儿子上小学三年级,经常回家说被高年级学生索要零花钱,高年级学生还威胁他不准告诉老师和家长。请问,孩子遭遇校园欺凌,作为家长,最佳的应对策略是什么?  李先生(河南洛阳)   律师意见:您应该及时向老师反映情况,要求老师对欺负您儿子的学生进行处理。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9条规定:  “学校应当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工作制度,对教职员工、学生等开展防治学生欺凌的教育和培训。  “学校对学生欺凌行为
期刊
今年中考“有一半孩子上不了高中”,相信这个消息很多家长都听说了。  我女儿今年参加中考,我陪她亲历了整个过程,感慨万千——既看到了日渐开明的教育理念,也深感未雨绸缪的重要。  下面,我作为过来人,说说女儿的中考。  想到唯一的女儿这辈子可能连高中都上不了,我寝食难安,当即决定回老家陪读  我和爱人都是河北人,大学毕业后,我们通过努力留在了北京工作。女儿幼儿园、小学是在北京上的,但因为户口没落到北京
期刊
原来孩子也有心情不好的时候  我下午去接女儿放学,女儿看到人群中的我,只跟我的目光对视了两秒就转过脸去,不像平时高兴得冲我又是挥手,又是飞吻。  接到女儿后,我想跟她聊聊今天在学校发生的事。没想到,我连问她两遍“今天语文学新课了吗”,女儿都心不在焉地没有回答我。开始我以为是路上吵,她没听清,当我俯下身对着她又问了一遍,女儿才回了句:“不知道。”  “这什么话呀。学没学新课你都不知道?”  女儿好像
期刊
清华大学脑与智能实验室首席研究员、心理学系长聘副教授斯特拉·克丽丝蒂,是类比推理领域享誉世界的专家,长期致力于研究人类智能的起源。她的研究指出,和不断督促孩子学习具体解题技巧相比,培养类比思维更值得家长关注。而自由玩耍,正是习得类比思维的重要渠道。  大量证据表明,游戏对于儿童社交、情感和认知方面的发展非常必要。拥有更多玩耍时间的孩子会在语言发展、数学知识、社交技巧和情绪控制方面表现更好。  作为
期刊
每次从幼儿园接回儿子,我都带他去小区的游乐区里玩一会儿再回家。  一天,儿子照旧去游乐区玩,我照旧在一旁看风景。不经意间,我发现儿子正和一个小男孩纠缠在一起,他高举玩具,而小男孩在哭。我赶紧过去,原来儿子借小男孩的玩具玩,现在小男孩要回家,儿子却不愿意还玩具。小男孩的家长也在旁边,没生气,还好言好语地劝我儿子:“这是弟弟的玩具,你看弟弟都哭了……”  我很尴尬,叫儿子赶紧还玩具。可小男孩越哭,儿子
期刊
那它是什么?儿科医生告诉你  孩子一旦鼻塞、流涕、咳嗽、发热,家长就会觉得“糟了,孩子感冒了”。但从现代医学角度说,“感冒”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那么,感冒是什么?孩子为什么会感冒?下面,我就为家长揭开“感冒”的神秘面纱。  1. 感冒是一种病吗?不是。  鼻塞、流涕、咳嗽、发热……这些都是疾病的症状,或者是一类症状的综合征,而不是单独的哪一种疾病。比如打喷嚏、流鼻涕,是常见的感冒症状,但有些
期刊
前几天我和儿子一起翻看了这两年他写的作文,笑成一对儿傻子。他作文里一个最明显的问题是,语言十分匮乏,与他灵动的脑瓜子完全不匹配。这种匮乏的体现并不限于他在复杂词句的运用上总是显得比较吃力,更体现在所使用的语言简单直接,枯燥单一,缺乏趣味。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比如当下大量粗糙的、口号式的、同质化严重的网络流行语对中文的冲击,这些语言甚至不是中文字。比如yyds(“永远的神”拼音首字母缩写),
期刊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相信这两句话是很多父母的养儿信条。然而科学家告诉我们,最好的教育是免费的,它就存在于父母的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每一次交谈和互动中。  父母的每一句话都在塑造孩子未来的模样  美国芝加哥大学儿科教授达娜·萨斯金德博士是儿童人工耳蜗项目负责人,她在《父母的语言》一书中指出,孩子的智商和家长使用的词汇量有着密切关系。  人工耳蜗可记录患儿每天
期刊